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西少爺賴帳,眾籌的錢該怎麼討回來?》的文章火速傳遍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各大媒體網站。文章的作者,也即是西少爺原創始人之一宋鑫,將矛頭指向了西少爺CEO孟兵,將兩派的紛爭搬上了公眾視野。兩派的紛爭直接上演了現實版中國合伙人對決。事已至此,除了惋惜,反思和啟示或許更有必要。
撕逼大戰的結果只有雙輸,好聚好散才可能雙贏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不管是先發制人的宋鑫一方,還是見超拆招的孟兵一方,都沒能成為贏家。更遭到的是雙方的交戰還尚未結束,你來我往之間,都是挑對自己有利的言論說,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來回回,每次總有新的猛料。從旁觀者來說,很大程度上會覺得這就是一場笑話。畢竟在國內,講究的是以和為貴,講究「家醜不可外揚」,不光彩的事情擺到檯面上來註定沒有贏家,即便一方能獲得一時的勝利,那也輸掉了「人品」,當「人品」開始受到公眾檢閱甚至質疑時,對企業品牌的美譽度的損傷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西少爺的創始人撕逼大戰之前,更早在移動網際網路界闖出名堂的「羅輯思維」,其實也鬧出了創始人羅振宇和申音分家的事實,但相比西少爺創始人之間的相互指責,相互拆臺,甚至將不光彩的事件擺上檯面不同,羅振宇和申音採取了「有理有據有節」的分手模式,事實上可能儘管可能有一方會覺得不爽,甚至覺得虧了,但至少在公開層面,雙方還是做到了好聚好散,後續的故事大家也比較清楚,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引入了新的創始人,而今依舊如火如荼地發展,申音團隊也開始了新的創業,新項目進展也不錯。
經管兩個項目和兩個創業團隊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從結果來看,同為創始人之間分道揚鑣,因為處理方式的不同,一種是撕逼大戰相互揭底,一種是有理有據有節和平分手,顯然結果大相逕庭。撕逼大戰的結果只有雙輸,好聚好散才可能雙贏。
網際網路時代: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旦發生就可能來不及
西少爺肉夾饃成名於一篇文章《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產品思維」、「注重研發」、「快速迭代」「用戶體驗」、「口碑傳播」等一系列看起來和傳統的肉夾饃完全不搭界的美其名曰的網際網路時尚名字和西少爺美妙融合,並催生了化學效應,西少爺快速火遍網絡界,現實中西少爺肉夾饃店也一度要排隊才能品嘗上一個。而且儘管很多人沒有親自捧場過西少爺肉夾饃,但不妨礙大家聽說過西少爺肉夾饃,進而心裡還暗自欽佩,念叨著要是有朝一日去到帝都,一定要去捧捧場,甚至還希望西少爺肉夾饃趕緊擴展,覆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來。西少爺的成名和原創始人團隊的規劃,尤其是營銷炒作謀劃一定密不可分,加上網際網路思維快速被帶到「風口」,西少爺成名之初享受到的「一念天堂」的待遇很可能連創始人團隊都沒有預料到,回想起來都得偷著樂。
然而,網際網路時代的成名,往往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成名快罵名也快,成也蕭何敗蕭何。得益於網際網路傳播的快速成名,沒想到因為創始人團隊不和而鬧出的撕逼大戰,也快速到散播到網際網路,並不可收拾的擴散開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在網際網路時代就尤其明顯,捧得越高可能摔得越快。一條負面新聞傳播帶來的損害是不能用回應,哪怕是「各說各有理」的回應來彌補的。負面新聞傳播往往更快,而且往往容易佔據先入為主的優勢。一旦負面傳開,後面哪怕再有理有據的解釋、回應或者聲明都會顯得Low。
從西少爺的撕逼大戰,給我們帶來的反思和啟示是,網際網路時代最好的公關就是預防,使之不發生。一旦發生就應該快速認錯,以獲得快速糾錯的機會和時間點,而非遮遮掩掩尋求辯護和掩飾。不然相比於原街頭巷尾口口相傳的時代,負面新聞只能影響一個片區,往往傳播速度還較慢,而且傳遞的聲勢會逐漸勢弱直到可控。網際網路時代的負面往往一發不可收拾,給公關團隊帶來極大的挑戰。
傳統思維PK網際網路思維,好產品才是本質
2014年,談得最多的詞語之一就是網際網路思維,以至於某段時間裡,你能在你所接觸的媒體文章、微博以及朋友圈等等各個信息的入口都看到網際網路思維。一時間網際網路思維被捧上了天。伴隨互聯思維而來的,炒得火熱的是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焦慮,但是其實網際網路企業的傳統焦慮同樣明顯,但因為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公司更擅長掌控新媒體傳播,導致大部分人都覺得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焦慮更甚。
西少爺肉夾饃,本質上承載品牌口碑的還是產品,不然所有品牌美譽度都是空中樓閣。從大眾點評上來看,西少爺肉夾饃所收穫的點評數都沒有過千,而且單店的平均好評度從三星半到五星均有之,顯然同其網絡品牌高知名度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有的單店的滿意度只有三星半。
肉夾饃其實是典型的傳統手藝活,而且口味極其重要,並不是回西安短時間內偷師學藝可以成就的。本質上是典型的傳統製造思維下的產品,得耗時耗力才能有所改進,而且口味口感很難標準化。傳統的餐飲行業日積月累的改善和精進,從產品本質上來說是很難短時間內超越的。如果產品的本質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和傳承,那即使披著「網際網路思維」的外衣也很難「帶你裝逼帶你飛」。
然而更糟糕的是,剛剛開始起飛,正要有時間窗口來打磨產品的時候,卻鬧出了創始人反目,上演撕逼大戰的一齣戲。有句話叫作「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但關鍵是看「還」的時候有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算說到網際網路思維極致運用的小米公司,也是通過網際網路營銷換得了產品改善的時間,才得以一路成長壯大,而且即便如此,小米仍然有極強的危機感,還在不端的改善產品和構建「護城河」。即便如今看來已經走向更大的成功的小米,其創始人團隊也在公開場合表示「產品和營銷的關係,是1和0的關係。你的包裝,你的海報,你的營銷,你的推廣,都是跟在產品這個1後面的0。如果沒有好產品,一切都會變得沒有意義。而如果產品給力,哪怕營銷做得差一點,也不會太難看。」
如果「西少爺肉夾饃」,以及先前就已經分出來的「新西少爺肉夾饃」能夠在產品改善,也即是肉夾饃本身上下功夫,那麼在此次撕逼大戰之後,沉澱經驗和教訓或許還為時未晚,畢竟年輕人,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顯而易見,傳統思維和網際網路思維的博弈遠未結束,或許二者的有效結合才是未來制勝的關鍵。西少爺創始人的撕逼大戰再次警醒創業者們,好產品才是最好的營銷。不必鄙視傳統行業,尤其是在傳統的餐飲行業發起挑戰的創業者們,對傳統餐飲的尊重與敬畏,才能克服內心和行動的浮躁以及不知者無畏。只有練好產品的內功,結合網際網路思維加身,才是可行之路。
西少爺創始人撕逼大戰,也生動的給創業者們,尤其是藉助網際網路思維創業的年輕創業者們上了一課。雙輸與雙贏,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傳統思維與網際網路思維的PK和結合,都值得反思與啟示。
品牌不是一天建成的,切莫操之過急,且行且思,但願一切都還來得及。
————傲嬌的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