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一個孤兒的晉國豪族趙氏,後來是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2020-12-25 騰訊網

公元前620年,晉襄公之子晉靈公繼位為晉國國君,晉靈公長大成人後,生活荒淫奢侈,鋪張浪費,隨意誅殺手下之人。對於晉靈公的行為,趙家先祖趙盾看不下去了,於是多次進諫規勸靈公改邪歸正,重視國家之事,但晉靈公非但不聽,反而記恨起了趙盾,想要將趙盾欲殺之而後快。

一天早晨,晉靈公派手下鉏麑前去刺殺趙盾,當鉏麑來到趙盾住處的時候,發現這位國家重臣的住處十分簡陋樸素,趙盾此時正打著盹兒穿著衣服準備去覲見國君。

鉏麑看到這一切,羞愧地退了出來,並說道:「這種時候還不忘記恭敬國君,真是百姓的靠山。殺害百姓的靠山,這是不忠;背棄國君的命令,這是失信。這兩條當中佔一條都是罪過,我還不如去死!」鉏麑於是撞死在了趙盾庭院的槐樹上。

這次刺殺趙盾沒有成功,但晉靈公並不死心,之後又以請趙盾喝酒為藉口,準備在酒桌上將趙盾殺死,幸好趙盾手下提彌明拼死相救,趙盾才倖免於難。

大難不死的趙盾準備逃離晉國,但他還未出邊境,就得到消息,原來晉靈公被他的本族兄弟趙穿給刺殺了,於是趙盾放棄了逃亡,又回到晉國,扶持晉國新君晉成公上位。

成公上位後,趙盾因擁立有功,趙氏被賜為異性公族,趙家在晉國的勢力開始崛起。之後,趙盾之子趙朔又娶了成公的女兒趙莊姬為妻,但好景不長,趙朔早夭,莊姬很早便守了寡。

時間一長,按耐不住寂寞的趙莊姬與趙嬰私通,事情敗露後,趙同與趙括兄弟二人聯手將趙嬰流放到了齊地。景公十七年,懷恨在心的趙莊姬向景公進讒言,誣陷趙同、趙括兄弟二人謀反。此時,晉國貴族欒氏、郤氏因嫉妒趙氏勢力在晉國做大,遂向景公出具了趙氏謀反的偽證。

被誣陷的趙氏因此被滅族,僅存趙朔之子趙武因跟隨趙莊姬入宮而倖免於難,被門客程嬰舍親子相救。這件事情平息之後,晉國大夫韓厥以趙氏有功為名,勸說晉景公赦免了趙家的唯一血脈趙武,並立趙武為趙祀,歸還了趙氏田邑,趙氏因此得以復興。

之後,趙武在程嬰的撫養下長大成人,又在韓厥的幫助下,將曾經屠殺趙氏一族的景公寵臣屠岸賈誅殺,趙氏成為晉國六卿之正卿,趙武開始了復興趙氏的艱難歷程。

趙國的奠基人—趙鞅

春秋末期,晉國江河日下,風雨飄搖,國家搖搖欲墜,日益衰落。此時的趙鞅由於勤周敬王有功,被周敬王封為王室命卿,趙氏開始了復興之路。

公元前513年,趙鞅抓住時機,將範宣子制定的刑書熔鑄於大鼎之上,為晉國制訂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邢鼎」。這部法典對日後晉國的復興起了極大的作用。

趙鞅的這一舉措,不僅使趙氏一族被天下人所熟知,也使得趙氏家族得到了晉國大多數新興勢力的支持。從此以後,趙氏一族在晉國的影響力不斷攀升,趙氏的復興指日可待。

公元前588年,得益於趙鞅所制定的法典的晉國稱霸中原,攻下邯鄲後,邯鄲被併入晉國版圖。公元前492年,於晉國有大功的趙鞅掌握了晉國的實權,在趙鞅的努力下,趙氏開始不斷向東擴張家族勢力,將伐衛獲得的500戶安置到了邯鄲之後,邯鄲成為趙鞅的私人領地,這為後來邯鄲成為趙國首都奠定了基礎。

