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養媳之謎》這部印度恐怖片揭示了毫無人性的童婚風俗,新娘根本還是個孩子

2020-10-10 緋色_神仙

隨著近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印度女性的意識開始逐步崛起,進而出現了很多女性主義的電影佳作,如抨擊寡婦清規的《月亮河》、批判物化女性的《粉紅驚魂》,再如宣揚女性也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摔跤吧!爸爸》、讚美女性力量的《浴火巾幗》等等,看得觀眾是非常過癮。

可以說,高質量的女性主義佳作撐起了印度電影口碑的半邊天啊!

今天,我將再介紹一部印度女性主義的電影——《童養媳之謎》,這還是一部恐怖片哦!

印度貴族青年薩蒂亞結束了五年的留學生涯,回到了家鄉的古宅,這是一座富麗堂皇的私人宮殿,住著他的哥嫂們。

薩蒂亞驚奇的發現,這五年裡,古宅中發生了很多事情,二哥離奇的猝死,據說死亡現場全是血腳印,二哥的媳婦被送進了寡婦修道院,過著清苦的生活,大哥則已經出門許久不歸,整個宅子居然都在年輕的大嫂布布的掌控中。

布布是一個童養媳,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嫁過門了,她的丈夫也就是薩蒂亞的大哥,比她大了整整幾十歲。由於年齡相仿,布布一直和薩蒂亞走得很近,他們不僅一起玩遊戲,還曾合寫過小說,關係十分親密。

在薩蒂亞的印象之中,布布是個乖巧、可人的姑娘,但這次回來後,他發現布布變了,雖然她出落的越發冶豔、嬌媚,但眼神不再溫柔,總是帶著一絲讓人寒冷的笑。除此,布布的身邊還多了一個奇怪的醫生,他經常出入古宅,與布布關係曖昧。

就在薩蒂亞困惑之時,村莊上又接連發生殺人事件,死者都是男性,他們生前不是娶了童養媳就是曾經對妻子使用過暴力,可見兇手有明顯的選擇性,但是村民們卻都認為,這是森林裡的女巫幹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顯然這是一部交織著古老傳說的恐怖片,而且還是比較常見的套路,不過總體感觀並不驚悚(起碼沒嚇到我)。

相反,它非常的壓抑。

隨著薩蒂亞的深入調查,一個個可怕的真相浮出了水面,布布在這五年中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經歷——丈夫因為嫉妒,對她進行了殘忍的家暴,甚至敲斷了她的雙腿,而小叔子也就是薩蒂亞的二哥,則日復一日的強姦她,由於薩蒂亞遠在倫敦,布布只能獨自咬牙,忍受了這一切,但她的心靈卻逐步扭曲。

漸漸地,她變成了殺人如麻的森林女巫,手段毒辣到讓薩蒂亞一度認為,兇手不可能是女人,而她已經完全殺得停不下來了,昔日的花季少女早已不復存在。

在影片恐怖的外衣下,實則強烈地指責了畸形的童養媳風俗,若非這個風俗,布布原本應該在家中快樂地成長,長大後選擇年齡匹配的伴侶,而不是去伺候老頭子,甚至淪為整個家族的性奴。

童婚習俗在印度已經流行千年,即便是現在,尤其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依然非常盛行,女孩出嫁時經常只有四、五歲,待到十一、二歲就要圓房,非常不利於身心健康,而且很多新郎年紀都很大了,女孩往往都未等到圓房就開始守寡,一輩子過著悲苦孤獨的生活。為了生計,她們甚至會像布布那樣淪為性奴。

在電影《月亮河》中,小女孩楚婭八歲就開始守寡,她剃掉了頭髮,披上了白紗,在寡婦修道院過著孤苦的生活。不但如此,由於缺乏收入來源,院裡的老寡婦還將楚婭送去印度貴族家,提供性服務,釀下了她一生的噩夢。

