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葉問。」
甄子丹的《葉問》系列電影,讓這句標誌性的開場白廣為人知,也讓從前無人問津的詠春拳成為了潮流。隨著《葉問 4》的開拍,「宇宙最強」甄子丹飾演的葉問,將會繼續以德服人,遠赴美國,對愛徒李小龍言傳身教,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練習武功的人,無論多大年齡才入的門,剛開始的時候都會像個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一樣,到處拿出來炫耀。因此,很多師傅在教功夫之前,先教如何收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武先習德」。
廖師傅全名廖永泉,70後,自小生活在廣州,算得上是老西關人。8歲開始習武。他所學的詠春拳,並非葉問一支的詠春,而是阮奇山—岑能一系,後來又接觸了太極拳等內家拳種,一直練到現在。1998年開始當詠春助教,後來自己獨立開拳社,已經十幾年過去。
廖師傅習武的初衷其實很「普通」。天生小個子的廖師傅,從小就是屬於「被欺負」的對象。遇到欺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例如有人選擇忍耐,有人選擇反抗,有的人選擇習武術來保護自己……再加上當年港臺武俠小說風靡,古龍、金庸筆下的一個個英雄,成為不少人心中的「愛豆」。所以也是那個時代,很多人覺得會「武功」是一件很潮、很型的事情。於是開始學習武術,練習功夫的熱潮。廖師傅,自然也是這個潮流中的一員。
在30歲以前的廖師傅,他覺得習武可以理解為「斯文版的古惑仔」。「儒以文亂法 ,俠以武亂禁」,習武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叛逆精神。「當時對俠的理解就是,我有「武功」這樣的技能在身上,我起碼可以有籌碼,向自己不滿意的東西進行對抗。」廖師傅坦言道。
但這個觀念在廖師傅30歲以後就發生了轉變。武術,不再是對抗的依仗,而是變成了心中的一股信念。即使面對社會的變化,面對生活的困難等問題,不會向普通人那樣彷徨無助。因為身懷武功,讓廖師傅面對一切困難都擁有信心去克服,面對一切困難,依舊如古井不波,從容不迫。
師徒關係的
轉變
從開館授徒至今,廖師傅可謂桃李滿天下。但他卻認為,自己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徒弟。
從前的師徒關係,那可真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既然拜師學藝了,師傅就要對徒弟負責到底,甚至徒弟沒飯吃的時候,師傅還要照顧或是。而徒弟在練得不好的時候,自然也會收到責罰,被師傅責罵已經是最輕的了。
廖師傅回憶道:「以前被師傅說一句『你最近好像沒什麼進步哦』,就要馬上道歉:『對不起師傅,我今天自己加練,晚上請你吃飯,實在抱歉……』」
但現在,不要說責罵,你兇一點,他都能馬上走人。所以現在很少有以前的師徒關係了,充其量也只是客戶的關係。而責罵式的教學方式,也逐漸改變成鼓勵式的,「這星期來了兩次哦,比以前更勤力了喲!」
而教學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就是在水泥地上訓練,摔在地上經常受傷。現在可不行了,木地板上面還要鋪上護墊,學員身上也要套上護具。以前訓練是單調地不斷重複一個動作,現在這一套教學方式也不行了,必須加上很多有趣的活動,讓整個訓練過程更類似做遊戲,而當中又必須保持其科學性,不偏離拳法的核心。
例如扎馬,我們以前什麼輔助的東西也沒有,一來到武館,師傅就叫我們先扎幾個小時馬,再練拳腳。現在我則使用有彈力的膠帶,讓他們在受到保護之下,科學用力,保持系統性的訓練。
從練
到教
練習詠春其實只是入門階段,而詠春的入門是十分容易的。只要把基本功練那麼一兩年,就略有小成的。但是如果要更進一步,再上一個臺階,就要開始教學。
教學的好處有很多。第一,你能夠從傳授的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可以有的放矢地重點練習。所以,練武之人,每日反省自己,或通過打坐,或通過冥想,在修煉過程中如何突破自己的弱點,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當你訓練出一個對手,這人功夫跟你差不多,又略遜你一籌,然後你在跟他對打的過程中,既能保持自己必勝的把握,又能從中有所領悟,這也算是師傅們的一點小心機。
但總體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畢竟能然自己和學員都能在互相切磋中一齊成長,而且這樣的關係可以穩定地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在古代,有很多師徒關係中都流傳一句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這樣的關係,在詠春的傳承中是不存在的。因為詠春,正是通過相互對練,一齊提高的關係,一直傳承下來的。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在武俠小說中,我們經常見到一句近乎「開掛」的術語,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在《葉問》系列電影中,我們也經常看到甄子丹飾演的葉問,以拳速極快的「日字衝拳」擊倒對手。那麼,詠春是否也屬於「唯快不破」一類的武功呢?
(拳館中廖師傅手寫的武功秘笈)
「嗯,不存在的」。廖師傅的一句簡短回答,讓採訪進入了謎之尷尬的尷尬當中。
隨後,廖師傅這樣解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實際上不適用於詠春,詠春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詠春拳的訓練機制已經將你的身體變成了武器。這種訓練方式,實際上就是把招式變成身體的條件反射,無論對手的招式出招有多快,早已練就的條件反射機制已經植根於肌肉記憶深處,自己不用想如何出招,對手的招式自動被破解。
大家都知道,把感覺從手傳到大腦,經過思考,然後把指令再從大腦傳到手,這是需要時間的。而經過這樣雖然短暫的停滯,在生死一線的搏鬥中就足以致命。所以詠春的練習方法,是把拆解的招式變成條件反射,單憑感覺就足以制敵。
結語:
返璞歸真
現在和初始學習詠春有和不同,廖師傅說起了他的靜心之路,詠春帶給他的除了技能方面,最大是讓他養成了沉穩,泰然自若的平靜態度。
年輕氣盛,很多事情難免由著性子來做,換到現在,一件事情這種方法如果不能做,嘗試換一種方式也未嘗不是一種好方法,另外持之以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堅信的,淡然,平和的態度是目前師傅最滿意的生活狀態。
打個比方,之前就像一個熊孩子,遇事總是任性。隨著習武之後,心態發生轉變,人越來越沉穩。直到現在,才發現自己是真正的長大了。
(END)
微博:明範兒MF
微信:mingshuo-media
【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
轉載投稿及商務合作請聯繫
QQ:290212929
電話:13760638845
郵箱:gdcaok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