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是嬴姓秦氏還是嬴姓趙氏,姓和氏是什麼關係?平民無姓氏?

2020-12-28 文史有意思

在傳說中,秦國和趙國來自同一個先祖,都是嬴姓之國。趙國是嬴姓趙氏,秦國呢?有說嬴姓秦氏,有說嬴姓趙氏,究竟是哪一種?姓和氏,又是什麼關係?

這裡來聊聊。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

姓和氏:姓來自始祖,永遠不變;氏是姓的分支,隨時能改;平民沒有姓氏

在戰國以前,姓和氏分得很清楚。

遠古時期,同一個母親生的後輩聚居在一起,組成母系氏族。每一個母系氏族都有一個名稱,這就是姓。

姓,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傳給她的女兒。每個姓都有一個始祖母,比如殷商的始祖母是簡狄,大周的始祖母是姜嫄。

上古八大姓有兩種說法:姬、姜、姚、媯、姒、嬴、妘、姞或者姬、姜、姚、媯、姒、嬴、妘、妊,但每個姓都是女字旁,就連「姓」這個字也是女字旁。為什麼呀?就因為姓產生於母系氏族。

後來人類從母系氏族進入父系氏族,也就是說原來奉同一個女子為始祖,現在改了,奉同一個男子為始祖。

殷商的簡狄生了兒子契,大周的姜嫄生了兒子稷,商周在有了契稷開始,就把契和稷分別奉為始祖,這是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的表現。

同姓,就是出自同一個始祖的人。在母系氏族,始祖是女子;在父系氏族,始祖是男子。

也就是說,姓,是一個人始祖血統的標誌,屬於這個血統的男女都有同一個姓。

《大秦賦》中的華陽夫人,出身羋姓

隨著人口繁殖,姓肯定是不夠用的,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氏。

氏,是姓的分支。

前面說到大周的始祖是稷,他的後人都姓姬。周公分封在周,那就以周作為氏;周公的兒子伯禽分封在魯,那就以魯作為氏。分封出去的國君是以國名作為氏的,他們的氏不一樣,但都姓姬。

姓,因為來自始祖,所以永遠不會變;氏,會隨著分封不斷變更,所以可以隨時改。男子有了新的封地、憑藉某種技藝當了官等等,就會以封地名或者官名作為氏。

《大秦賦》中的韓公子非,姬姓韓氏

在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為什麼呢?因為古人講究「同姓不婚」,女子必須要稱姓,才能判斷能否通婚。而對於男子來說,氏是貴族的標誌,知道了氏就能知道他的姓。

有來頭的女子有姓,有地位的男子有氏,姓氏是屬於貴族的。比如楚國王族是羋姓熊氏,所以楚王都叫熊某,而王族女子則叫羋某。再比如秦將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稱為蒙恬而不是姬恬。

一般的平民,只有名,沒有姓,也沒有氏。

到了戰國,姓和氏漸漸混為一談,開始統一稱為姓,由父親傳給兒子。到西漢,司馬遷已經分不清姓和氏的區別了,常常把氏寫成姓。

《大秦賦》中的趙王丹,嬴姓趙氏

秦國王族的姓氏是什麼?

秦國的王族是嬴姓,至於是趙氏還是秦氏,則存在爭議。

在古代傳說中,嬴姓的始祖母是女修,她吞食了一個鳥蛋,生了兒子大業,大業又生了兒子伯益,伯益被當作嬴姓的始祖。嬴的古字很像一隻鳥,以它作為姓,可能與女修吞食鳥蛋生子的傳說有關。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王政

伯益有個後代叫蜚廉,蜚廉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惡來,是秦國人的先祖;另一個是惡來的弟弟,叫季勝,是趙國人的先祖。

季勝這一支出了一個後代,叫造父。

造父很會駕車,深受周穆王的寵愛。後來有人叛亂,造父就替周穆王駕車,一日千裡趕回國內平定了叛亂。因為這事,周穆王把造父封在了趙邑,從此造父的子孫和族人都住在了這裡,以趙為氏。

由於造父的先祖季勝和惡來都是蜚廉的兒子,所以在季勝這一支的後人有了氏之後,惡來這一支的後人也跟著沾光,勉強可以自稱為趙氏,雖然不正統但也從此有了氏。

在惡來的這些以趙為氏的子孫中,有個叫非子的。

《大秦賦》中的趙王偃,嬴姓趙氏

非子,曾經給周孝王養馬,養得很好,周孝王很喜歡他,就把他封在了秦邑(今甘肅天水縣),於是,原本跟著本家叔祖造父「以趙為氏」的非子,改成了以秦為氏,成了秦國的第一代國君。也就是說,從非子開始,惡來這一支的後代有了正式的氏:秦。

