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營銷頻被提及,真正引人注目獲得成功的似乎也屈指可數。Cross Over之後如何不OVER?玩票還是實戰,曇花一現還是被寫成經典案例?不妨看看正在發生和已經發生的一些頗被大眾看好的跨界合作案例,一起探討跨界(可能)成功背後的原因。
從時尚到食尚:西太后的小資生活
時裝界的「朋克之母」Vivienne Westwood也玩起了優雅小資範兒——在忙完倫敦西好萊塢酒店設計完豪華套房後,又將小資範兒的咖啡館帶來上海。
全球首家 Vivienne Westwood Café 號稱落戶於上海 K11 購物藝術中心,由太平洋咖啡運營管理、兩個品牌平行發展各自業務。
從商場到機場:MUJI的衣食住行
MUJI(無印良品)以簡約、自然、質感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理念,淋漓盡致地詮釋了日本人的生活態度,成為日本現代文化中一抹亮色。
為了讓各國旅客第一時間感受日本的簡約精緻、讓歸國的國民一入境就感受到故土的氛圍,東京成田機場與MUJI聯手,改造了三號航站樓的內飾,並於4月10日起開放。此次內飾改造計劃的方案由無印良品進行操刀,改善了候機區和餐廳的裝飾,成功塑造了「無印、自由、簡單、寧靜」的形象。
從熒幕到日常:宇宙英雄們的私人小物
《復仇者聯盟2》即將上映之際,吉列將與漫威影業創造出的高新技術公司 Stark Industries(影片中鋼鐵俠的公司)籤訂一個「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邀請他們來改進公司的研發部門。
兩家公司強強攜手,共同推出了四款革命性的剃鬚刀原型,分別採用了鋼鐵俠的小型核反應堆、雷神的巨錘能量、美國隊長的超級戰士技術及綠巨人的無窮力量。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渠道購買這四款超級英雄的私人小物,只有超級幸運的影迷才有幸獲得這一周邊。
從文藝到科技:韓寒的「不將就」理念
擁有OPPO工作背景的創始人劉作虎,如何成功帶領一加躋身「獨角獸俱樂部」(指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擴大品牌影響力、繼而大幅拉升產品銷量、實現公司增值是必經之路。
4月9日,一加手機(OnePlus)在其官方微博宣布與韓寒達成深度合作,並發布了雙方合作的首張海報。
文藝範兒十足的韓寒,具有作家、歌手、賽車手、導演等多重身份,其影響力可見一斑。但影響力背後,其個人本身被貼上的「講真話」、「有個性」、「不將就「等標籤,也為一加手機做了很好的背書。何況」深度合作「幾字,讓人們對韓寒此次是否要從文藝圈跨界到科技界產生無限猜想。
從快時尚到輕奢侈:H&M和大牌們的聯姻
和諸多設計師及奢侈品大牌的合作,讓快時尚平民品牌H&M幾度創造出銷售傳奇。無論是2004年H&M與「時裝皇帝」Karl Largerfeld聯手合作推出的「Karl Largerfeld for H&M」,還是2011年Versace為H&M量身打造的獨家系列產品,都被一度追捧。
大牌們的」下嫁「讓高高在上的奢侈品鋪開了」群眾基礎「,而特別的跨界合作產生意義比單獨品牌的產品更具有收藏意義。設計師們間的靈感碰撞奠定了品牌聯姻的成功,目標人群的重疊和不同,使跨界協作效應產生讓人矚目的效果。
跨界(cross over)後如何不OVER?
知乎上有一個有趣問題」跨界營銷的'界'是什麼?「其中有一個答案很有趣:」界「就是消費者體驗。這一答案也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跨界合作成功的要義。
1.目標消費群兼具共同性和差異性
兩個品牌(即使是名人的跨界協作,也請一併看成是個人品牌間的協作吧)的目標群體如果完全一致,合作只是疊加效應,但很難創造出創新刺激點,為另一個品牌帶來新的用戶群。但目標群如果完全不一致,則很難在短時間內吸引大批擁簇者。
因此共同性之外的差異性,就好比化學實驗的催化劑,共同性保證了影響力的基礎,但差異性促成了跨界的驚喜」化學效應「。
2.為消費者體驗增值或帶來新刺激
正如前文所述,跨出既有消費者體驗的」界「,創造出更新的價值和體驗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也是成功的要素。
3.獨立但契合,創新但不違和
合作品牌間氣質是否契合也是關鍵之一,正如第一點對目標消費群的要求,品牌氣質間的連結點和理念上的共通性,能夠讓合作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讓人大跌眼鏡的創新固然有其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完全品牌價值相違背的合作只會不倫不類。
(媒介360獨家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有轉載需求,請留言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