可以說,童婚習俗毫無人性,造成了很多連鎖的社會問題,嚴重侵犯了女性的人權。

對此,印度政府也一直想出手治理。1929年,他們就頒布了禁止童婚的法令,實現獨立後沒幾年,印度政府又再次修訂法令,將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從15歲提高到了18歲,男性的結婚年齡也從18歲提高到了21歲。

然而,所有法律法規在強大的傳統習俗面前都成了一紙空文,童婚依然屢禁不止,為什麼?這又要牽涉到印度的另一個風俗——嫁妝制度,印度女性結婚,必須送給男方豐厚的嫁妝,且新娘的年齡越大,嫁妝越要給的多。反之,則越少,如果是童婚,甚至可以免除嫁妝。因此,不少家境貧苦的人家,會首選給女兒辦童婚。

除此,印度教的經典著作《摩奴法典》也鼓勵早婚,並規定教徒最低結婚年齡是8歲,還宣揚30歲的男人應該娶12歲的姑娘,24歲的男人應該娶8歲的姑娘。因此,很多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會為了信仰,傾向於辦童婚。

可見,這背後有經濟因素也有宗教原因,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重男輕女。

影片沒有提到布布的家庭情況,但從為其選擇這麼老的丈夫來看,她父母多數是為了錢,不顧女兒幸福的人。因此,當薩蒂亞提出將布布送回娘家時,她露出了悽涼的眼神,那裡早就不是她的家了。

當然,最令布布感到難受的是,薩蒂亞沒意識到她是童婚的受害者,只是機械地從法律層面指責殺人是不對的,而布布曾那麼愛慕他,將他視為是自己在婆家唯一的希望。薩蒂亞的態度,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讓布布選擇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在一個沒有人性的制度裡,法律甚至都徒有虛名,成了壞人的幫兇。

影片在很多畫面中,都使用了大面積的紅色濾鏡,讓人有一種魔幻且窒息的不真實感,越發地烘託出故事壓抑的主題,讓觀眾與布布一樣感同身受那人間地獄般的童養媳生活。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個恐怖片,我更傾向於將它歸類於苦情片。

不過,雖然影片的立意不錯,但完成度比較低,很多無用的碎片化情節,佔用了本就不是很富裕的片時,導致人物的情感刻畫不足,如布布與薩蒂亞、布布與醫生等關係都處理得很潦草,而布布在受壓迫中的心理變化描摹的缺失,更是嚴重地削弱了主題的表達。除此,回憶式的揭露真相也因過於直白,少了解密式的快感和震撼。

