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 | 被我罵過的作家,你們要堅強

2021-02-20 楚塵文化

01

馬原確實不行了,給我英雄氣短的感覺。他不敢堅持自己的路,然後想向現實妥協,又無處妥協,這是一個尷尬境地。他當年那些小說是怎麼寫的?是學的嗎? 如果不是從心裡長出來的,對不起,那你現在沒得學,就瞎了。他的知識都過時了,完全和時代脫節。他的問題不是皮太薄,而是更厚。

餘華,他要不沉下來,就沒戲。我還不知道他呀,《兄弟》根本不用看。他去美國晃了半年,這歲數了還跑出去看熱鬧,還跟人炒股票,患得患失。關鍵是他看不得別人好。

朱偉帶著他發燒古典音樂,附庸風雅,說實在的,我老感覺,李陀給他帶出毛病來了,一定要摻和精英分子才有安全感,你犯得著嗎?

餘華,老強調虛構與現實,你跑不遠,躺在屋子裡是打不開內心世界的,得經歷大悲大喜、生老病死,至少得在邊上看一眼。你那點假淚無非是看完別人的東西留下的一點聯想而已。那叫聯想,行嗎?

從《活著》開始,餘華就被上海評論家排為和王安憶、莫言一排,你就跟著混吧,我看你露不露怯。前者你寫不過《活鬼》,後者寫苦難,你寫不過閻連科、劉震雲這些有農村經驗的作家。你以為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老頭哭,寫出來就是苦難了?你無非是看到了個傷口,你知道痛苦是什麼?耍這種小聰明。你要想衝到前面去,對不起,沒你的份。要麼你回到南方,寫點散文什麼的。

葉兆言的才子文章寫得挺好的呀,也是一路。史鐵生講過一句話,我覺得對,每個人都是一部好小說,自己寫完就得了,別學別人,學了也沒戲。餘華言必稱卡爾維諾,犯得著嗎? 餘華是跪得最狠的,都跪出膝蓋印了。你學別人,無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就這點區別。

人格都是依據環境形成的,看到環境就知道作家的格局有多大。但有一點,活得太舒服的人,沒戲。蘇童、葉兆言,在南方的生活太舒服了,作協團結一氣,像個大家庭一樣,所以文章有閒適氣、才子氣、六朝氣,小說也就一般般。《碧奴》也就超不過什麼。因為煩惱出菩提,你沒有煩惱,哪裡有覺悟? 純憑所謂的才氣,耍江南才子範兒的,男的超不過胡蘭成,女的就超不過張愛玲。我就敢說這些話。

格非啊,我接觸過,不太熟,沒看過他的東西,我感覺他太像一個知識分子了,非常拘謹,個性偏軟,但小說沒有鋒芒也就沒了利器。

先鋒派就是從西方文學學了點皮毛回來賣弄,非常不成熟,那些作家大多從大學生開始出名,那時大多還是文學青年,自我認識還沒開始呢。你要滿足這個,那就永遠長不大。說白了,先鋒派在當年就是扯淡,在中國這個圈子裡,那無非是翻譯體的借鑑。

孫甘露當然是最好的,他的書面語最精粹。你們無非是內心敏感點,處理的故事擺脫了現實主義講故事的那條路,偏重了內心,與現實也有呼應,有點像印象派,但要說那就是先鋒派,太沒見識了。不過是一群沒有見識的評論家評論同樣沒有見識的文學青年。                            