趙無恤滅代—趙氏的實力再次大增

趙家先祖趙無恤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對代國覬覦已久。

公元前475年的一天,趙無恤邀請代國國君前來赴宴,因為代國國君的妻子是趙無恤的姐姐趙姬,所以代王不疑有他,便帶他的妻子欣然前往赴宴。

但代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這次前往的將是鬼門關,等著他的將是一個巨大的陰謀。宴席上,趙無恤不顧血脈親情,趁代國國君飲酒之際,指使手下在宴席上殺死了代國國君,看著自己的丈夫慘死,趙無恤的姐姐趙姬悲痛欲絕,隨即自殺。

殺了代王之後,趙無恤將代國的土地據為己有,趙氏的實力再次大增。

三家分晉—邯鄲成為趙國首都

春秋末期,禮崩樂壞,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衰落的命運也已無可避免。

公元前453年,此時的晉國國君已經形同傀儡,國內大權由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四家豪門大族掌握。

這一年,智氏聯合韓氏、魏氏企圖滅亡趙氏,趙氏一度瀕臨滅亡。但奈何「天不亡趙氏」,關鍵時刻,趙無恤說服韓氏,韓氏念及曾經的趙氏孤兒之情,遂與魏氏臨陣倒戈,反過來與趙氏聯合,消滅了智氏,韓趙魏三家藉此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標誌著以仁義道德為主的春秋時代結束,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登上了歷史舞臺。

公元前386年,趙敬候即位。

趙敬侯是一位眼光獨特的政治家,經過觀察發現,他覺得邯鄲是一個極為理想的整軍練武、定都進取的戰略要地。

於是,趙敬侯決定將趙國都城由中牟遷往邯鄲。歷史證明,趙敬侯的這一決策是一個英明的決定。遷都邯鄲,進可攻,退可守,趙敬侯為趙國的崛起和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此,邯鄲將在趙國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步入鼎盛巔峰

趙敬侯之後,趙國的發展一直中規中矩,且王室經常爆發內亂,國家實力因此得以大損,時常被山東六國欺負,直到一位天才的橫空出世,才扭轉了這一切,使得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稱霸山東六國,這位橫空出世的天才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趙雍。

趙武靈王即位後,開始了戰國歷史上最為有名的「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使趙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強國,胡服騎射成了趙國走向輝煌的轉折點。

在趙雍的努力下,他締造了戰國歷史上第一支騎兵軍團,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有名的騎兵。但這對於趙雍來說,這一切僅僅只是開始。

之後,趙雍又用十年時間,相繼徵服了北方的遊牧民族,使趙國的疆域面積大大增加,勢力延伸到了草原身處。與此同時,在趙雍的帶領下,趙國又連續不斷攻打中山國,直到這個心腹之患消除。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通過胡服騎射,締造了戰國時期最為強大的騎兵,之後又滅中山,拓展疆域面積,經過趙武靈王之手的趙國,成了當時唯一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國家,趙國也因此得以稱雄於山東六國。

結語

趙國的崛起,是極為坎坷的,從趙氏差點被滅族,再到稱雄於山東六國,這期間的經歷,是趙國先祖歷代的積累。但是,由於趙國人的爆烈任性,經常發生王室內亂事件,趙國的強大並沒有延續下去,經歷了趙武靈王之後,趙國國君一代不如一代,最終被秦國所滅。

