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急診來了兩位胸痛患者,都是男性,年齡都是50歲左右:
其中一個患者,醫生看了一眼心電圖,問了幾句,就確診說:心肌梗死,必須馬上開通血管。造影顯示確實心臟一根大血管堵塞了;證實了醫生的診斷。
而另一位患者,醫生詢問後,說懷疑心肌梗死,但需要等抽血化驗結果,才能確定是不是心肌梗死。等抽血心肌酶結果回報後,醫生說就是心肌梗死。
那麼為什麼都是心肌梗死,一個看一眼心電圖就能確診,而另一個還得等抽血化驗心肌酶才能診斷,需要等幾十分鐘呢?這樣會不會耽誤患者病情,是醫生水平有問題嗎?
一、心肌梗死根據心電圖分為兩種
目前我們心血管醫生診斷心肌梗死,根據三個指標:症狀、心電圖、心肌酶。
症狀就是患者的不舒服,比如胸痛、心前區疼痛,伴大汗、胸悶憋氣等等症狀持續不緩解。這是比較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症狀。但單純靠症狀肯定不能診斷心肌梗死,因為症狀只是患者的自我描述,誤差很大,一方面心肌梗死有很多表現,一方面每個人對於症狀的敏感性不一樣,再者每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一樣。所以單純靠症狀診斷心肌梗死,肯定不可靠,必須有客觀指標,那就是心電圖或心肌酶。
症狀、心電圖、心肌酶這3個指標中只要能滿足2個指標,那麼就能診斷心肌梗死。
當患者有心肌梗死症狀的時候,第一時間肯定要做心電圖,心電圖有兩種情況
1、心電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當發生這種心肌梗死的時候,心電圖會有一個動態演變過程,專業術語講就是T波高尖、ST段抬高、ST段回落、T波倒置、Q波形成這樣一個發展過程。這種心肌梗死,一般就能通過症狀+心電圖確診,因為這種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比較典型,可以說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不是心肌梗死。
2、心電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這種心肌梗死,心電圖並沒有上述ST段抬高型這種表現,一般只是ST段壓低的表現,和平時的心肌缺血基本上一樣。這時候單純靠症狀+心電圖,我們無法判斷是不是心肌梗死,但基本上可以確定是不是心肌缺血。所以我們起了另一個名字:急性冠脈症候群。也就是我們雖然可以初步判斷就是心肌缺血,但還不能確診心肌梗死,也不能排除心肌梗死。於是就需要抽血化驗心肌酶,心肌酶的化驗需要時間,所以,只有等心肌酶或肌鈣蛋白化驗結果回報後,我們才能確診或排除心肌梗死。
第一位患者屬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以做完心電圖,結合症狀就能確診;而第二位心肌梗死患者屬於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以,必須等心肌酶回報才能確診。如果心肌酶正常,那麼就可以排除心肌梗死。
二、心肌梗死分秒必爭,診斷時間延長會不會耽誤搶救
上述兩種心肌梗死,一個診斷迅速,一個診斷相對較慢;那麼這種診斷較慢的心肌梗死,會不會耽誤搶救黃金時間?
我們上面說了心肌梗死包括兩種,ST段抬高,以及非ST段抬高,再加上一種不穩定性心絞痛,這三種疾病,統稱為急性冠脈症候群。也就是這3種疾病的症狀相近,且危險程度接近,或幾乎一樣,但又屬於三個不同類型的冠心病。
只要我們考慮急性冠脈症候群,不需要明確是3種的哪一種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第一時間給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從這一點上講,搶救的第一步是一樣的,並沒有耽誤。
至於要不要開通血管,肯定是有區別的: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為確診迅速,且能直接診斷血管堵塞了,所以可以直接做手術開通血管,或直接溶栓治療,越早越好,一般不會耽誤。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心肌酶化驗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很難確診是不是心肌梗死,不能確診血管是否堵塞。所以肯定不能去開通血管,所以不能溶栓或支架;等到心肌酶回報後,如果是心肌酶高,是心肌梗死,那麼這種心肌梗死的性質決定了不能溶栓。至於要不要支架,需要根據多維度評分,綜合考慮後決定手術開通血管的最佳時機,所以也沒有耽誤病情。如果心肌酶不高,那麼就不是心肌梗死,而是不穩定心絞痛。
3、不穩定性心絞痛:肯定不能溶栓,因為血管沒有堵塞,要不要支架,原則就是先用藥物控制病情,待心絞痛控制後,再造影,根據造影結果決定是否支架;如病情不穩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隨時造影,看看血管到底什麼樣子。
所以,這兩位患者雖然都是心肌梗死,但因為是不同的心肌梗死,所以診斷花費的時間不同,治療具體方案也不同,都是規規矩矩爭分奪秒的診斷,不會耽誤病情!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2個心梗,一個1分鐘確診,一個30分鐘確診,醫生水平差別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