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喜劇帶給觀眾,將悲劇留給自己

2020-08-29 庫布小丑

傳統意義上的小丑,特點是什麼?

小丑從不心懷怨恨。


不管他們被打了多少次,小丑總能站起來,再試一次。


小丑不聽人指揮,他們讓你倒下,你就站起來。


如果他們讓你彎腰鞠躬,你就順勢給他們一腳。

這個片子,是關於一個扮演小丑的演員的故事。

故事笑中帶淚。

笑的,是片中的小丑,以及被他逗樂的觀眾。

淚的,是扮演小丑的他,那個被擋在小丑妝容後的他。

當年劉家昌老師寫過一首歌《小丑》,裡面就這麼描述這種笑中帶淚的狀態:

啟幕時歡樂送到你眼前,落幕時孤獨留給自己。

放到這個片中,這個對比就更明顯了。

啟幕時的歡樂,是面對著人群。

節目中,他耍盡寶,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落幕後的孤獨,則是在人群之中。

那天,當他卸下小丑的裝束,以本尊的身份,要踏入某個頒獎典禮現場時,門口的保安卻粗暴地把他拒之門外。

沒有那一身小丑裝,認不出他的保安,只是把他看成喝多了的無名小卒而已。

這就是今天要跟您推薦的電影。

它來自巴西,曾代表巴西申請201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電影改編自真實人物故事。

一個小丑演員的故事。

《賓果:晨光之王》

(IMDB:8.2; 爛番茄:82%)

這名演員,叫奧古斯託。

角色原型是巴西演員Arlindo Barreto。

一開始,寂寂無名的他,拍過幾部三級片,肥皂劇。

而離婚,又要照顧兒子的他,窘迫之時,甚至要帶著孩子到三級片片場,以便照顧。

和很多演員一樣,前半生,他一直輾轉於各大片場試鏡。

然後,戲劇性的一天到來了。

那天,在試鏡現場,奧古斯託看到有一幫人,化妝成小丑等待試鏡。

一問,才知道:

美國一檔很受歡迎的兒童節目,美國製片人要它帶到巴西,實現本土化,因此在招募演員。

節目中,扛大梁的絕對主角,就是小丑,小丑名為賓果。

這檔節目就叫《賓果》。

於是,當下奧古斯託毅然請求:

我要去試鏡這個節目。

輪到他的時候,他問過劇組工作人員:

之前導演淘汰多少人了?

劇組人員指著奧古斯託胸前那標註100的號碼牌,告訴他:

100人。

但,最終奧古斯託用了一個表演,得到了這個角色。

這個表演逗得現場的人哈哈大笑。

我就不劇透了。

反正,這個表演不走尋常路。

只能說,如果在職業生涯的面試上,這麼做是十分冒險的。

反正,奧古斯託拿到了這個OFFER。

然後,幾次經歷下來,節目大為成功。

他,紅了。

如果按照流水帳記下來,這個紅了後必然發生的劇情會是:

迷失生活,吸毒,濫交。

和家庭,也出現了摩擦。

沒錯,這些內容本片中都有。

但由於本片角色的設定,使得這個改編自真實的故事有了另一層曲折。

應該說,本片的主角有兩個:

一個是奧古斯託本尊,一個是奧古斯託扮演的小丑。

我們先來說下演員的兩面性,很多演員都是這樣。

以前梁朝偉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

做演員對他來說,是因為躲在一個角色的身後很舒服。

再如好萊塢喜劇之王金凱瑞,真實生活中就被抑鬱症所困擾。

回到本片。

在奧古斯託身上,他也有這種兩面性。

而這種兩面性的其中一個重要節點,就是那個合同:

合同中有個條款規定,你不能讓觀眾知道你的真實面目。

這下,當中的痛苦想像出來了吧。

例如和兒子的關係。

當年,成龍不讓房祖名在學校裡說他老爸是誰。

於是,當很多人為了成龍瘋狂的時候,只有房祖名覺得難受。

換到奧古斯託身上也一樣。

他不讓兒子告訴別人:自己的父親,就是那個風靡全國的小丑。

於是,當其他小朋友都圍著電視,開開心心地看小丑的時候,只有他的兒子背過頭去,一臉落寞。

奧古斯託:我受到那麼多小朋友歡迎,你不得意嗎?

