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古今事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抄襲、洗稿和抓取)
如果大家對抗日歷史熟知的話,一定非常熟悉一個人物,那就是劉知俠筆下的「芳林嫂」,也許有的人會說,這不是小說故事嗎,其實非也,在真實的歷史中,作者身邊就存在這樣的原型人物。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叫《鐵道遊擊隊》,劉知俠這部小說一經出版,就成為了暢銷書,被編譯成8國文字,流傳久遠。後來拍攝成電視劇,更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非常熟悉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芳林嫂」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她在抗戰時期的真實原型人物,到底有著怎樣的真實故事,也許我們很多人都不熟悉。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劉知俠的出身和經歷。此人是戰士出身,19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他在抗日的戰場上記錄大家最真實的生活。曾經兩次穿越日軍的封鎖線,去魯南的棗莊和微山湖一帶,到遊擊隊深入感受戰士們的日常。
劉知俠還被授予了「名譽隊員」的稱號,正是在這裡,微山湖一帶,他結識了《鐵道遊擊隊》小說裡的原型人物「芳林嫂」,她的名字叫劉桂清。
微山湖這個地方,如果大家看過《鐵道遊擊隊》影視劇的話,應該不陌生,就是這個地方,遊擊隊與日軍不斷周旋,讓他們膽寒,讓他們感到無奈。
劇中秦怡飾演的「芳林嫂」,那雙美麗動人的大眼睛,她無所畏懼的抗日精神,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芳林嫂的原型劉桂清,在抗戰時期,掩護過多名遊擊隊員脫離險境。1953年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出版了,廣大讀者爭相閱讀。
抗日勝利以後,劉知俠被當時的造反派毒打,為躲避折磨,劉知俠在一個深夜裡,撕破床單擰成一股繩,在3樓窗戶邊上,順著窗口爬了下來。之後就跑到了劉桂清家裡。
這位在日軍的嚴刑拷打下不曾掉過一滴眼淚的「芳林嫂」,此刻看到劉知俠身上傷痕累累,她心裡很不是滋味,眼淚刷刷就流了下來。
劉桂清在最危難的時刻,沒有逃避,而是做了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原來住在劉桂清家裡的人,不僅僅只有劉知俠一個人,還有當時的原鐵道遊擊隊政委,只是為了彼此不互相牽連,劉桂清並沒有讓他們見面,雖然只有一牆之隔,吃的是同一桌飯菜,但是卻渾然不知。
1985年,劉桂清老人病重,已經3天滴水未進。在外地趕過來的劉知俠,看著躺在床上的劉桂清,心裡非常難過。整整40餘年的感情,這一刻全部在腦海中呈現。他坐在床前,給她餵下了最後幾口稀飯,最終「芳林嫂」面帶微笑,緊緊握著劉知俠的雙手,與世長辭了。
這位當年的女英雄,從此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事跡和抗日經歷,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不斷鼓勵著後人,《鐵道遊擊隊》這本小說,更是影響深遠,讓更多人知道他們曾經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