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壯士向死而生,紀念歷史不能忘卻的英雄

2020-09-03 追風的人TheChaser

橫跨蘇州河的橋面上飄著雪,日軍的槍彈炸出鮮紅的血痕,而八佰壯士向死而生,他們會變成種子,去喚醒沉睡中的國人。


2020年8月21日,電影《八佰》終於登上銀幕,以戰爭史詩的雄渾氣度,和催人淚下的悲壯情節,撞擊著人們闊別影院已久的心。


在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流著血守了四天四夜,這一場政客眼中不屑一顧的「表演戰」,戰士們拿出的是真心和餘生。


01

兩岸互看,天堂地獄一河之隔


整部電影中交叉錯落的目光,不斷地從此岸到彼岸流轉著,這一端是安全的租界,華燈初上時歌舞昇平,另一端卻是嗜血的殺場,即將成為壯士們的墳墓。


面對裝備精良、人數壓倒性優勢的日本侵略軍,據守於四行倉庫的戰士們都知道,這是一場性命的交付。河對岸的平民也知道,戰士們必死無疑。他們之間相互觀看的眼光,也蘊含著複雜的人性。


最典型的一個瞬間,就是升旗。


楊慧敏深夜渡水而過,送來了賭場老闆娘蓉姐捐出的一面國軍旗幟,青天白日滿地紅。升還是不升,成了謝團長等人糾結的難題。


如果升旗,勢必被日本人視為挑釁,將招致其最重的炮火和最瘋狂的反擊,上峰布達的堅守命令很可能無法完成;但如果不升,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人,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次日清晨,四行倉庫全體守軍整齊列隊,旗幟緩緩升起最終站定,迎風高高飄揚。對岸的百姓歡呼雀躍,為戰士們的英勇和無畏喝彩,那是一個高光時刻。


在日軍喪心病狂的進攻下,影片出現了一個極其催淚的場景:守軍戰士陳樹生,在身上綁緊炸藥,縱身從牆壁上的斷口跳下,以血肉之軀炸開了敵軍的鋼板陣。


隨後,機槍連的戰士們紛紛裹上炸藥,一個接一個喊著臨終遺言慷慨赴義,聽著他們的名字和籍貫,看著他們衝入敵營的決然姿態,蘇州河這一端的人們潸然淚下:

「國人如此,倭寇何敢?」


生死一瞬,氣壯河山。這是異常慘烈的一仗,然而戰爭的背後是無窮無盡的政治。就在蘇州河的上空,遠離戰場和租界的藍天白雲裡,停泊著一艘熱氣球,上面坐滿了來自西方英美法各國的觀察員,他們恍若置身事外地看著腳下這場生死之戰。


這裡提供了一個新的觀看角度,即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俯視著眾生,在西方國家的眼中,這不過是一場戲,一場心照不宣的表演。


事實上,國軍當局早已和國際社會達成協定,最後撤軍也在計劃之內,四行倉庫的浴血奮戰,並不能從根本上影響戰局,戰士們的流血犧牲,註定只是一場悲壯的輓歌。


02

立住的人,求生和赴死


在歌頌英雄的電影裡描繪逃兵,也是一種意味深長的表達。


在四行倉庫裡,羊拐、老鐵、老算盤和端午,幾個半路上被「擄」來的人,竟成了這部電影裡,最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羊拐是一名神槍手,身上有一種「狼性」,他話不多,但總能在危機關頭開槍制敵,出手沉穩狠辣,戰場經驗豐富,而內心還有著一抹柔情。

提到遠在山西老家的母親,他的眼睛就變成了兩顆沉默的星星。

老鐵留著大鬍子,也是整個電影裡活靈活現的「慫貨」,只要開始打,他準找一個沒人的角落妥帖藏好,整個人「狗裡狗氣」而且無比惜命。


然而,在影片的最後一戰,他獨自一人升上樓頂,唱念做打了一番後接過炮臺,就像一個微醺的驕傲的將軍。

老算盤披散著長發,原來在部隊裡做文職,沒開過槍也沒殺過人,他一心想著逃跑。穿上記者的風衣,他跪著求出了一條逃跑的路,成功地逃到了對岸的租界,在漫天的雪花裡,頹喪的臉龐上藏滿複雜的神色。

