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021-03-01 古文詩歌


五柳先生傳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裡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注釋:
1.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裡人。許,處所。
2.詳: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別名稱字。
4.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
5.不求甚解:這裡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6.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
7.欣然:高興的樣子。
8.嗜:喜好。
9.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裡指舊交,舊友。
10.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1.或:有時。
12.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經。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
16.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環堵(dǔ):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17.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
18.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20.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21.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22.黔(qián)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讚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3.戚戚:憂愁的樣子。
24.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
26.茲: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儔(chóu):輩,同類。
29.觴(shāng):酒杯。
30.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31.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1.以:(1)因以為號焉 以:把。以為,以之為。
(2)以此自終 以:憑藉。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詞,他
(2)葛天氏之民歟 之:助詞,的
3.言:(1)閒靜少言 言: 說,說話(動詞)
(2)黔婁之妻有言 言:言語,話(名詞)
4.如:(1)晏如也 如:……的樣子
(2)親舊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其: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2)親舊知其如此 其:代詞,指五柳先生

古今異義
1.每有會意:古: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今: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確指出的意思。
2.親舊知其如:古:<名>舊交,舊友 。今:<形>過去的,過時的。
3.不求甚解:古: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時。 今:或者。
5.贊曰:古: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稱讚,讚美。
6.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古:處所。今:允許,許可。
7.造飲輒盡:古:往,到。今:製造。
8.頗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當地。

詞類活用
1.詳:亦不詳其姓字 (形容詞用作動詞,知道)
2.親舊:親舊知其如此( 形容詞用作名詞,親戚朋友)
3.樂:以樂其志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快樂)
4.酒:性嗜酒(名詞用作動詞,喝酒)

典故運用
  宅邊有五柳樹:從「榆柳陰後簷,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好讀書: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簷下,鬥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簞瓢屢空: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黔婁: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鍾,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二十四孝圖·黔婁·嚐糞憂心: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主旨歸納:
  通過對五柳先生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來用以自況的文章,抒發了陶淵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贊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為四小節。第一節自開頭至「因以為號焉」,交代「五柳先生」號的由來,開篇點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五柳先生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並無桃李,只有這麼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自「閒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稟性志趣。接著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閒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閒,也就靜,用不著喋喋不休。但這種閒靜少言,並不等於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個時代的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調他的嗜灑是出於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脫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說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至於親友請他吃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即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真,並沒有當時所謂名士的虛偽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境裡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自「環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果。並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既與前文相照應,又收束了全篇。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後,第二部分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既表達了他對上古社會淳樸風尚的嚮往之情,又說明他是一位有著美好現想的隱士。同時也是對世風日卜的黑暗現實的針砭與嘲颯。


創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託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宋書·隱逸傳》和蕭統的《陶淵明傳》都認為是「實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麵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清高不羈,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道德品質與節操。

  本文取正史紀傳體的形式,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作者以簡潔的筆墨表達不同流俗的性格,並不提及姓甚名誰,不過分誇耀,塑造了一個清高灑脫、怡然自得、安貧樂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形象。作者寫此篇時已是晚年,生活相當困苦窘迫,但作者絲毫不後悔自己選擇的歸隱生活,而是以古賢者顏回自況,表達了自己安貧樂道的情懷。

相關焦點

  • 陶淵明: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原文五柳先生傳文/陶淵明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 古文故事: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1月5日 汀毅讀古文《五柳先生傳》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你真的讀懂了嗎?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了。(五柳先生)安閒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
  • 古文閱讀-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注釋1.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裡人。許,處所。2.詳:知道。3.姓字:姓名。
  • 趙孟頫書法《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陶淵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淵明自傳散文(存爭議)。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
  • 每日讀經典——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魏晉:陶淵明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八下語文《五柳先生傳》講解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 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 2021中考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重點字詞解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重點字詞解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答案   1、造飲輒盡造:一來   2、簞瓢屢空,宴如也如:若   3、茲若人之儔乎儔:類   4、不戚戚於貧賤戚戚:憂愁   5、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許:地方   6、每有會意會:領會   7、親舊知其如此舊:朋友們
  • 五柳先生新傳
    先生(竊稱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不詳其姓名(籍籍無名),無人尊老大(有人稱老師,有人稱老爺,不是官老爺的老爺),亦無人稱老總(無緣),唯拙荊呼為老伴
  • 採菊東籬下,兩篇課文告訴你,陶淵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而中學課本中,有兩篇關於陶淵明自傳式的文章,記錄了他的生活情況與思想狀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五柳先生會傳》是陶湖明的自述傳,寫作年代不詳。《歸去來兮辭》是作者四十一歲辭彭澤令時所作,文中以無限喜悅的心情,想像歸家後田園躬耕生活的種種樂趣。這兩篇文章都體現了陶淵明的生活態度、生活情想。
  • 範子燁:誰是五柳先生?(完整版)
    「從來」二句,表達的就是《五柳傳》「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的意思。但是,最令人回味的是,在《古列女傳》中,居「魯黔婁妻」故事之上的就是「柳下惠妻」的故事(同上,第49-50頁)。《五柳傳》既然突出楊雄以柳下惠自比的特徵,為何不用柳妻之言讚美傳主,卻偏偏用黔妻之言讚美傳主呢?
  • 陶淵明的世界|群友聲
    |  陶淵明散文三篇◎策劃:寧靜致遠◎朗誦:輕風、寧靜致遠、芳華秋韻、藍百合              慧珺、一米陽光、萍水居、張潁 ◎配樂:雲水禪心、一天、漁礁問答、趕風◎製作:萍水居(精英33群)張頴:清貧、高潔、好讀書、喜飲酒,飄逸灑脫,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古詩文閱讀訓練:《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劉酒,汴人》|每天10分鐘,滿分很輕鬆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選自《陶淵明集》)【乙】  劉酒,汴人,無名字。自呼曰「酒」,人稱曰劉酒雲。
  • 古詩文閱讀訓練35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劉酒,汴人》|每天10分鐘,滿分很輕鬆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選自《陶淵明集》)【乙】  劉酒,汴人,無名字。自呼曰「酒」,人稱曰劉酒雲。
  • 暗戀桃花源(讀陶淵明)
    不懂得精緻就難以感受到樸素。同樣,不懂得樸素的也很難感知其精緻。關於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曾給自己撰寫過自傳——《五柳先生傳》,虛構了一位五柳先生,這個五柳先生其實是陶淵明他老人家自己。《五柳先生傳》刻畫了一個瀟灑、隨性的人物形象,開篇即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 陶淵明:生活給你多少磨難,就會給你多少圓滿
    世人都讚嘆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大家也都深諳陶淵明生逢亂世、報國無門的苦悶;更多的人則同情他歸隱田園後終日勞累卻食不果腹的苦難。然而,你卻不知道,儘管生活給了你太多的苦難,但同樣也使你的人生圓滿。陶淵明,又名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東晉至劉宋時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一生平淡無奇的詩人,五柳先生陶淵明,為何會被世人尊崇上千年?
    陶淵明的一生平淡無奇,他既沒有卓著的功業建樹,也沒有曲折複雜的人生經歷,就連文學作品創作也不是很多,一生留下了120首左右的詩歌和12篇辭賦散文,其作品也沒有奇情壯志,在他生前並不被文壇關注,但是就是這樣平淡度過一生的他,卻在身後的名聲和地位與日俱增,成為中國歷代文人無比敬仰的文化偉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陶淵明讓後人由衷的敬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