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歲赴抗日戰場,與此女40餘年感情,寫小說被譯成8國文字流傳

2021-01-18 浪淘古今事

(浪淘古今事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抄襲、洗稿和抓取)

如果大家對抗日歷史熟知的話,一定非常熟悉一個人物,那就是劉知俠筆下的「芳林嫂」,也許有的人會說,這不是小說故事嗎,其實非也,在真實的歷史中,作者身邊就存在這樣的原型人物。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叫《鐵道遊擊隊》,劉知俠這部小說一經出版,就成為了暢銷書,被編譯成8國文字,流傳久遠。後來拍攝成電視劇,更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非常熟悉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芳林嫂」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她在抗戰時期的真實原型人物,到底有著怎樣的真實故事,也許我們很多人都不熟悉。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劉知俠的出身和經歷。此人是戰士出身,19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他在抗日的戰場上記錄大家最真實的生活。曾經兩次穿越日軍的封鎖線,去魯南的棗莊和微山湖一帶,到遊擊隊深入感受戰士們的日常。

劉知俠還被授予了「名譽隊員」的稱號,正是在這裡,微山湖一帶,他結識了《鐵道遊擊隊》小說裡的原型人物「芳林嫂」,她的名字叫劉桂清。

微山湖這個地方,如果大家看過《鐵道遊擊隊》影視劇的話,應該不陌生,就是這個地方,遊擊隊與日軍不斷周旋,讓他們膽寒,讓他們感到無奈。

劇中秦怡飾演的「芳林嫂」,那雙美麗動人的大眼睛,她無所畏懼的抗日精神,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芳林嫂的原型劉桂清,在抗戰時期,掩護過多名遊擊隊員脫離險境。1953年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出版了,廣大讀者爭相閱讀。

抗日勝利以後,劉知俠被當時的造反派毒打,為躲避折磨,劉知俠在一個深夜裡,撕破床單擰成一股繩,在3樓窗戶邊上,順著窗口爬了下來。之後就跑到了劉桂清家裡。

這位在日軍的嚴刑拷打下不曾掉過一滴眼淚的「芳林嫂」,此刻看到劉知俠身上傷痕累累,她心裡很不是滋味,眼淚刷刷就流了下來。

劉桂清在最危難的時刻,沒有逃避,而是做了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原來住在劉桂清家裡的人,不僅僅只有劉知俠一個人,還有當時的原鐵道遊擊隊政委,只是為了彼此不互相牽連,劉桂清並沒有讓他們見面,雖然只有一牆之隔,吃的是同一桌飯菜,但是卻渾然不知。

1985年,劉桂清老人病重,已經3天滴水未進。在外地趕過來的劉知俠,看著躺在床上的劉桂清,心裡非常難過。整整40餘年的感情,這一刻全部在腦海中呈現。他坐在床前,給她餵下了最後幾口稀飯,最終「芳林嫂」面帶微笑,緊緊握著劉知俠的雙手,與世長辭了。

這位當年的女英雄,從此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事跡和抗日經歷,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不斷鼓勵著後人,《鐵道遊擊隊》這本小說,更是影響深遠,讓更多人知道他們曾經的事跡。