02

作家寫到最後,有一篇小說對得起自己,就是上上簽了。有幾個人最終能拿出東西來? 王蒙可以,張潔也可以,我覺得他們過去的作品,張潔比較靈敏,說實話,王蒙還有餘地,他那人比他作品大,他過去經歷過那麼多事兒,至少還能寫出特別伶俐、有思想的東西。從作家變成思想家,他是可以的。張潔的文筆很精粹。別人吧,資質都不如他倆高。知青作家裡,王安憶當然甚高,她的短篇小說寫得多好呀。梁曉聲,我覺得他也有戲,憤怒出詩人呢,他不是無動於衷的人。張煒、韓少功都有可能,但韓少功寫得夠多了,《馬橋詞典》、《報告政府》、《山南水北》,演大師演得不太像了。張煒非常有靈氣,但要注意孔子就是一小學教員,修孔孟之道,沒戲。包括張承志,你別看他不吭聲,他那一定憋著一個東西呢。李銳在山西也可能「出來」。但賈平凹裝神弄鬼,玩筆記小說的路子,多可笑,那跟吹他的小氣候有關係。賈平凹的早期商州系列還好,但《廢都》完全是扒廁所的東西,他真是頹廢到無聊的程度,就別冒充「大家」了。阿來的《格薩爾王》我不期待,看《塵埃落地》你都能感覺到他是跪著寫祖先的文化。鐵凝、池莉、王安憶都是我姐姐。池莉有個問題,她有一塊「遮羞布」,總是從資產階級的角度關心勞苦大眾,她內心那麼多事,都沒寫。站在窗戶那看看人家,寫小市民,你了解嗎?她的作品有隔膜感,但我也就敢當著她的面說她的哪部作品是臭大糞,文人雖然當面不聊作品,我那麼說是因為我和她親。她的中篇《一去永不回》可真好,劇本我都寫完了,但被電影局滅了。當年池莉已是一方諸侯了,她約了大家坐船遊江,在船上,打了五天牌,我都和女的一家子,還老看她的牌,有人還為這猴急。其實以前大家都挺好的,後來就是媒體瞎傳話,大家也見不到了,一句話傷了人很多年。你們摸摸良心,在外面,我是不是都照顧你們? 排隊加塞從女的那加,都是我去; 走哪,沒一會,人都跟我親人似的。我也喜歡敵人,敵人相當於你的反物質面,沒有敵人,我寂寞死了。我假裝謙遜,演得我累死了呦,你們還認了真了。我給你們演道歉呢,這我太佔便宜了。你是不是感覺受傷害了? 我這麼大的腕,我說話嗆著你了; 我沒錯,也給你道歉呀; 我小心眼,我愛攻擊人,可跟所有人沒仇。中國人就是互相不信任。作品沒出來前,我還沒那麼自信,我必須先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每個字三美元,這是王朔前陣子出的書的價碼。這書是王朔近年來的五部作品的合集,收錄了《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唯物論史綱》、《宮裡的日子》以及《夢想照進現實》小說版。王朔說這書是他自我否定後的交代,風格和以往作品完全不同。以前我寫的呀,都是些感悟,就是散文遊記,只不過我把它當小說了。我已經經過自我否定、自我毀滅,把過去自己的東西全部砸碎,這才能絕處逢生。我放眼的是宇宙。以前說民族的是世界的,我說,個人的才是世界的。中國這些作家大多是些窮孩子。你們誰也別跟我比。我裝了多少年了,身為精英,我沒有說,我是假客氣。我等東西出來了,讓你們看看。當年劉恆說,小王,你摔個跟頭就好了,果然。以前,我爸是教戰術的教員,家裡掛的是世界地圖,看的軍事材料是電報,愛看的都是英國的間諜小說。歐洲史尤其是軍事史,我爛熟於心。那時看過《邱吉爾回憶錄》、《第三帝國興亡》什麼的,我早期文字清晰乾淨,就打那來的,髒心眼別往上擱,歷史上沒這點擱髒心眼的地兒。小時候我看過印象最深刻的書是《戰略投降》,說的是當戰敗已然成定局,怎樣投降獲得最大的尊嚴和保全實力。現在這書是自我認識完成後對我自己的一個交代,我當然要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自己看了都不相信這書是我寫的。社會現實的苦難不用作家寫,有紀錄片和記者呢,作家的任務是轉到內心,把人性最黑暗的拿出來。我前一部小說就叫《在黑暗中》,寫了一些悲歡離合、生活方式,現在不準備拿出來,牽扯到很多人的隱私。《唯物論史觀》相當於我自己寫的道德經,本來是寫給我女兒的,寫著寫著最後寫成詩了。《我的千歲寒》讓漢語有了時態,全是靈性的文字,要說美文這叫美文,全是文字的菁華。這可是給高級知識分子看的。《金剛經》寫於兩千多年前,因為那時的物理和化學遠沒有今天這樣發達,更多是觀心,其實反觀和觀天是一回事,現在物理都發展到這個地步了,我就拿物理這個利器追本溯源,這是把非常鋥亮的刀子。有的作家還從傳統中找靈感,太他媽貧乏了,從傳統中找就是傳統的奴隸,你能不能從科學裡找? 一些科普著作非常好,連歷史和人的本質都用清晰的語言描述得非常清楚了。至於愛情,過去在我的小說裡,從沒有愛,只有少年情懷,但以後我會寫愛情,我將把愛的興趣寫到審美甚至傳奇的角度。你們也別叫我大師,那也就一中級職稱,你們也沒能力傷害我。我可怎麼辦啊?

