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Selina,竟然要立遺囑??
遺產繼承人是她妹妹任容萱!
9月20日,Selina任家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已經考慮好立遺囑,原本她想把遺產留給愛犬Pinky,不過仔細想想還是決定留給妹妹任容萱。
Selina說:「照理說我妹比我小,應該會比我晚走,有一天我突然走了,我妹可以用這筆錢好好照顧我爸媽。」
這份擔心其實不無道理,畢竟Selina是親身從「鬼門關」走過一圈的人。
而且,今年意外離開的朋友,實在是太多了。
1
「世事無常」
就在一周前,媒體拍到了楊丞琳出席了前男友黃鴻升的葬禮。
在陽明山舉辦花葬結束後,楊丞琳在IG上發文:
「鴻升掰掰,送你回到你的星球囉,我們會好好的,千萬不要有掛礙。大家會永遠記得你,永遠」。
不僅是身邊的親人會永遠懷念,還有很多粉絲和網友都在為這個年僅36歲的小夥感到惋惜。
在9月16日,小鬼黃鴻升猝死家中。
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出現屍斑,沒有生命跡象了。
事出突然,很多粉絲都表示「難以相信」。
因為就在幾天前,他還在IG上更新了動態,表示自己「扛得住」。
還有粉絲痛苦留言:真的很氣,你這樣沒有讓我有能準備的時間。
又何嘗只有粉絲沒有準備時間,他的家人、朋友又有誰想得到小鬼會出意外呢?
估計連他自己,也沒有對「突如其來的死亡」有任何的準備吧。
事實上,不僅小鬼黃鴻升,對於「意外」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做好準備的。
一個多月前,臺灣女星羅霈穎正在興高採烈準備自己的60歲生日。
誰能想到,那個曾經比範冰冰更早說「我自己就是豪門,幹嘛嫁入豪門「的女人,會用這樣突然的方式離開人世。
前一天,還在為生日晚宴上穿哪件禮服美美亮相發愁;
第二天,就在工作室裡發現了她已經冰涼的屍體。
死因是:服用多種藥物不慎導致死亡。
羅霈穎突然離世,留下了上億臺幣(約合九千萬人民幣)的資產。
因為沒有留遺囑,全部只能按照法律上的順位,由媽媽和兩位哥哥繼承。
一生恣意的她,甚至還流連在各種小鮮肉的快樂中,何曾想過會這麼快被「死神」帶走。
除了小鬼黃鴻升、「不嫁豪門,自己就是豪門」的羅霈穎,還有《黑豹》男主查德威克·鮑斯曼。
1月份的時候,他還在IG上緬懷科比。
可誰又能想到,也就是短短的7個月後,「黑豹」因癌症病逝,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生命的無常和脆弱,讓很多人感慨2020年的殘酷。
但更多的是思考: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我們究竟能做什麼?
2
「預立遺囑」
39歲的Selina,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可以考慮立預囑來面對這件事。
這也是不少90後面對意外死亡的一種方式。
去年,一位25歲的女孩在自己生日當天立遺囑。
為的是如果意外發生,能夠不留遺憾。
像這個女孩有一樣選擇的大有人在,「年輕人立遺囑」也早已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
中華遺囑庫數據顯示,90後立遺囑的人在近3年來翻了3倍。
認為遺囑不必要的人群逐年減少,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立遺囑越來越年輕化。
「95後」也加入了立遺囑的人群中。
在2017年,有個1999年出生的人來立遺囑,他也是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人群中最年輕的一位。
對於年輕人的這些做法,向來談「死」色變的中國網友第一反應,大多都是不理解。
覺得年紀輕輕立遺囑「不吉利」、有些人直接就開罵了.
