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辭呈價值115億!2000億晶片巨頭人事大地震,臺積電董事長剛剛...

2020-12-22 證券時報

正值多事之秋的中芯國際,再次陷入管理層紛爭,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12月16日,中芯國際A股以56元低開,一度跌至52.68元,當日以55.20元報收,跌幅5.53%。中芯國際H股當日上午停牌,當日下跌4.94%,報收於20.2港元。粗略計算,梁孟松這份辭職信令中芯國際市值縮水約115億元。最新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市值仍超2000億元。

12月15日,在中芯國際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上,現任聯合CEO梁孟松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引發業內側目。同時,此前關於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的傳聞也成為現實。這樣的「一去一留」中芯國際針對該事回應稱,正在與梁孟松核實真實辭職意願。

不過,與梁孟松的反應強烈相比,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對「舊部」蔣尚義的決定給出了尊重。據媒體報導,劉德音表示尊重蔣尚義的個人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

16日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在引發監管關注後,中芯國際此次高管紛爭何時能過得以解決?

中芯國際遭遇監管工作函

在中芯國際的「一山不容二虎」劇情連續上演之際,監管也終於出手。

12月16日晚間,上交所對中芯國際發出監管工作函,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不過,這份監管工作函的具體內容尚未對外公布。不過,這無疑與此次中芯國際執行董事、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相關。

日前,一份梁孟松致董事會的信函在網上不脛而走。在信函中,梁孟松表示,自己是在12月9號上星期三早上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梁孟松稱,自2017年11月被董事會任命為聯合執行長,至今已三年餘,自己幾乎從未休假,並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目前,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

對於此次人事任命,梁孟松的想法不言而喻。信函中,梁孟松稱,「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先生提名任職之後,我將正式提出辭呈。但是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而我應有接受和申訴的權利。」

根據中芯國際港交所更新的公告,目前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共有15人,分為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蔣尚義與董事長周子學、聯合執行長趙海軍、聯合執行長梁孟松、財務長高永崗為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包括陳山枝、周杰、任凱、路軍、童國華。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William Tudor Brown、叢京生、劉遵義、範仁達、楊光磊。

此外,中芯國際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戰略委員會4個委員會。除了將擔任執行董事與副董事長外,蔣尚義還將出任戰略委員會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公告顯示,對於委任蔣尚義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的議案,梁孟松給出了「無理由投棄權票」。

招股書信息顯示,梁孟松出生於1952年7月,現年68歲,中國臺灣籍。在擁有博士學位之外,梁孟松還擔任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並擁有逾450項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350餘篇。

梁孟松自2017年10月起擔任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並被列為中芯國際5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招股書中稱,報告期內,中芯國際新增技術人員梁孟松和周梅生,二人於2017年加入技術團隊,進一步提升了核心研發團隊的綜合實力。 

就此次監管工作函來看,除了涉及上市公司與董事,還涉及「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的部分。今年7月,中芯國際火速完成科創板上市,保薦券商為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律所和會計所則分別為上海錦天城和普華永道中天。上市不足半年,核心技術人才就面臨流失的高度可能,中介機構也難辭其咎。

一份辭呈市值縮水超百億

面對梁孟松突如其來的辭呈,中芯國際也迅速做出了反應。

12月16日一早,中芯國際即發布了《關於執行董事及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可能辭任的說明公告》,對媒體報導做出回應。在公告中,中芯國際表示,其正在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其發布公告為準。

透視梁孟松的辭呈信來看,其選擇離開的直接原因,恐怕正是此次中芯國際延攬蔣尚義回歸而並未提前告知。同為晶片

簡歷信息顯示,梁尚義現年74歲,自1974年獲取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學博士後,他在半導體工業界沉浸已有45年,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

早在2016年12月,梁尚義就曾加入過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2019年6月辭職。此後,蔣尚義出任武漢弘芯CEO。在武漢弘芯傳出「暴雷」消息後,今年11月17日,蔣尚義發表聲明稱,已在今年6月辭去武漢弘芯的一切職務。

二人的交集,則在於世界最大的集成電路代工廠臺積電。在1997年梁蔣義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帶領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在2013年退休時,蔣尚義的職位為共同營運長。

與梁孟松的反應強烈相比,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對「舊部」蔣尚義的決定給出了尊重。據媒體報導,劉德音表示尊重蔣尚義的個人決定,「他要去哪裡是個人本來的權利」;認同蔣尚義關於chiplet(小晶片)的想法,臺積電已經發展十多年,有助於3nm工藝提升性能。

實際上,梁孟松加入臺積電的時間更早,於1992年同樣自美返臺,任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曾為臺積電立下赫赫戰功。在2009年,梁孟松選擇加入三星電子,擔任研發部總經理,被認為是三星攻克7nm製程的關鍵人物。此後,梁孟松在2017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主要負責技術研發。

對於此次人事紛爭,其震動自然傳導至資本市場之上。12月16日,中芯國際A股以56元低開,一度跌至52.68元,下挫幅度達到10%;當日以55.20元報收,跌幅5.53%。

