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秋雨文化大散文大流行的時候,在《文化苦旅》長期盤踞各大書店暢銷榜,賣了幾百萬冊的時候,在很多人對餘老師大加讚嘆、熱烈追捧的時候,餘秋雨也迎來了一些批評質疑的聲音。有些相當尖銳。
比如王朔,他就公然甩話,餘秋雨那些遊記上不了臺面,什麼《千年一嘆》、《霜冷長河》、《山居筆記》,他是用瓊瑤的方式闡釋傳統文化。
王朔可能覺得餘秋雨這樣的闡釋屬於市場化快餐,但當時這樣的寫法和文風,確實是給了很多人耳目一新感覺,餘秋雨也因此獲得巨大成功,《文化苦旅》一經推出,迅速風靡全球華人界,餘秋雨也躋身最具國際影響力作家之一。只憑一篇散文,就能有這樣大效應的文人,似乎還真找不出第二個。
餘秋雨及其歷史散文現象,一時構成20世紀末文化奇觀。彼時風頭,國內無二。餘秋雨成了世紀之交最耀眼的學者明星。與此同時,各種批評謾罵的聲音也來了。有的人開始扒料,從人品入手,王朔不這樣,王朔直接否定餘秋雨作品。
王朔早有名言,沒幾個小說根本不能稱之為作家。寫幾個散文就掛作家名頭的,都是在混。以此標準,餘秋雨當然算不上作家。很多人為之叫好的歷史大散文《文化苦旅》,也當然不能入流。因為就是個遊記嘛,有啥意思。
餘秋雨憑藉一本《文化苦旅》在文學界名聲大噪,不過,伴隨著名譽而來的,社會各界就出現了很多對他的各種爭議。當年46歲的餘秋雨拋棄糟糠之妻,離婚另娶了小自己16歲的漂亮妻子,那一年剛好是《文化苦旅》大火的時候。
所以,不時有人"炮轟"餘秋雨,陳列他的各種"罪狀",甚至還有人專門寫了《餘秋雨,你為什麼不懺悔》的文,罵他是「文化流氓」。著名畫家陳丹青甚至炮轟餘秋雨是「無恥文人」。
對於這些爭議,餘秋雨曾經表態過,自己被一些人利用了,他比竇娥還冤。再後來,餘秋雨不再關注這些非議,就像他自己說的,自己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又出了名,那些非議就來了。拋開對他的人生非議,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值得每個人品讀。
二十多年來,《文化苦旅》一書,收穫了無數榮譽:
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文學書;是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是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還是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是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以及新課標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或許,有生之年我們不會去很多的地方,但讀《文化苦旅》,餘秋雨能用他的文字,帶我們領略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茶馬古道……這些壯麗景觀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讀者能從文字中獲取新知,從閱讀中跨過平庸,從而獲得人生的進取:
「人生真是艱難,不上高峰發現不了他,上了高峰又不能與它親近。看來註定要不斷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讀一本書,那麼《文化苦旅》是我的首選。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你會在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景。
它不僅是我們的枕邊書,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精神良藥。
這本經典之作只要38元。
點擊下方橫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