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靠乞討為生,上將陳錫聯自責:我是忠臣,但不是孝子

2020-12-23 百年人物誌

戎馬生涯

陳錫聯將軍1915年出生於湖北黃安高橋鎮,陳將軍早年喪父,家中有一弟兩妹,母親為了養活孩子,帶著陳錫聯每日乞討,以殘羹剩飯養家。

在參軍前,陳母已知兒子有當兵的願望,所以每晚睡覺之前,一定要握兒子的手,生怕兒子跑了。當時陳錫聯年紀還小,當兵心切,又認為自己去當兵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一次他趁著母親睡著,連夜跑去參加了遊擊隊。當時他年僅14歲。

後來李先念曾派人回鄉看望陳母,那人回來說陳母衣衫襤褸,依舊靠要飯為生。再後來,陳錫聯率部經過家鄉,把母親帶到住所,看她有什麼需要,母親回答:你回來我就什麼都不要了。

陳錫聯晚年回憶起此事,常常老淚縱橫,他說:「我可以說是忠臣,但不是孝子……」

此後,陳錫聯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成了我軍的一員虎將,由於他作戰勇猛,所以獲一外號:小鋼炮。陳錫聯一生受過重傷3次,這3次都差點犧牲:

第一次,子彈從下頜穿進,從耳根飛出,導致他耳朵殘疾;第二次子彈從前胸進入,從後背穿出;第三次子彈從腰部左側穿入,從右側穿出。

這三個都是貫穿傷,陳錫聯將軍常開玩笑說:「我身上有三個洞,心裡有氣出得快。」這其實也是事實。他的老上司鄧對他的評價是:心胸寬廣肚量大,能打勝仗,特別能團結人。李先念說他組織觀念強,個人委屈個人消化,一切以大局為重。

陳錫聯將軍身材矮胖,慈眉善目,待人熱情,同時又不失威武。98年他和張愛萍等將軍赴港參觀,行至某處,路人見其滿面紅光,氣度不凡,不怒而威,竟爭先與之合影。

戰功赫赫

陳錫聯將軍為中野「三陳」之一,與陳賡、陳再道將軍齊名,戰功赫赫。

紅軍時期,陳錫聯官至師政委,抗戰開始後,他擔任129師385旅769團團長,後成為該旅旅長、太行軍區3分區司令員。

129師首戰陽明堡機場,就是以陳錫聯的769團為主力開展的,此戰擊毀日軍飛機24架,殲敵百餘人,破壞了日軍的空中力量,一時間聞名全國,769團也因此被稱為「抗戰四大名團」。

但是陳錫聯向來很少主動提及此戰,作家吳東峰曾採訪陳錫聯問及此事,陳錫聯回答:陽明堡一戰沒有打好。首先我們當時不會破壞飛機,只曉得拿鐵鍬大刀砍,這能砍壞幾架?第二,當時好幾架飛機爆炸,我們的好多戰士沒來得及跑,犧牲了。如果當時我們更了解一些飛機,用汽油燒它,效果會更好……

對於陳錫聯來說,夜襲陽明堡一戰有不少的遺憾,但不管怎麼說,夜襲陽明堡還是取得了重大成果的,此後陳錫聯又先後參與了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戰役,反九路圍攻,百團大戰等,威名遠揚,聲震太行。

解放戰爭期間,陳錫聯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中野)3縱司令員,參加了上黨、邯鄲等戰役,47年率部挺進大別山,在豫北活捉孫殿英,而後參加淮海戰役,負責攻取宿縣,隨後圍攻雙堆集。

陳錫聯在二野擔任3兵團司令員後,參加渡江戰役,奉命迂迴大西南,攻克重慶,殲滅宋希濂部。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調為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後陸續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位。

晚年生活

陳錫聯晚年依舊保持著軍人式自律的生活,每天6點半起床,吃完飯鍛鍊身體,讀書看報,了解時政,聽到好事發生便為之大喜,聽到不好的事就緊皺眉頭,或拍案大罵。

他晚年總結生平遭遇的諸多重大事項,如張國燾的分裂,挺進大別山等,對於其得失對錯,往往有獨到的見解,但他從沒有把這些想法寫下來的願望。他說當初那麼多人一塊打天下,現在就我一個人,我還有什麼好說的?

