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想當年,史達林為什麼非要讓外蒙古從中國版圖上分出去?

2020-12-23 年之父

沙皇俄國早就對中國蒙古地區抱有野心。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大清帝國隨即覆亡。沙俄趁機鼓動外蒙的王公、喇嘛鬧獨立,建立「大蒙古國政府」。

1913年11月,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與沙俄當局籤訂生效了《中俄聲明文件》和《中俄聲明另件》。沙俄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承認「外蒙古自治」。

外蒙古名為「自治」,但根據外蒙當局1912年11月和俄國籤訂的《俄蒙協約》和《俄蒙商務專條》,實際是在沙俄勢力的控制下。

1915年6月,中國北洋政府、外蒙當局、沙俄又進一步籤訂「恰克圖協約」(即:中俄蒙協約),更進一步坐實了外蒙古地區淪為沙俄勢力範圍。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把俄國的皇帝也給打倒了。新上臺的政府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1919年7月,蘇俄發表聲明,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事實就是這樣,無論沙俄還是蘇俄,都是支持外蒙古獨立的。儘管列寧在世時曾有承諾,說當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後、外蒙將自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個聲明讓外蒙當局感覺不妙,慌忙致電北京,表示不要「自治」,要求回歸中國。

外蒙的「自治」一直依賴沙俄,俄國人一旦不管他們,那些王公和喇嘛連基本的維穩都做不到。於是,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接到外蒙當局的來電後,下令取消外蒙自治,廢除1913年《中俄聲明文件》和1915年的《恰克圖協約》,把外蒙接回來。

1919年11月,「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在庫倫(今烏蘭巴託)成立,徐樹錚率兵駐防。徐樹錚駐防期間頗有一番作為,可惜的是沒能長期經營,就被免職了。徐世昌另派一名文官陳毅取而代之,但這位文官能力有限,外蒙局勢再陷動蕩。

徐樹錚
溫甘倫

1921年年2月,在日本的支持下,曾參加過日俄戰爭的恩琴(溫甘倫)率領白軍(十月革命後流竄的原沙俄軍隊殘部)進入外蒙,擊敗中國駐軍,成為外蒙的實際統治者。

此後,儘管中國政府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但是國內軍閥混戰,誰都顧不上管外蒙問題,沒有出兵。

1921年3月,牧民出身的蘇赫巴託爾和喬巴山成立蒙古人民革命黨,組建了「蒙古臨時人民政府」。為了獲取勝利,臨時政府向蘇俄求助。

5月,蘇俄紅軍入蒙參戰,將恩琴的匪軍剿滅,並扶持蒙古人民革命黨成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當時,蘇俄出兵的理由是「去除公敵,此公敵即白軍領袖恩琴是也」。

1925年,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告訴北洋政府說「蘇聯政府得蒙古當局之同意,開始由外蒙古撤兵,業已撤盡」。可實情是,蘇聯壓根兒沒有撤軍。

自從有了軍隊駐紮,蘇聯便開始操控外蒙古的一切。1937年,在蘇聯監督下,外蒙開始肅反,心向中國、反對獨立的人士幾乎被清洗殆盡。而此時,中國國內正處於抗戰的全面爆發,大半個中國陷入水深火熱,外蒙問題便不可避免地被忽視了。

1941年4月,蘇聯同正在侵華的日本籤訂《蘇日中立條約》,「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就這樣,從上世紀20年代一直到40年代,由於當時的中國政府沒有撥冗顧及,致使外蒙淪為蘇聯的衛星國。

雅爾達會議:邱吉爾、羅斯福、史達林

1945年5月,美、英、蘇攻克柏林,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整個二戰的結束。

二戰結束前夕,美、英、蘇等國家首腦曾經舉行了一系列戰略會議,商討影響戰爭全局的重大行動,也規劃安排了戰後的世界秩序。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1945年2月,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在蘇聯克裡木半島的雅爾達舉行的,史稱「雅爾達會議」或「克裡米亞會議」。

