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6月6日楊弦在臺北中山堂所舉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被譽為是臺灣校園民歌運動的導火索,其中演唱會的下半段楊弦將詩人余光中的六首作品譜成了曲,並在現場首度進行了演唱,當時在中廣主持西洋音樂節目的陶曉清對整場演出進行了錄音,隨後在自己主持的《中西民歌》節目中播出了現場實況,並協同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出版了《我們的歌》系列合輯作品。
楊弦的創作才華也由此被更多年輕世代的人們所知曉,繼而引發了更多校園學子的創作熱潮。嗅覺靈敏的姚厚生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潛質的音樂活動,在他的努力推動下,1977年當時的新格唱片創辦了第一屆的金韻獎創作歌謠大賽,不甘示弱的海山唱片同時也舉辦了「民謠風」的創作比賽,在兩家唱片公司群雄逐鹿的聯合籌劃下,相繼誕生了蔡琴、齊豫、鄭怡、李建復、蘇來、木吉他合唱團...等等優秀的歌手和創作人才,同時更為臺灣流行音樂的產業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
以上概括的是民歌運動大概的歷史軌跡,接著再來說回自己與校園民歌之間的接觸淵源。民歌雖然是1975年的產物,但對於我來說卻並不陌生,因為在讀初中的時候,通過張明敏的翻唱,就已經聽到葉佳修老師創作的兩首作品,分別是《鄉間的小路》和《外婆的澎湖灣》。但那時只知道這兩首作品比較朗朗上口,沒有將它和所謂的校園民歌捆綁在一起。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優酷上看到了民歌30的演唱會實況,以及收集各路校園民歌的資料和音樂作品,才有了更多觸及這華語流行音樂發展源頭的歷史進程。
有些遺憾的是,民歌迄今為止的所有演出,我都無法親自到現場觀看,尤其是在看完《四十年》那部紀錄片之後,這樣的感觸就更加深刻了。但好在我們可以繼續借著民歌時期的作品,在它走過45年的滄桑歲月之後,繼續在音樂裡相知相守的陪伴下去。
以下是今年民歌45各項活動的時間和舉行地址,僅供有機會去現場觀看演出的朋友做個參考。
《民歌45高峰會 巨蛋感恩場》
主辦單位:寬宏藝術、udn聯合數位文創
演出時間:2020.9.13 (日) 16:30
演出地點:臺北小巨蛋
參與歌手:施孝榮、潘越雲、王夢麟、殷正洋、葉佳修、邰肇玫、許景淳、于台煙、王海玲、王瑞瑜、李明德、周子寒、陳艾湄、羅吉鎮 (*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相知相守民歌45演唱會》
主辦單位: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開麗娛樂
演出時間:2020.9.26 (六) 19:30 、 2020.9.27 (日) 16:30
演出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參與歌手:丁曉雯、木吉他合唱團、王海玲、王新蓮、王瑞瑜、王夢麟、吳楚楚、李明德、李建復、林子軒、林佳蓉、林亭翰、林隆璇、邰肇玫、金智娟、南方二重唱、洪小喬、範怡文、殷正洋、馬永蒂、馬永霖 (馬兆駿之子,不是演員馬永霖-即企業家馬永玲)、馬毓芬、徐曉菁、許淑絹、許景淳、黃仲崑、黃韻玲、葉佳修、趙詠華、趙樹海、潘越雲、鄭怡… (*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2020民歌雅集 - 溫暖的聲音 誠食的生活 美好的年代》
主辦單位:諾亞媒體
門票售價:3000、3600、4200、5000 (含晚宴)
主持人:王海玲
歌手:施孝榮、金智娟
9/4 18:00 臺北凱達大飯店
9/5 18:00 臺北凱達大飯店
10/9 18:00 臺南晶英酒店
10/30 18:00 臺北富信大飯店
主持人:王海玲
歌手:殷正洋、許景淳
9/18 18:00 臺中福華大飯店
10/2 18:00 臺北凱達大飯店
10/3 18:00 臺北凱達大飯店
10/24 18:00 臺南晶英酒店
*以上資料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