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臺灣女孩兒陳薇安,來自高雄,18年的某一天,在一堂《中國思想史》課上,她突然「不知道為什麼」,一瞬間做了決定:趁年輕,到大陸看看。
那段時間,她為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究竟是留在臺灣,聽從父母的安排,接受安穩的生活與確定的人生?還是趁著年輕,走出舒適圈,去陌生的地方追尋無限可能?
△ 陳薇安接受「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記者採訪
陳薇安的家庭背景普通,沒有經商的父母親戚,自己只是普通地上學、回家,兩點一線,偶爾暑假打工,對於社會只有簡單單純的認知。
對於大陸,她的認識還停留在臺灣媒體的那些灌輸裡:有好有壞,但擺不脫的是「害怕」。
或許是內心真的有種召喚吧,在那節中國思想史課上,她就像聽到了「心裡的知更鳥在鳴叫」,然後聽從這召喚,來到大陸。
她接受了學長姐的邀請,透過臺南市文化協會到廈門駐點工作,職務是項目助理。最近這幾段時間,跟著項目來到南安閩臺農產品市場,她這次的任務是帶自己的學弟妹來大陸實習。
一轉眼自己也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學長姐」,陳薇安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成長與變化,她又回望自己當初那個「冒然」的決定,覺得是對的,「與其在原地踏步,擔心害怕,還不如踏出這一步,有什麼情況遇到了再說。」
雖然以前也來過大陸,到過廈門,但真正自己一個人完完全全地獨自生活在異鄉,這是第一次。
她形容自己是「孤軍奮戰」,從語言到飲食,從工作上的學習到生活中的交流。
從一點一滴了解住房補貼政策,到小心翼翼地積累工資想要買臺洗衣機;
從走很久找一間中意合適的租房,到終於敢在遇到不客氣的的士司機時大膽說「不」;
從逐漸明白生活的訣竅之一是「不懂就問」,到為了減少陌生人的猜測學習四川話「偽裝」四川人;
從一次次學著去「內化」自己的孤獨、難過、焦慮等負面情緒,到開始發現自己「即使在這裡生活有很多挫折、艱難,也願意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
陳薇安對「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記者說,自己很想去重慶。
在臺青驛站,她與閩臺農產品市場園區管理方合力,舉辦了很多諸如「兩岸青年交流」「臺灣文商品集市」等活動,透過舉辦這些活動、與不同的人溝通交流打交道,她逐漸發現以往種種不足,也擁有自己不曾發覺的勇敢;更加清楚生活的紋理、世界的啟示,也更知道未來自己想要什麼。
未來想要什麼呢?這個有著美麗名字的臺灣女孩兒還在探索的路上,但這一趟大陸就業的經歷,她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