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罵孩子真的能讓他更尊重自己嗎?「只有無能的家長才會這麼做」

2021-01-14 小貝育兒師

熊孩子惹怒家長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不是在外面對著家長大吼大叫,就是倒地大哭打滾要求家長給自己買下心儀的玩具。只要是過來人的家長,就都知道,其實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真的也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

成人的世界裡處處充滿嚴峻的挑戰,面對生活的壓力,孩子的一個小舉動有可能就能挑斷家長腦袋中最緊繃的一根弦,隨之爆發而來的怒火,是無可忍耐的一個後果而已。

但與家長無奈之下所爆發的怒火相比,部分家長將自己的成人力量視作一種優勢,並用作武器來應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過使孩子產生懼怕自己的心情而達到教育目的。但通過這樣的方式達成的教育真的能起到它的作用嗎?孩子的懼怕與畏縮又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孩子對家長的怕,漸漸會掩蓋親情的愛

家長傾向通過爆發怒火的方式,甚至通過暴力行為展現自己力量從而達到讓孩子對自己心生畏懼的方式獲得孩子對自己的尊重,這樣的孩子即便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但從恐懼中生出來的尊敬只會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退減,並逐漸掩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聯繫。

如果家長不是用包容與體貼呵護孩子成長,進而獲得孩子對自己的愛護與尊敬,這種形式的親情本質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孩子的退縮很可能是失望

孩子在孩童時期,會比較容易地屈服於家長的怒吼之下,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與外界環境有了更多的接觸,孩子也更多了解了其他家庭中,家庭成員彼此間的溝通方式,隨之而來孩子對家長的怒吼漸漸免疫,隱藏在背後的其實是對家長的失望。

曾有這麼一句話形容家長的脾氣,「有能力的家長通過和顏悅色來親近孩子,無能的家長才讓孩子害怕自己。」家長想獲得孩子對自己的尊重,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要先學會尊重孩子,做到與孩子之間平等相處。

長期被吼的孩子更自卑、傾向於否定自己

在這一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由於家長往往傾向於否定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們會更容易自卑,面對外界事物衡量自身能力高低的不確定性更大。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有著怎樣的潛能,而是習慣地服從家長,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必須依賴家長的領導,讓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生活的一切,自己才能順利地生活下去。父母們吼罵孩子的目的又真的只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嗎?

孩子與父母之間並不是仇人關係,家庭成員間彼此發生矛盾、誤會的現象是很常見的,聰明的家長知道該如何通過與孩子的溝通來化解矛盾,而不是利用家長權威強迫孩子服從於自己的意志,不斷吼罵孩子的最終結果只能讓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

