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實驗二小校長李烈:為孩子擋困難,就擋了未來

2021-01-16 微言教育

感謝您關注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歡迎點擊標題下方的「微言教育」關注我們。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習得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只有在什麼場合下才能做等一系列社會習俗和規則,社會的文明與價值觀,就在這一過程中漸漸滲透在孩子的內心,讓他們蛻變成一個「社會人」。社會化的過程無法在實驗室完成,也無法憑藉想像加以實現,社會化的過程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孩子的發展切不可只關注認知,而偏廢或忽視了對孩子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什麼習慣、禮貌,什麼愛心、孝心,什麼合作,交往,長大了他自然就會了」,這是一種可怕的認識。事實上,凡是表現出行為問題的孩子,都首先表現為社交技能不足。如,不會表達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動之」;不知道如何加入別人的活動中,以破壞的方式試圖引起注意;遇到困難、欺侮時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與程序,直接「出手」或者「大喊大叫」「大發脾氣」;在集體生活中沒有「輪流」「等待」甚至「所有」的概念……

在我看來,教育中把握好這兩點:教孩子學會思考、教孩子學會交往,就基本把住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人都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疤——疤就是成長的記號。當我們為孩子擋住了所有的困難挫折,也就擋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體驗,擋住了孩子的未來成就。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的生命體驗必須是豐富多彩的。無論思考還是交往,都有成敗或者被接納、被拒絕的結果。不同的結果背後是不同的生命體驗,有積極的,如自我認同、自豪、興奮、喜悅和滿足等等;也有消極的,如自我否定、沮喪、憤怒、內疚和自責等等。除了與結果相關的體驗,還有伴隨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焦躁、焦慮、堅持、堅定、鼓起勇氣再去嘗試和耐心等待等。此外,還有日常生活的平淡、平靜、平和和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等。

每一方面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也是孩子們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和體驗的生命部分。

每一方面其實還擁有各自不同的價值。積極的生命體驗,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活著」的樂趣,消極的生命體驗,或者告訴我們:嘿,需要注意了,要付出努力或者該轉換方向了。而那些生活中的平淡,恰恰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可能直接影響著結果。

然而,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引人嘆惜的現象。其原因多是悖規律而行,剝奪了孩子本該有的豐富多彩的生命體驗。

典型表現一:讓孩子只接受美好的部分,對於負面的部分,溺愛的父母高築「象牙塔」。人都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疤,淘氣也好,不小心也好,都曾受過傷——疤就是成長的記號。某種意義上講,當我們為孩子擋住了所有的困難挫折,也就擋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體驗,擋住了孩子的未來成就。

典型表現二:認可失敗的存在,但面對消極體驗則無力、無助,從而走向自我放棄甚至自我毀滅。

典型表現三:無論成敗,只喜歡絢爛,忽視了平淡、平凡和平和的力量。

循規律而行,生活本就會豐富多彩;只有珍惜多姿多彩的人生體驗,才有可能使孩子在生病之後、在失落之後更加懂得何謂健康、何謂快樂,也才會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去創造「健康」「快樂」!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實的教育——圍繞孩子真實的生活引出教育問題,讓孩子親歷求知、交往的過程,不是模擬、旁觀,而是身臨其境;之後用自己的話總結、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體會生命的真諦、吸納文明的精髓。

一次教學研討會中,一篇課文的內容再一次堅定了我的想法:幫助孩子享有多彩生命體驗,就是在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奠基。

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有兩個種樹的老人,他們各自種了一片樹林,其中的一位老人天天給樹澆水,而另一位老人則是每天去樹林散步,一兩個月才「關照」一下這些樹。過了幾年,老人們種的樹木都長成了高插青冥的大樹。

有一天晚上,出現了異常的暴風雨,又夾著電閃雷鳴。經過一晚的雷雨天氣後,空氣格外清新,兩位老人又來到了自種的樹林邊,看見有一片樹林經不起雷電的折磨全部倒下,而另一片樹林則像原來一樣站在原位。

倒下的樹林是天天給樹澆水的老人種的,因為老人給樹天天澆水而樹根就不會向下生長,也不會緊緊抓住土地,當然經不起狂風驟雨的搖撼,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結果。而一兩個月才「關照」的老人不是天天澆水,所以根就向下不停的生長以至於把土地抓得穩穩的,遇到再大的暴風雨也當作芝麻一樣的小事。

事實就是這樣,關注過度,包辦過多,就是剝奪了孩子的主體體驗權利,就是愛的錯位!孩子的健康發展必須以自我發展能力為基礎,而自我發展能力必須在真實的世界中培養,必須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面對真實,體驗真實,擁抱真實。

