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作家的勞動丨紀念

2020-11-19 騰訊網

作 家 的 勞 動

路遙

我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勞動歷史並不長,這裡所談的只是一些膚淺而零碎的認識。一個人想搞創作,一開就想接觸一些創作方面的理論和技巧,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這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學創作這種勞動。

搞文學,具備這方面的天資當然是重要的,但就我來說,並不重視這個東西。我覺得,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是智慧的產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艱苦勞動的結果。

從工作特點來看,作家是個體勞動者。這種獨立性的勞動非常艱苦,不能指靠別人來代替。任何外在的幫助,都不可能緩減這種勞動的內在緊張程度。有時候,一旦進入創作過程(尤其是篇幅較大的作品),如同進入茫茫的沼澤地,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等於一個人孤零零地在篇紙上進行一場不為人所知的長片。時不時會垮下來,時不時懷疑自己能否走到頭,有時,終於被迫停下來了。這時候,可能並不是其它方面出了毛病,關鍵是毅力經受不住考驗了,當然,退路是熟悉的,退下來也是容易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困難擊敗了,悲劇不僅僅在這個作品的失敗,而且在於自己的精神將可能長期陷入迷惘狀態中,也許從此以後,每當走到這樣的「回心石」面前,腿就軟了,心也灰了,一次又一次從這樣的高度上退下來,永遠也別指望登上華山之巔。遇到這樣的情況,除過對自己所寫的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咬著牙,一步一步向前跋涉,要想有所收穫,達到目標,就應當對自己殘酷一點!

文學創作的艱苦性還在於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任何簡單的創造都要比複雜的模仿困難得多。平庸折作家會反複製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樣平庸的評論家所表揚的文學廢品,而任保一個嚴肅認真的作家,為尋找一行富有創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裡面淘金一般不容易。如果說創作還有一點甜頭,那麼,這種甜頭只有在吃盡苦頭以後才能嘗到。

為了適應這種艱苦的、創造性勞動的需要,我們必須一開始就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

首先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勝任這個長期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這個基礎上的。

一個人要是對社會、事業等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常動搖的人怎麼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

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我們不僅應該在創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該不斷地強迫自己自找苦吃。

對生活應該永遠抱有熱情。對生活無動於衷的人是搞不成藝術創作的。藝術作品都是激情的產物。如果你自己對生活沒有熱情,怎麼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別人?當然,這種熱情決不是那種簡單的感情衝動。它必須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導。尤其是在過入藝術創造的具體過程中,應該用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熱烈的感情,就像鐵匠的鍛造工作一樣,得把燒紅的鐵器在水裡蘸那麼幾下。不管怎樣,作家沒有熱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個人遭到不幸的時候,更需要對生活抱有熱情。

應該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說,一個人的進取精神是可貴的,那麼,一個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許更為可貴。尤其是搞創作的人,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品質。一個對自己經常抱欣賞態度的作家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應該經常檢討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氣。有些人否定別人很勇敢,但沒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對別人出自誠心的正確批評也接受不了,總愛上別人抬舉自己。人應該自,但不要連自己身上的瘡疤也愛。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就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真誠志聽取各種人的批評意見;即使別人的批評意見說得不對,也要心平氣靜地對待。好作品原子彈也炸不倒,不好的作品即使是上帝的讚賞也拯不了它的命運。這個真理不要光拿來教育別人,主要教育自己為好。

總之,文學藝術創作這種勞動,要求作家具備多方面的優秀品質。在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中,同時也塑造自己。藝術創作這種勞動的崇高決不是因為它比其他人所從事的勞動高尚。它和其它任何勞動一樣,需要一種實實在在的精神。我們應該具備普通勞動人民的品質,永遠也不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像牛一樣,像土地一樣的貢獻。傳大的歌德曾經過樣說過:「對於一個從不斷的追求中體驗到歡樂的人,創造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他所創造的財富卻沒有意義。」這是一個勞動者更高的精神境界,願我們大家都喜歡這句話。

