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28軍的創始人,犧牲時年僅32歲,他若不死,大別山根據地不會丟

2020-12-24 栓哥的歷史課堂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奉命從大別山撤離,開始長徵。徐海東這一走,老蔣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此前多次「圍剿」鄂豫皖蘇區,都被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粉碎。現在紅25軍終於走了,老蔣認為「收復」大別山的時機已到,立刻給大別山「剿共」總指揮劉鎮華下了嚴令:限期一個月消滅大別山留守的紅軍遊擊隊。

當時劉鎮華手下有多少兵力呢?10萬!大別山留守的紅軍有多少人呢?1100!敵我兵力幾乎相差了100倍!因此劉鎮華認為一個月內消滅大別山留守的紅軍是手拿把攥的事兒,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從1934年12月起到1935年5月為止,在這半年多的時間內,劉鎮華先後發起了數十次「進剿」,非但沒能消滅紅軍,反而被紅軍消滅了一萬多人,連他的嫡系部隊獨立第五旅都被打殘了。

那麼是哪位紅軍驍將如此善戰,打得劉鎮華叫苦連天呢?他就是大別山傳奇英雄高敬亭。紅25軍撤離後,高敬亭奉命留守,他將活動於鄂東和皖西的紅軍遊擊隊組織起來,成立了紅28軍,全軍1100人。那麼他是如何用這點兵力粉碎了國軍的「圍剿」呢?原來每當國軍進攻時,高敬亭就帶領部隊進山和敵人打轉轉,紅28軍的戰士大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走山路是家常便飯。國軍就不一樣了,走了幾天山路後,一個個氣喘籲籲,叫苦連天。

敵人追不上紅軍,只能撤退,此時高敬亭把部隊集中起來,選擇有利時機伏擊敵人,這裡消滅一個排,那裡消滅一個連。半年下來,戰果十分喜人,不僅消滅了一萬多敵人,自身也發展到了1800多人。老蔣見狀,大發雷霆,連罵劉鎮華「廢物」,將他撤職查辦,改由25路軍總司令梁冠英出任「剿共」總指揮,繼續進攻大別山。

梁冠英一上任就召集部屬開會,重新劃定「清剿區」區。並嚴厲哪個「清剿區」發現紅軍,就拿哪個「清剿區」負責人是問。針對敵情變化,高敬亭也做出了針對性的作戰部署:拖垮25路軍,相機打擊11路軍和東北軍,堅決打擊地方保安團;同時在戰術上執行「拖垮敵人,疲勞敵人,擾亂敵人,打擊敵人」的「十六字」訣。此外紅軍還經常派出小股部隊穿上敵軍服裝,對敵人進行出其不意地打擊。梁冠英上任7個多月毫無建樹,還多次被紅軍牽著鼻子打,老蔣一怒之下,又將他撤了職。

打了一年多,不僅沒能消滅紅28軍,反而被紅28軍消滅了兩萬多人,老蔣越想越氣,認為是劉鎮華和梁冠英太無能了。為了徹底消滅紅28軍,他把自己的五虎上將之一衛立煌派了出來。衛立煌一上任就是「大手筆」,除了十多萬的正規軍外,又武裝了30多個縣保安團。同時還修築了8萬多座碉堡和40多條封鎖線,對紅軍實行「駐剿」、「圍剿」和「追剿」,並懸賞十萬大洋買高敬亭的人頭。

針對衛立煌的這些措施,高敬亭也做出了響應的部署:縮小目標,全軍以營或連為單位活動,加強縣大隊和區小隊用以對付敵人的鄉、保武裝。這樣一來,衛立煌精心策劃的「圍剿」方略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他「進剿」一年,除了損兵折將外,一無所獲。正當衛立煌焦頭爛額的時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國共開始合作抗日。紅28軍被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全支隊3100人。

改編之初,高敬亭曾建議不要輕易放棄大別山根據地,但上級沒有採納。不久後4支隊在黃安七裡坪召開東進抗日誓師大會,會後高敬亭率部東進皖中和皖東,多次和日偽軍激戰,共消滅日軍1700多人,偽軍3700多人,自身發展到了8000多人,並創建了以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和巢縣為中心,背靠大別山的皖中抗日根據地。但可惜的是1939年6月的時候,高敬亭被錯殺,年僅32歲。如果高敬亭不死,大別山不會被桂軍佔據,二野千裡躍進大別山也不會那麼辛苦。多說一句,新四軍成立之初,只有4個支隊,支隊司令分別是陳毅、張鼎丞、張雲逸和高敬亭。如果高敬亭不死的話,55年至少也是個上將。

