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老師的喜劇電影中,幽默對話有何共通之處?

2020-11-04 談文化論教育

從九十年代至今,無論是在國內電影市場的蕭條慘澹期,還是在商業大片紛紛面臨叫座不叫好,甚至是千夫所指的尷尬時期,馮小剛的喜劇片卻一向是深得民心。箇中原委牽涉頗多,而歸根結底是馮氏喜劇深深紮根於中國本土文化,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世俗人情出發,將觸角廣泛伸向大眾心理,將大門始終朝向市民階層,在製作和營銷上不斷開拓與市場接軌的渠道。

如此以來,不僅在票房收入上驚喜連連,同時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讓觀眾心甘情願掏錢包,並且一次次重返影院。而馮小剛的喜劇是一種「動口不動手」的溫和幽默,像是老北京的閒暇時的調侃,跟相聲有異曲同工之處,帶著濃濃的京味特色,一個字來說就是「貧」。而這種貧,絕非沒有章法的一通亂侃。

細細品味起來,一系列的馮氏賀歲劇中的幽默言語,都有共通之處。

寓莊於諧——喜劇話語中納入正統元素

馮氏幽默的一大特點就是不動聲色,既不是十分誇張,又不是刻意而為,一切都在不經意間自然流露。而之所以這種自然流露能達到使人噴飯的效果,正是由於話語之中隱含的不尋常的思維。正如平直的大道上行駛的一列快車,突然在某處進行一個大轉彎或急剎車,完全出人意料。他們經常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客體,奇異地拼湊在一起,正如給蒙娜麗莎加上兩撇鬍子,或是讓亞里斯多德手持一款諾基亞。

總之,是用寓莊於諧的方式,詮釋後現代風格。他們誇人時能說「你要站一噴水池邊上不動,肩膀上、臉上再落點鴿子糞,就特像一希臘雕像」,他們能從為什麼教孩子們學「你吃了嗎?」這句漢語,聯繫到「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衝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几百萬軍隊全部消滅掉。可是不行呀,同志,我們今天大踏步的後退,就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談戀愛還得先從眉來眼去、拉手親腦開始,然後才能那什麼呢。」

這種機關槍似的一連串東拉西扯,在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能滿足心理上的快感,仿佛可以把胸中的不快借這種無所不至的嘲諷發洩得酣暢淋漓。

所謂嘲諷,也即把平常人眼中的莊重嚴肅之物加以不屑的玩味和調侃,這樣才極具挑戰的樂趣。馮氏電影中慣常把政治性的話語套用在小人物的口吻上,在偉大崇高與市井庸俗之間的強大落差間,製造幽默效果。

《天下無賊》讓黎叔這樣評論自己的扒竊團夥:「這次出來一是鍛鍊隊伍,二是考察新人,在這裡我特別要表揚兩個同志,小葉和四眼。他們不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前輩。」「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有組織,無紀律。」 這些對白往往能迅速喚起觀眾的政治記憶,並對政治組織話語與盜賊話語之間的話語錯接與雜糅生出會心的大笑。

另外還有,《大腕》中尤優用「皇帝有很多個老婆而我只有一個還離了」向泰勒解釋皇帝和平民的區別,既出乎意外,又合情合理;《不見不散》中劉元在教美國警察學中文時所講的漢語「趴下!不許動!老實點! 服務!」等,再經美國人認真的模仿,立刻在嚴肅的課堂中製造出了幽默的氛圍,令人回味;《甲方乙方》中姚遠對想當將軍的小書商說:「和平時代就是巴頓也得在家好好待著,國家有咱們強大的人民解放軍保衛著,也用不著你,還是回家做你的良民吧。」而當川菜廚子扔下來的花盆砸到姚遠頭上時,他旋即給我們上演了一幕革命經典——《列寧在十月》中的著名場景,由一個「良民」瞬間化身為《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

對此,馮小剛導演是這樣評述的「我們常用的一個手段是反向思維,是把東西給顛倒過來看,這樣便思路大開。一個人對這件事該哭,你就讓他哭。想像力也就這樣。一旦你用笑的處理,效果便大不一樣。」

馮氏電影中這些窮形盡相的小人物,都是實實在在活在世俗世界裡。他們一邊神色肅然地詮釋著崇高莊重的理念,一邊又在瑣碎的生活中不停暴露著自己的醜態。其實嘲諷別人的同時,也在被人性和生活所嘲諷。


