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聯轉戰大別山時,遇見了闊別20年的母親,別離時將毛毯、被子留...

2020-12-26 騰訊網

開國上將陳錫聯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他是個苦孩子,父親陳永厚是個石匠,在當時有這種手藝的人養家餬口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陳錫聯3歲那年父親在幫人家蓋房的時候發生了事故,掉下來的石樑將陳永厚砸成了重傷,不久後就傷重不治。

陳錫聯的父親去世後,家裡的日子非常的艱難,僅有的一畝田要養活五口人(陳錫聯及他的母親、兩個姐姐、出生不久的弟弟)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家人主要靠母親沒日沒夜的給人紡線織布來維持生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陳錫聯從記事起就幫助母親勞作,稍微大一點就給地主家放牛,當長工,在這段歲月中他沒有少受僱主的毒打。

1929年,黃(安)麻(城)光(山)根據地建立,遊擊隊在陳錫聯的家鄉活動,他嚮往新的生活想加入遊擊隊,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陳錫聯的母親堅決不同意,但是陳錫聯思前想後還是下定決心在一天夜裡假裝睡著,然後等著母親、姐姐、弟弟都睡著後,他走出家門毅然參加了遊擊隊,這一年陳錫聯14歲。

陳錫聯參加的那支遊擊隊,隊長是日後的開國大將徐海東,副隊長是詹芳才,不久之後徐海東領導的這支遊擊隊正式改編成了紅軍,在部隊轉戰別處之前陳錫聯回家看望了母親,看著長高長胖的兒子,母親百感交集,也默認了陳錫聯的選擇。

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陳錫聯也成了連政治指導員,之後他歷任紅30軍紅88師263團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4軍第10師副師長、紅11師政治委員、紅10師師長等職務,陳錫聯任紅11師政治委員的時候20歲,是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他也被人親切的稱作「小鋼炮」。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錫聯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他率該團挺進山西忻口戰場,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摧毀日機24架。陽明堡之戰讓陳錫聯聲名遠揚,他的家鄉人也知道了八路軍有一個叫陳錫聯的團長打仗很厲害,後來母親託人給八路軍總部寄了一封信,收到信的陳錫聯熱淚盈眶,他將母親的信一直珍藏在身邊閒暇之餘經常拿出來看一看。

解放戰爭期間,陳錫聯任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3縱是中野的核心縱隊之一,陳錫聯是當時所有縱隊司令員中最年輕的,他和陳再道、陳賡也被稱為劉、鄧大軍中的「三陳」。

1947年6月,劉、鄧大軍主力採取無後方的千裡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大別山區,陳錫聯率3縱搶渡淮河,快速突進到大別山北麓,在十幾天內解放了宛西9個縣城及大片地區,為大軍立足奠定了基礎。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這讓敵人非常的恐慌,1947年11月,蔣任命白崇禧為蘇、皖、鄂、豫、贛五省的」剿匪「總司令,抽調了14個師(33個旅)的優勢兵力向大別山根據地進行全面進攻。就在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各縱隊積極的展開對敵鬥爭的時候,6縱隊的政治委員杜義德卻無意中找到了陳錫聯的母親。

6縱的部隊當時就在陳錫聯的家鄉一帶活動,有一個帶路的年輕人和6縱的指戰員們聊天,說他叫陳錫禮,他有個哥哥叫陳錫聯參加紅軍20年了,聊天的一個指揮員聽了大吃一驚,說這恐怕就是3縱隊的司令員陳錫聯的弟弟吧,於是這個指揮員連忙向6縱隊的政委杜義德匯報了,杜義德派了幾名戰士把陳錫聯的母親用小推車接到了3縱司令部。

陳錫聯的母親60多歲了,雖然她近20年沒有見兒子,但是一進司令部,從一幫人中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陳錫聯。母親相見,這種感情用言語是無法形容的,陳錫聯和母親說了一晚上的話,天亮後部隊要急行軍,陳錫聯只好依依不捨的和母親告別。

