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陳錫聯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他是個苦孩子,父親陳永厚是個石匠,在當時有這種手藝的人養家餬口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陳錫聯3歲那年父親在幫人家蓋房的時候發生了事故,掉下來的石樑將陳永厚砸成了重傷,不久後就傷重不治。
陳錫聯的父親去世後,家裡的日子非常的艱難,僅有的一畝田要養活五口人(陳錫聯及他的母親、兩個姐姐、出生不久的弟弟)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家人主要靠母親沒日沒夜的給人紡線織布來維持生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陳錫聯從記事起就幫助母親勞作,稍微大一點就給地主家放牛,當長工,在這段歲月中他沒有少受僱主的毒打。
1929年,黃(安)麻(城)光(山)根據地建立,遊擊隊在陳錫聯的家鄉活動,他嚮往新的生活想加入遊擊隊,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陳錫聯的母親堅決不同意,但是陳錫聯思前想後還是下定決心在一天夜裡假裝睡著,然後等著母親、姐姐、弟弟都睡著後,他走出家門毅然參加了遊擊隊,這一年陳錫聯14歲。
陳錫聯參加的那支遊擊隊,隊長是日後的開國大將徐海東,副隊長是詹芳才,不久之後徐海東領導的這支遊擊隊正式改編成了紅軍,在部隊轉戰別處之前陳錫聯回家看望了母親,看著長高長胖的兒子,母親百感交集,也默認了陳錫聯的選擇。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陳錫聯也成了連政治指導員,之後他歷任紅30軍紅88師263團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4軍第10師副師長、紅11師政治委員、紅10師師長等職務,陳錫聯任紅11師政治委員的時候20歲,是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他也被人親切的稱作「小鋼炮」。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錫聯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他率該團挺進山西忻口戰場,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摧毀日機24架。陽明堡之戰讓陳錫聯聲名遠揚,他的家鄉人也知道了八路軍有一個叫陳錫聯的團長打仗很厲害,後來母親託人給八路軍總部寄了一封信,收到信的陳錫聯熱淚盈眶,他將母親的信一直珍藏在身邊閒暇之餘經常拿出來看一看。
解放戰爭期間,陳錫聯任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3縱是中野的核心縱隊之一,陳錫聯是當時所有縱隊司令員中最年輕的,他和陳再道、陳賡也被稱為劉、鄧大軍中的「三陳」。
1947年6月,劉、鄧大軍主力採取無後方的千裡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大別山區,陳錫聯率3縱搶渡淮河,快速突進到大別山北麓,在十幾天內解放了宛西9個縣城及大片地區,為大軍立足奠定了基礎。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這讓敵人非常的恐慌,1947年11月,蔣任命白崇禧為蘇、皖、鄂、豫、贛五省的」剿匪「總司令,抽調了14個師(33個旅)的優勢兵力向大別山根據地進行全面進攻。就在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各縱隊積極的展開對敵鬥爭的時候,6縱隊的政治委員杜義德卻無意中找到了陳錫聯的母親。
6縱的部隊當時就在陳錫聯的家鄉一帶活動,有一個帶路的年輕人和6縱的指戰員們聊天,說他叫陳錫禮,他有個哥哥叫陳錫聯參加紅軍20年了,聊天的一個指揮員聽了大吃一驚,說這恐怕就是3縱隊的司令員陳錫聯的弟弟吧,於是這個指揮員連忙向6縱隊的政委杜義德匯報了,杜義德派了幾名戰士把陳錫聯的母親用小推車接到了3縱司令部。
陳錫聯的母親60多歲了,雖然她近20年沒有見兒子,但是一進司令部,從一幫人中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陳錫聯。母親相見,這種感情用言語是無法形容的,陳錫聯和母親說了一晚上的話,天亮後部隊要急行軍,陳錫聯只好依依不捨的和母親告別。
雖然陳錫聯已經是我軍的高級指揮員了,但是他也是沒有多少個人物品的,母親要走他想給送點東西卻也沒有,最後陳錫聯將自己用的毛毯、被子留給了母親。
送走母親後,陳錫聯率部投入到積極的對敵作戰中,3縱指戰員冒著嚴寒轉戰千裡,連續戰鬥18天,粉碎了敵人的多路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