看了以上文章,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只有無能的家長才會做的一件事,你中了嗎
    寶貝們的古靈精怪常常讓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斷增長,但孩子也是正常人,他們也有著自己也許可愛也許無釐頭的煩惱,而不同性格的家長在面對孩子表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會採取不同的做法,希望能讓孩子冷靜下來。沒想到媽媽開口就是一頓責罵,指責孩子不懂事,並威脅孩子再不回家就不要他了!經過這麼一回事兒,小勇與媽媽的關係徹底僵化,父母們可能還沒意識到,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的,不僅是缺少溝通,更有父母習慣表現的大人行為,威脅、恐嚇孩子,通過讓孩子產生對自己的恐懼感而達到自己目的。
  •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會怎麼樣?家長的吼罵,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影響
    這不,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及格被張女士大罵一頓,把兒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全部歸咎於他平時調皮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所以考試考得不好。張女士以為兒子被罵了之後會變成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孩子。卻不知道兒子「變本加厲」,因為上課睡覺,還和同學講話而請家長……張女士很無奈,沒想到孩子才一年級就開始「叛逆」了,在丈夫的幫助下,張女士決定換一種教育方式來教育兒子,要以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來教育兒子,人都喜歡聽到讚美的話,相信自己的兒子也會變得更好的。有時候吼罵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父母,變得更加膽怯。或者有的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聽話。
  • 吼罵孩子不僅沒有教育作用,反而會造成傷害,小心影響娃的智商!
    編輯:張大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寶媽肯定都嘗試過一種方法——「吼孩子」。很多時候家長也不願意這麼做,但一上頭了就忍不住了。「幾點了還不起來!」「幾點了還不吃飯!」「我數到三,趕緊給我下來!」類似的情景很多家長都有過,但你可能不知道,吼孩子會讓他越來越笨。
  • 李玫瑾:孩子重複犯錯,可能源自家長的吼罵,強化了他的印象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關鍵是犯了錯誤之後能不能改正,我們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給別人知錯能改的機會和時間。當我們身邊的某一個人犯了錯誤時,我們最開始的反應基本上都是負面的;尤其當這個犯錯誤的人是我們的孩子時,我們的負面情緒會不由自主地爆發出來,對孩子進行斥責吼罵,但是這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屢教不改。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雖然打罵教育對於父母來說省時省力,但是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真的有好處嗎?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曾表示,打罵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創傷,並導致孩子出現愛無能。並且總是打罵孩子,也能體現出家長的無能。案例:信奉打罵教育的家長,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你吼的不只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未來,該何如補救呢?
    大家好,我是社會小曉哥,不少家長在小曉哥文章下面留言,說自己剛剛不小心吼罵了孩子兩句,到現在孩子都還不理他,很難過,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跟自己說話、交流,還擔心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請小曉哥幫忙指導一下。
  • 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智商
    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由於缺乏育兒經驗,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只能採用「吼叫」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頑劣不堪。我的小侄子就是正處於孩子最頑皮搗蛋的年紀,他的媽媽常常拿他束手無策,讓小侄子吃飯,孩子就到處亂跑,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氣得他媽媽經常大聲呵斥他,小侄子才能夠安靜一會。
  • 家長做不好這幾點,孩子只會更叛逆
    每一次,都能產生巨大的聲量,引發無數網友熱議。這不,最近網紅小豬先生又有了新動態,他在一次直播中公布了新女友的照片,還說這不是作秀,就想正八經做個人。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那一定是他一輩子的福氣。
  • 孩子自私孤僻難相處?避免孩子「愛無能」,家長要培養「同理心」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避免"愛無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1)讓孩子學會傾聽,懂得尊重傾聽是同理心的開始。因為傾聽首先滿足的是對方"傾訴"的欲望,表達的是對對方的尊重。其次,只有用心傾聽,才能去觀察和理解對方的話語及情緒,才能有效地感受和回應對方。
  •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2、正向標籤也不要隨便貼有的父母喜歡攀比,喜歡過於誇讚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就把孩子歸為「神童」一類;自己希望孩子乖,當孩子真的乖乖聽話後,就給孩子貼上「乖乖女」或「乖乖仔」的標籤,並告訴他們哪些事是乖孩子該做的。
  • 感覺孩子越來越難養,學習拖拖拉拉、不用心,家長應該怎麼辦?
    宋老師解答:「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這是很多家長迫切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家有「難管的孩子」,他們調皮搗蛋,容易逆反,愛發脾氣,常常讓家長感覺孩子好像是故意在和自己做對。其實不是得,當孩子鬧脾氣、行為出格的時候,正是需要家長幫助和指導的時候。
  • 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打擊貶低自己的孩子,毀了孩子怨不得誰
    拿自己的孩子去攀比,似乎是很多家長的習慣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攀比行為會讓他們很反感。尤其是一些家長,拿孩子去攀比,然後貶低打擊自己的孩子。這期間少不了攀比,回到家以後,媽媽就開始貶低和打擊自己的女兒。「你看別人家的女兒品學兼優,還這麼努力,你不學習人家?」小女孩聽了之後很受打擊。在節目中,小女孩很傷心地和自己的媽媽說道:「我知道別人很厲害,但是我也有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看到過。」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情況,眼中只有別人家孩子的光芒,看不到自己家孩子身上的發光點。
  • 《以家人之名》熱播:毀掉一個孩子,就不停吼他
    陶虹立馬意識到,自己嚇著孩子了,做錯了,轉而又去安撫孩子。但這樣的安撫真的有用嗎?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狂轟濫炸的獅吼教育,總會讓家長勞力又勞心,結果不僅不能讓孩子改變,反倒傷害了孩子,而和風細雨般的柔式教育,卻更能深入孩子的內心。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啊。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沒有什麼叛逆期,原因只有這一個
    李剛(化名)的兒子今年6歲了,常常聽到他吐槽自家孩子叛逆來得太早。每天就知道在家搗亂不說,還脾氣越來越大了,叫他往東他偏就往西。說也說不聽,打多了又覺得於心不忍,面對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習慣問題,可愁壞了李剛夫妻倆。 孩子真的是天生就會叛逆嗎?
  • 《彼得兔》:想要孩子贏在人生起跑線,家長就要尊重他的興趣
    要是放在普通家裡,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只對畫畫感興趣,那麼就只會說:「你怎麼這麼不務正業?不能好好學習嗎?」可波特一家三口全都這樣「不務正業」,爸爸每次出門都會帶著自己的寫生簿,媽媽沒事就要畫上一幅水彩畫。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波特的藝術細胞怎麼會差到哪去呢?
  • 越是無能的家長,越喜歡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犯錯並一定是他們真的做錯了,而是因為認知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只需糾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家長的打罵,卻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於自己可能並非重視,所以只會使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時間久了,也就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以及情緒。
  • 你曾被孩子「童言無忌」懟到啞口無言嗎?家長:還好是親生的
    當孩子無意說出一些童言無忌的話時,總能惹得家長們捧腹大笑。網友A家的女兒:求知求解型我女4歲時問我:媽媽你會老嗎?我說:會的,每個人都會老,然後慢慢地就會死了。結果我女兒跑到她爺爺奶奶面前問:爺爺奶奶你們這麼老了,為什麼還沒死?我到現都記得她爺爺奶奶當時的表情。
  • 經常大聲吼孩子,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隨著現在時代社會的進步,很多家長都急切期盼自己家的孩子能夠比別人家的孩子做到更好,更優秀。於是相對於這種要求來說,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甚至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規定孩子只能幹這個不能去在做什麼樣的事情了。因為在家長眼中孩子只能做和學習相關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不要再做了。
  • 《以家人之名》:毀掉一個孩子,就不停吼他
    很多父母都以為,孩子還小,跟魚一樣記憶只有7秒,你打了罵了吼了,事後稍微哄一下,他立馬就忘記了。 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孩子所犯的錯誤不可饒恕,也不是他們真的讓我們有多生氣,而是毫無反抗能力的他們,做了我們糟糕情緒的發洩桶。
  • 讓孩子往東他偏往西?家長試試用「4C法則」,勝過吼罵和棍棒教育
    所謂白熊效應, 指的是心理學家所做的一個實驗。他對實驗對象說,不可以在心中想像一隻白熊的樣子,結果每個實驗對象越是不去想像,反而心目中的白熊形象就越清晰。在育兒中也是如此,家長越不讓孩子做什麼,他反而越是躍躍欲試。所以說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控要有一個度,過度了就會起到反作用。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家長們需要慢慢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