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0年2月24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做客新華網。圖為嘉賓做訪談前的準備 新華網 楊剛 攝。
57歲的李烈曾收到過朱鎔基總理的親筆回信,也曾見證溫家寶總理給自己學校揮毫題詞,但從未想過自己會走進中南海,並成為國務院參事。
2011年4月14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這位校長從未想過的事變成了現實。李烈在中南海紫光閣,從溫家寶總理手裡接過國務院參事聘書。與她一起從總理手裡接過聘書的,還有其他7位國務院參事和5位中央文史館館員。
顯然,李烈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個。
「沒人想到一個小學校長竟會成為國務院參事。」4月18日,李烈在接受採訪時笑著說。這位新參事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總理與他們座談時所提的:「講真話」,「聽真話」,「多調研」。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陳進玉找自己談話之前,李烈對「參事」究竟是怎麼回事並不清楚。
她只是隱約覺得,參事一般都「年齡比較大,層次特別高」,都是七老八十、家庭有點背景的人物,或者是某個行業非常突出的「國寶」。不過,現在她已經對自己的新身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根據國務院參事室提供的資料,早在1949年4月7日,毛澤東就給鄧小平等人發電報指示:「應成立類似參議室的諮詢機構,以吸納上層黨外民主人士,共同建設新中國。」這封電報見證了中國參事制度的開端,它的複印件如今懸掛在上海市政府參事室的顯要位置。
當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參事室成立,前政權留在內地的上層人士,經過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的遴選任命,被吸納進人民政府。一時間,長袍馬褂、西裝革履與軍裝、中山裝、列寧裝一起出入於中南海。不僅如此,他們的辦公室距周恩來辦公地中南海西花廳只有幾步之遙,每年海棠花開遍西花廳時,他們總能聞到濃鬱的花香。
而在62年後,即將再次聞到花香時,李烈置身紫光閣。國務院參事的隊伍,從首批的32位壯大到58位,前後則有200多位參事跟李烈一樣,從總理手裡接過聘書。她所受聘的國務院參事室,從「文革」起便與中央文史研究館合署辦公。
正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程熙的建言,迅速獲得總理批覆,使李烈有了成為國務院參事的機會。而在幾個月前,李烈還覺得自己當參事「是不可能的事」。
直到4月14日座談時,聽到溫家寶總理的一番話,李烈頓時明白了自己成為參事的原因。這一天,總理再次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04年11月10日,在給如今已逝的老參事呂德潤先生寫信時,總理也曾引用這句名言。
這句話,如今被寫在國務院參事室會議室的牆上。在這句名言裡,李烈找到了自己作為參事的位置和價值。「我們這些常年在教學實踐第一線的小學老師,不就是在『宇下』和『草野』嗎?總理和參事室看重的,可能就是我們這些人的實踐。」李烈說。
「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當然,更觸動李烈的,是總理接下來講的一句話「要創造條件讓人們講真話,讓參事、館員講真話,『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
李烈身兼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等諸多社會職務,獲得過一個小學教師和校長所能獲得的各種耀眼的榮譽,被教育界同行喻為「中國小學教育的一面旗幟」。但這面如今在小學教育界資歷最深的「旗幟」,也深知講真話的不易。多年前,她曾當著一位中央領導的面講真話,講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回到學校,李烈則開始辦實事,著手解決自己能看到的問題,推行自己所主張的辦學思路。這也讓她引起了程熙館員的注意。
程熙是愛國將領程潛的女兒,此前在調研時,她經常聽到「現在的基礎教育特別糟糕」的感嘆。這讓這位70多歲的館員憂心忡忡。這時,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幾位畢業生家長向她推薦了李烈,提到了李烈「以愛育愛」的辦學思路。
於是,老人幾次來到學校與李烈長談,在聽了李烈和學校其他老師的課後「非常感動」。她認為李烈這樣的優秀小學校長「在小學教育領域有思想觀念、有社會責任感、有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
調研結束時,老人告訴李烈,她回去要給總理寫封信,對目前的基礎教育建言。
而發現問題,充分調研並及時建言,也是國務院參事室的傳統。
上世紀50年代,參事室的18位參事曾聯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直言統戰工作有偏差「我們的意見是:切實檢查統戰工作的作風,糾正偏差;同非黨人士接觸,應方式多樣,深入實際,個別訪問談心,容易聽到盡情盡意的真話,而不是在檯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動及事實上予人以鼓舞,以開新風;真正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多聽意見,有錯認錯。」
這後來被稱為「十八參事上書」,雖然鮮為人知,但國務院參事室認為,當年參事們反映的問題「切中要害,實事求是,為黨內糾錯提供了參考」。
中央政府也認識到了這種「參考」的價值,不僅國務院成立參事室,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參事室。參事室裡這些接過聘書的人,統一被稱為「政府參事」。而政府對他們的要求是「講真話、察實情」。
這種要求在4月14日被再次提出。溫家寶總理再次強調參事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對此要求,參事們早已有自己的體會和認識。「我們這個歲數的人,不求升官,只求能做點事,我們不怕對領導說實話」。國務院老參事沈夢培曾這樣直白地說道。