這些會議,形成一系列影響戰後世界秩序的公報、議定書、協定、聲明和備忘錄。這些以《雅爾達協定》為主體的國際關係體系,就是「雅爾達體系」。

這裡插一句:一些果粉不認可中國的國際地位是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來的,說在二戰時、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就已經是世界四巨頭,證據是蔣參加了1943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開羅會議」。他們認為,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籤署共同宣言《聯合國家宣言》,中國進入了與美英蘇共同領銜籤字的四大國之列,這標誌著中國在那時就是公認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

可是他們不願面對的事實是,蔣只參加了一次會議,接下來、其他三巨頭開會時,再沒讓他參加。我們看看在雅爾達系列會議中,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是如何被對待的吧。雅爾達會議上,美國人認為,中國在8年抗戰中消耗了大部分實力,無力對日本進行全面反攻。靠美軍,也無法在短期內擊潰日本。於是就向史達林提出,希望蘇聯在遠東出兵。

史達林有條件地同意了出兵,條件中的第一條就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即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羅斯福、邱吉爾同意了。1945年2月11日,籤訂《雅爾達協定》時,蔣介石毫不知情。

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國土命運被其他國家給決定了,這是有國際地位的國家應有的待遇嗎?

波茨坦會議:邱吉爾、杜魯門、史達林

當時,史達林還交代羅斯福、邱吉爾對蔣介石保密:你們不要告訴中國;什麼時候我們蘇聯希望你們告訴中國的時候,你們再告訴中國。後來,羅斯福死了。在二次大戰勝利前夕,美國杜魯門總統才將此事告知蔣介石。

蔣介石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他沒想到美國人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會出賣中國的利益。於是,硬著頭皮派代表團找史達林談判。

1945年6月30日,代表團抵達莫斯科。中方代表團的成員包括首席代表宋子文、外交部次長胡世澤、駐蘇大使傅秉常和蔣經國。蘇聯方面參加談判的有史達林、外交部長莫洛託夫、駐華大使彼得洛夫、外交部副部長洛索夫斯基。

談判主要是四個焦點問題:旅順問題、大連問題、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問題、外蒙古問題。史達林態度強硬,堅持外蒙必須獨立,聲稱「不討論外蒙古獨立宣言,就用不著討論中蘇同盟條約」。

鑑於這種情況,蔣介石曾親筆給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寫過一個密件,說「外蒙古獨立或可考慮,輔助各民族真正獨立,乃為我國立國主義之精神」。密電是蔣介石用鉛筆寫給宋子文的,並囑託說中國不必宣告外蒙獨立,不要用「承認」、「獨立」字樣。

宋子文沒有遵照蔣的意圖籤字,並提出辭職;一般認為,他辭職就是不願成為籤訂割裂外蒙條約的歷史罪人。接下來,蔣介石就讓外交部長王世傑到蘇聯去,跟蘇聯外交部長莫洛託夫把條約籤了。

在照會中,王世傑寫道:「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的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當承認外蒙之獨立,即與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王世傑(坐者)在莫斯科籤署條約

莫洛託夫在復照中寫道:「蘇聯政府對中華民國政府上項照會,業經奉悉,表示滿意,茲並聲明蘇聯政府將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

條約籤訂的時間是1945年8月14日。請大家注意這個時間,8月14號!大家知道,當年的8月15日,日本就宣布無條件投降了。這就是說,如果當時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多堅持一天,外蒙古的命運就要改寫了!

