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11月25日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去世,享年60歲。據阿根廷多家媒體報導,事發當日,共有9輛救護車緊急前往救治,但最終仍無力回天。馬拉度納生前最後一句話是:我感覺不舒服。
無獨有偶,11月26日,在演員高以翔意外猝死一周年前一天,其好友呂曉棟在去祭拜他時,突發意外猝死在了墓園中。同樣是因為心臟疾病猝死,享年63歲。
而近年來,鳳凰網前總編吳徵、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等多位名人都因此病不幸離世。讓人唏噓之餘,也為我們敲響警鐘,關注心梗猝死。
健康殺手 心梗死亡率高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高漢華介紹,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心臟疾病。
如果把心臟看作是人體的「發動機」,冠狀動脈就好比發動機提供燃油的管路,心肌梗死則是由於油路堵塞導致的發動機故障,它的本質是冠狀動脈的供血突然中斷,造成相應部位的心肌缺血,心肌細胞長時間缺血缺氧發生壞死。
急性心肌梗死常常發生於凌晨時段(0時到6時),它需要立刻採取急救措施,否則死亡率高。以現有的醫學條件,急性心肌梗死如得到及時的正確治療,大部分患者能轉危為安。
心梗年輕化 寒冷天更易發生
高漢華介紹,近期氣溫下降,血管遇冷易痙攣,人體需要抵抗低溫的時候,會把血液從皮下血管送到身體內部保存能量。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大腦和心臟的負擔加重。同時,寒冷還會直接刺激腦血管和心血管,導致腦動脈和冠狀動脈痙攣,容易發生腦梗死或急性心肌梗。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加大、吸菸、喝酒、熬夜、運動缺乏、膳食結構改變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不利因素長期作用,導致越來越多中青年職場人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當血管管腔堵塞程度超過50%以上,影響血流以後就是冠心病。即使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典型,但心肌梗死的風險正在不斷累加。有時劇烈運動、精神壓力、過度疲勞、激動就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近年來還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首先,從危險因素來看,吸菸是個非常重要但被忽視的因素,煙霧中所含的細小顆粒會傷害血管和心臟;其次,年輕人多自認為身體健康,容易忽略病情;再次,相對來說,心梗一旦發生,年輕人相對老年人缺氧的更為敏感,對年輕人心臟的打擊更大,病重率較高。
牢記急性心梗標誌性症狀
「心梗病人倒下去之前的相當一段時間內,肯定是有不適表現,不一定有胸痛,但有其他症狀。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是胸骨後壓榨樣疼痛,但很多急性心肌梗死開始並不是以典型症狀出現,而是以其他前驅症狀出現,往往沒引起患者甚至醫生的足夠重視。」高漢華說。
心梗有哪些前驅症狀?高漢華提醒,以下胸痛屬於急性心梗標誌性症狀:胸痛部位常位於胸骨後或心前區,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或至頸部、咽部、下頜、上腹部、背部上方等;胸痛為壓榨樣疼痛、發悶、緊縮性可有瀕死感。
此外,心梗也有不典型症狀,包括胸外疼痛,如上臂、肩、背、下頜、牙齒、上腹等;部分人可表現為消化道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痛;頭部不適,如心悸、眩暈、暈厥;嚴重者可直接表現為突發急性左心衰、肺水腫、休克。「其中有幾種胸痛形式一定要注意:無明顯誘因的胸痛,突發的心絞痛加重,胸悶、心慌、乏力,以及與體力有關的其他部位疼痛,如上腹、下頜、牙痛、左肩背、上肢、甚至足跟痛。」高漢華表示。
對於某些早期冠心病患者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臨床症狀,但在體格檢查時可以發現心電圖(靜息、動態或運動負荷試驗)中有心肌缺血的表現。這類患者表面沒事,但可能突然轉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發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個別病人也有可能猝死。
相關連結
心梗救治,牢記兩個「120」
如果身邊的家人突發心梗,怎麼辦?高漢華介紹,心梗救治,請牢記兩個「120」——「有胸痛,請撥打120電話」,「心梗救治,爭取黃金120分鐘」。
超過20分鐘的胸痛、氣短,請馬上撥打120。
心梗可能出現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如心悸或心臟驟停,牙疼,突發氣促。也就是說,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氣短、大汗淋漓等可疑症狀,超過20分鐘不緩解時,要想到心梗的可能性,馬上呼叫120。
把握黃金120分鐘。
1、平躺、自救等待救援。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懷疑心梗時,可服用硝酸甘油等藥物。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吸氧,實在沒有氧氣,就把窗戶打開,保持病人呼吸道暢通,讓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在醫療保護下儘早到達醫院,可明顯改善預後。
2、在120分鐘內開通梗死血管。急性心梗搶救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鐘,若能在發病後120分鐘內開通梗死血管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呼叫120後要送至最近且設置有通過國家級或省級認證胸痛中心的醫院,胸痛中心可以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快速而規範的診療通道。因此,一旦確診出現血管急性閉塞,醫生會建議患者及家屬立即進行介入治療或溶栓開通閉塞血管,此時,患者和家屬一定要儘快做出決定,並相信醫生,把有限的時間節省下來。早一分鐘開通血管,早一分鐘救命,不要猶豫,聽從心血管醫生的專業建議!
五點注意預防心梗
高漢華介紹,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運動量低、肥胖症、熬夜、疲勞、過量的酒精攝取及高度的慢性壓力。
高漢華提醒,防範突發心肌梗死,日常生活注意這5點:
1.戒菸限酒。吸菸與冠狀動脈硬化明顯相關,煙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易引發血管損傷,一氧化碳也會降低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飲酒則可能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
2.提倡健康飲食。遵循「四少三多」的原則,少糖、少鹽、少脂肪、少澱粉;多蔬菜、多水果、多蛋白質。避免暴飲暴食。
3.積極運動鍛鍊。避免久坐,可考慮散步、遊泳、快走、打太極拳等運動。
4.定期體檢。要注意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血糖、尿酸,控制體重,發現問題及時就醫。
5.自我減壓。壓力不能過大,不能持續時間過長。規律的生活作息,對緩解壓力有幫助。
此外,有慢性疾病者要控制好三高。「對於既往就確診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預防心梗的發生。」高漢華說,只有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才能維持心臟和血管的健康,也才能把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鄭海燕
【來源:惠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