但對前輩參事們講真話的傳統,如何繼承和發揚,新人李烈坦言還沒做好準備。就在她被聘為參事當天,河北一個青年在新聞聯播上看到了這一消息。第二天,他便打電話到李烈的辦公室,說自己上訪了兩年多,問題依舊沒得到解決,他給李烈寄了一封信,希望李烈能把信交給總理。這讓李烈為難。這封信她不能直接就轉,因為她最近根本沒時間去調研,不了解真實情況,但她也很清楚,作為國務院參事,不能對這封信不理不睬。
「我只能把這個信息記錄下來,然後明天下午匯報給參事室。」李烈無奈地說。4月19日下午,國務院參事室將對他們這些新參事進行培訓,李烈打算問問該怎麼辦。
而在兩年多以前,溫家寶總理在與國務院參事座談時,明確提出新時期參事室工作要發揮好民主監督的作用。參事的職責原來只是「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諮詢國是、統戰聯誼」,從此又增加了「民主監督」這項新任務。
對一名新參事來說,要完成這項新任務,顯然還需要培訓和時間。但李烈也不乏可以借鑑的榜樣。她的一位前輩參事曾說過,「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最底層。」這位老參事援引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這句話,是為了詮釋對自身責任的認識。
「只有開放兼容,國家才能富強;只有與古為新,社會才能進步」這種認識,在某種程度上也變成了參事們的共識。
4月17日,溫家寶總理座談時的講話內容正式發布。從國務院參事室傳來的消息是,講話非常受參事們歡迎,尤其是其中提到的要「借鑑歷史知識和國際經驗」。
在李烈等新老參事面前,溫家寶再次強調,「要消除腐敗的土壤,最根本的在於改革制度和體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讓權力受到制約」。
「我這樣說,也是借鑑了歷史和國際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總理說,他希望眼前這些歷史知識和國際經驗豐富的參事、館員們,為解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難題獻計獻策。在他看來,只有開放兼容,國家才能富強;只有與古為新,社會才能進步。
這已經是他第5次同參事、館員交流。他開門見山地指出,「知者盡言,國家之利」。
在他說這話時,一輛車牌號為京A-80880的奧迪轎車,已經在國務院參事室的院子裡出入了6個年頭。這輛轎車是參事、館員們的公務用車,但也是國禮高級轎車。它是溫家寶總理訪問德國期間,時任德國總理施洛德所贈。2005年春節前夕,溫家寶總理把這輛國禮轎車轉贈給參事室、文史館。
當然,對政府參事們來說,更值得紀念的是4年後的11月9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參事室成立60周年之際籤署國務院令,公布《政府參事工作條例》。該條例自2010年1月1日起生效,是我國第一部規範和加強政府參事工作的行政法規,被視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個重要舉措」。
「總要有一批剛直不阿、敢於直言的人」從此,參事們的工作有了制度的保證。
陳進玉則擔心參事們怎樣保證盡職盡責地完成工作。在總理座談結束後,他專門找到李烈,跟她交流如何兼顧國務院參事和小學校長這個雙重角色。
「參事建言當慎之又慎,必須說真話、道實情,這是一條底線。」陳進玉曾這樣說道。在他看來,講真話是政府參事工作的生命線。
在中國政府參事制度的發展歷史上,也的確有參事為了講真話而不顧生死。
1979年,民主黨派人士郭崇毅時任安徽省政府參事。他曾在農業合作化中因反對浮誇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剛平反不久,從勞改農場回家還不到兩年。
當時中央文件明確規定,「不許包產到戶」,但郭崇毅經過周密調研後,寫出報告支持「包產到戶」,並尖銳地提出:長期搞下去,怎麼對得起人民,對得起黨,對得起國家?
妻兒親友都勸吃過大虧的郭崇毅,不要往槍口上撞。但郭崇毅毅然赴京上書,並在列車上寫下「敢獻芻蕘興盛世,豈因風雨作寒蟬」的詩句。
他的報告幾經周折送到了中央領導人手中,中央領導同志給安徽省委打電話支持安徽農民的首創精神。後來,中國的農村改革迅速拉開序幕。
1986年,恢復任職的國務院參事楊玉清率先提出執政黨要講廉政、反腐敗的建議。很多人勸這位曾擔任國民政府司法部次長的著名法學家和政治學家,不要做那隻早上叫第一聲的公雞,但參事只是一笑置之,依舊發出了要監督中共領導幹部的一些不正之風的聲音。他還提出「人才是汽車,制度是馬路」的理念,大聲呼籲建立選拔人才的制度。
「就像陳雲同志講的,我們黨和政府總是需要有一批頭戴瓜皮帽,手拿旱菸袋、經常踱方步的人,開動腦筋,善於思考,深入研究一些重大問題。」2009年2月,在全國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工作會議上,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這樣講道。
對這些歷史,李烈並不清楚。但是她知道,國務院參事室的內部刊物叫《國是諮詢》。
對「國是」兩個字,這位新參事有自己的解讀,那就是「國家大事的是非和大政方針」。對跟教育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烈來說,她眼下的「國是」就是「基礎教育」,有了國務院參事這個身份,她可以通過這個「直通車」,直接面對總理建言獻策。
作為當下小學教育界的旗幟,將來面對政府的最高領導時,參事李烈最想提的是減輕孩子的負擔。在她看來,這個問題總理能想到,但更多的數據、孩子的負擔具體重到什麼程度,總理不一定知道,需要她這樣在教育一線的人跟總理講清楚。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要有一批心憂天下、勇於擔當的人,總要有一批從容淡定、冷靜思考的人,總要有一批剛直不阿、敢於直言的人。」在受聘當天的座談會上,總理總結道。這句話在打動李烈的同時,也讓這個新參事意識到自己肩上「責任重大」。
「我先保證一點:講真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首先這樣聲明。
而在採訪結束時,李烈說,「就是再有名,我終歸是個小學校長。」既然趕上了國家對基礎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的突破性重視,她打算以國務院參事的身份,「為教育為孩子們說點真話」。
作者:王波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