兒子:又沒人知道,有什麼好得意的。

對於兒子這條線,我覺得本片是拍得很到位的。

如果看這個更為明顯的對比,估計有的觀眾會覺得淚目。

《賓果》的海報上,奧古斯託扮演的小丑,咧著嘴,努力地逗著觀眾們笑。

可是,在節目中,有一天奧古斯託接到一個場外電話。

電話裡的男孩孤獨地說道:

你忘了我的生日,你做為父親,和除了我以外的所有孩子玩。

這個孩子就是奧古斯託的兒子。

所以,不僅是在事業上,也在家庭上,奧古斯託反而因為小丑這個角色,隱形了。

當初,是他賦予了這個角色生命。

而這個角色,卻用歡笑的外表,深深地鎖住了奧古斯託本人的演員生命。

這裡,還是想到一個老故事:

有一天,心理醫院來了一名病人。

病人告訴醫生:我很不開心。

醫生告訴他:你去看看鎮上那個小丑的表演吧,那就會讓你開心地笑出聲的。

但病人回答:醫生,我就是那個小丑。

這種落差,太大。

就像開篇所講的頒獎典禮那一段。

前來參加頒獎典禮的人,只有奧古斯託是無法以真面目示人的。

前一秒,小丑還在臺上,接受大家熱烈的掌聲。

下一秒,奧古斯託本人卻被保安拒之門外,當成閒雜人等。

就像《瘦身男女》中,鄭秀文問劉德華:你叫什麼名字?

劉德華回答:就叫我胖子吧,反正長我這樣的,人們到後面也就只會叫我胖子。

對於大眾來說,奧古斯託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塑造的小丑。

人前,他撒播歡笑。

人後,他被這些歡笑鎖在了黑暗的角落。

《賓果:晨光之王》的導演是丹尼爾·雷森德。

這是他的導演處女作,或許這個名字很少人聽說,但是他之前剪輯過的電影,就厲害了:

《精英部隊》系列,《上帝之城》。

初執導筒的他,在這個處女作上,其實也有著一定的不足。

例如,奧古斯託從巔峰跌到谷底後的人生轉變,我感覺故事就沒有交代得很豐滿,僅僅是告訴了觀眾這樣一個事情。

但總體來說,卻也瑕不掩瑜。

有些地方,雖然看似不大,卻有種讓人感動的意味在裡面。

奧古斯託後來娶了劇組中的女製片人。

當時,在劇組的時候,奧古斯託請她放下一頭長髮。

她的回答是:等你讓我覺得合適的時候,我就會為你這麼做了。

後來的奧古斯託,離開了電視臺。

電影中的人物和現實中的人物一樣,後來都在教堂裡面扮演小丑,這一扮,就是25年。

而此時,鏡頭閃過:

雖然,臺下的觀眾已經比當年電視前的觀眾少了很多,但其中一位,就是他那放下了長發的妻子。

對於演員這個職業,奧古斯託是有強烈的信念的。

無論拍什麼片,每次出場前,奧古斯託都要默默行禮,給自己鼓勁:

來吧,男爵。

後來的他,雖然舞臺不同,觀眾不同了。

但是,他終於找到了演員的另一個生命。

他把自己從屏幕上,演到了屏幕外。

屏幕上的他,沒有了自己。

而屏幕外,觀眾少了,他卻成為了自己。

具體的,有興趣的話您看看咯。

片中,奧古斯託講到了演員對於他的意義:

為什麼想念舞臺?