端午還是個留著寸頭,眼光清冽的少年,他想著活命,也想當英雄。他順著地下暗河遊到對岸,看著圍欄前身姿婀娜的白俄交際花,眼裡都是生的渴望;而當他換上軍裝投入戰鬥,又視死如歸。


當他倒下的時候,破碎的腹腔開出血花,他還惦記著一起來的小湖北,一個比他還要小的孩子。

在死亡的致命威脅面前,他們曾經摸索過逃出四行倉庫的路線,或者在兩軍交火時躲在隱秘的角落,看著同伴在身邊一一倒下,求生欲和恐懼感彼此交織,人性的複雜和深刻表露得淋漓盡致,在最後的關頭扛起倒下的旗幟,成為了真正立住的人。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也沒有一種英雄主義,能用喊口號的形式擊中人心,而是都藏在令人落淚的細節裡。


四行倉庫守軍其實只有四百餘人,為壯聲勢才稱八佰,而人人有血有肉,縱然壯志凌雲,埋骨沙場,死亦留香。

///


今日的幸福與安定,都是建立在前人流血流汗的豐功偉績之上的,歷史不應該被遺忘,在過往的塵埃中,會磨礪出催人奮進的力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在影片的最後鏡頭一轉,四行倉庫傷痕累累的廢墟淡出視野,而現代繁華的陸家嘴金融圈撲面而來,整潔興盛、蓬勃有力的今日上海,為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作了最好的註腳。