相關焦點

  • 司寇屠岸賈錯殺一人, 竟全族被滅, 讓趙氏孤兒後代稱雄戰國二百年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 司寇屠岸賈錯殺一人,竟全族被滅,讓趙氏孤兒後代稱雄戰國二百年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 戰國七雄之韓國在禹州的興衰
    後來,韓景侯果然在此建都,並改之稱為「陽翟」。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也許是後人牽強附會。但是陽翟(今禹州)作為韓國初都卻是不爭的事實,更有歷史記錄在冊。列入戰國七雄的韓國,存在於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30年,是周朝的諸侯國,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韓國最早起家與流傳千古的趙氏孤兒的故事頗有淵源。
  • 晉國趙武:如何從險遭滅族的「趙氏孤兒」變為春秋「一代賢臣」?
    遭受如此重大的打擊,趙家的地位在晉國可謂一落千丈,而復興趙家的重任,則落在「孤兒」趙武的身上。韓厥是趙武的祖父趙盾一手提拔起來的,同時還是讓趙武得以繼承家業的大恩人。示意圖當年的「趙氏孤兒」終於成為晉國的軍政一把手,與專橫跋扈的範匄[gaì]不同,趙武是位謙和的賢臣。
  • 越國是春秋最後的霸主,為什麼沒成為戰國七雄?
    當三家分晉,歷史走進戰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滅國戰爭更加頻繁,形成七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這就是「戰國七雄」。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可是對於這五個人選,後世專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春秋末期最強大的諸侯國是越國,勾踐是那段時期的霸主。
  • 戰國七雄裡韓國為什麼最弱?
    不管戰國七雄如何排序,韓國都是第七名。韓國如此尷尬的原因並非韓人不努力,實在是歷史沒給韓國多少出頭的機會。缺乏強軍傳統的建國之路▼先秦時代是個全方位混戰的大亂世,能從春秋存活到戰國的諸侯都不是泛泛之輩。韓國的建國之路充滿了血腥鬥爭,卻偏偏沒形成強軍傳統。韓氏先祖被封於韓原。韓原在今陝西韓城市一帶,晉國與秦國多次在此地交戰。
  • 戰國七雄之趙國的歷史,第二個被秦滅亡,「胡服騎射」終為泡影
    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是第二個被秦滅亡的。
  • 趙氏孤兒的真相(五千年的點滴)
    趙氏孤兒的故事,很多人通過各種戲劇都有所了解,最早是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後來是京劇,也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大戲。
  • 歷史的真相—趙氏孤兒案
    中國幾千年的政治中,男人主持,女人參與,形形色色,一些桃色事件經常引發一場大的政治鬥爭和家族鬥爭,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被神話的趙氏孤兒案,還一個清白
  • 下宮之難後,全族只剩一個孤兒,是怎樣成戰國七雄之一的?
    趙氏孤兒的故事,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著名的歷史故事之一。在春秋晉國,內部各大家族的傾軋是相當厲害的,曾經在晉國政壇呼風喚雨的先氏、狐氏、卻氏、欒氏、中行氏、範氏以及知氏,都先後隕落,退出歷史舞臺。趙氏是唯一一個在經歷殘酷打擊後,仍然頑強存活下來的大家族。那麼,趙氏是如何翻盤的呢!
  • 《趙氏孤兒》真相:一樁由亂倫通姦引發的血案
    前幾年,導演陳凱歌甚至又以此為素材,拍了個同名電影,賺了不少票房,可見《趙氏孤兒》流傳之廣,生命力之強。然而這個流傳千年的《趙氏孤兒》其實有兩個版本,而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個,其實是假的。然而天不亡趙氏,趙氏主母趙莊姬(當時晉國國君晉景公之姐)在當時正產下一名男嬰,取名趙武。趙家的兩個門客程嬰和公孫杵臼為了保護這位幼主,上演了一出慘烈的「苦肉計」,程嬰把自己剛出世的兒子偽裝成趙孤交給公孫杵臼,然後向屠岸賈「告密」說公孫杵臼藏匿趙孤,於是屠岸賈將公孫杵臼與程嬰的兒子一併殺死,程嬰則將趙氏孤兒藏匿起來秘密撫養。
  • 《史記·趙世家》「趙氏孤兒」故事的來源與演變
