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究竟有多厲害,為何不願再回到劉備身邊?說出來別不信!

2021-03-05 赤血汗青

水鏡先生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荊州名仕,他與很多名謀都有交集,和他有關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那就是「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

徐庶

劉備曾有一次與他交談中,認識到了謀士對自己的重要性,光有天下無敵的猛將是不行的,要想成就大業,是一定要有謀士在自己的身邊出謀劃策的,也正是水鏡先生的指點,才有了後來劉備的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不過,水鏡先生除了推薦諸葛亮和龐統之外,還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徐庶。

徐庶這個人其實和諸葛亮,龐統等人皆是好友,歷史上有關他的一句歇後語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水鏡先生推薦,並且多次為劉備抵禦了曹軍進攻的徐庶,到底有多厲害呢?

當年曹仁親率兩萬大軍進攻新野,當時的劉備城小兵弱,手上雖然有猛將,但是也抵不住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吶,

而徐庶,僅僅用了十分之一的兵馬,也就是兩千人,便擊退了曹仁的陣法,也正是如此,後來曹操才用其母逼迫徐庶前去許昌。那麼,為什麼進曹營一計不出的徐庶後來不願意回到劉備身邊呢?

自古忠孝難兩全,當時徐庶離開劉備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了選擇,於劉備而言,徐庶的行為是不忠不義的,倘若真的徐庶離開了曹操,又跑到了劉備的陣營,這不是會讓天下人所恥笑嗎?除了名聲的原因外,當時的劉備身邊謀士如雲,諸葛亮,龐統,法正等等,徐庶回去可能也不一定會受待見。綜上所言,徐庶一直不願意回到劉備身邊。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徐庶到底有多厲害, 後來為何不再輔佐劉備
    那麼,徐庶的能力到底有多強?徐母去世後,他為何不願再歸順劉備,下面依據演義,分析如下。為何不願再歸順劉備?其一,徐庶不願再歸順劉備,因為他是一個忠孝之人。徐庶輔佐劉備,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奪取樊城。曹仁敗回許昌,對曹操訴說此事,曹操聽聞賣草鞋的劉備有這麼厲害的謀士輔佐,為其感到不值,愛才若渴的曹操迫切想要得到徐庶。在程昱的獻策下,模仿徐庶的字體將徐庶騙到許昌。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願再歸劉備?
    也許是這六年真沒有什麼事發生,另一個可能就是徐庶並無大才,就像諸葛亮說的,刺史或郡守之才,當時劉備也不過避居荊州,駐守新野而已。徐庶在六年中,唯一有記載的一件事就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是個非一般的人才,記住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間是公元207年,也是劉備三顧茅廬前和曹操南下攻打荊州之前,為何六年了,直到最後要離開的一年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呢?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再回歸劉備陣營?
    徐庶在六年中,唯一有記載的一件事就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是個非一般的人才,記住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間是公元207年,也是劉備三顧茅廬前和曹操南下攻打荊州之前,為何六年了,直到最後要離開的一年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呢?
  • 徐庶真的是因母親之故離開劉備嗎不過是對劉備說的客套話罷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南下,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顯然,在歷史上並沒有曹操偽造徐母之書,騙徐庶投降曹操的橋段,而且也沒有記載表明劉備對徐庶的離去感到悲傷。
  • 徐庶離開劉備後,為什麼再也沒回來?因為他看清了劉備的本質!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劉備的一次意外,打開了荊州人才庫儲備的大門,於是,好多三國時期的精英謀士,都出現在了劉備的面前。第一個出現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只是,司馬徽也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始至終都沒有答應要出山幫助劉備,而是給劉備推薦了臥龍和鳳雛。在沒有得到臥龍和鳳雛之前,有一個人先行來到了劉備的身邊,這個人就是徐庶。
  •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乃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魏略》從這一段記錄來看,徐庶年少殺人確有其事,《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徐庶確有借鑑古藉。而他諸葛亮好友的身份也是事實。但《魏略》中並未記載徐庶為何投奔曹操,只簡單寫了「福與韜俱來北」。看似徐庶並未從事於劉備處。
  • 三國中到死都沒有出山的兩位頂級謀士,究竟有多厲害?
    可以說,曹操是北方第一諸侯,身邊最好的謀士荀彧居功至偉,他多次為曹操調整戰略方針,提出「深根固本,制衡天下」,「迎天子」等策略。身為三國「唯二」英雄的劉備,在與諸葛亮相遇之前,曾與張飛、關羽等人屢戰屢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得到諸葛亮之後,諸葛亮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劉備拿下荊州、益州等地,實現了三分天下,戰術也不願過去被動,打勝仗。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算是劉備的貴人了,在沒遇到水鏡先生之前,劉備身邊雖有很多文臣猛將,但卻很缺乏厲害的謀士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死後,劉備經徐庶、司馬徽推薦,三顧臥龍崗,請出了諸葛亮。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
