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火神齊上陣,齊心協力戰瘟神!

2020-12-25 南京黃飛鴻

民俗文化普遍帶有宗教文化色彩,但宗教文化不一定完全具有民俗文化屬性。

民俗文化植根於基層社會大眾的生活土壤,與眾生習俗習慣、道德標準聯繫緊密,屬社會學範疇。宗教文化屬上層建築,與時代及其思想、政治、理念、俯仰等密切相關,屬意識形態範疇。社會眾生關注的更多是民俗文化,上層領域關注的更多是宗教文化。在實際生活中,民俗文化與宗教文化兩者關係很難截然劃分,也很難各行其道,往往呈現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補充、互為解讀的情景。譬如「祖先崇拜」習俗,民間往往通過敬香燒紙錢、作揖磕頭、上墳掃墓、齋飯供奉等「敬祖宗」形式來體現祭祀內容,如果從宗教角度審視,它又反映了「萬物有靈」、「靈魂不滅」、「人在做、天在看」的宗教俯仰。

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洗鍊後,到秦代,主要呈現為儒家、道家、法家三大陣營。經過漢初「黃老思想」及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兩次汰選,「法家」身影逐步退居身後,因為人們可以在「儒家」文化中找到「法家」的內容。到了東漢的漢明帝時期,異邦西土「佛陀」背負金光、閃亮登場,使華夏固有之本土文化在皇家率先倡導下,受到強烈衝擊和變形,最終形成新的三大方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陀文化。

由「文化」到「教化」,一字之差,卻反映出了施教的手法、功能和目的不同,也是由佛陀形象及「佛教」教義所引發的不同思考。之前的我國傳統文化中, 「有教無類」之「教育」與後來之「教化」含義相異其趣。但為了與異邦之「佛教」相抗衡對壘,爭奪傳播領域主導地位,我國本土之「儒家文化」不得不被迫披掛「儒教」外衣上陣,我們的「道家文化」也不得不披掛「道教」外衣上陣。漢代以還,因歷朝歷代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教」之內容在不斷走形變樣,從而出現不一樣的「孔子」和「老子」。儒教、道教、佛教之宗教文化就這樣在華夏大地上開始了鼎立相峙,推波助瀾。後來之伊斯蘭教、基督教等相繼傳入中土,使華夏文化之宗教文化漸成泱泱大觀。

「宗教」與「文化「相比,有它的獨到之處,如有「教儀」「教規」,有「程式」「場所」,有「造像」「音樂」。佛教進入中土後,之所以能一下子抓住人心,與這些因素有很大關係。儒教與道教在許多方面向佛教效仿,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場所陣地問題。佛教的場所稱「寺廟」「庵寺」,道教的場所稱「道觀」「宮觀」,儒教的場所稱 「孔廟」(「文廟」)以及宗廟等。佛教敬奉釋迦牟尼為祖師爺,道教敬奉老子李聃為祖師爺,儒教奉孔子孔丘為祖師爺。當然,各教派在發展過程中,又孽乳生成出「子」系列和「孫」系列,以至於更遠,這些都不是本文所要話說的重點。

現在讓我們還是回到宗教與神的關係問題上。從宗教角度來審視,與佛教、道教相比,儒教出現較晚,大約在南北朝時期才完全成型。「儒教」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遊俠列傳》中:「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這裡表達的是以儒家思想來教育的意思,沒有任何宗教色彩。儒教以孔子為至聖先師,倡導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以「十三經」為經典,以郊祀、祭祖、祭社稷、祈雨的雩祭、祭孔的釋奠禮以及五祀為祭祀內容。我們知道,孔子是「不語怪力亂神」的,堅持的是「天子」「聖人」「賢人」、「君子」「小人」、「君臣父子」的等級序列,如果有「神」存在,那也只能是指統治階級代表人物「天子」了,所以,儒教很受歷代統治者歡迎。孔子不把「神」作為教育傳授的內容,並不代表孔子就是個無神論者,也並不表示他不敬畏神靈。相反,他倒是要求人們:你既然相信神了,那你在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就要莊重一點、嚴肅一點、虔誠一點。孔子曾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 。意思是說:祭祀祖先的時候,就好像祖先真的就在那裡;祭祀神的時候,就如同神真的就在那裡。孔子又說:「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由別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樣。」