蔣經國參與了條約的籤訂,並和史達林有過一段對話。據《蔣經國先生全集》中的記載:

蔣經國去見史達林,史達林就問他:「你們為什麼堅持不讓外蒙古獨立?」蔣經國說:「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

史達林就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你們蔣介石政權,要我們蘇聯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要外蒙獨立。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監控下進行公民投票,97.8%的公民贊成獨立。

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正式公告:外蒙古人民於民國34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陳由行政院轉饒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那麼,當時為什麼蘇聯非要讓外蒙古獨立呢?用史達林的話來說就是,為了防止中國未來崛起後,對蘇聯產生威脅。雙方萬一兵戎相見,中國軍隊就可以直接從外蒙古進入,並切斷西伯利亞鐵路,讓蘇聯陷入被動。

1946年1日6日《華美晚報》號外
1950年2月24日《人民日報》第四版

當時,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再三保證、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但史達林毫無商量的餘地。

事過6年之後,已退居臺灣的蔣介石政府,以蘇聯援助中共、違反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蘇聯政府只能援助國民政府」的約定為名,將蘇聯告上了聯合國。此即「控蘇案」。

聯合國針對此案通過了第505號決議,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就其自日本投降後對中國之關係而言,實未履行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所籤訂之友好同盟條約」。

有人據此認為,聯合國廢止了蔣介石和史達林籤訂的外蒙古獨立的協議。可這不是真的。聯合國當時確實說了蘇聯未履約,但是並沒有據此說外蒙獨立無效;否則,就不會在若干年後、討論讓外蒙古加入聯合國。

1961年10月,聯合國討論外蒙古加入聯合國。當時在聯合國裡代表中國政府的,仍是蔣介石的代表葉公超。葉本可在投票中行使一票否決,但他選擇了不參加投票。外蒙古就此成為聯合國一員。

曾有人借1950年2月24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的一篇文章,想將外蒙古從中國地圖上划走的鍋甩給中共。但是,蔣介石政府在這次聯合國會議上的表現,讓任何針對此事的甩鍋行為都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控蘇案」之後的1952年10月13日,蔣介石在講話中說:「與蘇聯籤約放棄外蒙古,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絕非謀國之道」,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縱觀蔣先生的一生,很少有自責;他在外蒙古的事情上如此說自己,實屬罕見。

