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離開劉備後,為什麼再也沒回來?因為他看清了劉備的本質!

2021-02-13 蟲子天下

文學漫談第五十五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羅貫中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劉備的一次意外,打開了荊州人才庫儲備的大門,於是,好多三國時期的精英謀士,都出現在了劉備的面前。第一個出現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只是,司馬徽也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始至終都沒有答應要出山幫助劉備,而是給劉備推薦了臥龍和鳳雛。

在沒有得到臥龍和鳳雛之前,有一個人先行來到了劉備的身邊,這個人就是徐庶。只是,徐庶為了掩人耳目,化名單福出現在劉備面前。來到之後,就出謀劃策,替劉備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以少勝多,使得曹操的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有效的打擊了曹操的囂張氣焰。

不過,這個徐庶也是有一個致命弱點的,那就是他的孝心。於是,在程昱的謀劃下,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請到了曹營。名為邀請,實為脅迫,這一點,聰明的徐庶自然也看出來了。但是,雖然看出來了,作為大孝子的徐庶,依然選擇離開劉備前往曹營。於是,便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傳說。

但是,根據書中的交代,徐庶來到曹營之後不久,他的母親就死了,此時,沒有了母親的牽絆,徐庶完全有時間有理由再次回到劉備的身邊。可是呢?自從徐庶來到曹營之後,到死,都還是待在曹營的,再也沒有回到劉備身邊。這是為什麼呢?只是因為,在徐庶與劉備分別的時候,聰明的徐庶,看清了劉備的本質。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徐庶與劉備分別時,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吧。對此,書中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玄德曰:「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

看到沒,就這簡單的兩句對話,實質上就透露出兩個人不同的本質。

徐庶的話意思很簡單,說明自己的離開,只是因為母親在曹營那邊,自己不能不去。不僅如此,徐庶還告訴劉備,讓他儘管放心,自己就算是到了曹營那邊,也絕不會貢獻任何計策,真可謂是推心置腹、坦坦蕩蕩。

而劉備呢?居然以小人之心,為難即將離開的徐庶。什麼叫「將遠遁山林」?很明顯是在脅迫徐庶,你只要離開,我也就離開了,也不談什麼匡扶漢室的大業了。很明顯,劉備是在說謊,之前經歷的那麼多的劫難,劉備都沒有放棄匡扶漢室的夢想,現在就因為徐庶離開而輕易放棄,你相信嗎?徐庶自然不會相信劉備的這番鬼話的。

所以,從這兩句話中,徐庶看出了劉備的本質,那就是名義上是在考慮匡扶漢室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在考慮他自己。另外,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徐庶曾化名單福,欺騙劉備的事情。

對於徐庶而言,化名單福是為了保護自己,但是對於劉備而言,化名欺騙等於是大忌。沒有任何一個領導者,希望看到自己的屬下欺騙自己。既然名字都能欺騙,那麼這個母親被囚的事,是不是也是徐庶事先計劃好了的?雖然徐庶答應,到了曹營那裡不設一謀,但是劉備就能完全相信徐庶嗎?

所以,一來徐庶看到了劉備的小心眼,二來,徐庶也知道自己曾經欺騙過劉備,劉備必定不會像之前那麼重用自己。再加上,後來諸葛亮的到來,也自然而然沒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也就更沒有必要回來了。

徐庶走了,不過走之前,卻把「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之一的臥龍,推薦給了劉備,這就是有名的「元直走馬薦諸葛」的故事。於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軍師之一的諸葛亮,開始登場了!

