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生涯
陳錫聯將軍1915年出生於湖北黃安高橋鎮,陳將軍早年喪父,家中有一弟兩妹,母親為了養活孩子,帶著陳錫聯每日乞討,以殘羹剩飯養家。
在參軍前,陳母已知兒子有當兵的願望,所以每晚睡覺之前,一定要握兒子的手,生怕兒子跑了。當時陳錫聯年紀還小,當兵心切,又認為自己去當兵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一次他趁著母親睡著,連夜跑去參加了遊擊隊。當時他年僅14歲。
後來李先念曾派人回鄉看望陳母,那人回來說陳母衣衫襤褸,依舊靠要飯為生。再後來,陳錫聯率部經過家鄉,把母親帶到住所,看她有什麼需要,母親回答:你回來我就什麼都不要了。
陳錫聯晚年回憶起此事,常常老淚縱橫,他說:「我可以說是忠臣,但不是孝子……」
此後,陳錫聯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成了我軍的一員虎將,由於他作戰勇猛,所以獲一外號:小鋼炮。陳錫聯一生受過重傷3次,這3次都差點犧牲:
第一次,子彈從下頜穿進,從耳根飛出,導致他耳朵殘疾;第二次子彈從前胸進入,從後背穿出;第三次子彈從腰部左側穿入,從右側穿出。
這三個都是貫穿傷,陳錫聯將軍常開玩笑說:「我身上有三個洞,心裡有氣出得快。」這其實也是事實。他的老上司鄧對他的評價是:心胸寬廣肚量大,能打勝仗,特別能團結人。李先念說他組織觀念強,個人委屈個人消化,一切以大局為重。
陳錫聯將軍身材矮胖,慈眉善目,待人熱情,同時又不失威武。98年他和張愛萍等將軍赴港參觀,行至某處,路人見其滿面紅光,氣度不凡,不怒而威,竟爭先與之合影。
戰功赫赫
陳錫聯將軍為中野「三陳」之一,與陳賡、陳再道將軍齊名,戰功赫赫。
紅軍時期,陳錫聯官至師政委,抗戰開始後,他擔任129師385旅769團團長,後成為該旅旅長、太行軍區3分區司令員。
129師首戰陽明堡機場,就是以陳錫聯的769團為主力開展的,此戰擊毀日軍飛機24架,殲敵百餘人,破壞了日軍的空中力量,一時間聞名全國,769團也因此被稱為「抗戰四大名團」。
但是陳錫聯向來很少主動提及此戰,作家吳東峰曾採訪陳錫聯問及此事,陳錫聯回答:陽明堡一戰沒有打好。首先我們當時不會破壞飛機,只曉得拿鐵鍬大刀砍,這能砍壞幾架?第二,當時好幾架飛機爆炸,我們的好多戰士沒來得及跑,犧牲了。如果當時我們更了解一些飛機,用汽油燒它,效果會更好……
對於陳錫聯來說,夜襲陽明堡一戰有不少的遺憾,但不管怎麼說,夜襲陽明堡還是取得了重大成果的,此後陳錫聯又先後參與了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戰役,反九路圍攻,百團大戰等,威名遠揚,聲震太行。
解放戰爭期間,陳錫聯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中野)3縱司令員,參加了上黨、邯鄲等戰役,47年率部挺進大別山,在豫北活捉孫殿英,而後參加淮海戰役,負責攻取宿縣,隨後圍攻雙堆集。
陳錫聯在二野擔任3兵團司令員後,參加渡江戰役,奉命迂迴大西南,攻克重慶,殲滅宋希濂部。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調為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後陸續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位。
晚年生活
陳錫聯晚年依舊保持著軍人式自律的生活,每天6點半起床,吃完飯鍛鍊身體,讀書看報,了解時政,聽到好事發生便為之大喜,聽到不好的事就緊皺眉頭,或拍案大罵。
他晚年總結生平遭遇的諸多重大事項,如張國燾的分裂,挺進大別山等,對於其得失對錯,往往有獨到的見解,但他從沒有把這些想法寫下來的願望。他說當初那麼多人一塊打天下,現在就我一個人,我還有什麼好說的?
陳錫聯將軍家中南牆上掛著主席的畫像,一進客廳就能看到,非常醒目。這幅畫從1973年就被掛上去了,晚年他常告訴子女:只要我還活著,誰也別想把它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