也有在想吐槽「無產可立」的:
「花唄可以立遺囑轉移給前男友嗎?」
「窮屌絲啥也沒有,遊戲帳號可以作為資產嘛.」
「沒車、沒房、沒錢、沒存款,立遺囑?搞笑嗎??」
但有網友卻認為,立不立遺囑,是個人的自由;
而且這一代年輕人,真不是把立遺囑當新潮、當兒戲。
比如電競圈大神若風,他在27歲就立遺囑,為的就是想給家人一份依靠。
在《我家小兩口》收官的時候,若風瞞著妻子悄悄去立遺囑。
一聽到這,觀察室的人都驚呆了。
觀察室裡的黃聖依一臉疑惑,表示不能理解。
向太也覺得,年輕人立遺囑太早了,她這個年紀,都還沒考慮立遺囑呢。
但是,若風他有自己的打算。
因為他常年在電競圈裡,除了睡覺、吃飯,剩下全都是高強度的訓練時間。
每天都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
用若風自己的話說,他曾經也覺得立遺囑是一個很」黴「的事情,他自己也做了很多心理建設。
現在就覺得,提早立遺囑,能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更好的面對生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若風的一番解釋之後,觀察室的嘉賓們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畢竟就像他老婆說的:
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來!
人無法預知未來。
更不會知道「死亡」會在哪個人生轉角伺機下手。
有準備的人,用「提前立遺囑」的方式來應對意外的降臨。
而更多人「立遺囑」,其實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3
「90後的遺囑」
29歲的謝現,在2018年籤署了生前預囑。
他以前很少計劃將來,他喜歡極限運動,那種快感能讓自己感到活在當下。
他第一次害怕死亡,是在從日本回國的飛機上,正面遇上了颱風「海燕」。
「坐飛機上,一有顛簸我馬上拿出手機,打好遺書。一路上心咯噔咯噔。」
之後他就去立了遺囑。
回家清點了一下自己家當,真正稱得上「財產」的只有10萬元存款,繼承人他寫了父母。
他第一次這麼認真地去思考活這麼大自己擁有什麼、什麼可以捨棄、什麼會留著一輩子?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立了遺囑,就好像設置好了人生的dead line,人生目標也更清晰了。
知道了為什麼而活,很多人再次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更從容,甚至希望能對自己的身後事做好安排。
96年的Yoyo是一名媒體工作者,她立遺囑是想安排自己的死亡。
她說,如果自己遇到意外:
「不放棄搶救,但如果真的沒有希望了,也讓我有尊嚴的離開。」
因為見過一次很沒有尊嚴地死,對她觸動很大。
病房裡一位老先生,前後經歷了7次腦出血,被搶救了7次。
他最後一次高燒不退,渾身上下插著管子,不停地被輸液,整個人都變形了。
她說,如果生命到盡頭,希望自己在遠離人群的小地方,請一個不認識的傭人照顧自己。
夕陽安靜落下,安靜離開,沒有人悲傷。
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去面對死亡,死亡似乎也不那麼嚇人了。
甚至有點期待。
4
「直面死亡」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喪失了對「死亡」的禁忌感,整天把「立遺囑」掛在嘴邊。
事實上,恰恰相反。
對於「生老病死」,最重視的態度,莫過於「主動面對」。
在上海有一家「死亡體驗館」,每年來這裡主動體驗「死亡」的人數超過4000。
館長三七說:一個人真的到了真的臨終那一刻,再來探討死亡,其實是有一點不切實際的。
但是,活著的人,反而是需要這樣一個體驗。
整個死亡體驗很簡單,在經過各種人生模擬遊戲,最終體驗者會走進一個黑魆魆的通道。
館長三七說,這個通道,象徵著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
緊接著,人會被推到一個類似於「焚屍爐」一樣的地方。
當門關上的那一刻,就真的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感覺。
這時候,緊接著開始溫度升高,肉眼可見的「火苗」充斥了身體周圍。
通過這樣的「死亡體驗」,很多人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有人開始「保溫杯泡枸杞」,朋克養生,更加看重健康;
也有人及時行樂,立刻表白女神,就算被拒絕也不後悔;
當然,除了這些,主動接納死亡,提前做好準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就像其中一個受訪者說的:
「回去我就好好生活,打扮的漂漂亮亮、充實自己,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談死色變是每個人的本能。
但既然結局已定,何不開心點。
寫到這裡的時候,想到了《滾蛋吧,腫瘤君》的主角熊頓。
她的墓碑上寫著:「我願用微笑為你趕走這個世界的陰霾」。
如果是我,希望每個人都穿得漂漂亮亮地來,開開心心地走。
最後一點很重要,記得遺照P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