那麼接下來,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

相關焦點

  • 徐庶真的是因母親之故離開劉備嗎不過是對劉備說的客套話罷了!
    徐庶歷來被認為是與諸葛亮、龐統、法正並列的蜀漢四大軍師,他在新野之時便投奔劉備,頗受劉備重視,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神話為神機妙算的軍師。然而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徐庶不得已離開了劉備。然而徐庶的離開,真的是因為他是個「孝子」嗎?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再回歸劉備陣營?
    徐庶是棄武從文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輕時為人報仇而被官府捉住,不過徐庶這個人很講義氣,不肯說出同黨,後來被同夥所救,受此事刺激後,徐庶就開始棄武學文。很可能就是徐庶已經打定主意要離開劉備了,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因為徐庶與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按道理來說,早應該推薦啊,六年了,何必要到最後一年才推薦呢?可見徐庶是有私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207年的正月,曹操已經遠徵烏桓,平定了北方的邊患,接下來只要是明白人就會知道,曹操的下一步動作就是南下攻打荊州,徐庶也是在這一年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打定主意要離開劉備。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願再歸劉備?
    很可能就是徐庶已經打定主意要離開劉備了,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因為徐庶與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按道理來說,早應該推薦啊,六年了,何必要到最後一年才推薦呢?可見徐庶是有私心的。之後史書就沒有怎麼記載徐庶了,因為徐庶投靠曹操後,真的不太重要了。個人更傾向認為徐庶投靠曹操就是一出自編自導的鬧劇,目的就是離開劉備,投靠曹操,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諸葛亮的眼光,覺得劉備是潛力股,更多的人在當時就覺得劉備是個末路英雄,僅此而已。
  • 徐庶到底有多厲害, 後來為何不再輔佐劉備
    那麼,徐庶的能力到底有多強?徐母去世後,他為何不願再歸順劉備,下面依據演義,分析如下。為何不願再歸順劉備?其一,徐庶不願再歸順劉備,因為他是一個忠孝之人。徐庶,本來是一個仗義執言,爭強好勝的俠士,後「改邪歸正」,四處求學,和諸葛亮、水鏡先生成為了好朋友。他到達荊州,本想投奔劉表,看到劉表志大才疏,不值得自己輔佐後,選擇了同樣是漢室宗親出生的劉備。足以說明徐庶是一個「忠義」之人。
  • 為何徐庶在離開劉備時,才舉薦諸葛亮?原因不簡單,並非出於私心
    徐庶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荊州。正是在荊州,徐庶結識了諸葛亮,兩人甚至成了摯友。201年,曹操親自率兵討伐劉備,劉備勢弱,於是南下去投靠劉表,來到了徐庶所在的荊州,為了抵禦曹操,劉表讓劉備在新野屯兵。這個時候,徐庶早就聽說劉備的名號,前去面見劉備,劉備與徐庶見面之後相談甚歡,徐庶就成了劉備麾下一謀士。七年之後,曹操再次率兵南下至荊州,想要攻打劉表。劉表卻在這個時候病死,劉表的兒子劉琮接管荊州,向曹操投降。
  •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徐庶走馬薦諸葛」是《三國演義》裡一段精彩的章節,徐庶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劉備在得到徐庶之前基本沒打過幾場像樣的仗,尤其在和曹操交手的時候更是接連慘敗。徐庶在新野輔助劉備期間幫助劉備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劉備對其也是言聽計從。
  • 諸葛亮為什麼要等劉備三顧茅廬?
    小時候看三國總是有一點不解,既然諸葛亮都準備出山輔佐劉備了,為什麼還要等劉備三顧茅廬?如果劉備沒有耐心,或是形勢緊迫,等不了諸葛亮的話,那不就失去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機會了嗎?難道真的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嗎?拿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諸葛亮是矯情,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說的是實話。
  • 他是劉備最信賴的謀士,一生奇計頻出,正是他助劉備在成都稱帝
    劉備劇照劉備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幸運的君主,三國中有名的謀士都願意在他手下效力,像他最開始擁有的謀士是徐庶,徐庶幫助劉備第一次擊敗了曹操,也是徐庶幫助劉備建立了打敗曹操、爭奪天下的信心。徐庶離開劉備後,劉備又先後得到了諸葛亮、龐統兩位謀士,這兩位一位幫助劉備取得荊州,一位助劉備入主西川,可以說劉備能得到荊州與西川,諸葛亮與龐統功不可沒。雖然徐庶、龐統、諸葛亮都是劉備的謀士,但他們在劉備心目中的分量卻都比不過一個人,這個是就是法正,法正說是劉備的頭號謀士也毫不為過。
  • 徐庶究竟有多厲害,為何不願再回到劉備身邊?說出來別不信!
