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奉命從大別山撤離,開始長徵。徐海東這一走,老蔣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此前多次「圍剿」鄂豫皖蘇區,都被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粉碎。現在紅25軍終於走了,老蔣認為「收復」大別山的時機已到,立刻給大別山「剿共」總指揮劉鎮華下了嚴令:限期一個月消滅大別山留守的紅軍遊擊隊。
當時劉鎮華手下有多少兵力呢?10萬!大別山留守的紅軍有多少人呢?1100!敵我兵力幾乎相差了100倍!因此劉鎮華認為一個月內消滅大別山留守的紅軍是手拿把攥的事兒,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從1934年12月起到1935年5月為止,在這半年多的時間內,劉鎮華先後發起了數十次「進剿」,非但沒能消滅紅軍,反而被紅軍消滅了一萬多人,連他的嫡系部隊獨立第五旅都被打殘了。
那麼是哪位紅軍驍將如此善戰,打得劉鎮華叫苦連天呢?他就是大別山傳奇英雄高敬亭。紅25軍撤離後,高敬亭奉命留守,他將活動於鄂東和皖西的紅軍遊擊隊組織起來,成立了紅28軍,全軍1100人。那麼他是如何用這點兵力粉碎了國軍的「圍剿」呢?原來每當國軍進攻時,高敬亭就帶領部隊進山和敵人打轉轉,紅28軍的戰士大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走山路是家常便飯。國軍就不一樣了,走了幾天山路後,一個個氣喘籲籲,叫苦連天。
敵人追不上紅軍,只能撤退,此時高敬亭把部隊集中起來,選擇有利時機伏擊敵人,這裡消滅一個排,那裡消滅一個連。半年下來,戰果十分喜人,不僅消滅了一萬多敵人,自身也發展到了1800多人。老蔣見狀,大發雷霆,連罵劉鎮華「廢物」,將他撤職查辦,改由25路軍總司令梁冠英出任「剿共」總指揮,繼續進攻大別山。
梁冠英一上任就召集部屬開會,重新劃定「清剿區」區。並嚴厲哪個「清剿區」發現紅軍,就拿哪個「清剿區」負責人是問。針對敵情變化,高敬亭也做出了針對性的作戰部署:拖垮25路軍,相機打擊11路軍和東北軍,堅決打擊地方保安團;同時在戰術上執行「拖垮敵人,疲勞敵人,擾亂敵人,打擊敵人」的「十六字」訣。此外紅軍還經常派出小股部隊穿上敵軍服裝,對敵人進行出其不意地打擊。梁冠英上任7個多月毫無建樹,還多次被紅軍牽著鼻子打,老蔣一怒之下,又將他撤了職。
打了一年多,不僅沒能消滅紅28軍,反而被紅28軍消滅了兩萬多人,老蔣越想越氣,認為是劉鎮華和梁冠英太無能了。為了徹底消滅紅28軍,他把自己的五虎上將之一衛立煌派了出來。衛立煌一上任就是「大手筆」,除了十多萬的正規軍外,又武裝了30多個縣保安團。同時還修築了8萬多座碉堡和40多條封鎖線,對紅軍實行「駐剿」、「圍剿」和「追剿」,並懸賞十萬大洋買高敬亭的人頭。
針對衛立煌的這些措施,高敬亭也做出了響應的部署:縮小目標,全軍以營或連為單位活動,加強縣大隊和區小隊用以對付敵人的鄉、保武裝。這樣一來,衛立煌精心策劃的「圍剿」方略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他「進剿」一年,除了損兵折將外,一無所獲。正當衛立煌焦頭爛額的時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國共開始合作抗日。紅28軍被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全支隊3100人。
改編之初,高敬亭曾建議不要輕易放棄大別山根據地,但上級沒有採納。不久後4支隊在黃安七裡坪召開東進抗日誓師大會,會後高敬亭率部東進皖中和皖東,多次和日偽軍激戰,共消滅日軍1700多人,偽軍3700多人,自身發展到了8000多人,並創建了以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和巢縣為中心,背靠大別山的皖中抗日根據地。但可惜的是1939年6月的時候,高敬亭被錯殺,年僅32歲。如果高敬亭不死,大別山不會被桂軍佔據,二野千裡躍進大別山也不會那麼辛苦。多說一句,新四軍成立之初,只有4個支隊,支隊司令分別是陳毅、張鼎丞、張雲逸和高敬亭。如果高敬亭不死的話,55年至少也是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