雖然陳錫聯已經是我軍的高級指揮員了,但是他也是沒有多少個人物品的,母親要走他想給送點東西卻也沒有,最後陳錫聯將自己用的毛毯、被子留給了母親。

送走母親後,陳錫聯率部投入到積極的對敵作戰中,3縱指戰員冒著嚴寒轉戰千裡,連續戰鬥18天,粉碎了敵人的多路進攻。

相關焦點

  • 母親靠乞討為生,上將陳錫聯自責:我是忠臣,但不是孝子
    戎馬生涯陳錫聯將軍1915年出生於湖北黃安高橋鎮,陳將軍早年喪父,家中有一弟兩妹,母親為了養活孩子,帶著陳錫聯每日乞討,以殘羹剩飯養家。在參軍前,陳母已知兒子有當兵的願望,所以每晚睡覺之前,一定要握兒子的手,生怕兒子跑了。
  • 他想當兵卻被母親綁住,趁母親熟睡偷偷離家,再見時兒子已成司令
    可以說,在這38年歲月裡,足足幾代人的青春記憶,都是被戰火所填充的。可想而知,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而在民國時期,曾經有位進步青年想要當兵,他的母親知道以後,為了阻止兒子的選擇,專門用繩子將兒子綁住,結果,兒子還是趁老母親熟睡時偷偷逃離了家裡。兒子這一離去,就是足足18年的時間。不過,當18年後,兒子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一位司令了。那麼,這其中還都有哪些故事和曲折?
  • 陳錫聯兵團麾下三位軍長,都是第二野軍的虎將,而且軍銜都一樣
    而第三兵團司令員是由陳錫聯將軍擔任,因此也稱之為陳錫聯兵團。陳錫聯也是我黨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將領,當時他擔任兵團司令員時年僅34歲,是我軍最年輕的一位兵團司令員。不僅如此,陳錫聯兵團麾下三位軍長,都是當時第二野戰軍的虎將。
  • 大別山脈的核心景區——湖北天堂寨風景區
    湖北天堂寨景區所處的大別山是一座古老的山脈,據湖北省地質研究所工程師董仁溥論證,20億年前,當秦嶺、祁連山、崑崙山還是水鄉澤國時,大地母親便孕育了大別山,並拱起了它的脊梁,它比崑崙山的形成要早18億多年。
  • 中將:他給我做警衛員時,我經常揍他
    在千裡躍進大別山中,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擔任的是開路先鋒的角色,擋者披靡。憑藉著這些赫赫戰功,1949年,當中原野戰軍改組三個兵團時,陳錫聯與陳賡、楊勇成了三個兵團司令之一,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
  • 大別山裡幸福一家人
    韓光瑩的母親夏世梅今年已是82歲高齡。老人怎麼也沒想到能見到總書記,她說:「總書記很和藹,握著我的手,問多大歲數、身體咋樣,了解家庭情況。」韓光瑩的爺爺韓家蘇生於1905年,1928年參加紅軍,在戰鬥中身負重傷,組織上安排他回鄉休養,直至去世。韓光瑩的三爺爺韓家文,1932年隨紅軍轉戰川陝,兩年後犧牲,年僅19歲。韓光瑩的父親韓文宏是村裡的老黨員,當過大隊會計、公社綜合廠廠長。韓光瑩的兒子韓建東,從小夢想和太爺爺一樣,參軍報國,2019年如願考入軍校,立志成長為一名空軍飛行員。
  • 歐陽妮妮「盤」了24年的被子,髒了爛了也不嫌棄,網友:是啥怪癖
    在姐姐歐陽妮妮的vlog中,三姐妹難得一起出鏡回答網友的問題,當問到「你的怪癖是什麼」的時候,歐陽妮妮說自己有一條從小到大一直蓋的被子,這條「盤」了24年的被子她每天都要帶著,髒了爛洞也不嫌棄,要抱著才能入睡。如果沒有就會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還會感到焦慮。接著便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小花被,並享受地聞了幾下。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為何西撤?
    1947年6月,為了粉碎國軍向陝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4個縱隊12.4萬人揮師南進,千裡躍進大別山,在大別山轉戰7個月之久。在此期間迫使敵人的主力從山東、陝北回援,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局。
  • 夜深人靜時,別離是一種拉在心中的距離
    本詩為肅竹原創組詩《逆風歸途》第20首。「只一聲晚安,便將清晨的送別/沉寂在千裡之外」。組詩《逆風歸途》創作於2020年初夏,每日一詩,《逆風歸途》計劃共80首,在線創作中。《逆風歸途》20夜深人靜時,別離是一種拉在心中的距離夜將遙遠變得臨近,將臨近變得遙不可及——肅竹《逆風歸途》將送別當做一次簡簡單單的揮手轉過身 卻已經在千裡之外於是談話變成了 隔著屏幕的交流捏在手中的數據 遙遠而又珍貴.
  • 河源逆行者歐家琪:休整時,我收到母親病重的消息……
    雖然1999年出生的我是河源援助湖北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但90後的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有責任,有擔當,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大家,保護我們愛的人。能前來武漢最前線支援是我的一份榮幸,更是我的一份職責。平時工作上遇到問題,大家互相幫助,互相解決。而穿上這身防護服「盔甲」只能自身適應,靠的是意志力堅持下去。