相關焦點

  • 蔣經國問史達林:為何非要讓外蒙古獨立?史達林淡定給出了答案
    外蒙古的獨立,是中國近代史中的一件大事,這是中華兒女感到痛惜的重大歷史事件。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需要指出的是,蔣介石要對外蒙古獨立負有主要責任,敗退臺灣後,蔣介石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失誤。 對於外蒙古獨立,蔣介石也作出了「檢討」, 「承認外蒙古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仍願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 史達林為何鬼迷心竅,一定要讓外蒙獨立?聽蔣經國說當年談判過程
    當然,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外蒙古的獨立問題,這是史達林的司馬昭之心。雙方幾經談判國民政府也無讓步。兩者僵持沒有結果,當然,因為這是史達林出兵抗日的最重要籌碼,他淡定!後來蔣介石電報蔣經國說,先不要與他正式談判,經國最好以私人身份私下見見史達林,告訴他政府不讓外蒙獨立的道理。
  • 當年外蒙古是如何獨立出去的?誰才是丟掉外蒙古的千古罪人?
    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的領土也越來越遼闊,特別是到了元朝,國土版圖幾乎是世界第一,但是由於晚清政府的腐敗,國外列強紛紛抓住這個機會,逼迫中國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許多原本屬於我們國家的土地,被外國列強所佔領。
  • 蒙古曾經是咱們國家的領土,為什麼獨立出去?又為何不收復回來?
    咱們中國的過往,這是很多人非常清楚的,對於蒙古這個地方,相信很多人能夠想到有兩個,一個是外蒙古,已經是獨立了出去,成為了一個國家,還有一個是咱們國家的一個民族,那就是內蒙,可能很多人會比較不解,外蒙古幹嘛要獨立出去,因為那些人看到了外蒙古的發展情況,其實並不好,相比來說,反而是比較悽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歷史上,外蒙古曾是中國的領土,那它是在誰手裡被劃分出去的?
    外蒙古,包括現在的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總面積約為180萬平方公裡。歷史上它曾是中國的領土。那麼,外蒙古是在誰手中丟的?1635年,塞北各部歸附後金,遂稱內蒙。此時的外蒙被喀爾喀部統治,地廣人稀。
  • 外蒙古是怎麼獨立出去的?誰才是丟掉外蒙古的歷史罪人?
    俄國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鄙夷,俄國總是躲在其他列強後邊,很少同清政府正面交戰,等到清政府被其他列強打敗,俄國便大張旗鼓的跳出來,要同其他列強分一杯羹。當時的俄國,只能用趁火打劫來形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外蒙趁亂獨立,等到二戰結束後,在世界強國蘇聯的運作下,國民政府不得不承認外蒙獨立。當時的蘇聯給國民政府開出很多霸王條款,但因當時中國實力弱小,只能被迫接受這種種不公平的條約。 當時的蘇聯領袖史達林給國民政府下達了強硬的命令,告知國民政府必須接受外蒙古獨立。
  • 為什麼要讓外蒙古獨立成國?其實這是蘇聯對中國的擔憂
    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布從中國獨立,但當時的北洋政府也並未承認。 直到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外蒙古才真正的算是獨立成國。領土被瓜分,但卻沒有得到通知的民國政府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 ,這時的中國雖然百廢待興,但在當時中國畢竟也是世界上比較強大的國家之一,卻為何要同意外蒙古獨立呢?
  • 外蒙古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為蒙古國的?
    憑藉此次良機,康熙決定採取軟硬兼施的方法進行會盟,徹底解決外蒙古的隱患,打消俄國人的不良居心,史稱「多倫會盟」。會盟後,康熙建立「匯宗寺」取「江河入海和萬宗歸一」之意,以彰盛典,以留後世。 從此,外蒙古通過條約的形式正式納入了滿清帝國的版圖,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領土。
  • 蘇聯大清洗: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不是韓國總統,而是史達林時代的革命家
    蘇聯歷史上權力最大的人,叫史達林。提到史達林,別人不會叫他主席,也不會叫他書記,大家都叫他「史達林同志」。史達林當什麼官並不重要,只要是史達林同志,他就是最高長官。即便史達林同志僅僅是一個小組的組長,他也是最高長官。他的權勢大到可以隨便殺人,一殺就是幾十萬。如果當最元首時期犯下的罪行可以被追究判刑,史達林同志或許可以判刑一萬年,甚至十萬年。
  • 在蘇聯解體之後,為何中國沒有趁機收回外蒙古?只因這幾點
    在清朝的時候,外蒙古一直都是中國版圖上的一部分,在1921年蘇聯派兵控制了外蒙古,並且教唆外蒙古獨立,但是中國政府並沒有承認。在1945年,美國為了讓蘇聯儘快對日宣戰,單方面和蘇聯籤訂了雅爾達協議,從而讓外蒙古獨立。民國政府迫於無奈只能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所以外蒙古便脫離了中國的懷抱,並且一直都被蘇聯控制著,成為了蘇聯的衛星國。在1991年,蘇聯遇到困難,最終宣布解體。