中芯國際H股當日上午9:04短暫停牌,午後復盤後股價一路下挫,跌幅一度近8%;當日最終下跌4.94%,報收於20.2港元。粗略計算,梁博士這一份辭呈導致中芯國際市值縮水超百億元。

晶片巨頭面臨多事之秋

雖然是來自高層的「意氣之爭」,但對於中芯國際來說,錯失核心技術人才,給公司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對此,中芯國際方面表示,對經營影響「有待評估」。

而對於中芯國際來說,高層不合甚至於負氣出走,並非頭一遭。早在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的派系鬥爭曾給公司帶來嚴重災難。彼時,中芯國際時任CEO王寧國與CTO楊世寧之間不和許久,在時任董事長江上舟病逝後,王寧國被迫辭職,而在新任董事長到位後,邱慈雲空降中芯國際,楊世寧也隨即離開。這樣的兩敗俱傷背後,中芯國際的客戶流失和業績滑坡也在所難免。

在邱慈雲到崗後,中芯國際實現了扭虧為盈,但在技術領域並未有明顯突破。在2017年邱慈雲辭職後,趙海軍成為新任CEO,同年中芯國際迎來梁孟松的加盟,成為聯合CEO,這樣的雙CEO模式在中芯國際運行至今,已有三年時間。此次梁孟松的負氣出走能否成行,蔣尚義的回歸又能否彌補損失,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首家同時在「A+H」上市的紅籌企業,中芯國際從申報材料到首發過會僅用了19天,創造了科創板最快過會紀錄。而在華為晶片「斷供」之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芯」也被給予厚望。然而,近期中芯國際正在遭遇多事之秋。

今年9月,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已發出信函,通知某些公司今後必須獲得牌照,才能繼續向中芯國際提供貨物和服務。隨後,中芯國際在10月初對該消息予以證實。針對該出口限制,中芯國際稱,其與美國工業與安全局已經展開了初步交流,將繼續積極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交流溝通。

12月4日,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

中芯國際強調,其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遍及全球。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中芯國際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美國國防部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

而在此次通報蔣尚義回歸消息當晚,中芯國際還發布了一則涉訴公告。原告代表其本人及在美國證券交易場外市場購買了中芯國際部分證券的人士提起了訴訟,將中芯國際及部分董事列為被告。中芯國際稱正在謹慎評估,並將作出積極抗辯。

風雨飄搖之際,此次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是否會重蹈覆轍,「中國芯」能否繼續向前?