佛教是造神高手,佛教擁有一個龐大的神譜體系。佛教神等級森嚴,最高神當推佛陀釋迦牟尼這位「大雄」。佛居第一級,菩薩為第二級,第三等級以下又有十大弟子、八大金剛、十八羅漢、十九伽藍、二十四諸天等。佛又有「三世佛」,且分為「橫三世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和「豎三世佛」(過去燃燈古佛、現世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根據職責分工不同,菩薩又分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日光、月光、地藏、準提等。佛教寺廟中供奉著這些神職分工不同的造像,給進入廟堂的眾生以威嚴肅穆之感,出現拜神拜錯了的事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心誠就行,在梵音和木魚聲中,使你受到視角和聽覺的衝擊,直至心靈震顫。

道教神是我們的本土神。現在我們民間信仰的天神地祇,除佛教神以外,大都是道教神。道教比佛教晚,東漢末年始現,在先秦鬼神崇拜觀念、神仙方術基礎上,以黃帝、老子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而形成。道教是多神崇拜,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譜系龐大,類別多樣,不僅由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擔當,也由人間凡人仙化而成。平常我們所說的福、祿、壽、喜、財「五神」,城隍神、土地神、廁神,雷神、火神、水神,玉皇大帝、元始天尊、靈寶祖尊、道德祖尊、鬥姆元君、太元聖母,四大真人、四大天師、三茅真君,東王公、西王母、媽祖等等,都是道教神。一句話,上至天堂仙界,下至凡間地獄,道教已經全部安排好大小神們來分司執掌了。這些神的使命,主要是扶正去邪,懲惡揚善,護佑人間太平。

在我國正在進行的全面阻擊「新冠肺炎」蔓延這場沒有硝煙的艱苦戰役中,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文化與宗教文化的潛在精神價值作用得到了及時彰顯,對於提高人們戰勝瘟疫的信心和決心,必將產生良好的心理訴求與強大的精神支撐作用。其中以雷神、火神二位本土文化大神的出現為代表,讓處在疫情籠罩氛圍下的人們,仿佛感悟到了一股來自博華夏民族文化所賜於的底氣和力量。

雷神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管天上打雷的神。《山海經海內東經》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雷神出生於雷澤,老家在今天山東的菏澤。雷神的形象是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鳴,即敲打雷神的肚子,就會發出「轟隆隆」的聲音。雷神好像也有一支隊伍,主要是稱謂不一所致。如「雷王」,傳說是由出生在廣東省雷州半島一個名叫陳文玉的人成仙得道後變成。如「雷師」、「豐隆」。屈原的《楚辭離騷》中有:「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 之所在」。這裡的「豐隆」就是指雷神。民間俗稱雷神為「雷公」,揚州地區有「雷公老爺不打吃飯之人」俗語。

在後起之道教神中,雷神是懲罰罪惡的化身。一個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了誓言,就有可能遭到響雷打腦子。每當夏天打雷時,如果有人害怕打雷,別人會安慰說:別怕別怕,雷公老爺專門打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雷神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在原始思維階段的自然崇拜:天空中電閃雷鳴,有時會擊毀樹木或擊中人畜,造成生命死亡,人們會認為是天上的雷神在發怒了。雷神法力無邊,人們由恐懼之感進而轉為對雷神的敬畏膜拜。道教將雷神的生日定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舊時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以表達希望雷神來幫助人間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火神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主管人間煙火和光明的神。猶如西方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為人類而盜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深受民間信仰祭奉。在神話與後起之道教神話中,「火神」也由一個神系組成。根據《尚書》《楚辭》《山海經》及《史記》《淮南子》等歷史文獻綜合反映,最早稱得上「火神」的應是「三皇」中的「燧人氏」。燧人氏與伏羲氏、神農氏合稱「三皇」,位居三皇之首。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人的腸胃消化系統得到保護和進化,營養得到有效吸收,從而使智力得到了開發,最終從萬物品類中脫穎而出。中國民間尊「燧人氏」為火神,稱之為「火德真君」。

