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樹所產的茶油有「東方橄欖油」的美譽,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衛生保健食用植物油。但長期以來,海南大部分老油茶樹不開花、不結果,以至於「搖錢樹」變成了廢物,很多農民無奈之下開始揮刀砍掉老油茶樹,剩下的老樹也基本被廢棄。直到近幾年,一棵棵曾經被閒置的老油茶樹喜獲「新生」。那麼,老油茶樹如何煥發生機?油茶產業又如何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最近幾個月,記者深入澄邁、瓊海、儋州等地調查採訪,來看看。
看著重新開花結果的老油茶林,村民們開心不已。
澄邁縣文生村 村民 周海:(以前從來都不管,就讓它自生自滅這樣自然地生長。)
海南油茶樹俗稱山柚,是特異的地方小種,所產山柚油營養價值更高,香味更為獨特,價格與其他地方的茶油相比高達四倍。遺憾的是,海南長期以來大多使用內地油茶苗或直接用種子播種造林,缺乏適應熱帶氣候的優良品種,更缺乏專業技術指導。沒產量就沒有效益,前幾年農民紛紛忍痛砍掉油茶樹,改種其它作物。
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教授 博導 海南省油茶產業技術聯盟 理事長 賴杭桂:((老油茶)90%以上在2017年之前都是低產實生樹,雖然油茶的價格很高,但是產量非常低,造成經濟效益低,所以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也降低了。)
發展油茶產業,首先要解決良種壯苗的問題。從2013年開始,海南大學組建油茶科技創新與產業化團隊,聯合熱科院、省農科院、省林科院等多家單位的油茶專家,從外省油茶產區引進了200多個優良單株到海南種植。但外地的油茶樹一到海南,也水土不服。
海南大學園藝學院 教授 王健:(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我們就開始從島內來進行良種篩選,經過了大概四五年的觀察以後,最後選出適合在海南各個地方種植的最優良的品種。)
通過挖掘海南本地油茶種質資源,共培育了8個熱帶優良品種,建起海南首家集種質資源圃、採穗圃、種苗圃及科技示範園於一體的熱帶油茶「三圃一園」示範基地,並開展嫁接換冠技術研究。
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教授 博導 海南省油茶產業技術聯盟 理事長 賴杭桂:(通過高產穗條跟它 原來強壯的砧木結合起來,通過高接換冠把這個低產樹轉換成高產樹。)
瓊海市陽江鎮上科村的這些老油茶樹,經過嫁接優質高產油茶新品種,更新管理技術後,油茶產量每年以30%的速度穩步提高。今年,油茶給村民黃麗娥帶來近8萬元的收益。
瓊海市陽江鎮上科村 村民 黃麗娥:(每一畝平均的話,一年可以收到5000塊錢左右的收入。)
瓊海市陽江鎮上科村 村民 林小梅:(經過他們專家的輔導,現在村裡他們很多人,都擴大(油茶樹種植)面積了。)
11月份正是油茶豐收的季節,今年,上百畝的澄邁縣油茶示範基地,產量實現翻番。這得益於海南大學多名專家常年紮根在這個油茶基地,開展油茶種植培訓,提升農戶的種植技術。
澄邁縣文生村 村民 周海:(低產林改造後,我們就年年都增加30%-40%的結果率,每一年都在上漲。)
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副教授 楊華庚:(改造以後的油茶林見效非常明顯,很多村民思想有了轉變,搶著請技術人員幫忙改造低產林地。)
油茶種植不佔耕地,耐貧瘠能力強,幾乎不需要使用農藥。截至目前,海南油茶種植面積已從2013年全省不足1萬畝,發展到現在的近20萬畝。
海南大學 副校長 海南大學熱帶油茶科技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團隊 負責人 胡新文:(海南油茶盛產期達到至少70到100年,按我們培育的優良品種,種植戶每年每畝收入達9000元,目前海南油茶種植成了 老百姓和農業企業積極性最高的種植產業。)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