    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趙盾之子趙朔率領晉國下軍救援鄭國,與楚莊王在黃河邊上進行了戰爭(即邲之戰);戰後趙朔娶了晉成公姐姐為夫人。也就是同年,晉國司寇屠岸賈想誅滅趙氏。當初趙盾還做過一個夢,夢見晉國趙氏始祖叔帶抱著自己的腰痛哭,之後又大笑著拍手叫好。趙盾對此進行過佔卜,結果是龜甲上的裂紋中斷,但後來又恢復了。
  • 「趙氏孤兒」真相:被掩蓋的姦情、內訌和陰謀
    在這段忠奸對立、正邪較量的震撼人心的「歷史」背後,是被掩蓋掉的另一段無關忠奸和正邪、只關乎政治陰謀和利益分配的歷史。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歷史上「趙氏孤兒」的真相,跟忠誠和正義完全沒有關係的一段歷史。他生活的年代,顯然可以聽到和看到更多後來已經佚失的歷史傳聞與記載,而這些都成為他筆下的素材。在《史記·晉世家》中,他延續了《左傳》關於下宮之難的記載,從而保存歷史之「真」。而在《史記·趙世家》中,他又接受了當時社會上關於這一事件的另一種表述,將下宮之難寫成了一個充滿道德正義性的「趙氏孤兒」故事,從而保存歷史之「善」。這樣,史書的真實性,及其所承載的道德責任,他都可以兼顧得到。
  • 趙氏孤兒---劇本
    趙氏孤兒其實,網上關於趙氏孤兒的說法形形色色,電影有電影的說法,電視劇有電視劇的說法,文筆類的說法有分為N種,此文只表達自己觀點,不喜勿噴。春秋時期的晉國,由於戰功起家的趙氏家族的權勢和聲望日益膨脹,在位國王晉靈公感到恐懼,默許屠岸賈誅殺趙氏一族,而趙氏孤兒(趙武)就是趙氏家族趙朔的遺腹子,趙氏孤兒主要講的就是趙武在母親趙莊姬、將軍韓厥、晉國大夫公孫杵臼等人的幫助下脫離脫離屠岸賈虎爪得以健康長大的故事。
  • 戰國七雄並立,為何卻只出現了「四公子」,而沒有「七公子」?
    在失去了「周禮」的約束後,各個諸侯國之間大打出手,戰爭仿佛成為了那個時期的常態,進入了戰國時期之後,天下漸漸形成了秦、楚、燕、齊、趙、魏、韓這七個強國並立的局面。在這一基礎之上,湧現出了四位以養士聞名天下的政治家,後人將其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 《趙氏孤兒案》:一場由亂倫而引發的血案!卻造就了一個強大國家
    「趙氏孤兒」其真名為趙武,史稱趙文子。給大家介紹一下趙武他太爺趙衰,史稱趙公明(趙成子)。老爺子其實挺不容易,年輕的時候憑著一股執念和狐匽、介子推他們憑著一股執念跟著文公重耳跑了19年。文公終於回到晉國,靠著妹夫秦伯的幫助當上理論晉國的老大。趙衰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晉國的一家大夫,並輔佐文公重耳成就春秋一代霸業。
  • 就是跟戰國七雄的韓國有關,但韓國人拒絕承認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國家叫韓國,那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看到這,很多人可能就存在疑問了,這兩個國家都叫韓國,戰國七雄的韓國和現代的韓國有關係嗎?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有關係,而且是直系關係。實際上,現代的韓國就是中國歷史上戰國七雄的韓國族系遷徙過去的。
  • 韓國在戰國中存在感偏低,為何能並列戰國七雄?它又為何會衰亡?
    以至於,在戰國歷史上,韓國給人的感受都屬於存在感有點偏低那種。那它有何過人之處,能與秦、趙、齊、楚、魏、燕並列戰國七雄呢?一、韓國並列七雄的原因1、韓、魏、趙三家祖先原本是春秋時期大國晉國的家臣,他們三家分晉時接手了晉國的財產,韓國一開始便繼承了晉國強大的軍工實力;韓國的先祖姓姬,與周王室同姓,其後人因侍奉晉國有功,被封在韓原,這才有了後來的韓氏家族。晉景公十一年,晉國置六卿的職位,韓氏族長韓厥因在和齊國作戰過程中,立下大功位居一卿,號為獻子。
  • 下宮之難後趙氏為何還能崛起?與趙氏孤兒相比,真實歷史更為傳奇
    關於趙氏孤兒的戲曲,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真正的趙氏孤兒與趙氏之後崛起的傳奇。
  • 晉景公因趙氏孤兒起,後掉糞坑裡淹死,而成為一個千古的笑話!
    但是與他相關的一個很著名的故事「趙氏孤兒」想必大部分的人都聽說過。關於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這裡就不贅述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它深層次的誘因,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趙氏孤兒」這件事發生的前因,和這件事對是晉景公造成的的後果。        晉國的晉獻公在位時,晚年間在一個戰爭中,做為戰勝國得到了一件特殊的戰利品,一個漂亮的女人「驪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