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內鬥,大家可謂刻骨銘心,九一八事變,為了所謂狗屁的「攘外必先安內」,置我三千萬同胞於不顧,敵人都打進家門了,不想著抗擊,還想著乾死弟弟再去打敵人,這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嗎。
當然,內鬥不是國軍的特例,反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今天介紹的這位是紅軍軍長,彭老總的入黨介紹人,洪湖蘇區的創始人,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龍將軍」之稱。他就是段德昌將軍,共和國歷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
段德昌是湖南南縣南洲鎮火箭村人,1904年出生,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對他的教育非常上心,7歲開始念私塾,後轉讀小學,18歲時已從南縣第一高等小學畢業,考入了長沙雅各中學。
段德昌在學校期間積極學習共產主義,參加愛國運動,就在他積極學習進步的時候,父親患病去世,斷了收入來源的他,不得不輟學回家。
1924年,段德昌和何長工一起在華容創辦新華中學,並任校董會副主任兼英文教員,繼續傳播進步思想。1925年6月,段德昌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並奉命前往廣州,報考黃埔軍校第四期。
段德昌軍校畢業後進入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1師政治部工作,後來受「中山艦事件」的影響,進入主席主辦的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畢業後,段德昌參加北伐,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五師政治部秘書和第二師政治部秘書長。
1927年,段德昌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失利後,他奉命轉入鄂西一帶農村,從事農民運動,恢復公安縣委後出任縣委書記。1928年春節,段德昌領導農民暴動,組織農民武裝,開展遊擊戰爭,更是率部渡江東下,初創了洪湖根據地的基礎,與周逸群、賀龍一起,成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
值得一提的是,段德昌介紹了當時擔任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的彭老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段德昌在前期基本上做的都是整治工作,沒想到打仗也是一把好手,讓人眼前一亮。段德昌先是率部在監利、沔陽交界地區創建遊擊根據地,然後在四周開展遊擊戰,一段時間後順利建立了三縣紅色政權。段德昌首創「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的遊擊戰術,與主席後來提出的遊擊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1930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成立,段德昌任副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此後他率部東徵西討,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立下赫赫戰功。同年7月,紅2軍團成立,段德昌擔任紅6軍軍長,率部參加東進和南下作戰,連克華容、南縣、公安等地,擴大了蘇區。
1930年7月4日,段德昌非常冷靜的提出鞏固新蘇區、停止南徵的主張,結果沒被採納,不久,南徵失利,不僅丟了新蘇區,而且連洪湖老根據地也幾乎全部喪失,他提出回師洪湖,再次遭到拒絕。
1930年12月初,段德昌被調任湘鄂西聯縣政府赤色警衛隊總隊長,在紅2軍團失利後,他收攏一部分失散的紅軍戰士和傷病員返回洪湖,組建了新6軍,出任軍長。1931年初,國民黨先後調集五個旅的兵力,向洪湖蘇區發動兩次大規模的「圍剿」,段德昌立即率領新六軍和赤色警衛總隊與敵人展開遊擊戰,最終粉粹的敵人的圍剿。
4月,紅2軍團奉令改編為紅3軍,段德昌任紅9師師長,沒多久,國軍向洪湖蘇區發動第三次「圍剿」,他率部取得了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三大戰鬥的勝利,共殲敵一萬多人,繳槍一萬餘支,被群眾稱為「常勝將軍」。
1932年,第3軍被迫離開洪湖蘇區,段德率部擔負阻擊、斷後等艱巨任務,經豫西南、陝南、川鄂邊,轉戰3500餘公裡。
1933年4月下旬,段德昌到中央分局駐地金果坪開會,剛一到就被以「改組派」、「逃跑主義」的罪名逮捕,他立下「給我四十條槍,三年內恢復洪湖蘇區,否則提頭來見」的誓言,可惜遭到拒絕,不久後被殘忍殺害,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