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徐庶在離開劉備時,才舉薦諸葛亮?原因不簡單,並非出於私心

2021-02-16 憶閱文書屋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方曾經有四大謀士,分別是諸葛亮、龐統、法正、徐庶。其中諸葛亮、徐庶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189年,何進密謀在漢靈帝死後,將所有宦官誅殺,於是何進領軍集合在洛陽,何進手下丁原本來也是要與何進一起,誅殺宦官,但是突發意外,何進被朝中的宦官所殺。

與丁原針鋒相對的董卓在此時進京,掌控了朝中大權。

而董卓誘騙來了呂布,讓呂布殺了丁原,進而將丁原所有的兵馬全部納入董卓自己的麾下,董卓手握兵權。

之後,董卓扶持劉協登基,將何太后罷免。何太后被董卓毒殺身亡,在何太后的遺體被安葬的時候,董卓甚至派人將漢靈帝的陵墓打開,將其中的珍寶幾乎全部竊走,在雒陽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董卓禍亂朝綱,甚至還成了相國,因此中州許多地方都舉兵而起。徐庶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荊州。

正是在荊州,徐庶結識了諸葛亮,兩人甚至成了摯友。

201年,曹操親自率兵討伐劉備,劉備勢弱,於是南下去投靠劉表,來到了徐庶所在的荊州,為了抵禦曹操,劉表讓劉備在新野屯兵。

這個時候,徐庶早就聽說劉備的名號,前去面見劉備,劉備與徐庶見面之後相談甚歡,徐庶就成了劉備麾下一謀士。

七年之後,曹操再次率兵南下至荊州,想要攻打劉表。劉表卻在這個時候病死,劉表的兒子劉琮接管荊州,向曹操投降。當時在樊城的劉備和徐庶一行人,聽說劉琮向曹操投降,當即就率領眾將士向南行進逃跑。曹操在長坂坡追上了劉備,兩方大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操將徐庶的母親擄走了。

真實史料中記載,諸葛亮在徐庶的母親被擄走之前一年,就已經被劉備請出山了,徐庶也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了一段時間。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卻把徐庶母親被擄走的時間提前了一年,也就是說,《三國演義》中,徐庶母親先是被曹操擄走,徐庶因為母親不得不離開劉備,投降曹操。在徐庶離開之前,才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徐庶和諸葛亮是沒有在一起輔佐劉備的。