相關焦點

  • 他是抗日英雄,一輩子娶40多個老婆,83歲去世,骨灰還未入土
    《傻兒司令》是一部偏喜劇的抗日題材電視劇,這部劇演繹了樊哈兒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大起大落極具戲劇性的一生便是這部劇的最大看點,同時讓人記住了一代抗日名將「範哈兒」。他是抗日英雄,一輩子娶40多個老婆,83歲去世,骨灰還未入土。
  • 【致敬】閬中「佘太君」將四個兒子送上抗日戰場,兩死兩傷
    近日,記者赴當地採訪,永樂村村委會正在商議為伏家四兄弟立碑一事。當天,從城裡趕來的伏三祥的兒子伏代全,向村民展示了一組他收集到的資料,其中包括1948年,伏秦氏請求政府補發所欠4個兒子兩年優待的申請。「伏秦氏送子抗日殺敵,被鄉親們喻為『佘太君』,他們的事跡不僅是伏家的光榮,更是馬家溝的光榮。」 永樂村村主任伏雲彬說。1995年,79歲的伏森病逝。
  • 抗日女英雄化名,犧牲19年後,丈夫後來看到電影得知真相
    2日早晨,有位年輕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槍殺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她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犧牲時年31歲。    1927年8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奉命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乘船沿長江東下,明為參加「東徵討蔣」,因南昌起義驚動了敵人,教導團遭到攔截繳械
  • 哈佛司令範紹增:曾娶40房太太,戰場上積極抗日,後來結局如何?
    據範紹增女兒範之碧的書中回憶,父親表面上看起來傻頭傻腦的,慢慢就叫成了"哈兒"。不過,"範哈兒"可不是真傻。1894年,範紹增出生在四川大竹縣清河鄉。他祖父當時在青和場當鎮長,也算是個小小的官二代。範紹增的祖父覺得這個孫子整天就是吃喝嫖賭的,算是廢了,一怒之下把他趕出家門。範紹增13歲那年,就這樣被迫遠走他鄉,來到了渠縣。在這裡,他認識了禮字輩袍哥大爺張作林。範紹增辦事利落,深得張大爺喜歡,逐漸成長為張的得力助手。張作林死後,範紹增被推為禮字號袍哥大爺。
  • 臺灣四大抗日小說改編的邵氏電影《藍與黑》,怎麼看著像抗日版神鵰俠侶
    然而,唐琪的姨母擅自將她許配給了漢奸王科長,醒亞的姑父母也堅決反對兩人之間的感情。為了避免淪為漢奸之妻的命運,唐琪毅然決然的離家出走,來到護士學校想要成為一名護士。不幸的是,學校的校長是衣冠禽獸,他玷汙了唐琪,致使心灰意冷的她淪落成為舞女。
  • 抗日女英雄陳康榮被捕後,遭到敵人剝皮活埋等恐嚇,她如何應對?結局...
    中華民族向來不乏像花木蘭這樣的女英雄,比如著名的秋瑾、趙一曼、江姐、劉胡蘭等,她們的故事廣為流傳。但由於某些複雜的歷史原因,還有不少女英雄的故事鮮有人知,甚至被埋入歷史的塵埃之中。但歷史應該是公正的,真正為國家和民族做出過貢獻甚至獻出生命的先烈們,不應該被忘記!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巾幗英雄的悲壯的故事:抗日女英雄陳康榮被捕後,遭到敵人剝皮、活埋等酷刑的恐嚇,她是如何應對的?
  • 上將李烈鈞:為愛迎娶好友遺孀,恩愛數十年生下5子全送抗日戰場
    他上馬能文,下馬能武,不僅寫的一手好詩,尤其擅長書法,作品憂國憂民主張抗日,是個毋庸置疑的愛國將軍。但他,也是位拜倒在美人石榴裙下的豪傑人物,迎娶好友遺孀,然後恩愛數十年,生下十位子女,將五個兒子全部送上抗日戰場。這本應是個千秋佳話,但這段抱得美人歸的背後,卻是另一個故事。
  • 張靈甫死後,19歲嬌妻終生未改嫁,守寡70餘年,如今92歲風採依舊
    民國時期的富商之女王玉齡與年長自己25歲的抗日名將張靈甫相戀,一對戀人本可執手一生,可自古紅顏多薄命,張靈甫為國捐軀,他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齡從19歲就開始守寡,再未另嫁她人。她孤身一人整整70載,其心堅如磐石。兩人相遇,締結良緣1928年,王玉齡出生在湖南長沙的一戶商賈之家。祖輩經商,在當地是名門望族。家境優渥的王玉齡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小性格果敢剛強。
  • 國家榮光 馬本齋|他創建回民支隊,在抗日戰場上屢建奇功!
    1921年,20歲的馬本齋背井離鄉,投身行伍,加入了張作霖的奉軍。當時,日軍在華北戰場上氣焰囂張,在衡水一帶,強徵民夫搶修石德鐵路,企圖打開津浦、平漢兩大鐵路幹線之間的通道,進一步分割和封鎖抗日根據地。日軍還經常「掃蕩」鐵路沿線村莊,百姓深受其害。
  • 最美抗日女英雄-成本華
    照片的中國女兵被譽為最美女抗日英雄,她就是成本華。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社報導: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們的刑訊,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 但是由於當時資料所限,她是屬於八路軍,新四軍還是遊戲?一直成謎!直到第二年,在有識之士的多方努力下。