寓雅於俗——喜劇話語中納入詩意元素

中國古代就有「詩緣情」、「詩言志」的說法。詩意的畫面和語言,通常是超脫了庸俗醜惡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而一旦落入市井俗態,這種原本屬於靈魂層面的高雅境界,也就不可避免地因它的不合時宜而變得滑稽可笑。正如孔乙己在鹹亨酒店和一幫雜役們辯解什麼是「偷」,什麼叫「竊」。馮小剛自然也深諳這種幽默的魅力,在他的電影中不止一次展露了這種手法。

如《不見小散》中劉元在李清面前裝瞎一場戲,李:「你不應該這麼想。」劉:「那我應該怎麼想呢!難道我還能像一個正常人那樣去憧憬什麼、去追求什麼嗎!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夢裡,我才能見到光明,回到陽光燦爛的記憶裡,有幾次我在夢裡見到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激動不已。一旦驚醒,心如刀絞,我拼命想看見哪怕一絲的光亮,可我只能聽,用聽覺去想像。」

正當李清被這番抑揚頓挫的詩一般語言所觸動時,鏡頭裡突然款款走來一個漂亮女孩,緊接著,劉元話鋒一轉,激昂地說道:「我又能看見了,這是愛情的力量!」

這段飽含深情的內心表露,出自劉元這個吊兒郎當、假裝正經的小痞子之口,本來就可笑至極。又加上情節設計上的精妙一筆,使人物話語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更使幽默滑稽高潮又起。另外,《天下無賊》中黎叔的一句詩——我欲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也成了經典喜劇爆料。

馮氏喜劇中人物偶爾的詩意表述,不論是故作深沉,還是附庸風雅,都成功地營造了幽默氣氛,又使人物形象豐富多彩,還能在情節上打破偶爾的沉悶,增添靈動色彩。

與時俱進——喜劇話語中納入流行元素

如前文所說,馮氏喜劇成功的原因之一,也就在於它能與當下大眾的審美情趣融為一體。在喜劇中,融入一些流行元素,使電影既能增加看點,又能體現新潮,不落窠臼。

流行元素之一,是與電影同時期的熱門話題。

如《天下無賊》中黎叔緊扣時代特色的一個堅定的判斷:「二十一世紀最缺乏的是什麼?人才!」此句幾乎產生振聾發聵之效,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時代的流行語。另外一個典型就是《手機》,且不說劇中主持人嚴守一的訪談節目《有一說一》是否影射了《實話實說》,單是劇中費墨的兩句話就足以驗證了,即「審美疲勞」、「做人要厚道」,都毋庸置疑地切中了時代的要害,因此廣為流傳。

流行元素之二,是當下商業大潮中的某些文化現象。

如《大腕》中愛島VCD廣告語:「廠家引以為傲的超強糾錯功能」,該語句出現在這個充滿後現代主義荒誕意味的葬禮上,無疑是在揭示,這所謂的「超強糾錯功能」,無非是在盜版無比猖獗的市場上推波助瀾罷了。此外還有可口可樂與可笑可樂,碩士倫隱形眼鏡與博士倫隱形眼鏡,「請節哀。下輩子作女人挺好」,對應某豐乳產品廣告等等。這種毫不留情的含沙射影,比直接的嘲笑和謾罵顯然更能給人以思維上的衝擊。不過,這既非惡意的搞怪,又談不上善意的嘲諷,只是一種隱約有所指向卻毫無意圖的搞笑,一種溫和的幽默。

流行元素之三,是電影中諸多語言種類的雜糅。

在傳播媒介多元化、全球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文化的傳播、交流、碰撞十分頻繁。

隨著影視、網絡、手機等多種媒介的普及,英語、日語等語種以及漢語中的粵語、閩南語、上海話等多種方言越來越多地交匯在一起,並且廣泛傳播。馮氏喜劇中巧妙地把這種時代特徵幻化成幽默的原材料。如《天下無賊》中打劫犯所說的「經典」語言,「IC、IP、IQ卡,統統告訴我密碼。」從時下比較流行的IC、IP卡中的字母「I」,巧妙地聯想到表示智商的IQ,再加上演員所表現出的口吃的憨態,形成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綜上所述,馮小剛喜劇中的幽默話語,運用了多種設計和程式,精彩紛呈,又具有特色,可以稱之為馮氏幽默。