壯哉八佰,燦若星河。

相關焦點

  • 《八佰》: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八佰》: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12 星期六 這樣的情感衝擊,讓人覺得這絕非是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電影,更是中國軍民歷經14年抗戰取得民族獨立的精神縮影。守衛四行倉庫的壯士捨身取義,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中,為了踐行自己莊嚴的承諾,他們迎難而上堅守心中的家園和中國軍人的使命。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一曲《八百壯士歌》,傳唱八十餘載,唱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也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傳說。
  • 大片 | 八佰壯士,向死而生
    2019年最受期待的華語巨製《老炮兒》之後的管虎導演又一力作《八佰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的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 《八佰》點映之後即將上映,「八佰」壯士,向死而生
    《八佰》終於點映啦,終於要上映啦!《八佰》豆瓣評分《八佰》也具有一眾光環,華誼兄弟、騰訊影業、光線影業、阿里巴巴影業等等,管虎執導,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八佰》海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今年影院復工以後首部大片,該片是取材1937年的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不懼犧牲,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浴血奮戰的壯烈故事,故事本身來自於真實歷史事件,部分人物也是有歷史原型考究的
  •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文:田金雙 向死而生,活著就好,壯士出徵前如是說。縱觀全片,影片敘事風格更多壓迫感和緊張的氣氛,全片溫暖中不乏憂傷,冷寂中亦有暖意。影片絕佳的視聽效果和生死搏命的故事讓人淚奔。
  •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向死而生,活著就好,壯士出徵前如是說。縱觀全片,影片敘事風格更多壓迫感和緊張的氣氛,全片溫暖中不乏憂傷,冷寂中亦有暖意。影片絕佳的視聽效果和生死搏命的故事讓人淚奔。可以說,在這部影片中,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但每個人都是英雄,每個人都是勇士,面對艱難的命運選擇時,他們可能猶豫過,彷徨過,但在隻身赴死壯士們的感化下,從剛開始的漠不關心和冷漠,到最後熱血燃燒,積極助戰。你知道嗎?中國人看起來可能像一團散沙,但到了國家民族危難之時,每個人都會同仇敵愾,散發出希望的光芒。
  • 為了不被忘卻的紀念——看電影《八佰》
    一邊是恐怖煉獄,一邊是煙火人間;……一切都隔著一條蘇州河,在1937年10月27日到10月30日的這4個晝夜裡,這便是電影《八佰《八佰》以皮影戲的形式用隱喻蒙太奇的手法引入了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單槍匹馬衝向曹操軍隊的畫面,一下子就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整體氣勢烘託了出來;而戰場上的那匹奔騰的白馬,也暗含著頑強的精神。但這些精神隱喻最終落到了什麼載體上呢?
  • 電影《八佰》:有一種精神,叫向死而生
    電影《八佰》裡「八百壯士」,可能就是先生說的少數,他們身上有一種精神,叫向死而生。斯人已逝,精神永生!悲劇令人深刻,「八百壯士」在就是這些失敗的英雄,他們殞身不恤,向死而生,血戰到底,這是中國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後,發出的最強音。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日本侵略的鐵蹄,讓中華民族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 《八佰》:為了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八佰」,代表的並非是一個數字,而是「人」,是「壯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觀看《八佰》讓人熱淚盈眶,更有為山河破碎而揪心的悲慟。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彼時大軍西撤,獨留下88師524團400餘將士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該片還原歷史的戰場,在蘇州河兩岸實景拍攝出八佰壯士的事跡。敵眾我寡的境地下,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
  • 管虎談《八佰》:向歷史與英雄致敬
    來源:新華網管虎導演談《八佰》:聚焦人性光輝 向歷史與英雄致敬歷經波折,觀眾終於在電影院裡看到了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截止發稿前,《八佰》上映11天,累計票房近20億元,為電影市場的復甦打了一劑強心針。《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為了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管虎帶領團隊醞釀了十餘年。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壯士,為中華而生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壯士向死而生,槍林彈雨喚醒民族意識
    這是2020年又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在過去24小時裡,隨著電影《八佰》火爆上映,屢屢衝上熱搜榜單。一場大風暴也隨之席捲而來。人們對這部電影的非議,稱讚,質疑和誇獎充斥在網絡當中,令人眼花繚亂。那這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看待《八佰》背後的故事?
  • 《八佰》:壯士的輓歌
    結果最後撤離時,只留下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四百多人的兵力,團長謝晉元對外號稱八佰壯士。臺灣於1975年上映的電影《八百壯士》就是講述這個故事。當時著名影星柯俊雄以及扮演楊惠敏的林青霞,極具商業氣息,給這齣悲劇塗上了濃妝,衝淡了悲劇色彩。此片有些劇情對歷史是有美化和渲染的,但後來還是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如何藝術而又真實地再現這段悲壯的歷史,對於導演而言是一個巨大挑戰。
  • 《八佰》壯士,英雄歸來
    在他看來,《八佰》的象徵意義甚至為「救市之作」。「票房不會很差,我保守估計10億元起。演員陣容、戰爭歷史、場面,都是吸引觀眾的地方」。另一位行業人士也分析了《八佰》意義重大的原因。「第一,題材吸引人,大公司、大製作的影片,2019年就備受期待,延遲至今上映的這個過程,話題感也很強。第二,這是自年初疫情以來,第一部重磅商業大片,尤其還是國產影片。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的朋友,不妨在買票之前先看一遍這部《八百壯士》,原因如下:一、《八百壯士》和《八佰》的題材和劇情框架如出一轍圍繞著同一歷史事件可以拍出很多版本的電影,雖然兩部電影在細節等方面肯定不一樣,但其大致的劇情架構還有時代背景無疑是一致的,對於一些「歷史盲」觀眾來說,如果不願意提前了解書本上的歷史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從《八佰》的預告片上看,《八佰》應該也是遵循了《八百壯士》的思路,在電影中大幅度提高了戰鬥的烈度。《八百壯士》中有一個虛構的鏡頭,很多士兵聚集在一起緊緊護住旗杆和旗幟,為此犧牲了很多人,這個是歷史上沒有的,是《八百壯士》劇組自己創作出來的鏡頭。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八佰》深受我縣市民歡迎
    「八佰壯士」,半數通城人。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取材於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的電影《八佰》深受我縣影迷關注,大家以觀影方式緬懷民族先烈英勇頑強的拼搏精神和英雄壯舉。影片《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該片取材1937
  • 《八佰》裡的壯士們大多來自這裡
    8月14日,電影《八佰》全球雲首映禮,提前點映。晚7時30分,首場看完電影的觀眾們紛紛評價:震撼、感動、真實。作為劇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不言而喻。「八百壯士」研究員馮立群:【出錄音】打到最激烈的時候,他拿著機槍朝日本人掃射,子彈都打光了,他後來從死了的日本人手裡拿過機槍打,繼續戰鬥。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是滬上四家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出資而建,是一棟七層鋼筋水泥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