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作文都是一個可能引起「頭痛」的科目,孩子不會寫,家長不會教,成為很多家庭的常態。但作文又是從小學到高中都非常重要的部分,從小學開始就不能忽視。
下面這篇作文,就是出自一位五年級的小學生之手,題目就很有故事性《髒話風波》,也正因為如此有故事性,讓人忍不住地想去了解,所以這篇作文在網絡上走紅。
開頭就對髒話進行了解釋,先表明自己對待髒話深惡痛絕的立場!接下來就是對故事的闡述,講了整個事件。當然僅僅是因為一個優秀班級出現了髒話不足以讓這篇文章走紅。
重點是接下來的敘述,這個小學生用了19個成語。而且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上,考慮到髒話對於整個班級的影響。
難怪老師的的評語第一句就表示很欣慰,不得不說用作文「拍馬屁」這一招真是相當的高明!當然老師表示欣慰的同時,對他的成語運用也進行了點評!
老師的評語:你的「妙語連珠」讓孫老師能開心一整天。而這個「妙語連珠」自然是帶引號的,其實也引申出了小學生作文的一個共性問題:亂用成語!
當然,很多小學生是為了寫好文章,為了增加詞彙的豐富才會出現亂用成語的現象,雖然是錯誤的,但是努力嘗試值得肯定。
還有小學生作文選材單一,比如在小學中作文中經常出現的故事情節,洗紅領巾、洗碗;還有結構雷同的問題,基本是一個套路,開頭從題目入手,中間描述事情,最後點題,沒有新鮮感。
還有一些孩子,腦子裡沒東西,但是記性好,於是就出現套作、背作泛濫的問題。一些孩子的文章看上去特別好,但就是感覺在哪裡見過,就說明平時沒少背範文。
如何讓小學生寫出好作文呢?
想要孩子寫出好作文,第一件事兒就是學會觀察。無論是寫人、寫事兒都需要啊!拿寫人舉例,想要把一個人寫得繪聲繪色!
要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多方面地去描寫,而這些細節的描寫就需要孩子學會觀察。語文教師曹海棠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為了教會他們觀察,從不直接教他們寫作,而是讓他們通過種花草,對這件事兒有深入地觀察然後再寫。
學會觀察以後,還要讓孩子學會根據文章的線索,去預測文章的內容,讓孩子學會思考。她還用俄羅斯套娃讓孩子領會這種思維方式。
她解釋套娃的特點是有很多層,越往裡越小,越精緻。她表示寫作就應該是這種,要讓人猜不到,寫出來的不一樣,這樣文章就有味道了!
我非常喜歡聽曹海棠老師的作文課,還專門買了一套曹海棠老師編纂的《課文裡的寫作密碼》,這套作文書,確實跟我往常所看到的作文書不同。
整套作文書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上的課文進行分析、再創造來練習孩子的寫作能力。每一篇文章都包含4個板塊。
一是導語,通過導語讓孩子知道一篇課文的重點是什麼?描寫了什麼?使用了什麼寫作方法?然後要寫什麼去練筆?
二是創意圖梳理課文,創意圖梳理使用的是思維導圖,樣式非常豐富,比如T型圖、時鐘圖、橋型圖、樹狀圖、毛蟲圖等等,通過這種思維導圖,更有助於孩子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作特點。
三是圖文配合指導練筆,這個環節為孩子提供了優秀的詞彙庫、豐富的素材、還有搭建好的創意圖表,幫助孩子去構思,這樣練筆起來更好些、更輕鬆,也能增加文章的豐富和精彩程度。
四、佳作賞一賞,這個部分包括了全國各地以小朋友的優秀文章,孩子可以進行賞析,激發自己寫作靈感的同時,也能分析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
這套作文書,有一種手把手教孩子寫作的感覺,相比很多作文書這套書有趣又實用。其中的內容又是同步小學一到六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孩子還能重溫課文的學習。
我家孩子使用《課文裡的寫作密碼》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不怕寫作了,而且寫出來的內容不再單調、無趣,不知不覺詞彙使用得多了,寫作手法也豐富了多了。
很多家長都認為,寫作文就是多閱讀就可以了,但是缺少分析、重新理清思路的過程,可能永遠都只是套用別人的文章,孩子永遠不能實現自己寫出優秀的文章,這個問題值得家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