相關焦點

  • 許多段子的來源處《大腕》馮小剛以前的喜劇電影不是挺好看的嗎?
    該片是馮小剛2002年的賀歲片,帶有很強的黑色幽默色彩,除了讓大家感到有非常可笑的地方,笑過之後,還有一些可以思考的東西,如商業社會帶給人們生活的衝擊和影響。馮小剛這齣熱鬧的中國式喜劇諷刺了全球化時代對財富的全民性崇拜,毫不掩飾地展示與後現代美學日益相關的特徵。
  • 爹系男友東華,與狼系男友陸繹,人設上有何共通之處?
    爹系男友東華,與狼系男友陸繹,人設上有何共通之處?對比近段時間雖然結局了仍然熱度不減的《枕上書》,小編忽然想起前一段時間的《錦衣之下》。這兩部小言劇能夠大火的原因同是因為演技,各位錦衣奶奶們與糖醋魚仙友們遲遲不能出坑大多也因為其中男主太有魅力而不能自拔。
  • 【你問我答】2016年都有哪些好看的喜劇電影?
    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的改編,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不僅呈現著一場用黑色幽默所寫實的現代官場現形記,而對三種不同畫幅的善用,更使電影在觀感上呈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意蘊
  • 《潘金蓮》曝馮小剛喜劇二十年短片 經典作品重現
    今日,片方發布一支「馮小剛喜劇二十年」經典重現短片,帶領觀眾回顧《甲方乙方》《手機》《天下無賊》等九部馮小剛經典喜劇作品,體會「馮氏幽默」笑裡有料、笑中帶淚的經典魅力,掀起「馮氏喜劇」全民回憶熱潮。  「馮小剛喜劇二十年」笑中帶淚展悲喜人生 《我不是潘金蓮》獲贊「馮氏喜劇巔峰之作」  從1997年《甲方乙方》開創國內喜劇賀歲的先河開始,馮氏喜劇已陪伴觀眾二十載,「馮氏幽默」深入人心。
  • 電影中鏡子的妙用-《新喜劇之王》學拍攝
    所有的電影都離不開鏡頭語言,好的鏡頭語言會讓視聽更加流暢。下面就《新喜劇之王》中的一段戲,來分享鏡子在電影中的妙用。電影畫面分析:這是一個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鏡頭從畫面中的人物走動開始移動到王寶強演的馬老師處停住
  • 4部高分經典,帶你認識什麼是真正的「黑色喜劇電影」
    黑色喜劇電影,也稱為黑色幽默電影,是喜劇電影中充滿獨特魅力的一種電影類型。黑色幽默不是無釐頭式搞笑,而是精心設計的具有內涵的幽默。所謂具有「黑色情節」,劇情往往具備人性思考、諷刺社會現狀的元素。雖然全片充斥幽默和暴力,諷刺意味濃鬱,其畫面與敘事方式也使其成為後代作品中時常向其致敬或模仿之對象,也被贊為是「後經典黑色電影」的最佳典範。
  • 馮小剛的電影「品格」
    誰沒有夢想呢,上到大富翁,下到每一位平凡的底層人民,都有深藏在心中,沒機會實現的夢想。《甲方乙方》讓夢想照進現實,卻又在最美好的時刻戳破,笑中帶淚的大夢一場。能讓觀眾共情的電影就是好電影,《甲方乙方》上映後狂掃3600萬票房,跟現在動輒破十億當然沒法比,但那可是1997年啊,屬於馮小剛的時代來臨了。
  • 《電影文學》(2020年第23期)幽默俗俚的對白:當代國產喜劇電影的敘事與表達之眼
    《天下無賊》《讓子彈飛》《無名之輩》等近年來掀起觀影熱的喜劇電影,以幽默俗俚的言語對白在身份敘事與體認、心理敘事與暗指、文化敘事與表徵三方面透射出敘事與表達之眼——這種標誌性、功能性的讓人過目不忘的契合情節推演的視聽形象與哲理韻味,對喜劇自身及其他不少類型電影的劇作實踐、影像表達與良性傳播均有裨益。
  • 電影聯盟:《金字塔之連鎖反應》明星雲集,創造黑色幽默爆款
    《瘋狂的石頭》以史無前例的黑馬姿態將黑色幽默帶回觀眾視野,小成本喜劇的超高投入產出比有效拉動了市場。此後,一批黑色幽默喜劇如《大腕》、《殺生》、《健忘村》、《驢得水》等相繼問世。喜劇電影已成為市場爆款,黑色幽默也成為新的票房靈丹妙藥。
  • 12年後再看馮小剛賀歲片《非誠勿擾》:喜劇外殼下的誠意探討
    在採訪中,馮小剛解答了回歸賀歲片的誠意初衷:「我有幾年沒拍喜劇了,我經常會碰到一些觀眾,他們有強烈的這樣一個願望,總是在問,什麼時候拍喜劇,這一點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鞭策,讓我覺得既然有這麼多人想看,就應該拍一部來滿足觀眾的需要,我自己也會很享受拍攝喜劇的樂趣。」
  • 《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主導喜劇同時火熱上映中...