更重要的一點是,此前有權祭祀嬴姓始祖伯益的是趙氏,現在周孝王改了,讓非子接續嬴姓的宗廟祭祀,也就是說秦氏取代趙氏獲得祭祀始祖的權利。

春秋時期有很多嬴姓之國,但在中國西半邊的只有趙國和從趙分出去的秦國,秦趙原本是一家,都姓嬴。

回顧歷史演變,趙國王族是毫無疑問的嬴姓趙氏,那麼秦國呢?是嬴姓趙氏,還是嬴姓秦氏?

按照以往改氏的慣例,由於秦人的直系先祖非子封在秦邑,因此以秦為氏,秦國王族應當是嬴姓秦氏才對。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但是歡迎轉發評論呀。

我是@文史有意思,關注我,了解有趣靠譜的文史知識呀。

相關焦點

  • 嬴政還是趙政,秦國真的是「嬴姓趙氏"嗎?
    本文為「古史微覽」獨家稿件,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秦始皇嬴政一直是影視作品的熱門創作對象之一,每每有秦始皇的電視電影登錄網絡平臺,關於秦始皇稱呼的科普總是充斥彈幕和評論,最常見的就是「先秦姓和氏是分開的,男子稱氏,秦國國君贏姓趙氏,所以秦始皇應該叫趙政。」長期以來,筆者也一直對秦國「贏姓趙氏」深信不疑。
  • 為何秦始皇的「嬴」姓很少見?其實早已改字,也許你就是他的後代
    要是對我國歷史上的人物姓氏感興趣,不難發現,我國漢朝以前的姓氏都比較複雜,舉個簡單的例子:姜子牙又叫呂尚。很多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叫什麼。其實,姜子牙姓姜、氏族為呂,單名一個尚字,字子牙。從這個可以看出,姜子牙其實是他的姓和字結合在一起的,而呂尚則是他的氏和名結合在一起。
  • 【歷史小番外】秦始皇到底姓氏名誰?這個問題真的爭論了幾千年嗎?
    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應該了解一下當今姓氏是個什麼概念?比如張三,李四,姓張名三,姓李名四。我們知道姓代表你的祖先,你的父親,爺爺留給你的,代表你們是一個家族的人,名代表的是你自己,張三來打比方,張是家族,三是它自己。那麼在遠古先秦時代有著更複雜的姓氏體系。
  • 【尋根問祖 百家姓】 352:衣姓、嬴姓、原姓、苑姓、惲姓
    秦非子,嬴姓,名非子,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秦侯,嬴姓,秦氏,秦國國君,秦非子之子。秦公伯,贏姓、秦氏,名已佚,秦國國君。秦侯之子。
  • 《大秦賦》嬴政、趙政、呂政,秦始皇到底姓什麼?
    緣起於秦始皇在《史記》等史書裡的姓氏變化。太史公司馬遷說,秦始皇有三個姓氏:第一個姓「嬴」,見於《史記·秦本紀》司馬遷引用周孝王的話,說:「昔伯翳(秦祖先)為舜(帝)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第二個姓「趙」,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 《大秦賦》中秦國國君都是嬴姓趙氏?事實遠比想像的複雜!
    一、秦趙源流史秦、趙同為嬴姓,乃同為伯益贏姓之後。伯益裔孫蜚廉生惡來、季勝,惡來為秦之祖,季勝為趙之祖,故秦、趙同祖,都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秦、趙歷代君主都因善於馴馬、御馬而著名於世。1、秦國源流史秦作為贏姓之後的一個部落,雖屬東夷的一支鳥夷之裔,但追根尋源乃出於黃帝軒轅氏的一個分支。始立足於河南東北部的範縣秦亭。周武王滅商,秦淪為周朝王族的臣民,隨著周朝貴族東徵西討,離開舊地秦亭,逐漸東遷密縣的溱水。
  • 研究嬴姓溯源,中國的古姓是否都能用圖騰解釋
    現在我們關注的是嬴姓的緣起,換句話說,即贏姓族為何以「贏」為姓,「贏」字初義是什麼。「賜姓」說不能解決姓的緣起問題,前文業已辨明。突破賜姓說:對贏姓緣起講得最明確且影響最大的是鄭樵,他在《通志·氏族略》序論中說:「姓之為氏,與地之為氏,其初一也,皆因所居而命,得賜者為姓,不得賜者為地。居於姚墟者賜以姚,居於贏濱者賜以贏。」。鄭樵未採因德賜姓的義理觀,而持「因所居而命」的看法。依他的觀點,贏姓族體是因為居住在贏水之濱而得姓。
  • 中國血統最純正的五大姓氏
    1、姬姓 姬姓實際上應該算是中國第一大姓,主要是中國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這個姓氏演變而來的。之前的熊氏、軒轅氏、青丘氏等部落實際上都是姬姓。