因為不在舞臺上的我,什麼都不是。


在聚光燈下,我能去到任何地方。


我能成為任何人,我無所不能。

相關焦點

  • 周星馳;把喜劇帶給了我們,把悲劇留給了自己
    周星馳1962年出生,應該跟很多80、90後的父親年齡相仿以前條件所限,有影碟機也不一定有碟片,能看一部周星馳的電影是童年的饋贈,有時在朋友家為了完整看完一部要走夜路回家,很多人看著周星馳的喜劇挨著父親的揍長大,如今父親也打不動你們了,他也不再出演電影了,不同時間和人,一樣的兩鬢斑白漸行漸遠
  • 喜劇之王周星馳,把悲劇留給自己,為何卻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
    曾經這位塑造無數經典角色,見證過香港影壇興衰的喜劇之王,如今面對鏡頭留給大眾的只有背影。有人說,周星馳江郎才盡了,面對各種評論,周星馳坦然接受。如今,他背對人群,走向另一條孤獨之途。喜劇之王周星馳的英雄夢從幼年開始。
  • 小品女王趙麗蓉,帶給觀眾的是喜劇,卻獨自承受人生的悲劇
    趙麗蓉是90年代春晚舞臺上最受歡迎的小品演員之一,她演的幽默小品,成了廣大觀眾春節前對春節聯歡晚會的期盼。在評劇《花為媒》中趙麗蓉飾演阮媽,這部戲演出之後廣大觀眾認識了演阮媽的趙麗蓉,使他因阮媽而成名,尤其是她和新鳳霞演唱的「報花名」成了精彩的片段。趙麗蓉雖然是主動為評劇名家新鳳霞做配角,但新鳳霞卻離不開這個配角,有時還主動為趙麗蓉加戲。新鳳霞在演《會計姑娘》時,就主動嚮導演提出要求為趙麗蓉加戲,這才有了會計姑娘的媽媽這一角色。
  • 喜劇人,把歡樂留給熒幕 把沉默留給自己 笑著笑著就哭了
    賈玲最為觀眾熟知的便是女漢子形象。賈玲塑造的小品和以往的大不相同,看她的喜劇,會讓人看著看著就哭了。作為一名喜劇演員,舞臺上的他們永遠都在為觀眾找笑料,想包袱。把歡樂留給舞臺 把沉默留給自己 就是他們的宗旨。
  • 《驢得水》:一場喜劇引向的悲劇
    自開心麻花影業成立以來,他們的作品在喜劇電影領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並帶給觀眾歡笑,最近小編看完了《西紅市首富》,在偶然間還發現了一部開心麻花在2016年拍的電影《驢得水》,這部在豆瓣上號稱是&34;的作品,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於是趁著今天向大家推薦這部喜劇似的悲劇《驢得水》。
  • 你們喜歡看悲劇還是喜劇?
    你們喜歡看悲劇還是喜劇?我們都知道,文藝作品有喜劇和悲劇之分,魯迅曾經這樣說: 「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話出自於魯迅,講得也很透徹。其實,這句話一開始是這樣的,「不過在戲臺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 卓別林究竟是喜劇之王還是悲劇之王?他放棄了世俗的低級趣味
    有些影迷們為了表達自己與世俗不同的觀點,總是說高級喜劇的內核是悲涼的色彩。作為人類電影史上喜劇的老祖宗,這麼一來卓別林的定義就模糊了,他到底是喜劇大師還是悲劇大師呢?卓別林的喜劇為什麼可以稱之為高端?就是因為他喜劇裡面的的悲劇因素往往照射出這個社會最陰暗的一面。
  • 帶給我們無數歡笑的喜劇之王,終於把自己活成了悲劇
    出身平凡的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逐步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嘗盡世間冷暖與悲情之後,最終登上了人生的頂峰。6月22日,「喜劇之王」周星馳迎來了自己58歲的生日,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就在4天之前剛剛有港媒曝出,周星馳悄悄把自己名下市值11億的山頂超級豪宅「天比高」,抵押給摩根大通銀行。
  • 從《煙雨濛濛》到《情深深雨濛濛》,瓊瑤為何將悲劇改成了喜劇?
    一面是自己的婚姻破裂,另一面是涉足別人的婚姻,瓊瑤在愛和理智之間痛苦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瓊瑤寫了《煙雨濛濛》,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他將自己和平鑫濤之間相愛卻又受到內心道德譴責的那種糾結、痛苦傾注在主角陸依萍的身上。
  • ​帶給我們無數歡笑的喜劇之王,終於把自己活成了悲劇
    出身平凡的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逐步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嘗盡世間冷暖與悲情之後,最終登上了人生的頂峰。6月22日,「喜劇之王」周星馳迎來了自己58歲的生日,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就在4天之前剛剛有港媒曝出,周星馳悄悄把自己名下市值11億的山頂超級豪宅「天比高」,抵押給摩根大通銀行。早已名利雙收的國民喜劇教父,最終依然難逃悲劇的宿命,不免讓人唏唬孤獨的喜劇之王1962年,一名男嬰降生在香港的九龍城貧民區。