相關焦點

  • 紅28軍高敬亭,創建了新四軍最厲害的一支部隊,後來的結局如何?
    高敬亭出生於河南信陽,出生於1907年,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二十二歲的時候就加入了黨。高敬亭年紀輕輕就已經大有作為,1930年,23歲的高敬亭就已經成為了蘇維埃政府的主席。在紅軍長徵的時候,條件異常艱難,不過高敬亭建立的紅軍第二十八軍在大別山堅持了三年的遊擊戰爭,從未言棄,他們這種不放棄的精神,給當時的革命戰士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鼓舞。
  • 紅28軍創始人高敬亭,32歲被錯殺,留下的女兒過得怎麼樣?
    而在新四軍中,有一個人是紅二十八軍的創始人之一,還是新四軍第四支隊的司令員,但是後來他不幸被錯殺,幾十年後平反冤屈,留下了兩個女兒。這個人就是高敬亭,他在世時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去世後,兩個女兒生活如何呢?高敬亭出生於1907年,河南人。1927年,黃麻起義爆發,高敬亭積極參與,加入了革命隊伍,一年後正式加入了黨。
  • 紅色星火的人民力量——大別山走出兩支紅軍隊伍的歷史啟示
    新華社武漢8月8日電題:紅色星火的人民力量——大別山走出兩支紅軍隊伍的歷史啟示新華社記者宋振遠、徐海波、孫少龍、王若辰滾滾長江水,巍巍大別山。綿延近400公裡的大別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駐地所在。紅四方面軍在此誕生,紅二十五軍在此重建,紅二十八軍在這裡改編。參加長徵的四支紅軍部隊,有兩支源於此地。
  • 劉志丹犧牲後,紅28軍軍長由誰接任?軍長後官至副國級!
    1935年底,陝北紅軍經過統一改編建立了紅28軍,軍長為劉志丹,當時中央紅軍剛剛到達延安,為了能突破敵人的圍剿,幫助陝北根據地打破封鎖。中央派出了兩支部隊分東路和西路出擊。劉志丹劉志丹的紅28軍被分在了東路軍,剛開始,劉志丹率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晉西北是連戰連捷,可是沒多久敵人就出動了大軍。
  • 他創立紅28軍,打響新四軍抗戰第一槍,卻被自己人錯殺
    高敬亭是鄂豫皖邊區三年遊擊戰爭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在紅25軍長徵後,他按照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建紅28軍,組織和領導邊區軍民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堅持了長達三年之久的遊擊戰爭,鉗制了大量的敵軍,粉碎了敵 的反覆「清剿」,有力地掩護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行動,推動了邊區抗日救國形勢的發展,鍛造了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英雄部隊,使大別山紅旗不倒,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
  • 劉志丹犧牲後,此人接任紅28軍軍長,後成為開國上將,官至副國級
    說起劉志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我軍著名的軍事家,西北紅軍和西北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劉志丹出生於1903年,是土生土長的陝北人, 他青年時期就投身革命,曾在黃埔軍校學習。九一八事變後,劉志丹在家鄉成立了反帝同盟軍,後改為陝甘紅軍遊擊支隊,他歷任支隊副總指揮、總指揮等職務。
  • 長徵中的精銳之師:紅二十五軍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將領
    在萬裡長徵路上,紅二十五軍孤軍作戰,突破敵人重重封鎖,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打得國民黨軍一聽到「徐老虎」這三個字都望風而逃。同時,紅二十五軍的長徵也創造了一個奇蹟,他們是唯一一支經歷長徵部隊人數不降反增的部隊(長徵出發時2900多人,到達陝北時候增加到3400多人),並且,在途中,他們還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 他是紅28軍創始人,打得10萬大軍三換主帥,如不被錯殺至少是上將
    開啟革命生涯1907年,高敬亭生於河南新縣,他的家境雖然貧困,但父親見他從小聰慧異常,就節衣縮食將他送進學堂讀書,10歲那年母親病逝,家裡日漸窘困,後來實在難以支持他的學業,高敬亭就輟學回家幫父親務農,但能識文斷字的他比同齡人眼界要寬廣很多。
  • 紅25軍軍魂——吳煥先
    原標題:圖文:紅25軍軍魂——吳煥先 吳煥先,1907年生於黃安縣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省新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紅25軍。1934年11月,率紅25軍長徵,領導開闢鄂豫陝蘇區,先後任中共鄂豫陝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
  • 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紅25軍軍魂:吳煥先的故事
    生於1907年7月31日,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領導黃(安)麻(城)起義,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創始人之一。歷任紅四軍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25軍73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鄂東北遊擊總司令,紅二十五軍軍長、政治委員,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鄂豫陝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等職。
