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戰爆發後,根據兩黨協議,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葉挺擔任軍長,項英擔任副軍長兼政委,下轄四個支隊,全軍共有10300人,而由紅28軍改編的第四支隊就有3100餘人,為何第四支隊能夠成為新四軍最強的隊伍,這不得不提到他們的支隊司令高敬亭。
開啟革命生涯
1907年,高敬亭生於河南新縣,他的家境雖然貧困,但父親見他從小聰慧異常,就節衣縮食將他送進學堂讀書,10歲那年母親病逝,家裡日漸窘困,後來實在難以支持他的學業,高敬亭就輟學回家幫父親務農,但能識文斷字的他比同齡人眼界要寬廣很多。
當時我黨黨員方進賢、梅光榮等人以走親訪友為名在鄂豫地區進行革命宣傳,聽了他們的講解對高敬亭啟發很大,後來就投身於革命運動中,1927年還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1930年剛入黨不久的高敬亭當選為光山縣蘇維埃主席,僅過一年又當選為鄂豫皖省蘇維埃主席,成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領導者,而他在此後數年的反「圍剿」鬥爭中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
令老蔣頭疼不已的鄂豫皖蘇區
1932年,國軍調集30萬大軍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由於上級的錯誤指揮,紅軍沒能打破這次「圍剿」,只能率主力撤離蘇區,向川陝地區轉移。
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後,吳煥先與徐海東重建紅25軍,這支僅有兩三千人的隊伍,卻以頑強的力量與國軍十幾個師的兵力,堅持戰鬥兩年之久,最終於1934年底踏上了長徵徵途。
此時蔣介石調集大別山地區十餘萬大軍,準備在三個月之內將紅色旗幟在鄂豫皖地區「剷除」,而時任皖西北道委書記的高敬亭,將分散各地的紅軍和地方武裝重組為紅28軍,而此時老蔣卻沒想到,這支僅有1000餘人的隊伍,在此後三年內令他頭痛不已。
當時高敬亭決定以遊擊戰為主要作戰形式,並確定作戰方針「以分散遊擊為主,時聚時散,分散敵人,調動敵人,疲勞敵人,拖垮敵人,相機打擊敵人,保衛根據地。」
除了用遊擊戰術,高敬亭還利用偽裝戰術,經常化裝成敵軍,深入敵佔區內部搞破壞,1936年2月,他們就是將手槍團化裝成敵25路軍的追繳隊,將第十一路軍的給養隊繳了械,這次行動沒發一槍一彈,就繳獲了幾十擔糧食、武器彈藥和銀元,真是滿載而歸。
因為國軍一直進展不利,氣的老蔣三換主帥,後來任命愛將衛立煌擔任「剿總」,但面對紅軍遊擊專家高敬亭,衛立煌也無奈,曾懸賞10萬大洋捉拿高敬亭,但終究是無果而終。
被錯殺的新四軍名將
抗戰爆發後,紅28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支隊司令由高敬亭擔任,當時全軍3000餘人,約佔新四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是新四軍當時實力最強大的隊伍。
1938年5月,高敬亭率第四支隊在蔣家河口戰鬥中擊斃日軍20餘人,這是新四軍挺進敵後的第一槍,揭開了華中敵後遊擊戰的序幕,在接下來一年多中,高敬亭發動大小戰鬥幾十次,斃傷日偽軍23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而自身也發展到8000餘人,成為新四軍的主力部隊。
雖說支隊司令高敬亭功勳卓越,但是他山頭主義嚴重,對於上級的命令不服從或者打折扣服從,這本來是內部矛盾,可惜妥善解決,可惜被新四軍領導下令將其逮捕殺害。
可惜敵人懸賞十萬大洋都找不到高敬亭的蹤跡,卻輕易被自己人殺害,直到1977年才被平反,1980年4月19日,高敬亭將軍骨灰安放儀式在合肥舉行,當時40多位開國元勳和開國功臣參加儀式。
當初新四軍其他三位支隊司令員,建國後走出一位元帥、一位大將,二支隊司令張鼎丞雖沒有參與授銜,此後成就也很很高,所以說高敬亭將軍沒有被錯殺,他的軍銜不是大將也至少是個上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