燧人氏之後的第二位「火神」是誰?應推「炎帝」神農氏了。「炎」字由重火構成,可見火力之威猛。《左傳昭公十七年》有「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管子輕重篇》有「炎帝作鑽燧生火」,又與「燧人氏」同;漢代王逸的《楚辭章句遠遊》有「炎神,炎帝也」,即指火神是炎帝;漢代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泛論訓》有「炎帝,死而為灶」,又將炎帝稱為與火有關的「灶神」。這些都可以說明,炎帝又是繼燧人氏之後的又一名「火神」。

火神中名氣最大的是第三位火神「祝融」。祝融是「五帝」之一的「顓頊氏」後裔,本名「重黎」。在同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時代,重黎任職於「有熊氏」之墟(今河南新鄭一帶),「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他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火施化,為民造福,政績突出,所以帝嚳就賜重黎新名為「祝融」,從而成為又一名火官之神。祝融在當時不僅是個稱職的火神,而且還是個非常聽從天帝指揮的戰神。他曾聽眾天帝的命令,將大禹的父親鯀給殺了,因為鯀從天帝那裡偷竊了一種能自生自長,永不減耗的土壤「息壤」;他又曾聽從天帝的命令,降火於夏城,幫助成湯滅了夏王朝,建立了殷商政權。

在古文獻中,祝融還有其他別名,如:逴龍、燭龍,它們讀音相同或相近,都是指火神祝融,區別在於,有時火神是司南方,有時又是表現為給北方極地送去光明和火熱。《楚辭大招》有:「北有寒山,逴龍赩只。」宋代的洪興祖(今鎮江丹陽人)在《楚辭補註》中,引《山海經》認為:「西北海之外有章尾山,有神身長千裡,人面蛇身而赤,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疑此逴龍即燭龍也。」用現在的地球觀來巡察,無論是地球的南極還是北極,都是極寒冷的地方,不僅南方希望誕生火神,北方也需要有火神的降臨。在神話傳說傳承過程中,尤其是道教神出現後,人們把目光主要集中在了南方火神祝融身上。

祝融的地位被抬升,主要從東漢開始,因為在東漢人應劭的《風俗通義》中,祝融被位列「三皇」之一,與伏羲、神農並列,取代了「燧人氏」地位。再到後來,祝融的名字也在不斷裂變,宋代羅泌的 《路史前紀八祝誦氏》中,出現了「祝誦」、「祝龢」,他們可以說是祝融的後裔或化身,執掌著「火正」,顯然是備受民間敬奉的火神。另外,在傳統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火神還有「閼伯」、「回祿」、「吳回」等稱謂。民間供奉火神的地方,有的叫火神廟、火星廟,有的叫火神臺,在這些廟臺建築中,往往都建有戲臺,供人們祭祀時唱戲娛神用,江蘇鎮江市內至今還保留有一座火星廟戲臺建築。祭祀火神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夏天到來時的農曆四月初八日,這一天可能就是火神的生日吧。

人類時刻會面臨疾病和瘟疫的威脅,這一點,道教也通過「瘟神」形象來給我們以警醒。先秦時期,人們往往將病魔稱之為「厲鬼」、「二豎」、「恙」等。相傳黃帝始作、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後經唐人增補的《黃帝內經》之《素問》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這裡的「五疫」就是指五種傳染病。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道教就將「五疫」具體化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說明一年四季都會有瘟神出來,隨時向人間散播瘟疫。為了躲避瘟神,古人家家戶戶在門頭上掛「艾草」和「菖蒲」,就是想利用艾草氣味和菖蒲利劍之形,使瘟神進不了家門。在五位瘟神中,有一位秋瘟趙公明,在後來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封神演義》等道教書籍中,其瘟神形象實現了華麗轉型,變成了財神爺。