總之,這部電影本應該可以拍的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月亮河》還是《童養媳之謎》,都把故事背景發在印度獨立前,不知道是暗示這些傳統是落後的過去式,還是有意地要忽視令人不滿的當下,真是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童養媳之謎》能把這種題材拍成「恐怖片」的,那必須是印度電影
    中國很多電影也都以「童養媳」為切入點深入剖析過這一群體,不過風格還有類型基本上都是家長裡短的故事,從來沒有過奇幻恐怖的風格,所以2020年印度的一部《童養媳之謎》讓人看到了他們國家一個不一樣的群體,詭異有神秘。
  • 電影《童養媳之謎》印度的童養媳婚禮,這被封建思想禁錮的國家
    我是酷女孩本貓苘是也,白天是個上班族,晚上是個追劇控,記得先關注我哦。全球有很多落後的國家,印度就是其中一個,他們的經濟水平一般,大多數印度人都是窮人。印度可以說是相當於我國的古代社會,他們的經濟抵不過我國的一半,並且他們那裡的貧民窟隨處可見,但在人口上卻只低於我國幾億。
  • 《童養媳之謎》2020印度魔幻恐怖片!當女神蛻變成女巫...
    ◎譯  名 童養媳之謎◎片  名 Bulbul/Bulbbul◎年  代 2020◎產
  • 她死在童婚之下,下一個又是誰的婚姻葬禮
    #近日和朋友聊起童婚的事情,想起了最近關於印度童婚事件報導:8月30日印度媒體稱,因新冠疫情致近期印度童婚事件顯著增加,不少家庭應受生計所迫將女兒嫁出去,減輕負擔。廉價的童婚,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童婚,即使在法律面前也變得不堪一擊。2、經濟:為了弟弟,為了這個家,女孩就是用來交換的貧窮的印度家庭生了女孩相當於家裡又多了一個孩子需要養活,他們這時候會選擇將她們早早嫁出去,為了減輕生活負擔,為了家裡少張吃飯的嘴。
  • 《鬼疫村女》揭印度童養媳文化的悲哀,每年百萬未成年新娘成難題
    童妻習俗、復仇異能、複雜愛情,印度電影《鬼疫村女》將現代元素作一次復古編排,情節並不懸疑,但拍出詭秘感與控訴力,充滿異色風味。印度一直是世界電影的重要基地Netflix最新推出的《鬼疫村女》,就是充滿印度風味的古代片,把印度古代的封建習俗構建出鬼神傳奇。時值十九世紀後期,女主角被賣入皇家成員做童妻,但她愛的卻是丈夫的小弟弟,反映了童妻這古代習俗,違反自由戀愛原則,進一步把人性推向悲劇。
  • 菲律賓48歲男子娶13歲童養媳當第5任妻子,毫無悔意還沾沾自喜
    據《鏡報》11月16日報導,菲律賓一名13歲的童養媳被迫嫁給一名48歲的男子,還得照顧與自己同歲的「繼女」。10月22日,在馬京達瑙省的馬馬薩帕諾鎮,48歲的阿卜杜扎克·安帕圖恩與一名13歲的女孩舉行了為期一天的伊斯蘭宗教婚禮。
  • 《童養媳之謎》——一部道盡人性陰暗面的恐怖片
    幽秘的小鎮流傳著一個紅月之夜的傳說,一個女人穿梭在叢林中,只為屠盡世間的醜惡。蒼天大樹上坐著一個光著腳穿著嫁衣的小女孩,無憂無慮地在花園裡享受著童年的快樂,開篇的美好預示著結局的悲慘。女主染紅的小腳就這樣走上了一條童養媳的道路。
  • 童養媳被丈夫打斷雙腳,後又遭大哥玷汙,最後的結局很舒適,印度奇幻驚悚片《童養媳之謎》
    →選「設為星標★」把影視新番設為置頂,每天精彩推薦不錯過 嘿 ,大家好,我是警長,今天給大家講部印度的奇幻恐怖片《童養媳之謎》,一部抨擊印度童養媳現象,反對家暴頌揚女性的獨立電影,童養媳」又稱「待年媳」 就是由婆家養育女嬰、幼女,待到成年跟婆家兒子結婚,圓房,之所以盛行童養媳,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非常貧窮落後,舊時,童養媳在我國也甚為流行,解放後,國家頒布了婚姻法,這一問題才得到了徹底解決
  • 《童養媳之謎》恐怖不足,反思深刻。
    3星,最大的缺點是這恐怖片並不恐怖,懸疑氛圍也只是尚可。但其他方面可算優秀,看點十足並包含深意。 童養媳是舊社會生產力低下,貧窮困苦中得產物,弱小無助的幼女是最大的受害者。 影片色調豔麗,場景用心,血紅色的詭異氣氛較濃,正好映襯了對婦女的血腥壓迫。也用紅色復仇來表達了對印度婦女的同情,導演用這個題材反映了印度婦女的悲慘人生,反思童養媳此等陋習帶來的人性扭曲與惡果。
  • 12歲女童流產4次,15歲成為三個孩子的媽:童婚到底有多可怕?
    BBC曾經有一個紀錄片,展現了在那些被逼婚的印度女孩的悲慘生活。在這裡,童婚變成和吃飯睡覺一樣日常的事情。很多女童在前一天還是個孩子,第二天就要成為別人的妻子。儘管她不願意。她們還是個孩子,懷裡卻要抱著更小的孩子。加劇他們死亡的,還有落後的性生活意識。她們很少使用避孕用品,因此他們感染愛滋病和性病的風險也比其他女孩大得多。2013年9月,年僅8歲的葉門小女孩Rawan被迫嫁給一名40歲的男子。婚禮當晚,男子強迫Rawan與其發生性關係。