相關焦點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
    (原標題:突發: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信任!背後發生了什麼?)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爆出大瓜,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這還不算完,更勁爆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
  • 晶片龍頭人事"地震" 公司A股大跌7.05%!怎麼回事?
    (原標題:晶片龍頭人事「地震」,公司A股大跌7.05%!究竟怎麼回事?)10:04,公司再度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發布一份「內幕消息」公告。這一切,源於一場人事「地震」。繼12月15日晚間披露聘任蔣尚義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後,中芯國際於今日早間9:09再度釋放重磅信息,公司確認已知悉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有條件辭任的意願。當日午間,中芯國際也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證實梁孟松有條件辭任的消息屬實,同時宣布於下午一時恢復在港交所的股票交易。
  • 美國「芯」焦,臺積電也沒辦法,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很明確
    我國的晶片消耗量是很大的,單單是移動手機晶片的市場就是幾百億美元以上,而且這還是僅僅是銷售,不包括原料、設備等等, 美國的手機晶片廠商高通就說過,因為華為的影響,幾十億美元的市場推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 4000億晶片龍頭閃崩!蔣某何人?曾武漢弘芯的資本騙局
    而這些成果是由我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日以繼夜、賣命拼搏得 來的。當然,董事長和諸位董事過往的信任與支持也是成功的關鍵要素。」梁孟松說。「我來中國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為大陸的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心力。
  • 一年純利潤800億!臺灣最大的晶片巨頭,斥資超1000億買光刻機
    提及代工巨頭,大多數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當屬誕生於我國臺灣的全球知名代工廠富士康。事實上,除富士康之外,寶島臺灣還誕生了一個享譽全球的代工巨頭,這一巨頭便是臺積電。臺積電是目前臺灣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廠。
  • 半導體「人才戰」往事:巨頭瘋狂挖角,失一人損10億美金
    12月16日,一份來自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的書面辭呈,讓這家企業陷入了「內訌」猜測中。對於外界來說,梁孟松或許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人物,但是在中芯國際乃至全球半導體行業,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梁孟松在辭呈中提到,他在三年多裡,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中芯國際的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梁孟松稱。
  •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身價破10億美元 iPhone功不可沒
    據外電報導,受益於市場對蘋果新一代iPhone需求強勁的推動,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個人身價突破了10億美元。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製造商。在過去的一年間,臺積電股價累計上漲了25%。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提供的數據顯示,張忠謀的個人身價已突破10億美元。
  • 中芯國際高層大地震! 74歲「技術大神」來了,CEO卻提出辭職!
    12月15日晚,中芯國際一口氣披露了5份公告,其中一份新的人事任命公告,在市場上引起強烈關注。 這份公告披露,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出任副董事長。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多個消息稱,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
  • 關閉700億工廠!又一美國晶片巨頭撤離中國,最後74名員工被辭退
    導讀:關閉700億工廠!又一美國晶片巨頭撤離中國,最後74名員工被辭退!臺積電作為全球晶片領域的第一大代工巨頭企業,其實力自然是十分雄厚的,臺積電經過這麼多年時間的發展,其手中也掌握著全球最為先進的晶片製造工藝,除了華為以外,就連美國的高通、蘋果等公司的晶片也都是由臺積電來代工的,儘管說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的實力強大,但這也並不代表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就沒有競爭對手,像三星和格芯這兩大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來源:新京報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梁孟松。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官網梁孟松是引發這場震動的主角。在這之前,媒體報導梁孟松在12月15日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上提出辭職,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批准。隨後,網絡流傳了一份梁孟松的辭職信,信中提及其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這封辭職信與中芯國際12月15日晚間的多條公告有關。中芯國際公告披露,董事會宣布任命蔣尚義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等職務,並於當天起生效。
  • 臺積電投資1800億,董事長劉德音宣布新決定,中國大陸能分杯羹
    1月14日,臺積電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並公布2021年資本支出預期數據。據悉,今年臺積電投資支出將有望達到2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800億),相比去年提升了36%。之所以之初會有如此大幅度的增加,主要是因為臺積電會在幾年加快新工藝升級速度,提升高端晶片量產能力。
  • 40年成全球「晶片一哥」!市值是英特爾2倍,臺積電靠的是什麼
    在製程工藝上,臺積電也是最領先的,是今年唯一能夠批量生產和供應5nm製程晶片的廠商,進度遠遠領先三星。就連晶片巨頭英特爾也不得不將訂單外包給臺積電——今年7月,英特爾將18萬片6nm訂單交給臺積電。得益於優異的市場表現,臺積電的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美元,是英特爾的2倍,首度進入全球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那麼,臺積電為何能夠稱霸全球晶片製造市場呢?
  • 現任聯合CEO梁孟松公開在臨時董事會上遞出辭呈
    從公開資料來看,現年74歲的蔣尚義,在半導體工業領域有長達45年的從業經歷,曾自1997年後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2013年退休時繼續擔任臺積電共同營運長一職,後來又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目前從中芯國際的公告來看,蔣尚義的任職投票已經有了結果。
  • 揭秘梁孟松:晶片行業大拿,曾在臺積電受冷遇,來大陸就為爭口氣
    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梁孟松此次辭職的消息是出自12月15日,即中芯國際臨時董事會上宣布蔣尚義將擔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之後,在網傳的一份梁孟松辭職信的內容中提到:我是在12月9號,上星期三早上,接獲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先生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 僅次三星、臺積電!全球第三的晶片巨頭,關閉700億大廠敗走中國
    格羅方德是全球晶片巨頭,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格芯以14.42億美元的成績,排名全球第三,實力僅次於臺積電與三星。2017年,格芯宣布將在成都建廠時,引發了整個半導體領域的關注。根據計劃,成都格芯項目總投資規模超1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00億元),其中成都政府將投入70億元,用於廠房、配套建設等。
  • 張忠謀:用30年把臺積電打造成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商
    在英特爾、仙童半導體等晶片巨頭仍需要自主承擔所有晶片製造任務的同時,臺積電的出現讓高通、博通和Nvidia等公司能夠專注於設計,把生產任務交付給臺積電。現年86歲的張忠謀在上周宣布,他將於明年卸任臺積電董事會主席一職,把權力交接給現任的兩位聯繫執行長,劉德(微博)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則將擔任總裁。張忠謀對此表示,「自臺積電成立以來,無製造工廠的半導體公司在全球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 中芯國際「內訌」爆發,100億市值一天蒸發,公司回應……
    2000億晶片龍頭,操碎了所有人的心。12月15日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 剛剛,臺積電打破多項紀錄!
    按平臺劃分,智慧型手機晶片仍是臺積電營收的主要來源,在營收中所佔的比例高達47%,高性能計算機晶片貢獻臺積電二季度33%的營收,物聯網晶片在營收中所佔的比例為8%,汽車晶片為4%,數字消費電子產品晶片為5%,其他為3%。當提及華為對臺積電業務影響時,臺積電發言人表示:「臺積電將完全遵守所有規定,不接受任何相關新訂單。
  • 歷史轉折中的臺積電
    這之後,臺積電獲得英特爾認證,為其做低端晶片代工,打響了自己的名聲。而臺積電的第一個重要的單子,則來自當今的晶片巨頭高通。高通創始人歐文·雅各布斯是張忠謀在麻省理工的師弟。當時歐文拿到了無線晶片的獨家專利,但卻無資金和能力自己製造晶片。於是這對MIT的師兄弟一拍即合,高通來設計,臺積電做製造。這樣看,半導體的圈子著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