為此我提出,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實的教育。

首先,真實的教育就是要圍繞著孩子真實的生活引出教育的問題,促進孩子的「思考」、促進孩子的「交往」。孩子周邊現實的生活中,就有豐富多彩的課題可以研究,如天上為什麼有彩虹,宇宙中的失重是怎麼回事,什麼叫地球變暖,汽車分號限行為什麼每天擁堵現象不一,馬路邊地下管井排放的熱氣是否可以利用,人老了為什麼會變矮……孩子們能夠發現這些問題,生成一個個小問號,也就有了豐富多彩的研究中的思考;

其次,真實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親歷這些求知的過程、交往的過程,不是模擬,不是旁觀,而是身臨其境。殘疾人生存狀況調查,小幹部競選的參與,到敬老院給老人洗腳,為爺爺奶奶洗頭,去科技館做義工,在社區宣傳環保,為媽媽做個菜……孩子們親身經歷的這些事實,無一不夾雜了他們各自豐富的情感體驗,體驗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只有真正做過,箇中滋味才會真的湧進心田,才能品出生命的五味雜陳與奇妙之處,也才是真正地引導了孩子們的向善、向上。

第三,真實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在親歷之後用自己的話來總結、來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真正體會生命的真諦、吸納文明的精髓。只要是自己用心血澆灌出來的成果,不在於有多幼稚或成熟,有多零散或嚴謹,也不在於多長多短,我堅信但凡學生寫在裡面的字字句句就已經是刻在他心上的了,這樣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結果!(作者李烈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內容來源於《光明日報》,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給朋友們吧!