在神話傳說中,神的居住地一般都在山上。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們都居住奧林匹斯山上。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們主要分處東部和西部,西部神主要居住在崑崙山、不周山上,東部神主要居住在蓬萊山、方丈山、瀛洲山三座山上;當然,南部的九嶷山暨蒼梧山也是神居住的山。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沒有雷神單獨住的雷神山,也沒有火神單獨住的火神山。但在公元2020年的2月,在華夏大地抗擊「新冠肺炎」瘟神的戰役中,這兩位大神終於有了以自己名字冠名的「雷神山」和「火神山」了。不過,神界兩位大神擁立的山頭並不是普普通通的石頭山,也沒有崑崙山、蓬萊山、九嶷山那樣峻拔雄偉,而是兩座拯救人類生命的現代化的醫院神山,名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自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後,這兩座神山醫院各自歷時十餘日,在武漢城拔地而起,救治患者,震懾瘟神。兩座神山醫院分別擁有1000張功能齊全的救治床位,已經有許多患者從這裡治癒出院。兩座神山醫院,成了全面阻擊「新冠肺炎」蔓延、徹底埋葬瘟神的重要戰場。

君知否:人世間哪裡有什麼神話世界,有的只是人們思維中的一方虛擬的形象天地。如果說神話在給我們以智慧的啟迪和信仰的力量,那也是新時代的華夏兒女們在奮不顧身、同心協力、慷慨逆行、大愛無疆,讓神話成為現實,讓現實變成了神話。這裡哪有什麼雷神火神,有的只是新時代建築大軍的忘我奮戰的拼命精神和白衣天使的精湛醫道、妙手回春。這裡哪有什麼雷神山火神山,有的只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不忘和使命擔當,有的只是共和國的脊梁們視人民的生命平安高於一切、重於泰山。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山川同域,袍澤不分。天上沒有雷神,地上沒有火神。

我們就是雷神,我們就是火神。雷神火神們共發力,一定會除盡滅絕這危害肆虐的「新冠」瘟神,早日還人間以清風明月朗朗乾坤!有道是:九嶷山下萬馬騰,斑竹千枝無淚痕。神農架旁天使村,嘗遍百草有來人。雷神火神齊上陣,霹靂龍泉斬瘟神。此役何當天上有,人間無恙遍地聞。

作者束有春,文學碩士,研究員。長期從事我國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出版《感知風騷時代》等學術著作多種。現為《炎黃文化》雜誌副主編。