本期微信 編輯:mxs

選自《路遙文集》

插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路遙|文學是一種艱苦的勞動
    "藝術創作這種勞動的崇高決不是因為它比其他人所從事的勞動高尚。它和其它任何勞動一樣,需要一種實實在在的精神。」——路遙我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勞動歷史並不長,這裡所談的只是一些膚淺而零碎的認識。一個人想搞創作,一開就想接觸一些創作方面的理論和技巧,這是必要的。
  •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 | 那些平凡世界裡的人生片段
    他「不管漂泊到何處,心永遠貼著黃土地」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他站在陝北黃土高原用一部上百萬字的鴻篇巨著描繪一軸氣勢磅礴的社會歷史畫卷今天,是作家路遙誕辰70周年紀念日通過下面這些定格的時光一起緬懷路遙平凡世界裡的人生片段童年,是路遙人生中苦難的時光,一家十來口人
  • 中國當代作家路遙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
  • 福利丨話劇《路遙》即將首演,邀您來看!
    全文共97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30年前,人民作家路遙用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精神創作出了一部部經典著作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活動時間:12月27日(周日)晚七點 活動地點:金山區圖書館三樓報告廳 參與方式:自由參與《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懷念路遙】勵志哥路遙永不過時: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他的作品以正能量激勵無數年輕人從底層不懈奮鬥!
    這是路遙在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寫下的話,他將寫作作為自己的英雄夢,在他英年早逝後,人們將他視作一位出身寒微卻不屈服命運的人民作家。2014年3月,路遙的清澗老鄉、青年作家王剛編著出版了《路遙紀事》(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他試圖通過解讀路遙與陝北文化的關係、路遙作品中陝北方言等,發現一個更豐滿、更人性化的多層面的路遙,他希望為讀者理解這位陝北「大百科全書」式作家路遙提供全新的角度。2013年3月,路遙在陝西省作協的同事,作家張豔茜曾出版《平凡世界裡的路遙》為路遙作傳。
  • 呈現路遙一生,《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出版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路遙是從陝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裡創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由於身患絕症,路遙於1992年11月辭世。《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一書以年代為主線,採用大量一手資料,詳細記載了路遙一生的生活與創作軌跡,將新中國文壇、陝西文壇的重要事件與重要人物穿插其間,將路遙及其作品置於整個新中國文藝發展的脈絡中思考,為讀者提供了路遙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藝環境與地理條件,進而為重新審視路遙及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位置打開了新的空間。
  • 雜文《路遙,留給作家們的警示!》
    《路遙,留給作家們的警示!》 —— 路遙文集(早晨,從中午開始。)讀後感。 時下,有路遙的著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正在各電視臺熱播之中,路遙這部轟動一時的收官之作,已經看過很多年了。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作家鄭子健做的一期電視節目。在節目裡,在主持人的要求下讓她介紹一下自己每天創作的作息時間。鄭子健介紹道:「我每天的創作計劃大概在三千到四千字左右,完成當天的計劃以後,我便走出家門到超市或到集市去採購自己喜愛吃的東西。回家後給自己做一桌豐盛的飯菜犒賞自己,餘下的時間,或是看看電視,或是做做家務打打毛衣,或是看看書什麼的。總之,不會在創作上過於勞累了。」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活動時間:12月27日(周日)晚七點活動地點:金山區圖書館三樓報告廳參與方式:自由參與《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名人堂丨路遙:一個氣勢磅礴的人,倒在乾渴的路上
    路遙喜歡把自己投入這種如同煉獄一般的情境,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把身體和心都放得低低的,把生命填得滿谷滿倉,富饒豐盈,這是他的基本人生觀。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令人頭疼的事。路遙父親砍了公路邊的樹,被清澗縣公安局抓到拘留所。其實也是公家人欺負他家在「門外」不站人。
  • 得知路遙死訊,老母每天坐在村口,等著兒子回來
