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武漢七中女排姑娘正在進行日常訓練。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裡,電影《奪冠》的熱映讓「女排精神」又一次感動了國人。武漢的校園裡也有一群女排姑娘——武漢市第七中學排球隊十餘名女隊員節假日不休息,用日復一日的訓練讓自己離夢想更近。
節假日訓練也不間斷
這群女排姑娘對排球很熱愛
10月10日傍晚6時,武漢七中排球館裡傳來「咚咚咚」的聲音,校排球隊每天兩小時的訓練開始了。排球館牆壁上,「嚴格訓練 科學管理」8個大字格外醒目。
武漢七中是享譽荊楚的排球傳統項目學校,歷經60餘年發展,已成為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學校每年招收約16名排球特長生,現在有一支37人組成的排球隊,其中女生16名。
高三女生王蓓是場上的「自由人」,練排球已將近6年。王蓓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武漢七中排球隊隊員不光每天放學後要訓練兩小時,周末要從上午8時30分練到中午,連過年都只休息一天就繼續訓練。隊員們每周一、三、五練身體素質,每周二、四、六和周日練技術動作。記者看到,兩小時的訓練裡,教練不斷地喊著,要求隊員們跳得更高、速度更快。教練還快速拋出球,訓練隊員的接球動作。每名隊員的訓練服都被汗水浸溼了一大片。
這樣的訓練堅持多年並不容易。二傳手方雨旋說,和很多國人一樣,她的父母見證了中國女排多次輝煌時刻,對女排很有感情,也很支持她練排球。「他們會用中國女排的故事激勵我,我們全家也常常一起看女排比賽。跟親戚、朋友說起我是排球隊員,他們心裡總是充滿著驕傲。」
「女排精神」教會她們
什麼是奮不顧身
在這群女排姑娘眼中,「女排精神」是什麼?記者聽到的最多的詞就是「拼搏」和「團結」。王蓓說:「練體能很苦。有一次,教練要求我們爬樓梯,從一樓跑到五樓再跑下一樓,一組就要跑15趟,累得我流眼淚。」主攻手石婷說,不管是訓練還是比賽,大家都會為了救球奮不顧身,就算旁邊有障礙物,也會毫不猶豫地翻滾在地。「這種奮不顧身就是女排的拼搏精神。場上每一分都很重要,我們會盡力抓住每一個機會。」
方雨旋覺得最苦的是「練單兵」——教練會不停地拋出各種角度的球,讓一個隊員滿場接球,直到接起20個有效球為止。「每次接完球,我們都會累得立刻癱倒在地。」方雨旋的10根手指中有8根受過不同程度的挫傷,但她覺得這在運動訓練中很正常,也已經學會了和疼痛「和平共處」。
前不久,來自高二(6)班的副攻手陳依婷在練習一個攔網動作落地時拉傷了左腿韌帶,還導致輕微骨折。停訓兩周裡,她在家堅持腹部、手臂的力量訓練。左腿傷情剛剛好轉,她就回到了訓練場上。不能跑、不能跳,她就站在原地練發球、墊球。「我怕退步了跟不上隊友,比賽時會拖累大家。」
長期在一起訓練,隊員之間都很熟悉,也很默契。石婷說,每次出去比賽,只要場上有一人喊「加油」,其他隊員就會大聲回應。訓練時,隊友也會在旁邊互相鼓勵。教練則常把中國女排作為例子,告訴大家打球時要大聲喊出來,既是給自己鼓勁,也是隊友間的一種交流,能把場上6個人始終「捏」在一起。
僅去年就獲得3個冠軍
每年十餘人「打著排球上大學」
和王蓓一樣,學校排球隊隊員大多是排球特長生,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接觸排球。每年招生季,武漢七中排球教練都要忙著到各初中挑選好苗子。排球運動要求男生身高185釐米以上、女生身高170釐米以上,達到這個標準的初中生並不多見。在江漢區,福建街小學、武漢市人民中學、市五十一中等學校都有排球隊或排球興趣小組,讓孩子們更早體驗到這項運動的樂趣。
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讓武漢七中女排姑娘們獲得了不少榮譽。僅2019年,她們就獲得湖北省青少年女子排球錦標賽、湖北省體育特色學校運動會、武漢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比賽的女子排球項目冠軍。在2018年舉行的湖北省青少年沙灘排球錦標賽上,武漢七中女排姑娘們一舉包攬了前三名。
武漢七中校長陳家豔介紹,近年來,學校每年都會有十餘名學生以排球特長生身份升入大學。其中,去年有一名男生升入武漢大學,今年有一名女生升入華中師範大學。
長江日報記者劉嘉 通訊員宋驥 鄭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