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疫情洗禮之後,線下實體從「涅盤期」正式進入到下半場。因為疫情讓他們知道,兼顧的不僅僅是業態,還有對消費者購買安全上的保障,此時,各行各業的實體零售比拼的不再是內功。實體零售的下半場,誰能夠將消費者對安全以及效率的需求解決,誰就能夠走得更加長遠,成為行業中的「千裡馬」。
而也正是在消費需求再度升級的今天,利家利友便利店應運而生。它以消費需求為驅動,不斷學習和創新為品牌理念,品牌擁有完善的後端供應鏈和現代化智能設備,在線下門店的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品牌積極提升自身的背後,其目的正是要為消費者打造出一款家門口的便利店。
那麼為了成為零售業的「千裡馬」,利家利友便利店又是如何去做的呢?
一、安全入手
從運營角度去考慮問題,往往會忽略消費者的感受,而利家利友的出發點就是客戶的消費需求。而智能化、多元化也正是利家利友的基因,在滿足整體消費需求時,能夠構建一個較為理想的購物場景。其中,24小時無人零售體系,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開,消費者在進店選購商品時,沒有其他人的打攪,不僅有著較為安靜的購物體驗,還能夠防止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產生的安全問題。
二、帶動優勢
如果說無人零售是保障店鋪安全性,那麼複合型業態就是為了將其優勢帶動起來,實現對消費者多方位需求的滿足。品牌利用自身後端供應鏈體系的優勢,在提供便利店標品以及基礎服務的同時,將鮮食、休閒茶飲、零食以及自助加熱設備引入進來。對消費者而言,在沒有店員服務的情況下,依靠智能設備的優勢,同樣能夠解決自身對於鮮食品類的需求,進而在門店內部即可解決鮮食需求。
三、再度提升
而考慮到門店的發展問題,無人零售的推出並不只是為了顧及門店安全性的問題,其業態適應能力增強了,才能夠滿足當下各地區零售環境。也正是在靈活業態的加持下,品牌將無人零售服務打造成智能設備外搭的形式。其店主可以根據自身以及周圍銷售環境的特性來進行自由切換。此時,智能設備的優勢就被發揮出來了,自助消費與人為管理的方式「觥籌交錯」,能夠適應於多種地區的發展環境。
從需求出發顧及地區差異化發展環境的問題,先考慮好門店生存,在賦予其發展能力。靈活的業態在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和各異的發展環境時,其實會有著更強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所以說,如果在初期就將自身的定位固定在某種層面,在面對多變的需求時,難免會有著一定的局限性。
總結:想要讓線下門店發展得更加長久,成為零售行業內的「千裡馬」,業態較為固定得話是遠遠不夠的。其品牌在初期就需要為線下門店考慮好對策,而不是讓時間去「檢驗」模式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