    圖丨左一為路遙老母1949年12月2日,路遙出生在陝西榆林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家中兄妹七人,路遙排行老大。老母李桂英,實際是路遙的大伯母。當時,路遙的生母連著生了他們七個孩子,而李桂英生的三個孩子,卻一一夭折。命運,似乎在有意為難這位老人。
  • 作家路遙著名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重拍電視劇
    1988年5月,著名作家路遙(1949年-1992年)自1975年開始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最終完稿,這部小說全景式地描繪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國城鄉生活改變和人們情感變遷的故事。小說曾在20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堪稱中國當代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廣播劇和電視劇也曾激勵了一代人對抗苦難,走出困境。
  • 作家王天秀: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
    路遙與文學結下緣分是在七十年代初,就在延川縣的一家文藝小報上,他發表了第一首小詩,不久路遙就進入了延安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以後,路遙來到古城西安,成為《延河》雜誌的文學編輯,再往後他就成了一名專業作家。作家這個詞是令人羨慕和嚮往的,而在路遙的眼裡它卻是崇高而又普通的事業,路遙甚至這樣說:「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是智慧的產物,更主要是毅力和艱苦勞動的結果」。
  •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出版
    路遙是從陝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裡創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由於身患絕症,路遙於1992年11月辭世。賈平凹說:「路遙是一位像牛一樣進行創作的作家,他是陝西文學的英雄。」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領讀文化策劃的《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一書與讀者見面。
  • 情感「小白」路遙,把工人資格讓給初戀,自己卻含淚成為偉大作家
    在遇到林虹之前,路遙的感情履歷是一片空白。作為初戀,路遙給了林虹自己當時可以給的一切。禮尚往來,林虹的一個決定,也成就了偉大作家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初戀1969年,路遙認識了北京青年林虹。
  • 讀過《人生》,讀過路遙的人生嗎?
    這也是路遙逝世多年之後,其作品愈發為無數讀者所歡迎的原因之一。路遙曾在給蔡葵的一封信中談道 :「對作家來說,所謂現實,同時也就是未來,也就是歷史,因此必須有更具深度的思考,才有可能進入真正有價值的勞動。」閱讀路遙,要在大時代中發現他細微的生活。
  • 【文化評論】從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論路遙精神與路遙創作
    正是這種平凡而崇高的信念,支撐著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發展,推動著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他們就像黃土高原地底下的層層石頭,是真正的民族脊梁!無論苦難有多重,他們都能承受;無論曲折的路有多長,他們都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就因為他們擁有平凡而崇高的信念!這就是路遙和陝北人的精神!命運的平凡而崇高。
  •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作者
    文|翩翩蝴蝶四妹 首發路遙——王衛國(原名),路遙出身寒苦、一生命運多舛。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初戀是北京下鄉女孩林虹,當路遙自己的返程當工人的招工指標下來時,他義無反顧的給了女友林虹,而林虹在返回北京後給路遙的書信逐漸減少,路遙知道這段戀情將要結束,心情異常痛苦,無法振作起來。1972年路遙在寫作中又遇到了另一個北京女孩林達,林達欣賞路遙,用自己的私房錢資助路遙讀完了:「延安大學」。
  • 首屆路遙文學獎在爭議中揭曉 閻真得獎後大呼"太意外了"
    閻真獲首屆路遙文學獎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陳苑)12月3日是著名作家路遙誕辰65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以路遙名字命名的民間文學獎「路遙文學獎」終於公布了首屆獲獎名單。「太意外了!」
  • 路遙最後的2年:夫妻離婚,兄弟反目,病床前僅剩一位朋友照顧
    路遙最後的時間,定格在1992年11月17日。如果他仍活著,今年71歲。對一個作家來說,正是沉入豐滿、深刻的年紀。陝西作家大多是寫作的「苦行僧」。柳青寫《創業史》扎在皇甫村3年,陳忠實寫《白鹿原》一直蟄伏在西蔣村。相比而言,路遙的「苦」,是一種殉道式的殘酷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