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湖畔除了即將崛起電競動漫產業園外,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啟動區規劃亦正式亮相。日前,白雲湖數字科技城黃金圍東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廣州市規委會通過。根據控規,黃金圍東區將重點發展大數據、雲計算、5G 通訊等新興產業。片區用地由工業用地為主調整為產業和居住用地為主,總建設量由 44.2 萬平方米增至 134.9 萬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佔 43%,規劃人口 1.8 萬人。交通規劃上,將在 8 號線北延段(在建)的基礎上,預留 34 號線與有軌電車 X5 線;同時,還預留兩條過江通道,未來實現與白雲工業園、大朗片區的銜接。
發展大數據、雲計算、5G 通訊等新興產業
根據規劃定位,白雲黃金圍東區將打造為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啟動區、數字傳媒創意孵化社區。該區域內將重點發展大數據、雲計算、5G 通訊等新興產業,實現生態觀光與數字科技融合發展,營造宜業宜居的城市空間。
同時,規劃布局數字科技創意孵化區及科技人才生活社區,打造 " 創享雲廊 ",使數字經濟時代 " 共創、共贏、共享 " 的核心理念體現在城市空間設計上。
規劃強調生態共建,著力塑造特色藍綠骨架,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根據城市設計鳥瞰圖,片區內包括 8 號線北延段滘心站地鐵開發綜合體(69.79 公頃)、科技人才生活區、創新創業中心、數字科技創意孵化區、流溪河生態溼地等。
居住用地增至 58 萬平方米佔比逾四成
根據最新控規,該片區的主要規劃指標均有所調整。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其用地性質由工業用地為主調整為產業和居住用地為主。而總建設量也由 44.2 萬平方米調整為 134.9 萬平方米,其中產業用地建築面積約 76.9 萬平方米(佔比 57%),居住用地建築面積約 58 萬平方米(含安置)(佔比 43%)。此外,毛容積率由 0.4 調整為 1.3,其中產業用地不大於 2.5-4.0,居住用地不大於 3.0-3.5。
在限高方面,片區遵循白雲機場限高和流溪河濱江控高要求,形成 " 中軸聚攏、錯落有致 " 的城市天際線。其中,根據機場淨空控制要求,建築限高 150 米;引導整體風貌與標誌建築,濱江一線建築高度不超過 60 米。規劃還補充說明,產業用地控制在 60-150 米(流溪河濱水一線不超過 60 米),居住用地控制為不高於 100 米。
建築密度上,產業用地不超過 50%,居住用地不超過 28%。而綠地率方面,產業用地不小於 25%,居住用地不小於 35%。
規劃透露,在區域用地銜接上,除已批村安置和留用地、河湧水系、綠地和現狀田心調壓站之外,協調範圍內用地控制為預留發展用地,性質和指標待定。下階段將結合白雲湖數字科技城規劃要求,在滘心村片區控規中予以明確。
增加 48 處公服設施 建設 3 條生態碧道
規劃表示,片區內規劃居住人口約為 1.8 萬人,共配置公共服務設施 55 處,比原控規增加 48 處。其中,區域統籌級 10 處,街道級 5 處,居委級 40 處。根據設施分布圖,其中包括幼兒園、託兒所各兩處,九年一貫制學校一處。
由於該片區地處廣州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流溪河以南,其綠地水系如何規劃保護備受關注。規劃透露,將規劃綠地與水域面積 12.1 公頃,並構建西部臨江大道、滘心湧及西江引水渠共 3 條生態碧道,控制主要幹道綠化走廊,有效提升片區環境品質。
同時,為緩解現狀河湧對滘心站周邊 TOD 綜合開發影響,規劃對滘心一支湧線位進行優化,原支湧向東偏移並沿滘心路設置,並加寬滘心湧中段河道和落實滘心二支湧,保證河湧水系的行洪能力。據悉,該水系調整方案已通過專家技術審查並報水務部門審批通過。
規劃 550 個停車泊位 落實骨幹道路銜接 3 條高速
作為居住用地佔比近半的片區,交通功能的規劃更為重要。根據最新控規,該區域將構建 " 一環兩橫兩縱 " 路網體系:" 一環 " 指規劃一環路;" 兩橫 " 是西部臨江大道、科技大道;" 兩縱 " 為白雲湖大道、滘心路。路網密度由 6 公裡 / 平方公裡提升至 13 公裡 / 平方公裡。
與此同時,落實公交首末站 2 處,總面積 6000 平方米,落實社會停車場 / 庫 3 處,泊位共 550 個。
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共運輸上,規劃透露,將在現有 8 號線北延線滘心站的基礎上,規劃預留 34 號線和有軌電車 X5 線的實施條件。根據綜合交通規劃圖,34 號線(規劃)與有軌電車 X5 線均是東西走向,34 號線與 8 號線北延段(在建)交匯在滘心站。
而且,規劃還表示,在區域路網銜接方面,將落實西部臨江大道、科技大道、白雲湖大道、滘心路和石井大道等骨幹道路,保證與現有華南快速幹線、廣清高速和廣佛肇高速(在建)的充分銜接。根據上述骨架路網,合理規劃和銜接周邊支路網,與現行控規道路無縫銜接。預留白雲湖大道和永石路過江通道,與白雲工業園、大朗片區的銜接。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