  • 民國時,段祺瑞讓外蒙古重歸中國,為何之後外蒙古又獨立了出去
    1919年11月,借俄國內戰之機,段祺瑞政府撤銷外蒙古自治,外蒙古重歸中國。然而,一年多後,事態又起變化,終使外蒙古脫離中國成為定局。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名叫恩琴的白俄貴族扮演了重要角色。 1885年12月29日,恩琴出生在奧匈帝國,後因母親改嫁遷居俄國。
  • 外蒙古曾是中國的領土,後來是怎麼獨立成一個國家的?
    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蒙古的歷史,蒙古國是夾在中國和俄羅斯中間的一個國家,首都是烏蘭巴託,由於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所以自然沒有郭德綱說的海軍司令。全國上下百分之八十都是喀爾喀蒙古族人,大多數都信仰藏傳佛教。全國的面積達到156.65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十九位。
  • 看了這三點,你就知道了外蒙古對於中國是多麼的重要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去蘇聯談判籤約,本打算與史達林討論對新中國的援助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史達林的冷落,沒辦法,只得承認既定事實。為啥偉人急切盼望外蒙古回到祖國懷抱?主要有三個原因。很多人都說外蒙古沒有內蒙古自然條件好,到處是漫漫黃沙,恰恰相反,外蒙古的條件是非常優越的,只有靠近中蒙邊境南部一帶才是戈壁,面積也只有40萬平方千米,剩下的都是好地方。草原面積比內蒙古更大、更完整,光是牛羊就有8000萬頭,要知道外蒙古人口才只有300萬。外蒙古的森林面積有福建省那麼大,木材總蓄積量約為13億立方米,也超過了內蒙古。
  • 外蒙古的過去和現在:同樣叫蒙古差距咋就這麼大呢,要麼你回來吧
    世界上有一個內陸國,他叫蒙古國。中國有一個自治區,叫內蒙古自治區。都叫蒙古,是不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歷史上很多長的一段時間,外蒙古也屬於中國,只是因為歷史的原因,現在的外蒙古,獨立成國,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外蒙古的過去和現在。
  • 都是蒙古,一個是外蒙古,一個是內蒙古,兩者的差距為何如此大?
    大家都知道內蒙古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也有很多人知道外蒙古也是曾屬於我國的,但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就宣布要脫離我們國家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烏蘭巴託的夜,很多人以為說的是內蒙古,其實烏蘭巴託是蒙古的首都。有很多網友就會說了,一會說內蒙古,一會說蒙古,一會說外蒙古,都要搞混淆了。
  • 灰度版圖下的「金錢帝國」:Grayscale為什麼一直增持比特幣?
    然而,最近看了《華爾街之狼》,其中的一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當由萊昂納多飾演的傳奇股票經紀人遞給身邊的人一支筆,要他們將這支筆賣給自己時,普通人只會講一大堆這支筆的優點,而他的好哥們布拉德卻說:「幫我個忙,把你名字寫在餐巾紙上。」通過製造需求,人們將心甘情願去買股票,這是萊昂納德能成為「華爾街之狼」的重要原因。
  • 離開了中國的外蒙古,為何現今如此的貧窮?
    大家都知道在清末之時,我們國家的領土要比現在還要大的。而由於當時的清朝政府太弱,只是很多的餓土地都丟失了,甚至還有的還獨立了出去,比如現今和我們內蒙古接壤的蒙古國,就是在那個時候出去的。
  • 蒙古人南下,忽必烈統治時期的中國,為什麼不叫蒙古,而叫元朝?
    提到蒙古帝國,世界上幾乎很少有人不知道,因為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橫跨亞歐兩塊大陸,如此之大的蒙古帝國想要統治好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所以在成吉思汗時期就把蒙古帝國分別分給了自己的四個兒子來管轄,在這期間蒙古帝國仍不斷向外擴張,版圖最大時是在忽必烈時期,達到4500多萬平方千米,也正是在忽必烈時期
  • 消失的眷村 —— 警惕臺灣「去中國化」
    作者:自媒體人 杜紹斐(ID:shaofeidu)  在臺灣,「眷村」永遠代表著一種堅定的政治態度:反「臺獨
  • 獨立的外蒙古「後悔了」,中國為什麼不願意收回?原因真的很現實
    我國有著5000多年的悠長歷史,曾經的中國有著非常大的領土,但在經歷了國家的動蕩和列強侵略之後,失去了大片領土。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原本屬於我國的土地沒有收復,比如說外蒙古。蒙古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清朝時稱外蒙古。1921年獨立,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92年改制,國號改為蒙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