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堂】三寶媽和三寶一起成長(第二季)| 姥姥姥爺回老家之後

2021-03-03 1058女人花

姥姥姥爺回老家,媽媽幫孩子們適應

嘉麗:聽說上周六姥姥姥爺離開廣州回老家了,家裡現在是兩個大人,就是您跟孩子爸爸和這三個七歲的娃,你們這個禮拜是怎麼過的?有沒有請鐘點工來幫忙啊?

宋麗麗:沒有啊,其實根本不用,實際上這個禮拜,我們過得非常有秩序,非常開心,因為三寶都已經有了自我整理的習慣,所以我們家裡每天都很乾淨整齊,不用找鐘點工來打掃衛生,做飯本來就是我先生在做,所以也不成問題。而且三寶每天到點了自己打開電視看網課,所以,他們自己通過手機找作業,寫作業,上傳作業,而且,三寶也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家務,所以在這方面不成問題,所以夠了,不需要再找保姆了。

嘉麗:上周我們做節目的時候,我們知道姥姥姥爺要回山東了,老人們走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哭啊?

孩子們:我們哭了。

嘉麗:不捨得姥姥姥爺走,是嗎?那後來你們怎麼不哭了呢?

孩子們:因為最後和媽媽一起做蛋卷了。

宋麗麗:因為姥姥姥爺的航班是凌晨,所以他們四年就起來陪姥姥姥爺,有一個送別。

嘉麗:姥姥姥爺一走,他們就傷心的在家裡哇哇大哭了,你怎麼想到讓他們去做蛋卷把這個局面給轉變的?

宋麗麗:因為當時我看他們都在哭個不行,搞得我也很傷心,我突然在想,我說你們現在願不願意進廚房跟媽媽一起做蛋卷啊?他們說:願意啊。然後立刻一窩蜂就衝了進來。因為前一段時間我買了個蛋卷機,我第一次做的時候,技術不過關,這個蛋卷的賣相不好。我先生直接批評說:不好吃。我媽也特別真誠的告訴我:不如她在鍋裡煎的雞蛋餅好吃。當時,只有我們三個寶貝力挺我說:媽媽,好吃。哎呀,當時我是又感動又沮喪,所以,那天我覺得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再做蛋卷了,我就帶著三個寶貝一起在廚房裡面找食材,打雞蛋……

孩子們:爸爸在送姥姥姥爺走,我們就趁著這個時間在做蛋卷。廚房的領地是我們的了!

宋麗麗:二寶凱紳因為第一次打雞蛋,當時還把雞蛋打地上了,我說沒事,媽媽第一次打雞蛋也這樣,再打一個就會了,果然第二次打得非常好。所以,我們三個人真的是在廚房非常開心地做了蛋卷大餐,最後,我們全部把它吃了個精光。然後,我就跟三寶說,現在只要在安全合法的條件下,媽媽允許你們做任何想做的事。他們三個立刻開心的說,哇,太好了!我採訪一下,當時你們都說了什麼,如果姥姥在廚房,姥姥會說什麼呀?

孩子們:走開走開,別在這兒搗亂了。快去聽網課,別過來了。

宋麗麗:所以,當時三個寶貝就大呼:我們自由啦!後來他們說,哎呀,媽媽快放《奔跑》那首歌,歌詞是: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他們覺得這歌特別能代表他們的心情。我說,你們覺得自由了,那姥姥姥爺呢?我當時說,你們現在覺得自由了,姥姥姥爺回家也自由啦,人家在自己地盤上想幹嘛幹嘛,你們說,好不好?他們一起說:太好太好啦,我們都自由了!

嘉麗:真好。能夠深深的感受到媽媽的那個智慧,而且你看,當孩子看著姥姥姥爺要離開廣州回山東,媽媽靈機一動,帶著孩子轉移注意力去做蛋卷,關鍵從這個轉移注意力,讓孩子知道姥姥姥爺走了,他們也有自由了,因為姥姥姥爺在的時候,可能老人帶孩子,有的時候會格外的小心一些,可能麗麗你之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景,比如說,你覺得什麼事可以讓孩子們去做,老人心會更細,就會說,這個不能讓孩子們做,有的時候作為中間人,你也覺得有點兒不舒服,但是畢竟你是小的,父母是大的,還不好說。現在你也有那種自由的感覺了,是不是?

