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初步構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

2020-12-24 湖南24小時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志偉 記者 張海波)日前,婁底市城鄉再生資源公司委託具備處置有害垃圾資質的公司對雙峰縣、冷水江市等集散中心有害垃圾實施集中規範處置,真正實現農村有害垃圾無害化處理目標,避免有害垃圾的二次汙染。

(圖為雙峰縣集散中心有害垃圾專車轉運現場)

自2019年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工作以來,市供銷社系統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積極探索,主動作為。通過政府採購等方式,先後建立5家縣級集散中心,初步構建「村級分揀中心、縣級集散中心」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全面推行農戶初分、村級分揀中心細分、縣級集散中心精分的「三次多分法」新模式,實現所轄區域農村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應收盡收。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已累計到1313個村級分揀中心開展收運作業,累計回收有害垃圾54.95噸。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深入,垃圾回收數量不斷增加,有害垃圾種類不斷豐富,有害垃圾處理問題已成為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新挑戰、新問題。此次集中處置主要針對我市各縣市區集散中心暫存的廢氣油漆桶、過期藥品、有毒氣霧瓶、廢棄農藥包裝物等有害垃圾。下一步,市供銷社將指導配合市城鄉再生資源公司繼續做好有害垃圾處置相關工作,並根據有害垃圾類別不斷拓寬處置渠道和方式,確保農村有害垃圾「分得精準、轉運不混、處理妥當」,實現無害化目標,促進山青水綠,提升人民群眾生活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婁底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益陽市】桃江實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少,花兒香,環境美,人健康……」1月6日一大早,桃江縣灰山港鎮企石村垃圾分揀站保潔員蔡衛軍,開著裝有廣播的農用拖拉機上門回收垃圾。  桃江縣在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發揮供銷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傳統優勢,在鄉鎮建立廢舊物資分揀中心,在村建立分揀站,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體系。到2020年底,全縣共回收再生資源垃圾1.1萬多噸。  早在2012年,桃江縣就在村由保潔員回收生活垃圾,由鄉鎮統一集中進行填埋無害化處理。
  •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2021年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配套與縣城生活垃圾相匹配的收集設施及轉運設備;到2021年底,4縣主城區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30%以上,資源回收利用率達10%;到2023年底,實現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穩定運行。
  • 分類趨勢下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成分特點、處理模式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處理是垃圾合理處置和資源回收的重要基礎,是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必經之路,對保護人體健康、提升環境衛生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將結合生活垃圾的特點,以垃圾分類政策為背景,對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進行全面梳理。
  • 陽信縣走出「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而「三句半」中提到的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乾濕垃圾分類的標準等相關知識,村民們更是人人「門兒清」。「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咱們村裡不僅人人說得好,做得更好!」呂書海滿是自信地說。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能夠實現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二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市整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行城鄉統籌。條例規定我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和農村區域都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對城鄉結合部、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方,要求建立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系統;其他農村地區,體現因地制宜原則,確定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及管理模式,就近就地利用或者妥善處理生活垃圾。由區縣人民政府劃定納入城鄉一體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區域。
  • 管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運 處理全鏈條體系基本建成
    管城區垃圾分類回收箱房 中原網訊自我市2017年下半年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通過3年多的努力,管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已基本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的完整閉環體系。
  •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與其他城市有哪些不同?
    據統計,全市共有1074臺各類分類收運車輛,實行專車專運、分類處理。全市日均生活垃圾分流分類收運處理量3700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1.5%。根據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需要,全市建成4座大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16個廢舊家具拆解處理廠、9個廢舊織物回收企業、18個果蔬垃圾處理點、22個綠化垃圾粉碎處理廠(點)等100餘處分類處理設施,初步構建了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為前端分類提供一定支撐。
  • 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始終保持第一
    來自市綠化市容局的信息顯示,2019 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垃圾分類逐步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市民分類習慣初步養成,居住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雙雙達到95%;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幹垃圾焚燒和溼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從2018 年的15250噸/日上升到26095噸/日,今年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預計2021年底,全市幹、溼垃圾處理總能力有望超過
  • 下一步,江蘇垃圾分類這樣做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回應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確定垃圾分類方向,實現「一種垃圾、一種車輛收運」  針對分類標準不夠統一的問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表示,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對於條件暫不具備的城市可推行「三分法」;對農村生活垃圾,推行「二次四分法」。
  • 黑龍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 模式研究與應用國內領先
    東北網1月8日訊 (記者 劉嘉)8日,記者從黑龍江省住建廳獲悉,為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技術,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長效機制,日前,在黑龍江省住建廳支持下,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城鄉建設研究所、黑龍江鄉村環境建設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完成了為期三年的「黑龍江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模式研究與應用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 龍華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提速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3日訊(晶報記者 張丹珣 袁冰清 通訊員 李源輝)2020年,龍華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積極響應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召喚,堅持踐行五大發展新理念,圍繞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重要環節,緊扣提升分類質量、促進源頭減量、推進能力建設「三個目標」,堅持同頻發力、上下聯動,有效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閉環提升,目前全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
  • 發改委: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支持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建設項目及運營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分類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營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截至目前,首批開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為30.4%,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從2019年的每天3.47萬噸提升到目前的每天6.28萬噸,成績初步顯現。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 ...治】垃圾處理「分一分」,農村環境「美十分」,農民滿意「一百分」
    近日,八橋鎮利民村村民姚賢根將一袋瓶瓶罐罐,拎到了鎮上的指定的再生資源回收站,隨後憑票據兌換到一包小禮品。回家的路上,他和同行的老鄉念起了順口溜:「垃圾處理『分一分』,農村環境『美十分』,農民滿意『一百分』。」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到「怎麼分」,從「怕煩神」到「主動分」……如今,垃圾分類這個「新課題」已經在當地農村變成了「新風尚」。
  • 陽江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召開 精準施策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要主動作為,努力實現今年內市區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的目標。要做好示範帶動,推進江城區城東街道等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引導居民群眾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要注重城鄉統籌,探索研究制定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推動形成切合農村實際的垃圾分類模式。二要加強體系建設,全鏈條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12月10日至1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廣州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代表們表示,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 山東萊西:因地制宜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開花
    中國發展網 程強、記者殷曉旭報導 近年來,青島市萊西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為宗旨,積極探索「物業城市」管理模式,引入市場化和社會化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有效分類,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完整鏈條,在村莊發起一場清潔行動的
  • 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5%以上
    12月25日下午,蘭州市城管委和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關情況,市城管委、共青團蘭州市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作了發言。
  • 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網與廢舊物資回收網深度融合
    其實對於垃圾分類,各處理環節應環環相扣。然而,在現實中,處置前段失守被「混裝」、「混運」,智能垃圾分類裝備被冷落等現象導致分類成空。對此,諸多專家認為,生活垃圾分類絕非動動手那麼簡單,還需要從回收、處理到利用的系統配合。業內人士也提出,鼓勵也好,強制也罷,垃圾分類或可從「兩網融合」方向發力。
  • 濱州垃圾分類標準出爐!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2022年,濱城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縣(市、區)至少有50%以上鄉鎮辦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2025年底全市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二)分類標準。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專業垃圾(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等)進行分類。
  • 網際網路+垃圾分類能否解決垃圾處理難題?
    發達國家與國內城市的垃圾分類經驗告訴我們:垃圾分類是垃圾進行科學處理的前提,為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奠定基礎,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要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有效分類是前提。遺憾的是,垃圾分類在我國雖已推行了17年,但受種種因素影響,整體成效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