  • 紅28軍的創始人,犧牲時年僅32歲,他若不死,大別山根據地不會丟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奉命從大別山撤離,開始長徵。徐海東這一走,老蔣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此前多次「圍剿」鄂豫皖蘇區,都被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粉碎。從1934年12月起到1935年5月為止,在這半年多的時間內,劉鎮華先後發起了數十次「進剿」,非但沒能消滅紅軍,反而被紅軍消滅了一萬多人,連他的嫡系部隊獨立第五旅都被打殘了。那麼是哪位紅軍驍將如此善戰,打得劉鎮華叫苦連天呢?他就是大別山傳奇英雄高敬亭。
  • 這個春天,你是大別山最美的杜鵑花——追記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張靜靜
    5日早上7點,她在隔離酒店房間突發心跳驟停,6日晚上,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還未滿33歲。大年初一星夜馳援黃岡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黃岡告急。1月25日,大年初一,作為山東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張靜靜和137名戰友「出徵」湖北。「我親歷禽流感、甲流疫情,有救治經驗,又是主管護師,應該首批去。」她對同事說。
  • 魚水新歌唱響大別山
    2019年9月30日,黃岡市各界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舉行公祭活動。周偉 攝巍巍大別山,悠悠雙擁情。在湖北省黃岡市這片紅色熱土,曾爆發過著名的黃麻起義。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一支支革命武裝力量從大別山走出去,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不忘初心,我們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永不迷航。」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說,「紅色基因是在革命歷程中用鮮血凝結而成的,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紅色永遠是黃岡最鮮亮的底色。」2019年9月18日,黃岡師範學院原創大型音樂舞蹈劇《紅色薪傳》在武漢中南劇場上演。
  • 為什么女生睡覺時,總是喜歡雙腿夾著被子?
    說起睡眠睡姿就很重要,很多女生都喜歡夾著被子睡覺,可不能往歪處想啊,夾著被子那可也是很純潔的。研究表明,不只是女人,男人也喜歡夾著被子睡覺,這個是有科學依據的,人們在測試時,一條腿的膝蓋壓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膝蓋會很不舒服。如果在中間加入一條被子,可以之間就會得到緩衝,就會舒服很多。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側睡?那是因為側睡時,頸椎處彎曲的,受到的壓力小,人就會很舒服。
  • 闊別20年!《數碼寶貝》20周年劇場版預售開啟
    闊別20年!《數碼寶貝》20周年劇場版預售開啟 1905電影網訊 10月23日,「數碼寶貝」20周年紀念作品《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發布預售海報,強勢開啟影片預售。
  • 易烊千璽的20歲,致敬母親的20年
    2020年11月28日,易烊千璽20歲了。2020年,第五次登上央視春晚;完成男女十大刊封面滿貫;榮登2020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榜首。而他成功背後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2歲學藝,5歲學舞開始登臺。他的母親是一名普通人,但正是她不斷激勵、鞭策著兒子前行,才能使易烊千璽站在這樣精彩的舞臺上。可以說,沒有千璽母親的付出,就不會有今天的易烊千璽。
  • 古代妃嬪侍寢時,為什麼要裹被子進去,被人攙扶著出來呢?
    據說,妃嬪侍寢的時候,要用被子裹住抬進去,最後更是需要人攙扶著出來。那麼,這到底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話,又為何要這麼做呢,其中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後宮妃子侍寢的那些隱秘事。裹著被子進去明清的時候,各項制度都到了非常完善的地步,甚至連皇帝與妃嬪行房有一套非常完善且複雜的程序。
  • 解放軍踢正步疊被子的傳統從何而來?
    1941年莫斯科紅場閱兵和1945年勝利日大閱兵中,蘇聯軍隊表現的威武堂堂,霸氣無比。▲ 1949年閱兵時的持槍隊但是,中國軍人並沒有蘇聯人那麼大骨架,踢起來就不好看。然而,疊豆腐塊被子也是有歷史傳統的。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歐美國家不用疊被子呢?其實歐洲諸國在行軍打戰之時,使用更多的不是被子,而是毛毯和睡袋。相較於被子,毛毯攜帶更方便,保暖效果也更好,不過也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