相關焦點

  • 作家王朔:身為在北京長大的孩子,自嘲說的北京話是「奴才味」
    那我也能寫小說,這批社會青年就是如今文藝青年的鼻祖。王朔自己戲稱,從老舍嘴裡說出來的北京話是主子味兒,從我這裡就變成了奴才味兒!「主子」就代表端莊,拿得出臺面,而奴才就多少帶著戲謔和隨意。一部分作家,在創作上認可創新,但仍堅持文學該有的嚴謹和認真,而以王朔為代表的新派文學作家在他們眼裡變成了害群之馬。甚至他們不承認王朔的小說是小說,文章叫文章。王朔呢?
  • 2007年的王朔差點翻車
    論年齡你是我哥,我是你弟,今天弟弟要問你了:謝東是不是你們老侯家人?他可長得比你像你爸!您弟弟在外這麼受人欺負您就一聲不吭?不是弟弟我說你,你們全家幹得不地道!明告你,謝東這事你要裝糊塗、躲,從今後你也別出來混了,出來就啐你,沒你這哥,連你那文弟一起啐!你信麼?」 王朔的這篇文章一發表所有媒體都炸開了,這瓜足夠大,料足還包熟!
  • 王朔:餘秋雨頂多算一個遊記作者,不能稱之為作家
    比如王朔,他就公然甩話,餘秋雨那些遊記上不了臺面,什麼《千年一嘆》、《霜冷長河》、《山居筆記》,他是用瓊瑤的方式闡釋傳統文化。王朔可能覺得餘秋雨這樣的闡釋屬於市場化快餐,但當時這樣的寫法和文風,確實是給了很多人耳目一新感覺,餘秋雨也因此獲得巨大成功,《文化苦旅》一經推出,迅速風靡全球華人界,餘秋雨也躋身最具國際影響力作家之一。
  • 王朔點評餘秋雨:是我的晚輩,寫的根本「不入流」,不配稱作家
    王朔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是我國非常出名的作家,也是很出名的編劇。知道王朔的人,也都知道他十分的真性情,王朔這一點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真性情他個人才華,恨的是他把人家不願意說的全說了。在自己所在的作家圈,編劇圈裡,王朔懟過的人,真的太多了,而餘秋雨也是其中之一。
  • 世人不懂王朔,只因都愛假正經!
    王朔理著平頭,背著斜挎包,歪著腦袋,像個老流氓一樣對著中青報記者:「你們媒體怎麼這麼下流,我告訴你們,你們深刻地得罪我了!」 這不是他第一次罵媒體,就在前幾天,他閒聊的時候說楊瀾沒有嫁錯人,吳徵就是一騙子。
  • 著名作家王朔: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我對親情是懷疑的
    王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和編劇,他依靠寫作、編劇和賣版權就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事業的發展是極其順利。在一本書裡,他曾經寫過自己的童年:"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在王朔看來,他的童年是十分灰暗的,沒有快樂、沒有光明。正是童年的不快樂,養成了他現在怪僻的性格。王朔曾經坦言,母親最害怕的是躺在病床上他卻不看她一眼。
  • 王朔:批魯迅罵金庸,為了情人拋妻棄子,他現狀如何?
    王朔,算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特殊的存在。有人說他是流氓,說他寫的東西是流氓文學。聽起來有點荒誕、有些不真實的事情,卻像極了他筆下的現實世界。也有人喜歡他撒潑式的語言和誠懇的態度,王蒙說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許子東說「只看到王朔流氓語言的人,不是真蠢,就是裝蠢。」作家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關於他的爭議也有很多。
  • 王朔:氣死郭德綱師傅侯耀文?被罵這麼多年,事實的真相究竟怎樣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氣死郭德綱師傅侯耀文?被罵這麼多年,必須要說句公道話啦歡迎大家留評交流!著名作家、編劇王朔,憑藉著自身「懟天懟地對空氣」的勁頭兒,這些年來,也是沒少得罪人,從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到混娛樂圈的張鈺……無所顧忌,有什麼說什麼,從不知「得罪人」為何物!而在這些愛恨情仇中,尤以和「侯家」之間的關係,最為緊張。
  • 吃軟飯,仰慕王菲,卻讓娛樂圈聞風喪膽: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金麗紅沒聽說過這種說法,過去作家都是拿固定稿費。李敖一生罵過3000多人,也是文壇著名狠人。知道這件事後,李敖說:他能和我比嗎?他罵的都是什麼人,我罵的都是能讓我坐牢的人!王朔當然不服氣:我敢罵能讓他坐牢的人,他敢罵能讓我坐牢的人嗎?
  • 王朔評價餘秋雨:他是90年代出名,我是80年代,我是他前輩
    王朔在成為作家之前,當過兵,做過藥店業務員,還嘗試著去經商,中間偶爾寫作,不過都不成功。多次嘗試未果的王朔沒有辦法,開始正式辭職專職寫作。從1983年開始寫作以來,到1992年為止,陸陸續續發表了很多作品,有很多在之後被翻拍成了電視劇,電影等,像我們所熟知的《渴望》、《大喘氣》、《頑主》等等。
