北京給人的印象常常是宏偉壯觀的歷史遺蹟,焦嫩多汁的烤鴨,味道奇特的豆汁,還有一樣是人們經常忽略,但卻代表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東——北京話。
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裡,大爺搖著蒲扇,孩童在嬉戲。大人們見面都問候一聲:「吃了嗎您?」那句「吃了嗎您?」就是最具代表的北京話。
北京話,不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
因此,在中國文壇中也出現了一批以「北京話」為風格的作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王朔。
祖籍遼寧 生於江蘇的北京人
王朔作為典型的京味兒作家,和他從小的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王朔在江蘇出生,在北京的軍區大院長大。
家庭雖說不是書香門第,但家境殷實,典型的地道北京家庭。
從小的生活經歷給王朔在描寫北京胡同巷裡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素材。
20歲那年,王朔發表了第一篇作品,之後的幾年內名氣逐漸增大。
在王朔紅的發紫的年代,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思潮湧蕩的時代。
國人不再畏手畏腳,開始展開雙臂迎接新鮮事物。年輕人打扮得越來越潮流前衛,思想也越來越開放。
而王朔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成為了那個時代思想解放的代表。
不能用奔放來形容,含蓄更不貼切,王朔是處在那樣一個不破不立的狀態。
看似幽默幾近白話口語的語言,卻在人心中埋下了瘋狂的種子。
你會在不經意間想起他書中某一句逗趣兒的話,並在那一瞬間明白你不曾理解的道理,甚至是世界,宇宙。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王朔能在二十多歲便成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作家,成為文壇上的一顆新星。
新北京話,新在哪?
「京味兒」是王朔的標籤。但人們卻又將他的北京話,稱為「新北京話」。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老舍等一種作家的「老北京話」。王朔長於部隊大院,和從小長在胡同裡的人,說的是兩種不同味道的北京話。
中國漢語千千萬,光是北京話就能分出個新舊來。
王朔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自己語氣的北京話發展成了一種風格,直接就體現在他作品的名稱裡。比如:《一點正經沒有》、《過把癮就死》、《玩的就是心跳》等等。
這些「新北京話」常常出現在王朔的作品中,並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到了今天,北京人說的北京話或多或少都受到王朔的影響。
王朔自己曾說一個作家的職責就是不斷的寫,王朔做到了,除此之外,他還憑藉一己之力影響了一代人的說話方式。
王朔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與新北京話相對的就是以老舍為代表的作家說的「老北京話」,老北京話更淳樸,更具有地域特色。
在寫作中運用起來也相對書面,但新北京話則是實打實的口語化。
人們開玩笑說,八九十年代的社會青年看了王朔的小說,驚覺:「原來小說可以這麼寫!」那我也能寫小說,這批社會青年就是如今文藝青年的鼻祖。
王朔自己戲稱,從老舍嘴裡說出來的北京話是主子味兒,從我這裡就變成了奴才味兒!
「主子」就代表端莊,拿得出臺面,而奴才就多少帶著戲謔和隨意。
王朔的「新北京話」就基本確定了他的作品風格,他的作品風格也讓「新北京話」被人們接受。
不怕流氓耍無賴 就怕流氓有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枚硬幣都有正反面。一個事物的出現,伴隨著鮮花和掌聲,同樣爭議和批判也隨之而來。
王朔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作家,也稱得上是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
七八十年代,經濟復甦,思想逐漸開放,但一切仍處於轉變,轉化,進化的過程。
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改革」。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場改革,都有對立的兩派。
一部分作家,在創作上認可創新,但仍堅持文學該有的嚴謹和認真,而以王朔為代表的新派文學作家在他們眼裡變成了害群之馬。
甚至他們不承認王朔的小說是小說,文章叫文章。
王朔呢?憑他骨子裡那股流氓勁兒,別人罵他,他就跟著罵,別人罵得兇,罵得難聽,他就比別人罵得更兇,更難聽。
他無字無號,不自封居士,就叫自己一個「碼字的」。
這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灑脫,讓那些追逐王朔的人更堅定,讓唾棄王朔的人更厭惡。
文學影視兩開花 最吸金作家
「北京味兒」之所以能從北京火遍全國,通俗易懂是其最關鍵的優點。北至東北,南至粵港澳都能聽懂,能被逗樂。
這種文化不小眾,但不會因為大眾就失去自身特色。
王朔的「北京味兒」有了這樣的先天條件加持,被陸續改編成多部影視作品,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
比如《頑主》,《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輪迴》,《大喘氣》…這幾部電影都是在1988年上映,這一年也被人們稱為王朔的電影之年。著名演員葛優,憑藉《頑主》獲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一舉成名。
在八十年代,網絡不發達,信息傳播速度也不夠快,能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一定是極其受讀者歡迎,受眾範圍廣泛的。
王朔書裡的那些市井小民,被搬上大熒幕生動的演繹出來,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突越,王朔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符號。
王朔的「新北京話」也好,「奴才味兒」的北京話也好,都會被世人將其與老舍相比較。
究其根本,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老舍的嚴謹,規矩,受眾人尊敬;王朔的肆意,灑脫,褒貶不一,我們沒法評價他們的優劣更無權評判。
人活在世,最大的成功就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王朔也確實做到了,因為他一直為自己而活,幹什麼不幹什麼都是快樂的,你理解我也好,不理解也罷,我就一直在那裡,當一個「碼字的」。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