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中文名
別稱:鬼節、七月半、盂蘭盆節、齋孤
節日時間: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
節日起源:祭祀
節日意義:敬祖
節日習俗:放河燈、祭祖、祀亡魂、焚紙錠等
通過百度,可以查到中元節在各地的各式風俗活動,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各大寺廟和道場在普渡拜拜外,家家戶戶也都忙著祭祖,形式上並不亞於清明節。
不知道為什麼,一到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想到鬼。
記得小時候,七月半快到了,夜晚不敢出門!
即使再大一些,也還是不敢看鬼片,不敢去墳地!
現在我終於知道,鬼是最不可怕的!
自從了解到六道眾生中,鬼道的輪迴,因果的關係後,我就不覺得鬼有多可怕,而是它的可憐和渺小!
要知道,我們如果沒與它有緣,是無法感知到它們的存在的,儘管它們的確是無處不在,無緣的只能從影視作品了解它們!
而它們的存在,完全是由我們的業力產生卻無法由自己主宰的!
所以,假如我們不能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歷程,隨時都可能成為"鬼"!
那麼,作為你會怕變成鬼的自己嗎?
從2005年開始,我連續十三年參加佛教的盂蘭盆節,念經加持祈福在世的有情眾生,超渡所有法界眾生七世父母及冤親債主,通過這些法事的方法,實現與各界眾生相互交流,尊重,祝福,達成美好的期望!
如今我雖已不再像以往那樣參加這類活動,但我卻堅信,這些方法就是讓三惡道的眾生離苦的機會,也是讓我們不入或少入三惡道的方法!
為什麼呢?
法的力量與修持的方法!
附: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 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切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盂蘭盆經主要是以目連救母的事跡,引導人修慈孝,教常發心!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慈孝,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一個修孝順的佛子們,應時常憶念父母恩惠,不可須臾忘,孔夫子說:「天地之性,惟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又云:「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儒家孝順,尚且如斯講究,這何況我們學佛的佛教徒們?所以,我們一般學佛的弟子們,是應年年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供,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所以,當我們的品格為貴,上孝慈於父母,下親慈於孩兒,中護教護國愛慈於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則無異於君子、聖賢、菩薩、佛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