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一場車禍,讓本來幸福的家庭變得風雨飄搖:陳愛雲的丈夫和公公不幸在車禍中喪生。今年57歲,家住鹽城市阜寧縣阜城街道孫橋居委會的陳愛雲,在忍受失去親人痛苦的同時,盡心服侍八旬婆婆,將兩個女兒撫養成人。因為勞累過度,她患上心臟病,每年的醫藥費需要上萬元。陳愛雲說,日子再怎麼難,孝順老人總是自己應該做的。
禍從天降
陳愛雲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結婚30年多來,她盡心盡力孝順公婆和父母,與丈夫同甘共苦,精心培養兩個女兒,一家人過著平淡而安逸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6年農曆八月十六那天。剛過完中秋佳節,陳愛雲一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歡樂氛圍中。下午4時許,她和丈夫還有公婆一起去酒店吃喜酒。哪曉得就在當天禍從天降,一場災難降臨到這家人的頭上。
陳愛雲的家住在躍進花園小區,這個小區是孫橋村民回遷安置居住點,從小區北門口到酒店也就1公裡的路程。「當時外面下著小雨,丈夫打著傘攙著公公的手就先去酒店了」。因為公公身體一直不好,陳愛雲怕公公受涼,就在家和婆婆幫公公拿了一件衣服。等陳愛雲和婆婆拿著衣服出了小區門口時,眼前的一幕讓她驚呆了:就看到不遠處的丈夫和公公被一輛摩託三輪車撞倒在地。摩託三輪車看到撞到人,立即開車逃逸了。陳愛雲拉著婆婆跑過去一看,地上流了好多的血,兩個人嚇得癱倒在地。鄰居聞訊趕來,幫忙撥打120並報了警。沒一刻工夫,120救護車把父子倆送到了阜寧縣人民醫院搶救。
當時陳愛雲丈夫和公公傷勢都特別嚴重,頭顱開裂,縣醫院建議他們把傷勢稍輕的丈夫送往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醫治。丈夫和公公兩人分別住在兩家醫院,都時刻需要人看護,家中八旬婆婆受到這樣的打擊也臥床不起,生活需要人照顧。
弱肩撐家
公公在阜寧縣人民院搶救了一個星期,因為撞擊的傷勢嚴重,還是永遠離開了她們。陳愛雲一邊辦理公公的後事,一邊還要到鹽城醫院照顧丈夫。可想不到的是,丈夫也因為傷勢嚴重,在1個月後撒手離開了她們。
不到兩個月,兩位親人相繼離陳愛雲而去,這樣的打擊讓她難以承受。她幾次想自尋短見,離開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可是想到已經八旬且耳聾的婆婆和雙目失明的媽媽需要照料,陳愛雲怎忍心離開她們呢?
婆婆由於經受不起連番失去親人的打擊,悲傷過度導致高血壓、心臟病並發住進了醫院,陳愛雲每天偷偷地擦乾眼淚,在床邊細心陪護。為婆婆擦洗、餵藥、餵飯。她堅信,哪怕烏雲再密,也會有散去的一天。終於,在陳愛雲的悉心照顧下,婆婆病情好轉出院了。
日子再難,也要生活下去。以前丈夫在世的時候,一直在外務工掙錢養家,如今陳愛雲在縣城四處打零工,收入雖然少,但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成人,她先後把女兒收拾得體體面面嫁出門,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
期盼資助
「幾年來,陳愛云為這個家操碎了心,因為憂傷過重,操勞過度導致患上心臟病,雙耳出現輕微耳聾。3年前,我們根據她家裡面的實際情況,給她申報了低保。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夏斯華定點幫扶她家,隨時幫助她家解決實際困難。」柏加會說因為生病,陳愛雲已經不能幹重體力活了,加之她每個月要去醫院看病拿藥,家庭經濟非常拮据。
柏加會和陳愛雲家是村裡的老鄰居了,搬進小區後,兩家住得也比較近,對於發生在陳愛雲家的一連串不幸,他也非常同情,時常給予幫助。「陳愛雲夫妻倆特別能吃苦,丈夫在世的時候一直在外打工,掙的錢雖然不是很多,但養家餬口沒問題,日子過得無憂無慮的,沒想到一場車禍讓這個家徹底地毀了。」談到那場車禍,柏加會心情沉重,他將陳愛雲的事告知了阜寧的一家公益組織,時常有愛心志願者登門幫助她。
如今,陳愛雲和婆婆住在20多平方米的車庫裡,原有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已經出租,一年租金1萬多元錢。陳愛雲說,因為自己每年的醫藥費需要1萬多元,加之婆婆時常會生病也需要花錢,只有將房子出租了。
今年,陳愛雲被街道評為「十佳孝順媳婦」。「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幫她辦理了低保,更希望有愛心組織能夠長期關愛這個家庭。」12月7日,孫橋居委會黨支部副書記柏加會說。
(周凌飛 郭敬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