  • 世人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那麼事實的真相確實如此嗎?
    劉備雖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他的家族幾經周折逐漸敗落下來,此時的劉備沒權沒勢靠賣草鞋營生,但劉備不甘墮落胸懷天下,但是他想要在那個群雄逐鹿世界裡,創造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也絕非易事,所以他就必須做出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找出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再找到一批優秀人才,才能幫住他實現他的遠大理想。
  • 為何徐庶在離開劉備時,才舉薦諸葛亮?原因不簡單,並非出於私心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方曾經有四大謀士,分別是諸葛亮、龐統、法正、徐庶。其中諸葛亮、徐庶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 徐庶的離開,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落難之時,才能認清身邊人
    徐庶與諸葛亮是同期為劉備服務的。徐庶生逢亂世卻想有所作為,空有才華但是沒有人舉薦,進取之路被堵住。不得以,徐庶只能投靠一方稍小勢力,稍微打響些名聲後才有更好的選擇。劉備勢力就是徐庶的首選。首先劉備的名氣足夠。劉備最起碼當過徐州牧,在袁紹、曹操的勢力中都混過,名聲不小。其次劉備的實力不足。劉備武將方面勉強夠用,但是謀臣方面一直是缺少的。劉備前期屢戰屢敗跟他沒有足夠的智囊也是有很大關係的。最後劉備屯駐的地方很適合。劉備所在的新野是曹操南下必然要攻打,徐庶投靠的是劉備最關鍵的時刻,肯定會被重用。基於以上三點,徐庶選擇投靠劉備。
  • 忠義的徐庶,來到曹營卻一言不發,其實是有疑點的
    徐庶在本書當中出場的機會並不是很多,讓讀者印象深刻的只有兩件事情,一個是他為了自己的母親而投降給了曹操,另外一個便是他來到曹操底下做事,十幾年卻一言不發,這件事情都表現出徐庶是一個孝道和忠義上兩全的人,孝道是肯定不需要多說的。但事實上就一言不發這件事情多少還是有一些疑點的。在具體說到徐庶在這件事的疑點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時期裡面換主的情況。
  • 三顧茅廬心誠則靈 《劉備傳》第68集
    那本來呢,劉備做主公,徐庶做軍師,手下還有這麼多能打的人,應該就夠了呀,但是不巧,徐庶這邊發生了一些狀況,被抓到曹操那邊去了。曹操是綁了徐庶的老母親做人質,徐庶又非常孝順,沒辦法,只能被迫去到曹營。徐庶的母親深明大義,還自殺了。這個故事我們以後有機會單獨來跟大家講。也是個很有名的故事,叫做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就是這個徐庶。雖然人在曹操這邊,但是心卻在劉備這裡。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諸葛亮師傅水鏡先生有多厲害?有幾個弟子?
    那個時候,水鏡先生就已經眼觀天下了——曹操方面已經牢固佔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而且還是在各方面最有優勢的地區,無論人力、物力、地域資源都遠遠高於劉備勢力,水鏡說的這個「時」,其實就是這個形勢。水鏡先生明知道局勢如此可為什麼還舉薦諸葛亮到劉備身邊呢?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匹千裡馬,而劉備就是伯樂。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水鏡先生司馬徽確實是一個很有能耐的隱士,他看遍紅塵,超脫於天下,已經知道漢室將亡,不可逆轉,而且他本人也並不想再參與這天下紛爭之中去了。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歷史上的徐庶竟然是這樣!10個字評價
    通過正史來全面了解徐庶的,比較少。 在演義當中,徐庶有三件事比較露臉,第一是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第二是當曹操得知徐庶在劉備身邊以後,詢問程昱,說徐庶這個人比您怎麼樣?!程昱說十倍於我! 第三是龐統去獻連環計的時候,被徐庶一語點破。把龐統嚇得不輕。
  • 劉備三顧茅廬只為臥龍之才?別再被騙了,真實的原因很現實
    劉備本來是一個賣草鞋的,結果卻想要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事業,雖然有兩個非常忠義勇猛的兄弟相助,但是卻沒有一個能夠輔佐其成就大業的智謀之士。而諸葛亮本身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生不逢明主,只能隱居山野以待時機。這樣兩個人一旦遇上正是如魚得水,果然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如虎添翼,從兵少將寡到坐擁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稱帝,期間諸葛亮的功勞自然是不言而喻。然而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真的只是因為其聽聞臥龍之才嗎?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劉備向司馬徽請教如何成就大業,司馬徽剛開始故弄玄虛地說出「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說得劉備又興奮又迷惑,再三追問下司馬徽又笑而不答。第二天,劉備告別司馬徽時半路見到個怪人,此人躺在路邊又說又唱的,一打聽才知道這人叫徐庶,也是個深通韜略的賢士,劉備非常高興,拜他為軍師,徐庶也果然有本事,第一仗就大破曹仁,還助關羽奪取了樊城。但是後來,徐庶的母親被曹操劫持,將徐庶騙了過去。徐庶臨行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