陳錫聯將軍家中南牆上掛著主席的畫像,一進客廳就能看到,非常醒目。這幅畫從1973年就被掛上去了,晚年他常告訴子女:只要我還活著,誰也別想把它摘下來。

相關焦點

  • 李鶴東:德雲社的「忠臣孝子」
    他雖看起來兇巴巴的不近人情,但卻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他既是李雲傑的弟弟也是郭德綱的義子,他能捧能逗風格沉穩,是德雲社為數不多走「硬漢」路線的演員,他就是老郭口中的「忠臣孝子」李鶴東,那麼老郭又是為何將他收為義子的呢
  • 陳錫聯轉戰大別山時,遇見了闊別20年的母親,別離時將毛毯、被子留...
    開國上將陳錫聯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他是個苦孩子,父親陳永厚是個石匠,在當時有這種手藝的人養家餬口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陳錫聯3歲那年父親在幫人家蓋房的時候發生了事故,掉下來的石樑將陳永厚砸成了重傷,不久後就傷重不治。
  • 上將對中將畢恭畢敬,原因為何?中將:他給我做警衛員時,我經常揍他
    憑藉著這些赫赫戰功,1949年,當中原野戰軍改組三個兵團時,陳錫聯與陳賡、楊勇成了三個兵團司令之一,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陳錫聯在紅四方面軍中有著極大的威望,他的軍事能力也是得到大家的公認。二野組建兵團時,王近山敢不服軍政雙優的楊勇上將,卻對陳錫聯擔當兵團司令心悅誠服,此事也充分說明了陳錫聯的軍事能力。
  • 「自古忠孝兩難全」,「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兩者是否矛盾?
    鄙人愚見:「自古忠孝兩難全」與「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這兩者從字面上看,確實有矛盾之處。然而,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只是表面上的。但是,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發現,其內在本質並不矛盾,而且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的。
  • 珍寶島戰役一戰成名,為勝利拒絕執行上將軍令!戰後上將親自道歉
    俗話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在我軍史上,卻出現了一位為勝利不惜違抗上級命令的將軍。當年在珍寶島戰役中,此人違抗陳錫聯上將軍令,結果一戰成名,之後陳錫聯將軍親自給他道歉。那麼,此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蕭全夫少將。
  • 他22歲名滿天下,40歲成最年輕上將,61歲代葉帥執掌三軍
    而在在223位將軍之中,就有8位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12位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在8位開國上將當中,最年輕的就是陳錫聯。 22歲名滿天下 抗戰初期,我軍的實力還比較有限,武器裝備也相對比較落後,山西一代是閻錫山管轄的地盤,閻錫山的晉綏軍有20萬的強大兵力,晉綏軍也對其他軍隊極其排斥。
  • 他想當兵卻被母親綁住,趁母親熟睡偷偷離家,再見時兒子已成司令
    而在民國時期,曾經有位進步青年想要當兵,他的母親知道以後,為了阻止兒子的選擇,專門用繩子將兒子綁住,結果,兒子還是趁老母親熟睡時偷偷逃離了家裡。兒子這一離去,就是足足18年的時間。不過,當18年後,兒子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一位司令了。那麼,這其中還都有哪些故事和曲折?1、孤兒寡母開國上將陳錫聯,生於1915年的湖北黃安。陳錫聯的父親是一個石匠。
  • 《小女花不棄》熱播,花不棄有經商頭腦,卻要以乞討為生
    花不棄剛出生時,母親就死了,還跟著九叔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繼承了母親「聖女」的身份,又因為「聖女祭天,得碧羅天寶藏者得天下」的傳言,從小就只能跟著九叔躲躲藏藏,過著乞討的生活。九叔為了保護她,並沒有告訴她真相,讓她平時低調乞討就是了。《小女花不棄》這部劇中林依晨飾演的是花不棄偏偏是個經商奇才,可以不用靠乞討賺錢,而是靠做生意就可以賺錢。
  • 陳錫聯兵團麾下三位軍長,都是第二野軍的虎將,而且軍銜都一樣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在那個時候擁有16個兵團,每一個兵團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這些兵團也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在全軍進行改編後,中原野戰軍改編成第二野戰軍,當時下轄三個兵團,分別為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這三支兵團都是劉帥手中三隻虎。而第三兵團司令員是由陳錫聯將軍擔任,因此也稱之為陳錫聯兵團。陳錫聯也是我黨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將領,當時他擔任兵團司令員時年僅34歲,是我軍最年輕的一位兵團司令員。不僅如此,陳錫聯兵團麾下三位軍長,都是當時第二野戰軍的虎將。
  • 李鶴東近照爆出,這是郭德綱口中的忠臣孝子,德雲社中最社會的人