    水鏡先生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荊州名仕,他與很多名謀都有交集,和他有關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那就是「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
  • 徐庶的離開,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落難之時,才能認清身邊人
    不過這也僅僅是個故事罷了,這是《三國演義》對徐庶的美化。歷史上的徐庶卻是主動投靠曹操的。《三國演義》中,徐庶化身單福主動投靠劉備,成為了劉備的謀主。但是徐庶的真實身份被曹操知道了。在曹操攻破新野後,便抓了徐庶的母親,以此來逼迫徐庶離開劉備。徐庶沒法只得投降曹操,不過他在北上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故事。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偶遇牧童見到司馬徽 劉備躍馬過檀溪,有些失落,有點漫無目的,遇得一騎牛的小童,沒想到他竟然憑著劉備雙耳垂肩、兩腿過膝的特徵認出了劉備
  • 諸葛亮的四個朋友為什麼拒絕了劉備的邀請,反而投奔了曹操陣營?
    對比小說中的評價,劉備無論是品德,還是志向,或者是求賢若渴的程度,都遠在曹操之上。雖然這裡面有尊劉抑曹的原因,可就人品本身而言,劉備的確好於曹操,為什麼這些英才拒絕了他的招攬呢?諸葛亮四友是指諸葛亮在襄陽求學時候所交的朋友,他們都是襄陽當時的青年才俊。這些人是汝南孟建(字公威)、潁川石韜(字廣元)、徐庶(字元直)、博陵崔鈞(字州平)。
  • 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話說時值建安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群臣皆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得聽從;而孫權則在年少之際便承襲了他的父兄所創立下的基業,盤據江東,佔有絕對的地理優勢。而當時的劉備呢?他真在做什麼呢?他當時正依附於劉表,劉表對他也很好,但劉備總是表現得非常憂慮,在某一次的宴會期間,劉備如廁後回來之時是滿眼帶淚。
  • 世人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那麼事實的真相確實如此嗎?
    一哭徐庶被迫離開,劉備真心不捨得徐庶離去,但又無可奈何徐庶是個潁川奇才,他自從跟隨劉備沒少給劉備立下大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徐庶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自此之後劉備很看重徐庶,但是曹操為了不讓徐庶為劉備所用,便設計用徐庶的母親要挾徐庶,讓他趕快投靠曹營,徐庶是個大孝子他無可奈何,只好向劉備辭別。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卻只說了5個字,讓諸葛亮看清劉備真面目
    張飛睡覺睜著眼,但是他們兩人以為張飛沒睡著,連忙磕頭求饒,但是張飛這邊沒動靜,還打起了呼嚕,於是這兩人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砍下了張飛的腦袋,並且離開了營地。為了安全期間,兩人找了一艘船,直接奔著東吳地界去了。次日清晨,副官才發現張飛被殺,緊接著給劉備報了信兒。
  • 劉備:愛哭的男人,運氣不會太差!
    說來好笑,在眾人眼裡,劉備智勇皆不及對手,但他最終卻三分天下有其一。因為,他有一招殺手鐧——會哭。有人戲言,劉備的江山不靠智,不靠勇,唯靠哭。毛宗崗也曾說道:「先主從來善哭。先主基業,半以哭而得成。」可見,劉備的哭,不止是感情的流露,更是一種高明的謀略。
  • 陳宮為什麼會離開曹操?離開後為什麼選擇呂布而不是劉備?
    曹操本以為自己被官府抓到必死無疑,沒想到遇到一個惺惺相惜的知己。  曹操在和陳宮一起逃跑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陳宮這個人其實是很有謀略的。但是,陳宮卻越來越發現自己和曹操並不是真正的一路人。尤其是在曹操殺害了呂伯奢一家,另也有史書記載,是因為曹操亂殺名士,造成了陳宮的不滿。不管是哪個原因,可以肯定的是,陳宮離開曹操,是覺得曹操是個奸雄,雖然有英雄氣概,但是殺戮過重。
  • 刺客刺殺劉備,劉備做出一個舉動,刺客直接向劉備坦白
    那麼,是什麼樣的人敢行刺劉備呢?話說劉備還沒有自起爐爐灶前,跟著公孫瓚混了一段時間,公孫瓚派劉備到平原(一個郡國)去牽制袁紹,劉備就帶著關、張、趙到了平原。劉備屬於空降領導,他的到來讓當地一些地頭蛇有些不適應,難免有些利益衝突。其中一個叫劉平的土豪因為和劉備胃口不和,就想將劉備除之而後快。
  • 三顧茅廬心誠則靈 《劉備傳》第68集
    那本來呢,劉備做主公,徐庶做軍師,手下還有這麼多能打的人,應該就夠了呀,但是不巧,徐庶這邊發生了一些狀況,被抓到曹操那邊去了。曹操是綁了徐庶的老母親做人質,徐庶又非常孝順,沒辦法,只能被迫去到曹營。徐庶的母親深明大義,還自殺了。這個故事我們以後有機會單獨來跟大家講。也是個很有名的故事,叫做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就是這個徐庶。雖然人在曹操這邊,但是心卻在劉備這裡。
  • 的盧馬為什麼妨不了劉備?
    劉備的前期謀士徐庶就告訴他:找個仇人讓的盧「妨」一下,「妨」過了就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但騎無妨的「寶馬良駒」。可大耳哥信義仁德布於天下,哪會聽這個?不但沒採納徐庶的「妙法」,反而撅了他一頓。這就奇怪了,的盧馬是兇馬,古有明訓;妨主案例,也宗宗在目。為什麼它妨得了別人而妨不了劉備呢?其實英雄成事,時也,勢也,氣也,運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