  • 秦始皇贏政後代被殺,但並不代表沒族裔,這14個姓氏與其有淵源
    但史料記載,先秦時期的姓氏,男女有別,女人稱姓,男子稱氏。古代姓不變,但氏是根據家族變化而變化的。後來嬴政回秦國後,又重新恢復自己的本姓。在秦朝時姓與氏結合的較少,到西漢姓與氏才真正結合起來。而嬴姓是上古時期的姓,與姜、姬、姚、姒、妘、妊、媯並稱八大姓。司馬遷在《史記》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大業。大業娶少典之女,曰女華。
  • 我國上古八大姓之一,但在現在卻非常少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姓氏文化是非常特別的,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的姓氏。都有著很深的內涵。而在這些姓氏中有一個姓氏它是大姓之一,但是現在這個姓氏卻非常少見,那麼這是什么姓呢?它就是嬴姓,這個姓氏曾經是秦國和趙國的國姓。可以說秦國和趙國是同宗同源。
  • 中華「上古八大姓」,其中三個即將消失,有你的姓氏嗎?
    「姬」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這麼說也不準確,「姓」和「氏」在上古時期其實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姓代表著血緣,而氏代表著族群,在姓氏的使用上也是男稱氏,女稱姓,我國古代有上古八大姓,聽我聊聊看裡面有沒有你的姓氏呢?首先自然是「姬」姓,我們炎黃子孫的祖宗黃帝就姓「姬」。
  • 姓氏起源之黃姓,其祖先曾建立黃國,現在是廣東和香港第三大姓
    百家姓昨天有一位朋友問我黃姓的來源,因為他姓黃,卻對自己的姓氏沒有半點了解。說到黃姓這個姓氏,可以說很熟悉,在我家鄉附近就有一個村子全部姓黃的。在讀書的那幾年,也遇到了很多黃姓的同學朋友,記得大學的宿舍裡就有兩個舍友是姓黃的。可見黃姓在我身邊是十分常見的,的確,這個姓氏在中國發布很廣,其中以廣東為最,廣東省黃姓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可見這個數量之多,現在黃姓在全世界有6000萬人左右,在中國大陸有2300萬,是中國大陸的第七大姓,是廣東和香港的第三大姓。
  • 黃帝,姓姬,氏軒轅,又氏有熊?|解密中國姓與氏的糾葛關係
    我們在看先秦時期的人物介紹時,總會因為名字而產生很多困擾,比如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黃帝,姓姬,軒轅氏,又有熊氏,那黃帝的姓氏到底是什麼呢?又比如我們在看司馬遷所著《史記》,在寫商鞅時,一會用商鞅,一會用衛鞅,那商鞅的姓氏又是什麼呢?其實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像現在我們所說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完全是一個意思。
  • 中國姓氏的由來,如果回到古代,你可能是貴族
    姚姓經過歷史演變 變成媯訥五姓,分別是陳、胡、姚、虞、田。在香港、和東南亞華人等集居地,常常可以見到這幾 個姓聯宗的祠堂.這時表示貴族身份的氏,已無存在的必要,而平民也開始由無姓到有姓。後世之姓,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1、以氏為姓。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商時代,分支氏族的標號有的也成為後起之姓,如:姬、姜、姒、風、己、子、任、伊、嬴、姚等。 2、以國名為姓氏。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有一個姓如今僅剩千餘人
    ,在如今看來也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姓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也就是說,周皇室是姬姓。姬姓始於黃帝,雖然現在都稱之為軒轅黃帝,但其實黃帝是姓姬的,據《國語·晉語》所記載:「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的完整名字應該是姬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