    電影用幽默的方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細節,表現了人情社會向法治社會演進過程中的矛盾與糾結,主人公用人情社會的辦法,去處理自己跟前夫的婚姻矛盾,演繹出一連串哭笑不得的故事,進而揭示了"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今日片方公布了一支「笑裡有料」短片及一組「流金歲月」版海報。正值馮小剛導演電影生涯二十年之際,「流金歲月」海報回顧了《手機》《甲方乙方》等幾部馮氏喜劇經典作品並盤點其突破之處。「笑裡有料」短片中,馮導大方自嘲是個逗人樂的「老不正經的老頭」,一向以幽默喜劇逗樂無數中國觀眾的馮導走心表示「其實想把人弄哭」。
  • 電影自習室 | 亞喜劇元素
    在中國電影初期的創作實踐中,喜劇元素一度伴隨著故事的展開而表露,影片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刻意增添笑果,大有「類型化」的發展趨勢;新世紀的到來革新了電影創作的喜劇化面貌,這一時代的電影人試圖帶著喜劇的外殼展現對社會的冷峻思考和認識、對家國關係的深入探討,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中,劉若英飾演的王麗是浪子回頭的代表,馮導通過一次次正與邪、黑與白的較量以及最終的結局達到對「無賊」希冀的表達,「反類型化」是這一階段的時代印記
  • 電影史上的十大經典對話,深度解析電影語言技巧
    第六名:話嘮《與安德烈共進晚餐》一部沒有情節,沒有外部衝突,沒有緊張感的話嘮電影,整部電影就是兩個人在討論談話,兩個男人在對話中逐漸了解自我,但卻很吸引人。第五名:生活化《誠信無價》這部電影的奇妙之處在於許多事情依靠對話來展開,而無需那些非同尋常、難以置信的故事來推動,都是一些日常比如「你還好嗎」的對話情節。
  • 《非誠勿擾2》感悟生死 馮小剛讓觀眾先笑後哭
    整部電影主要被分成了「離婚典禮」、「試婚七年之癢」、「人生告別會」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沒有過於激烈的矛盾衝突,無吵架、無小三、無激情。只不過,每個場景總會有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貫穿在其中,讓觀眾能夠找到共鳴,達到馮小剛小火慢燉之功效。段子黑色幽默馮小剛的電影,段子不能少。
  • 從《我不是潘金蓮》淺談馮小剛的電影風格和畫面美學
    馮小剛這次力排眾議地將電影的畫幅調成1:1的圓形和方形,確實挑戰了觀眾對於傳統畫幅和構圖的審美。這可能是馮小剛第一次如此注重電影語言的構建了。其實縱觀馮小剛過去的電影,最令人津津樂道便是「馮氏幽默」,而這些幽默從哪裡體現呢?很大程度在於電影臺詞和敘事風格,電影語言並非他所擅長的,論色彩比不上張藝謀,論構圖比不上王家衛。
  • 一本正經的幽默,世界電影史上的奇葩——葛優
    1997年,導演馮小剛攜一眾明星出現在一部名為《甲方乙方》的影片裡。影片講述了北京幾個熱血青年成立了一個叫做「好夢一日遊」的圓夢公司,承諾幫人們過上夢想成真的一天。在助人圓夢的過程中,這些助人的人也重新醒悟了人生。
  • 《沐浴之王》:港式喜劇與東北幽默搓出的開心泡泡
    以沐浴文化為主題的創意加上叮噹響的包袱效果、笑中帶淚的兄弟情,《沐浴之王》是賀歲片內味兒。而影片最大的特色,莫過於東北幽默嫁接港式喜劇的「笑果」。港式喜劇魂當熙熙攘攘的大會現場,聚光燈亮起、全體噤聲的時候,必定是主角要放大招了。
  • 喜劇發展多年,喜劇大師你方唱罷我登場,誰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
    許冠文/徐崢/沈騰/周星馳/馮小剛 中國的喜劇電影發展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烙印的,縱觀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喜劇風格,他們不僅在眾多喜劇題材中脫穎而出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圓」來如此 馮小剛:「範冰冰沒有辜負眾星捧月」
    馮小剛說。3月16日,馮小剛攜劉震雲、範冰冰共同出席了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京舉辦的主題為「十二年,一個圓」的首場發布會。十二年後再任「馮女郎」,範冰冰稱馮小剛像「爸爸」劉震雲像「媽媽」。「我也要恭喜冰冰,這個電影放了之後,會讓觀眾覺得眼前一亮。」馮小剛稱讚不負厚望。幽默奉獻!
  • 這部國產電影火了!馮小剛:領導幹部看了會觸動
    在反腐的背景下,這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讓人感嘆。這當然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麼簡單。用馮小剛的話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