  • 逗笑別人,他卻抑鬱自殺,這是喜劇大師羅賓·威廉士的悲劇人生
    編者語:有一種觀點提到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對於喜劇演員來說,出演喜劇片壓力是最大的,無形中的壓抑感伴隨著內心的壓抑感,成為他們不為人知的內心獨白。美國喜劇大師羅賓·威廉士的一生很好地佐證了喜劇內核即悲劇這個觀點,他一直在逗笑別人,最後卻抑鬱自殺,這種讓人唏噓的悲情人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逗別人開心的人一定開心嗎?從羅賓·威廉士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 他走在喜劇與悲劇的中間
    臺上,他是用生命引人發噱的喜劇演員。臺下,他是一輩子都在「尋找快樂」的人。快樂的背後,並不全然只有快樂,還有經過悲傷淬鍊之後的淡定與寧靜。他的第一個「喜劇」角色,是在一出反共話劇《流毒》扮演共產黨。 「那個年代演共-產-黨,就是醜化,臉上畫痲子,歪嘴斜眼,就對了。」顧寶明自嘲,那時的他,演戲是無師沒自通,但又自得其樂。用丑角的表演方式來醜化,沒想到,演起來卻變成好笑,觀眾笑開了,他看反應不錯,還自己加臺詞。 戲裡有開槍的橋段,演出時狀況不斷。
  • 達叔走了,他同病魔一起走了,將快樂留給了世人
    吳孟達與周潤發,劉德華都與合作,有很好的作品。但與周星馳的合作堪稱經典,雖然很多電影裡面吳孟達只是配角但他把配角演到了極致。記得在前一段時間的採訪中,吳孟達說:只要自己沒死,周星馳還沒退休,他們就有機會再次合作。可吳孟達最終還是沒能等到這一天,無情的病魔將他早早地帶走了。吳孟達最早的電影是演《楚留香傳奇》中的「胡鐵花」,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前的電影,吳孟達誇張的動作和言語也許在當時不怎麼受歡迎,但放到現在看就會發現現在很多喜劇還是用的他這一套。
  • 《我是餘歡水》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寫到:「不過在戲臺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而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觀眾可以同時感受到悲劇、喜劇和譏諷的交織存在。
  • 吳孟達:喜劇演員的一生通常是悲劇
    文/席不畏有人說:「喜劇演員把歡笑帶給觀眾,把悲傷獨自承受,喜劇演員的一生通常是悲劇。」就像醫生救死扶傷無數,卻無法讓自己擺脫病痛的折磨;畫家能把所見事物畫得栩栩如生,卻無法畫出一張滿意的自畫像;喜劇演員能帶給所有觀眾歡笑,卻無法笑面自己的人生。2021年2月27日,陪伴無數90後成長的憨厚大叔,吳孟達走了,享年70。
  • 電影界將不再有「周星馳」!
    對我的影響也比較大,當然,主要是他的影視作品對我人生的影響,他的影視陪伴了我不少童年時光,即便成年,也會偶爾再次翻看,很正能量,很有善意,正是基於此,讓我對這個社會也飽懷正能量與善念,與人為善,對他人,對社會為善!周星馳總是把「快樂」呈現給世人,「悲傷」留給自己!
  • 當喜劇演著演著就變成了悲劇
    世人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希望喜劇人在帶給觀眾歡樂的時候也能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感,而不是只有舞臺效果和包袱的壓力。
  • 一代人的精神寄託「周星馳」,拍了一輩子喜劇,自己卻活成了悲劇
    或許,一切的悲劇,都要從他的童年開始說起。在這部影片中,周星馳將獨創的「周氏無釐頭」發揮到了極致。周星馳一邊惡搞,而吳孟達則負責裝瘋賣傻。兩人一唱一和,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讓觀眾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 一代人的精神寄託「周星馳」拍了一輩子的喜劇,自己卻活成了悲劇
    或許,一切的悲劇,都要從他的童年開始說起。在這部影片中,周星馳將獨創的「周氏無釐頭」發揮到了極致。周星馳一邊惡搞,而吳孟達則負責裝瘋賣傻。兩人一唱一和,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讓觀眾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 電影《驢得水》——一部用喜劇表達出悲劇故事的另類電影
    今天突然間想起一部顯得有些另類的電影,說它是喜劇吧,看到最後會讓你感覺到那種止不住的悲傷,而說它是一部悲劇吧,影片中那些荒誕的劇情和人物又會實實在在的讓你忍俊不禁。這就是今天我想說一說的電影《驢得水》——一部用喜劇表達出悲劇的另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