  • 這篇文字是獻給女性的,流傳了兩千多年,如今全國會寫的不到十人
    女子強忍著疼痛爬到醫院,因為她說的是家鄉話,醫院醫生聽不懂,寫的字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沒有人能認出它們,就連從事寫作研究的專家也認不出來。這種文字是流傳於湖南江永,道縣等地的一種女性文字。只有女人能知道,男人卻不知道。因此命名為「女性寫作」。
  • 「林紓譯小說」問世121年,《林譯小說精選十種》再現經典
    張治說,《林紓的翻譯》收入文章四篇,鄭振鐸的文章是林紓去世後第一篇蓋棺定論之作,錢鍾書的同書題文章表彰了林紓看似過時其實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翻譯風格,阿英作為最早的近代文學資料收藏大家對林紓第一部翻譯作品提供了一些史料說明,而馬泰來寫的《林紓翻譯作品全目》是第一個整理林譯小說及其原作底本情況的專業目錄。
  • 此歌被譽為「頌黨第一歌」,以真摯的語言唱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
    他6歲入村小學讀書,11歲考入平山縣第三高小。1937年,曹峙高小畢業,同時考取了保定六中和同仁中學。此時,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曹峙被迫中斷學業,隨家人逃難至平山西部山溝。  國難當頭,青年曹峙立志抗日救國。1938年2月,他參加了平山縣農民抗日救國會,並成為村青年救國會主任。同年,他被調到平山縣抗日救國青年聯合會宣傳隊任演員、音樂隊隊長。曹峙發揮特長,教大家識譜唱歌。
  • 王小波:一個被寫小說耽誤的IT天才,他的情書至今仍在流傳
    一出生就遇上「三反」運動,六歲時又經歷了「大躍進」,王小波十四歲時,「文化大革命」就揭開了序幕。少年被從學校拉進雲南兵團,他開始從事勞動,就和那個年代的無數同齡人一樣。特殊的時代背景對王小波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年時的勞動經歷成了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他一邊勞動,一邊寫作。就如他被迫中斷的學業一般,此後他很少能在一個地方享受長久的安穩。
  • 抗日劇為何這麼難看?原來拍的還有日本背景
    除情節外,抗日劇中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或面無表情、或表情兇殘、或看見女的就撲上去……這些人有時比其中的主角還出彩。這些鬼子專業戶們,哪個不是因為在日本沒找到自己的戰場,感覺自己的形象還不錯,怎麼的也能在中國混個偶像藝人,日進鬥金…然而還是圖樣圖森破,一不小心掉進了抗日劇這個大坑裡不能自拔!
  • 戰場上可以用戰友的屍體擋子彈嗎?97歲抗日老兵告訴你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秘密,90多歲老農賈善明的秘密就是,自己參加過抗日戰爭。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心結,賈善明一生最大的心結就是,自己在戰場上曾用戰友的屍體當防禦工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 叫40歲女「阿姨」錯了嗎?19歲女當街遭狂賞巴掌扯頭髮
    印度北方邦的伊塔市(Etah)日前發生2女鬥毆的事件,主要原因是19歲的女孩稱呼40歲的婦人一聲「阿姨」後所引起,40歲的婦人不僅當場賞女孩耳光外,還用手抓扯她的頭髮,2人當街互毆的過程,被圍觀的路人當場拍攝下來。
  • 電影《九條命》「捐軀赴國難,九命家國生」推介會
    「捐軀赴國難,九命家國生」戰爭史詩電影《九條命》湖南推介會在長沙舉行,11月13日全國公映「思一番故土,想一場爹娘,含淚衝上九死一生的戰場」。電影《九條命》講述的故事是在1944年的抗日湘南戰場上,由秦浩忠帶領一個連隊最後的九人,在彈盡糧絕之際為了掩護群眾撤退,最終犧牲在異地他鄉的故事。
  • 我薦|羅伯特·克裡利:我們能夠感情相通?還不是像個錘子(趙毅衡譯)
    夜,美好,可愛,夜,多好的夜,多好,多好的夜,已經來到        選自《人身上一切可愛之處》(1955)免得免得我想重新讓自己落到往日舊情的控制之下低聲下氣屋頂微微發光。水面也在發光,在湖灣裡,在遠處。群山。選自《哈羅》(1978)羅伯特·克裡利克裡利是黑山派最重要的青年詩人。
  • 臺灣望族抗日:佳冬蕭家「好男好女」可歌可泣
    蕭家可謂一門抗日英豪,但那段傳奇往事如今卻少為人知。  在蕭道應之子蕭開平的帶領下,新華社駐臺記者走進了位於臺灣屏東縣佳冬鄉的蕭家古厝。踏入穿越百年的歷史現場,臺灣同胞悲壯的抗日畫卷徐徐展開。  1895年:古厝浴血「書房」成戰場  屏東蕭家祖籍廣東梅縣,來台歷史要追溯到17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