相關焦點

  • 文藝「戰疫」作品徵集①|採訪茂腔:「戰瘟神」!膠州專業演員+西...
    日益嚴重的疫情牽動著青島文藝工作者的心,一曲」茂腔票友「自己「錄製」的《青島茂腔戰瘟神》唱段在島城市民的朋友圈廣泛傳播,《還我華夏新天地》也在專業茂腔演員的演繹下,既有和戰「疫」的信心,詞曲裡也滿藏著對奮戰在一線動人身影的致敬。來自西海岸紅日藝術團的「茂腔票友」孫昕祥和來自膠州茂腔秧歌保護中心的專業演員賢繼紅,各自在家錄製詞作者王永青新填的茂腔唱段,傳遞著對醫護人員最誠摯的敬意。
  • 疫情來臨,全家齊上陣——泗縣朱橋社區郭玉嬋一家堅守「疫」線
    疫情來臨,全家齊上陣——泗縣朱橋社區郭玉嬋一家堅守「疫」線 2020-02-08 0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敬畏瘟神」到「驅除疫鬼」
    大多數人對王母娘娘信仰中的長壽內涵並不陌生,她的蟠桃園裡就種有讓人「壽與天齊」的仙桃。可在早期,王母卻是一位有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頂著一頭蓬亂之發的半人半獸神。西王母神話最早見於《山海經》,《西山經》說她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之神,即掌管瘟疫和五刑殘殺的神靈。「天之厲」一詞反映了瘟疫爆發是上天降災的意識。
  • 京漢聯唱戲歌《戰疫情》:戰武漢勝疫情國泰民安!
    (漢劇正二流) 新冠病毒雖兇狠, 萬眾一心除瘟神, (合唱)除瘟神,除瘟神。 (漢劇)新冠病毒雖兇狠, (合唱)萬眾一心除瘟神, 除瘟神,除瘟神……。 (西皮夾板轉西皮) (京劇)我不上陣(漢劇)誰上陣, (漢劇)我不擔承(京劇)誰擔承。
  • 肖戰生日會布景太有排場!煙花無人機齊上陣,海外粉絲應援更盛大
    轉眼間,肖戰已經出道整整4年的時間了,雖然他也曾遭遇過事業的低谷期,但是作為圈中的頂流明星,肖戰卻展現出了勢如破竹的勇氣和底氣,也正是因為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所以才能夠如此坦然地面對黑粉們的質疑與冷嘲熱諷。
  • 「雪」戰到底,移動永善分公司齊心協力保通信
    「雪」戰到底,移動永善分公司齊心協力保通信 2020-12-2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道教文化裡瘟神是哪位神仙?別再說人家瘟神了,瘟神竟然是褒義詞
    瘟神,在現代詞彙中,人們把它理解成不好的話,貶義詞。但是,小編翻了翻歷史資料,發現在曾經的一段時期內,瘟神這個詞原來還是個褒義詞呢。是民間百姓對即為神仙的正經尊稱。所以,以後再有人說你瘟神的時候,你可以毫不客氣的懟回去。
  • 瘟神的連環計
    事到如今,我只好坦白了,其實我是六畜的瘟神。剛才你放跑的是牛癀,恐怕方圓百裡內的牛就要死絕了。」老陳以養牛為生,非常害怕,求解救的方法。頭巾男告訴他:我也免不了罪責,只有苦參散最有效,你要廣傳這個方子,不要私藏就好了。說完,告辭出門,臨走之前又捧了一把土放到牆壁的格子中,囑咐道:每次用2兩就可以,說罷就不見了。
  • 【記憶】新中國是如何送走千年「瘟神」血吸蟲的?
    「瘟神」血吸蟲病的?紀錄片《戰「疫」》引用的60-70年代紀錄片《送瘟神》片段,圖為上海郊區任屯村解放初期的合影這張照片是上海市郊區青浦縣任屯村在解放初期拍的合影。兩首七律詩的發表,再次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鬥爭熱情,激勵著廣大人民奔赴疫區,圍殲「瘟神」,奪取更大的勝利。
  • 「戰疫情之「最美逆行者」」大兵小將齊上陣 抗疫一線黨旗紅
    白鶴戰 疫 情越是艱險越向前!即日起,我們的鏡頭將聚焦咱白鶴這群「最美逆行者」,記錄他們的一線故事……大兵小將齊上陣 抗疫一線黨旗紅「這兩天天氣回暖,適合出行,不少人心裡出現鬆動,
  • 瘟神鼻祖呂嶽的實力到底有多牛?他最大的剋星是什麼?