  • 如何看印度童婚事件越來越多?
    疫情導致印度童婚事件加劇,不少父母迫於生計只有賣女兒來減輕家庭的負擔。
  • 疫情致印度童婚事件顯著增加,印度童婚現象究竟有多嚴重?
    而童婚,傷害最大的就是女孩。在這部電影中,不理解父親強迫自己進行摔跤訓練的兩個女兒,在同村一位女孩的婚禮上抱怨父親時,只有14歲的新娘說的一番話點醒了她們:「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能為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和燒飯,當我一滿14歲就匆匆將我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仿佛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接下來我就要過一輩子與掃帚與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
  • 摧殘人性的印度童婚,女孩5歲就要嫁人!這裡有你不敢看的悲劇......
    當我們中國的家長還在擔心孩子會不會「早戀」時,世界各地卻已經開始——「童婚」
  • 【童養媳之謎】百度雲1080p資源,高清中字.
    關注本公眾號發送電影名稱即可獲取電影資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部抨擊印度童養媳現象反對家暴頌揚女性獨立的電影
  • 女孩新娘:她們生來便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相比之下,印度27%的童婚率雖然沒那麼顯眼,但由於人口基數過於龐大大,他們擁有一千五百萬以上的兒童新娘,在數量上居世界首位。在印度,童婚之所以成為一種習俗,少不了宗教的影響。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的《摩奴法典》甚至規定,女孩到了8歲,就必須由父親主動進行提親。《摩奴法典》為印度構制了一個男性化的社會大系統。
  • 印度童婚緣何禁而不止
    童婚是一種陋習,早已為世人所唾棄。但在當今印度,這種早婚風俗仍依然有在印度教徒中流行。印度童婚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吠陀時期就存在。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算起,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印度女孩如果到了12歲還未結婚,人們就會感到驚訝。
  • 如果不是我勤奮的搜集印度大量婚戀風俗,怎知中國女性有多幸福?
    前幾天看了個印度電影《美好的人生》,影片主角叫卡伊拉,講述了她思想上進、不受傳統束縛追愛的成長故事。她在印度貶褒不一,倒是我非常傾向於她。不過今天咱不聊電影,談談印度為什麼有那麼多「魔幻」的婚戀風俗?1,大背景回頭來看,印度數千年來不太注重歷史,所以在印度壓根就沒有像我國「司馬遷」那樣的史學家,記載的故事總是語焉不詳。
  • 豆瓣8.6分,史上最大尺度的印度電影
    豆瓣8.6分,史上最大尺度的印度電影!童婚、百合、亂倫、裸露的場面使該片成為近年來印度尺度最大的電影之一。影片用真實的鏡頭展現印度農村婦女的真實生活,揭露了傳統印度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殘害。電影通過3個女主人公的遭遇來闡述主題。拉蕎,婚後沒孩子,一直被說是她不育,老被老公打。拉妮,自己童婚,15歲就生了小孩,可老公依然在外面鬼混,然後就在生小孩那年遭遇事故死亡。
  • 五部超好看的印度電影,揭示社會現實
    影片以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前冠軍辛格致力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影片揭示了印度中歧視婦女的社會現象。劇照中有家庭情感、夢想、堅持和反抗,旨在激勵成千上萬印度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
  • 觀察|每兩秒鐘這世上就多一個娃娃新娘:美國至今仍未全面禁止童婚
    人們在談到童婚這個話題時,自動腦補的場景往往是第三世界,比如偏僻落後的非洲部落,或是印度的某個小村莊……然而,現實中的童婚世界地圖比我們想像的更大。這不,美國「經濟最發達」的紐約州,直到7月20日,才籤署了禁止童婚的法令,將沿用了近100年的14歲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