  • 王朔:我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過去的作家裡有許多流氓,而現在中國的流氓裡大都是作家。」說這句話的王朔,現在的90後,00後應該不太熟悉,但是對於70,80後來說,這個名字伴隨著他們整個青春。除了許多經典文學作品及其改編的影視作品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王朔的感情生活中,被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他與徐靜蕾這段戀情---雖然當事人沒有正面回應過這個傳言,徐靜蕾本人從來都只稱王朔是「朋友」,王朔也只稱徐靜蕾是「紅顏知己」。但在徐靜蕾的事業發展中,不得不說王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王朔:我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過去的作家裡有許多流氓,而現在中國的流氓裡大都是作家。」 說這句話的王朔,現在的90後,00後應該不太熟悉,但是對於70,80後來說,這個名字伴隨著他們整個青春。
  • 作家王朔:我這一生愧對妻子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都歸徐靜蕾
    在現代生活中,也有很多著名的文學家,是人們心中所喜歡的對象,其中王朔就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編劇。  在2007年時,王朔成功入選中國作家富豪榜,拿到了第6名的好成績。可以說王碩的成功,並不僅僅只是作品方面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而且王碩還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了富豪。
  • 王朔 撒旦就是我的宿命
    一度他被外物所挾,仗匹夫之勇,逞口舌之快,眼光毒,嘴頭狠,到處藏否人物,得罪了不少人。當然也有人罵回來。王朔說,我其實樂意別人擠兌我,只要你說得有意思。他對讚美的耐受點很低,比起罵不到點子上、誇不到點子上更讓他受不了。《南方周末》曾經登過一篇文章,標題是《我看王朔》,把王朔擠兌得夠嗆,而且句句扎在穴位上。有讀者表示大快人心罵得過癮,結果一打聽,這篇文章是王朔自個兒寫的。
  • 作家王朔直言:魯迅不能被稱為大文豪,他的理由是什麼?
    」魯迅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讀過他的文章,就不算上過學。雖然大部分人未必讀過魯迅所有的作品,但魯迅筆下那些經典人物,比如閏土、阿長、祥林嫂、孔乙己、阿Q、藤野先生等,一定都非常熟悉,沒讀過,也聽說過。
  • 京圈大佬系列之:侃爺王朔的沉浮錄,「老了,我要做一個好人」
    小時候的王朔就是個機靈鬼,能說會道,小嘴一張叭叭叭,特能侃,阿姨聽了眉開眼笑,小夥伴們聽了神思魂往。據說,商店的女團支部書記要找王朔談話,還沒進入正題,就被他逗得咯咯直笑,合不攏嘴。後來王朔參軍又復原,倒騰過一段藥品以後,賺不了錢,幹的也特沒意思。
  •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認識王朔,那獨樹一幟的父親觀——都說父母不容易,其實孩子更不容易王朔在有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係當中,如果一定要說到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為了養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
  • 作家王朔:我的北京腔是奴才味兒,老舍的才是主子味兒
    然而,近代的文壇上,也有一位專門寫"京味小說"的作家,他就是王朔。很多人拿王朔和老舍先生的作品比較,評價他們一個是新北京腔,一個是老北京腔。 他們的不同之處到底在哪呢,或者說哪個更正宗呢?北京方言的特點北京話作為全國普及的語言,他的特點是語句簡短,聲調高,兒化音很多。說起北京話形成的時間,那起碼也得有3000多年的歷史。
  • 王朔:「我極其仰慕阿城,若是必須要追星,那我就追阿城」
    作家阿城我剛一坐下,斜對面的一個瘦同學眼裡就放出光來,要和我下棋。我對下棋沒興趣,他就又尋別人下,這時有人認出了他,忽然大喊:「棋呆子,你怎麼在這兒?你妹妹剛才把你找苦了。」我這才知道,坐我斜對面的精瘦學生就是王一生。我同學睜大了眼:「你不認識他?哎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我說,「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
  • 曾子墨為何是王朔眼中可以媲美林徽因的當代完美女性?
    所以曾一度有很長時間,中國的女作家出來一個就被媒體冠以「美女作家」的稱呼,以這個噱頭去博取人們的眼球。編劇汪海林曾對這種現象進行過辛辣的諷刺:「你們可以侮辱作家,但請你們別侮辱美女」。多年前,王朔在做客竇文濤的節目《鏘鏘三人行》之時,他對曾子墨有著極高的評價:「我特喜歡你們臺那個曾子墨,我認為她就是繼林徽因後範兒最正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