    他,就是擁有三頭六臂,精通瘟疫法術,最後被封為「瘟癀昊天大帝」之職的瘟神鼻祖呂嶽。呂嶽第一次出場是應申公豹之邀,扶紂滅周,投奔了國舅蘇護,但是蘇護並不怎麼看重他,對他非常不禮貌。蘇護聽說外面來了一個道人助陣,就喊道:「令來!」
  • 瘟神是誰?民間傳說中的瘟神有很多,有一位卻是意想不到
    瘟神一說最早見於隋唐,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出現在空中,距離地面約有三至五丈,身披五種顏色的長袍,手中各執一物。其中一人手執杓子和罐子,一人手執皮袋和劍,一人手執扇子,一人手錘子,一人手執火壺。這應該是最早瘟神的形象了。
  • 閩臺地區瘟神與王爺信仰
    過去的百姓,都把王爺看做是瘟神,而加以崇拜,一般三年舉行一次大型的祭典,遇到瘟疫流行,往往要請出王爺神像巡遊,驅趕瘟鬼,並舉行送王船儀式等。  臺灣的「王爺」多冠以姓氏,常見的有趙、康、溫、馬、蕭、朱、邢、李、池、吳、範、姚、金、吉、玉、嶽、魏、雷、郭、伍、羅、白、紀、張、許、蔡、沈、餘、潘、陳、包、薛、劉、黃、林、楊、徐、田、盧、譚、封、何、葉、方、高、鄭、狄、章、耿、王、楚、魯、齊、越、龍、殷、莫、姜、鍾、韓、沐、虞、蘇、宋、駱、韋、歐、沈、廉、侯、周、萬、萍、瓊等一百餘姓王爺。
  • 天天說瘟神,瘟神到底是誰?隱藏這麼深難怪我們不知道
    而古代科學水平不發達的時候,就比較麻煩了,人們搞不清瘟疫的原因,於是就有了瘟神的傳說。瘟神,顧名思義就是傳播瘟疫的惡神。當然,這都屬於迷信或者神話的說法,古代人們習慣在神話中探究事物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科學水平不發達。現代人雖然已經不迷信什麼瘟神了,但仍然習慣用瘟神來比喻給人帶來災難的人或事物。
  • 台州民間送瘟神習俗:瘟廟尋跡與瘟神傳說
    黃巖瘟廟瘟神像椒江東門嶺五聖廟□張良 文/圖當下正是「一手送瘟神、一手迎財神」的時候,民間「送瘟行福」習俗中「瘟神」、「財神」有意思的是,原供奉於靈濟廟的主祀神像「保界爺」於十餘年前從別處移置瘟廟,立龕於瘟司大神的左側,可謂兩尊不同傳說的瘟神共坐一堂。黃巖古城靈濟廟,曾放船驅瘟於廟門前的五支河。傳說台州一帶「送大暑船」的習俗濫觴於此。「送大暑船」是將「五瘟大神」裝船送走,其民俗內涵是「送瘟神」。
  • 《夢想的聲音》今晚將上演「新春特輯」:五大導師齊上陣 李雲迪...
    《夢想的聲音》今晚將上演「新春特輯」:五大導師齊上陣 李雲迪品冠齊助陣 作者:李洪波 2017-12-29 13:14   來源:半島晨報
  • 「近期很火,你卻一集沒看」的4部劇,男神女神齊上陣,錯過可惜
    「近期很火,你卻一集沒看」的4部劇,男神女神齊上陣,錯過可惜了近期一段時間上映了很多精彩的電視劇,這些劇的上映極大解決了人們的劇荒,比如人們最愛的《漂亮書生》,不過今天給你們講講「近期很火,你卻一集沒看」的4部劇,男神女神齊上陣,錯過可惜了!
  • 酉陽電商:齊心協力戰疫情 開足馬力穩供應
    自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酉陽電商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下同心,齊心協力,全力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市場保供工作並取得成效。眾志成城齊抗「疫」,連日來,為戰勝疫情,保障市場物資供應,酉陽電商人積極響應,開足馬力生產經營,在穩定供給、穩定物價等多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黑暗終會過去,黎明也終會到來,待到春暖花開之日,也是抗「疫」勝利之時!(酉陽商務委員會供圖,酉陽商務委員會石富邦供稿)
  • 耿亮吉:哥倆齊上陣
    哥倆齊上陣文/耿亮吉2020年的春節,快要臨近的時候,蔚縣桃花鎮王志剛、王志富兄弟倆和全縣人民一樣,沉浸在團圓和辭舊迎新的喜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