    說起李鶴東是忠臣孝子,原因是李雲傑與李鶴東兩兄弟侍奉癱瘓老母多年,後來德雲社有難期間,他們找師父郭德綱說老家剛好有房子要拆遷,能分三套,兄弟二人一人一套,剩下一套就賣了以報答師父養育之恩,解了師父的燃眉之急。雖然說郭德綱並沒有讓二人賣房,但經此事也看出了這二人的忠肝義膽,被郭德綱稱作忠臣孝子。
  • 當年他是師長他是師政委,20年後政委當了上將,師長卻是大校
    不久後部隊重新進行整編,紅11師也在此時成立,下轄第31和第33團,周時源任師長,陳錫聯為師政委。周時源是安徽金寨人,15歲參加紅軍,之後他跟隨部隊南徵北戰,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和戰鬥,憑藉戰功升任紅31軍274團第2營營長。1933年11月,四川軍閥劉湘率領20萬大軍對川陝蘇區發起六路圍攻。紅軍在經過大半年的運動防禦後決定發起反攻,並選定了青龍觀為突破口。
  • 從曹雲金口中的奸臣到郭德綱口中的忠臣孝子,欒雲平變遷史
    十多年前,欒雲平還是曹雲金口中的奸臣,而現在,郭德綱介紹欒雲平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我的愛徒,德雲社的忠臣孝子。這樣的員工在公司一定不是好員工,後來,欒雲平索性辭職,要去德雲社學相聲。第一次去和郭德綱談要學相聲的事,欒雲平問,「誰給誰錢」,這孩子的楞給郭德綱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所以後來欒雲平主管所有演員的演出分配,沒有人敢說不字,因為他楞,誰的面子也不給。
  • 德雲社最大忠臣李雲傑,曾賣房幫郭德綱,當初曹雲金都不敢惹他
    他是德雲社的忠臣孝子,他是唯一一個郭德綱為了和他關係更親切一點,專門收他媳婦做義女,就是為了讓他做幹女婿,他就是李雲傑。好好的一個家就這樣父親去世母親癱瘓,可是更頭疼的是,李雲傑還有一個弟弟叫李鶴東。這是一個從小打架鬧事不服輸的北京小爺們,至今臉上還有一道刀疤。
  • 昔日女星因吸毒流落街頭,變光頭乞討為生,母親淚目:我寧願她死
    近日,她被人發現在春武裡府(省)的路邊行乞,一見到路人就會向對方要錢:「我很餓,給點錢我吃飯.」昔日Tai有著亮麗的外型和長發飄逸,如今卻被人發現她在路邊乞討,不僅烏黑長髮沒了,連精神狀態都明顯變得有異。
  • 母親腦梗臥床,孝子辭職照料
    自2018年5月至今,程永新三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用自己的拳拳孝心詮釋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美德。  今年29歲的程永新,家裡有母親和哥哥共三口人。哥哥在北京一所大學讀研。程永新2014年秋季畢業於菏澤技師學院後,在菏澤一家會所膳食部從事健康食品製作工作,月薪萬元。正當事業風生水起時,2018年5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母親患病住院的不幸消息,馬上趕到醫院。
  • 電視劇《孝子》感悟——孝子難當
    讓觀眾深刻體會和反思,面對我們老去的父母、面對病痛中的父母、面對臨終的父母,我們要怎樣做、又能怎樣做、怎麼做才算得上真正的孝子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一句話,看後使我心情非常的沉重與複雜。根本想不明白孝子的準確定義應該是什麼。我籠統的理解孝子是:勇敢的承擔責任;會妥善處理問題;遇事不迴避,更不逃避。
  • 劉備駕前十大忠臣能臣純臣:關羽張飛是忠臣,諸葛亮趙雲是什麼?
    我們可以說曹操曾經是個忠臣,劉備是個口頭上的忠臣,孫權從頭到腳都不是忠臣。同樣道理,有很多人可能是忠臣,但能力卻差得很遠,他們鬥不過曹操,看不破劉備,也管不了孫權,只能算「爛忠厚沒用」。咱們今天就以劉備手下的十大重臣為例,也把他們分成忠臣能臣純臣三類,這其中關羽張飛自然是忠臣,而諸葛亮趙雲算什麼,就值得深思了,至於龐統法正,似乎也不好評價。
  • 日結已經不能維持生活了,三個大神變成三和乞丐,如今靠乞討為生
    6最近大神們的生活是一天不如一天,剛開始靠日結來維持生活,可以過著幹一天玩三天的日子,如今做日結的太多了,有些人根本就搶不到日結,沒有收入來源就維持不了生活,於是他們就做起起了乞討的生活面對自己年紀輕輕去乞討遭到更多人的白眼,為了生活沒辦法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於是就跑到人流較多的天橋上,找個破舊不堪的大衣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蹲到天橋的角落,然後找個破碗放到面前,旁邊掛個牌子寫上:來這裡人生地不熟,錢已經花完,三天沒吃飯了,請好心人賞點錢吃飯。就這樣開始自己的乞討生活,一天下來也可以討到十幾塊錢左右,夠吃兩頓飯一瓶水,天橋角落成為他們新的落腳之地。
  • 原是上海名媛,因演風塵女而大放異彩,晚年卻靠乞討為生
    楊耐梅的電影夢舉手投足間皆是風採的女星又是多少普通女孩的終極夢想,楊耐梅就是這其中一位,她自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母的溺愛使得她充滿個性,熱情豪放卻不是溫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楊耐梅結識了當時的著名的導演鄭正秋,這為後來楊耐梅的演員之路打開了一扇門。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魯迅所謂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這個觀念。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