而羅貫中這麼寫的原因無非是為了使徐庶、諸葛亮的形象更加豐滿。

徐庶在現實中離開劉備的時候,正是劉備孤立無援、最為困窘的時候,徐庶在這個時候因為母親離開,在很多人看來肯定是忘恩負義的,羅貫中也是讓徐庶的這個人物顯得更加正面。在自己離開的時候,還為劉備推薦了另一位更加高明的謀士,正是顯示了徐庶的義氣。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三國演義》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水鏡曰:「關、張、趙雲之流,雖有萬人之敵,而非權變之才;孫乾、糜竺、簡雍之輩,乃白面書生,尋章摘句小儒,非經綸濟世之士,豈成霸業之人也?」 水鏡先生和劉備第一次見面,就能說出這番話,一針見血的說出劉備集團的最大問題,這不就說明他事先對劉備有過調查了解嗎?從他的分析來看,劉備文臣猛將如雲,啥都不缺,就缺一個經綸濟世之才!
  •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後來也就沒有諸葛亮的事了,知道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挾持了,徐庶這個孝子只得極不情願的投奔了曹操。徐庶在和劉備臨別的時候這才將諸葛亮這個大能人力薦給劉備。如果按照上述小說裡所說的,那麼徐庶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可以說是「被迫」的。如果真的像徐庶所說諸葛亮是個難得的人才,為什麼當初他不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呢?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再回歸劉備陣營?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徐庶是一個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物,甚至比諸葛亮還要神化數倍。同時徐庶還是一個偽君子,打著孝順的旗號,放棄看上去將要完蛋的劉備,而投靠似乎要統一天下的曹操,簡單的說就是忘恩負義、嫌貧愛富。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願再歸劉備?
    也許是這六年真沒有什麼事發生,另一個可能就是徐庶並無大才,就像諸葛亮說的,刺史或郡守之才,當時劉備也不過避居荊州,駐守新野而已。徐庶在六年中,唯一有記載的一件事就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是個非一般的人才,記住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間是公元207年,也是劉備三顧茅廬前和曹操南下攻打荊州之前,為何六年了,直到最後要離開的一年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呢?
  • 徐庶的離開,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落難之時,才能認清身邊人
    不過這也僅僅是個故事罷了,這是《三國演義》對徐庶的美化。歷史上的徐庶卻是主動投靠曹操的。《三國演義》中,徐庶化身單福主動投靠劉備,成為了劉備的謀主。但是徐庶的真實身份被曹操知道了。在曹操攻破新野後,便抓了徐庶的母親,以此來逼迫徐庶離開劉備。徐庶沒法只得投降曹操,不過他在北上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故事。
  • 徐庶真的是因母親之故離開劉備嗎不過是對劉備說的客套話罷了!
    徐庶歷來被認為是與諸葛亮、龐統、法正並列的蜀漢四大軍師,他在新野之時便投奔劉備,頗受劉備重視,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神話為神機妙算的軍師。然而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徐庶不得已離開了劉備。然而徐庶的離開,真的是因為他是個「孝子」嗎?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而遇到水鏡先生之後,劉備得到了徐庶、臥龍、鳳雛等大才,實力發生了質的變化,逐漸在這亂世中站穩了腳跟!可惜說,正是有水鏡先生的幫忙,才改變了劉備的人生軌跡。那麼水鏡先生把徐庶、臥龍、鳳雛都介紹給了劉備,為啥不把「侄兒」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呢?
  • 徐庶到底有多厲害, 後來為何不再輔佐劉備
    那麼,徐庶的能力到底有多強?徐母去世後,他為何不願再歸順劉備,下面依據演義,分析如下。劉備送走劉琦,正準備撥馬回城時,偶遇徐庶,只見他「葛巾布袍,皂縧,烏履」,長歌而來。玄德聞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鏡所言伏龍、鳳雛乎?」
  • 徐庶離開劉備後,為什麼再也沒回來?因為他看清了劉備的本質!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徐庶與劉備分別時,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吧。對此,書中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玄德曰:「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
  • 劉備為何發動夷陵之戰?原因不簡單:諸葛亮與劉備的「宮心計」
    之前諸葛亮對劉備沒有進行具體的勸阻,諸葛亮看不出來夷陵之戰是一個戰略錯誤嗎?顯然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因為諸葛亮在第一次為劉備制定的整個戰略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連孫抗曹」,而劉備徵討夷陵明顯就是打破這個戰略。而且諸葛亮也看出了孫權不能打的原因:「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 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後來穎川的徐庶都前來投靠劉備,他也說諸葛亮乃是當世之賢。劉備想讓徐庶去請諸葛亮,徐庶卻說:"此人只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還需枉駕顧之。"後來,劉備作帶領關羽、張飛,親赴襄陽(即今湖北襄樊)城西二十裡地的隆中臥龍崗探尋拜謁諸葛亮。前兩次他都未曾見到諸葛亮,直到第三次他才見到了諸葛亮。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徐庶一生推薦兩人:一位忠臣,一位奸臣,結果都成三國重量級人物
    徐庶之前是劉備麾下的謀士,他足智多謀,是三國前期必不可少的謀士之一,當時曹操勢力龐大,挾持了徐庶的母親,無奈之下,徐庶只能離開劉備。可是徐庶在臨走的時候,告訴劉備去找諸葛亮,一來諸葛亮是他的好友,二來諸葛亮的確有才,有他相助,劉備大業可成。
  • 劉備三顧茅廬只為臥龍之才?別再被騙了,真實的原因很現實
    劉備本來是一個賣草鞋的,結果卻想要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事業,雖然有兩個非常忠義勇猛的兄弟相助,但是卻沒有一個能夠輔佐其成就大業的智謀之士。而諸葛亮本身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生不逢明主,只能隱居山野以待時機。這樣兩個人一旦遇上正是如魚得水,果然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如虎添翼,從兵少將寡到坐擁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稱帝,期間諸葛亮的功勞自然是不言而喻。然而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真的只是因為其聽聞臥龍之才嗎?
  • 徐庶究竟有多厲害,為何不願再回到劉備身邊?說出來別不信!
    徐庶劉備曾有一次與他交談中,認識到了謀士對自己的重要性,光有天下無敵的猛將是不行的,要想成就大業,是一定要有謀士在自己的身邊出謀劃策的,也正是水鏡先生的指點,才有了後來劉備的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不過,水鏡先生除了推薦諸葛亮和龐統之外,還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徐庶。
  • 劉備為何殺掉能獨當一面的劉封, 選擇暗弱的劉禪繼位? 原因不簡單
    劉封第一次出風頭的時候,才二十來歲,當時他隨劉備參與了入川之戰,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分兵前進,他沒有顯得默默無聞,反而攻無不克,給世人留下了驍勇的印象。《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所在戰克。」之後他又與孟達一起拿下了上庸等地,其能力非常卓越。可是最終,因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句,恐怕劉備百年之後,無人能夠駕馭得了劉封,劉封便被賜死了。反觀劉禪,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兩人的對比,看起來非常鮮明,劉備為什麼卻選擇了讓劉禪繼位呢?
  •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徐庶何人?經《三國演義》一番書寫之後,這個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魏臣成為了無人不曉的臥龍同門。那歷史上的徐庶又是什麼樣的?他真的為劉備效力過嗎?他在加盟曹營之後真的像演義那般不向曹操獻一計?先來看看歷史上的徐庶真的為劉備效力過嗎?
  • 司馬徽介紹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卻不敢對劉備說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因禍得福,的盧馬跳檀溪逃過追殺後,在荊州的鄉野民間,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然後得到了徐庶,由徐庶臨走前,告知劉備:諸葛亮才是真正牛人,讓他去請。但在正史中,其實卻很簡單,徐庶直接讓劉備去請,然後劉備就跑了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由此可見,歷史上的三顧茅廬根本沒有《三國演義》中那般讓人眼花繚亂。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第九名徐庶,第六名諸葛亮,第一名竟是他
    第九名:一言不發徐元直徐庶,字元直,徐庶本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拜師求道而後避難於荊州,劉備曾被曹操擊敗後在一段時間內依附於劉表,徐庶就在此時以劉備是漢室宗親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劉備見到徐庶後一番暢談便對其很是器重,徐庶還在此期間為劉備推薦了人稱臥龍的諸葛亮,於是便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隨後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繼位,遣使向曹操投降,劉備聞聽此事率眾南行,法正也帶上家眷隨劉備南行
  • 他是三國最神秘的高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舉薦的
    看《三國演義》的人都以為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其實早之前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在馬躍檀溪後遇到了一位高人,此人自稱"山野閒散之人"拒絕劉備的邀請,後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稱兩人為「臥龍」和「鳳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