  • 董存瑞犧牲時年僅19歲,他的家人後來過得怎樣?看完覺得很欣慰
    在這些人中,不乏一些為了國家慷慨赴死的英雄。從最早的譚嗣同開始,再到後來的董存瑞、黃繼光都是這樣。今天我們主要說的人物是董存瑞。當年在一場著名的戰役中,董存瑞攻破國民黨軍據守的橋型碉堡,不惜自己充當人肉炸彈來將炸彈貼合在牆面上。據了解董存瑞犧牲時年僅19歲,當時他父母健在,並且已經成了家,在董存瑞犧牲後,他的家人生活得怎麼樣呢?
  • 紅色商城——紅25軍的成立及走出商城的長徵
    可現在人們把目光只集中在紅25軍長徵第二次出發地一一羅山何家衝,對她以前的成立地和出發地很少提及,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不尊重歷史的。 當前,安微的金寨縣,湖北的紅安縣,河南的商城縣都在爭紅25軍的成立地。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為何西撤?
    但至1948年3月28日劉鄧大軍主力就轉出了大別山。如果當時能牢固地佔領大別山,更可切斷國軍津浦、平漢和隴海三條交通線,還能東懾南京,西逼武漢,瞰制中原,直接威脅敵人長江防線以及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統治。既然佔據大別山地區的戰略作用如此之大,為何劉鄧的軍隊大部分都西撤了呢?
  • 長徵紅軍中,除了三大主力和紅25軍走完全程,還有一支折返原地
    第二支就是紅25軍,在1934年從河南出發,1935年到達陝西,是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隊伍。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1935年開始長徵,1936年到達甘肅會寧。最後一支就是紅二反面軍,1935年從湖南出發,1936年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其實,在長徵的隊伍中,還有另一支隊伍,就是紅28軍。
  • 陳錫聯轉戰大別山時,遇見了闊別20年的母親,別離時將毛毯、被子留...
    開國上將陳錫聯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他是個苦孩子,父親陳永厚是個石匠,在當時有這種手藝的人養家餬口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陳錫聯3歲那年父親在幫人家蓋房的時候發生了事故,掉下來的石樑將陳永厚砸成了重傷,不久後就傷重不治。
  • 丁少卿:紅25軍第75師師長,因何走上不歸路?
    紅25軍是一支英雄部隊,它在1931年10月成立於現在的安徽金寨,隸屬於大名鼎鼎的紅四方面軍。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撤離鄂豫皖蘇區,吳煥先和徐海東等人奉命重建紅25軍,並留守大別山。初期,這個軍約有7000人。後來,由於敵軍的重兵圍剿,紅25軍被迫一分為二。吳煥先率部轉戰鄂東,徐海東率部轉戰皖西。
  •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都是誰?結局又怎麼樣?
    1935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紅1、4方面軍進行了會師,會師後的總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中共中央和軍委為團結紅4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實現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決定對組織進行必要的調整,將軍團改成軍,以與紅4方面軍保持一致。
  • 一哥「俗人讀史」之——紅33軍悲壯的歸路
    1933年10月,從1929年起就長期在川東堅持鬥爭、幾經挫折重建的川東遊擊軍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於川東宣漢地區,11月2日,川東遊擊軍改編組成紅33軍。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33軍被編入左路軍,王維舟調紅軍總部工作,羅南輝任軍長、政治委員張廣才、參謀長李榮,轄第98師:師長吳世安、政治委員吳成忠;第99師:師長王波、政治委員王德安。1936年1月,紅33軍與紅5軍團合編為紅5軍,董振堂任軍長、羅南輝任副軍長。
  • 他是紅軍軍長,遭受迫害時,他立誓:給我四十條槍,三年恢復蘇區
    今天介紹的這位是紅軍軍長,彭老總的入黨介紹人,洪湖蘇區的創始人,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龍將軍」之稱。他就是段德昌將軍,共和國歷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段德昌段德昌是湖南南縣南洲鎮火箭村人,1904年出生,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對他的教育非常上心,7歲開始念私塾,後轉讀小學,18歲時已從南縣第一高等小學畢業,考入了長沙雅各中學。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在1933年成立時,只有三千多人,是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後,由留在大別山繼續堅持鬥爭的餘部所組建的,由徐海東擔任軍長。1934年,紅25軍主力共2900餘人開始長徵,組織上特地派遣程子華來到鄂豫皖,參與紅25軍的領導工作,紅二十五軍的領導班子形成,他們是: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鄭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