感謝關注:微言教育

微信號:jybxwb


相關焦點

  •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印象:李烈(圖)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  「不敢寫」李校長,是我多次提筆但又輟筆的唯一理由。  李校長是寫不盡的。比如做校長,要學到李烈校長的本事難度就太大了。李校長這樣的教育人物北京幾十年才能出一位。她超人的智慧、舉重若輕的領導力、駕馭大局面的氣度和胸襟讓人仰之彌高。  她的事業可謂盡善盡美:教書,早年就當上了特級;當校長,當成了校長們的校長她常常給北京和外地的校長們講課,年輕校長們以能稱為「李烈校長工作室」的成員為榮。
  • 校長人物誌: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  人物介紹:李烈,女,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李烈,是一位"有想法"的校長,正像她擔任校長的北京實驗二小,是一所"有風格"的名校一樣。  但本學期開始不再進行延續幾十年的"三好學生"評選,這種想法和做法還是在圈裡圈外引發眾議。3天前,北京實驗二小召開媒體通氣會,專門為他們要變評選三好學生為"10+N+3"獎項評價做出說明。
  • 新開始,實驗二小原校長李烈將於今年帶來一所新學校
    編輯/新學說  張羽2016年5月份,李烈校長正式卸任實驗二小,20年校長生涯,無論是各項教育成果、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度,還是自身在教育崗位上多種身份(教育部認可的首批當代教育家之一、第一位成為國務院參事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國務院參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等),李烈校長都可以說以北京教育的標誌人物。
  •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酸甜苦辣,皆為成長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提醒各位家長們: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實的教育。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習得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只有在什麼場合下才能做等一系列社會習俗和規則,社會的文明與價值觀,就在這一過程中漸漸滲透在孩子的內心,讓他們蛻變成一個「社會人」。
  •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沒想到成為國務院參事(圖)
    資料圖片:2010年2月24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做客新華網。圖為嘉賓做訪談前的準備 新華網 楊剛 攝。  57歲的李烈曾收到過朱鎔基總理的親筆回信,也曾見證溫家寶總理給自己學校揮毫題詞,但從未想過自己會走進中南海,並成為國務院參事。
  • 北京首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李烈:一人一個李烈
    今天的實驗二小,保持著17年來的很多好傳統:"校長聊天室"、"校長,我想對你說",老師可以做校長助理,老師可以當小校長,老師可以在各種活動中成為主角……在創造性開展這些活動中,李烈提出的"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我"、"給每個人找到合適的事情做"的"適合學說"、"快樂加減法"、"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統一學說"等理念,在校長為教師搭臺服務中得到不斷發展。
  • 李烈校長創辦的「北京最神秘學校」9月1日開學!你想知道的細節都在這裡…… | 學校
    臨近開學,讓我們跟著李烈校長一起探訪這所學校的最新情況吧!李烈校長?您沒聽錯。正是原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長李烈女士。估計幾乎每個北京的家長,都應該知道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她是中國小學教育的一面旗幟、京城小學校長的一張金名片,第一位成為國務院參事的小學教育工作者。」
  • 北京正澤學校校長李烈:師範畢業的學生未必都適合做老師
    」 李烈:北京實驗二小原校長,北京正澤學校校長。 我喜歡這樣表述一位「好老師」 好老師,優秀教師,在我看來一個是他具有綜合能力,我喜歡這樣表述:一長,多能,零缺陷。
  • 李烈校長:教育中把握好兩點——教孩子學會思考、教孩子學會交往
    李烈,北京正澤學校校長,原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國務院參事,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1.有意義的學習應側重「求」而不是「知」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可以濃縮在一個最簡單、卻最意味深長的字上:人。「人」字如何解讀,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必須研究與深思的重要課題。
  • 李烈入選首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近日,首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名單開始公示,李烈、李希貴、李明新、沈傑、竇桂梅等多位北京知名教育家榜上有名。 李烈,女,漢族,1954年3月19日出生,遼寧黑山人。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正高級職稱,數學特級教師。原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 李烈:23年的校長生涯,帶給我最重要的三個啟示 | 名家
    我想做校長首先要有赤誠的教育之愛,要有理性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寬闊國際視野和自覺責任擔當。直到今天,我做了二十多年校長,自認為這五個方面構成的教育家型的素養結構依然達不到,有不少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而這些方面的素養,在學校管理中體現在方方面面。回想做校長的經歷,我有三點體會分享:做校長要持經達變、執兩用中、清淨為正。
  • 李烈:基礎教育要學「毛竹」,做長期的紮根
    原國務院參事、實驗二小教育集團總校長李烈舉了毛竹生長紮根的例子,認為基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都應該做紮根教育,有了紮實的準備和奠基,才能有未來突破性、創造性的智慧迸發。以下為李烈現場演講片段。  李烈認為基礎教育應該做紮根教育。
  • 十年,雷鋒二小校長把雷鋒精神的種子撒進孩子們的心田
    ▲ 雷鋒第二小學校長劉豐華給學生上剪紙課。心中有教育,立足崗位,一絲不苟、以身作則;心中有孩子,要蹲下來和孩子做朋友,支持孩子們全面發展,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們的喜歡、家長的滿意、社會的認可。 十年傳承發展陽光教育2010年,劉豐華從家鄉瀏陽考到長沙高新區,分配至雷鋒小學任副校長,後升任校長。
  • 丁蕙實驗小學校長沈建華:以生為本,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成長
    丁蕙實驗小學校長沈建華:以生為本,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成長 2020-12-0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別擋了人家的財路
    下午去找商管工程總談事,談到商管公司與項目公司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協作的事,兩人觀點倒是相同的。我向他表達我的觀點和看法。然後商管工程總提醒我:或許,人家那麼做有其他情況,這件事不是你負責的範圍,別去擋了人家的財路……。我聽後突然很是詫異。
  • 瘦弱女大學生為同學擋8刀!「我不衝上去,她可能會死」
    瘦弱女大學生為同學擋8刀!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平安之星候選人崔譯文的故事為救同學勇擋八刀她說「我是軍人的孩子」2019年3月10日晚,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內,崔譯文和同校的梁某晚自習結束後,一起結伴回宿舍。兩人經過操場時,同校的一個男生突然叫住小梁。
  • 馬校長的治校「良方」——訪省人大代表、會澤縣實驗高中校長馬敏應
    2006年5月,擔任田壩鄉中心學校校長。他建章立制,規範學校管理,狠抓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一直位居會澤縣前列。學校連續7年被縣教育局考核為一等獎,連續7年被評為安全工作先進學校、體衛藝工作先進學校,個人連續7年被縣教育局考核為優秀。2014年9月,本可進城工作的他臨危受命,前去擔任連續4年中考成績倒數的會澤縣新街回族鄉中學校長。
  • 北京建華實驗學校校長李金初的普魯斯特問卷
    李金初(北京建華實驗學校校長、北京十一學校原校長):跟我們的孩子在一起。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李金初(北京建華實驗學校校長、北京十一學校原校長):我希望對教育能夠有更加深邃的思考。
  • 未來一周,難擋深情,廝守終身,把你找回,意惹情牽的五大星座
    但是感情中依然會存在各種問題,雙魚座一再妥協,希望能夠拯救自己的愛情,所以雙魚座總是等到遍體鱗傷才知道離開,未來一周,難擋深情,廝守終身,把你找回,意惹情牽的五大星座。02、《白羊座》白羊座的人活力四射,精力充沛,敢作敢當。而且,他們對生活永遠樂觀,積極向上。在人群中,白羊座就像一個小太陽,給大家帶去光明與溫暖。
  • 李烈為羅大佑丁克12年被棄,61歲未婚
    回到故土,李烈與舊相識羅大佑一起經營樂隊。每天他們一起廢寢忘食的譜曲填詞,一起為粉絲漸長歡呼雀躍,一起為成功的演唱會不醉不歸。就在這樣一種心心相惜的朝夕相處裡,羅大佑和李烈日久生情,成為了戀人。羅大佑有忙不完的工作,李烈就端一杯熱水在旁邊靜靜的等待。有時間,三四個小時他們一對戀人說不了兩三句話。李烈也會失落,但聽到她心目中的音樂才子一首膾炙人口的《光陰的故事》,一切不快就煙消雲散了。為了激發創作靈感,羅大佑睡前要放大聲的搖滾樂,李烈起初特別頭疼,後來竟成了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