宋麗麗:是,我們特別有那種當家做主人的感覺。

相關焦點

  • 我的姥姥姥爺
    我的姥姥姥爺是校園戀,一起走過了70餘年,倆人一起學醫,一起讀書,然後一起留校,一起從醫,一起從住院醫生做到了副主治醫生、主治醫師。翻閱他們的老相冊,有他們結婚時的喜氣洋洋,有他們一起讀醫書練醫術的勤學刻苦,有搬到小院的喬遷之喜,有遊歷全球的大千世界,一本本的相冊記錄的就是他們兩個人,一個家。
  • 傳統文化.中醫養生冬令營——三寶學堂2020年潛藏以待
    此次冬令營,三寶學堂特邀以推動古中醫自然療法為已任的草坊堂醫道養生院的趙倫院長,與學習者一起研讀和踐行真正的傳統文化,體驗中醫中藥、艾灸、點穴療法,為大家帶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的盛宴。體驗終南山遊學訪道, 感受終南山獨特的人文環境,建立吃苦耐勞和從小立大志的思想,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獨立成長能力。10. 父母與孩子一起深入傳統文化,一起體驗中醫的實用強身技能,一起練習養生功,一起體驗玩兒中學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和父母擁有一起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不無道理
    隨著2016年開始實施二胎計劃生育政策,再到前陣子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網上有關「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引起了當代父母和老輩人的熱議,之前傳言的「打油詩」「順口溜」又浮出了水面。比如「北京有一怪,生了孩子姥姥帶」,再比如從70代、80代、90代流傳到現在的「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從這兩句話其實就能簡單看出來,姥姥姥爺帶孩子成了現如今的普遍現象,也是「隔壁親」的主力。
  • 姥姥奶奶幫子女帶娃,姥爺爺爺寧孤守空巢也不去,你知道原因嗎?
    但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中,姥姥、奶奶佔大多數。姥爺、爺爺一般都不願意和老伴一起去幫兒女帶孩子,而是選擇獨自在老家生活。為什麼大多都是姥姥、奶奶一個人去看孩子,姥爺、爺爺留守在家呢?在老家自己呆著,想在哪抽菸就在哪抽,想吐痰就隨地吐,想吃啥就做啥,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總之,自由自在,可一旦住在兒女家,抽菸要到樓道去抽,因為家裡的小孩不能吸二手菸;早上要早起給兒女和孫子做早飯,因為兒女要上班;看電視聲音不能開太大,因為孫子要寫作業……種種的約束,讓姥爺、爺爺,一個人寧願守在老家,也不願去兒女家幫忙帶孩子
  • 8月好物合集-書、電影和視頻|姥姥姥爺推薦的精神食糧
    與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書和電影/電視推薦?哎好嘞,I know the best one to recommend!《菲爾來蹭飯》是比姥爺cheat day更好的吃飯伴侶!這個由Neflix出品的系列旅行美食紀錄片,現在已經出到第三季,記錄了美食愛好者Phil去全球各個美食勝地探訪打卡的旅程。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網友:精闢
    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有的寶媽在生完孩子之後,會馬上回到職場,因此就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來帶,現在對於讓老人帶孩子,網友也有不同的意見,甚至有網友開始分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奶奶和添添一樣,仿佛永遠停不下來。停不下來的還有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一隻大貓,總拿綠幽幽的眼睛瞪我,有一次夜裡,我起來到院子裡撒尿,那貓突然竄出來,嚇了我一大跳,後來,我總讓爺爺陪我,爺爺說,這麼大了還怕鬼,哼,爺爺都這麼大了還怕奶奶,我就不怕。
  • 全職三寶媽生活與社會脫節:曾經我也害怕與人接觸
    三寶媽在孕期第八周時去產檢發現有三個心跳,和先生兩人都感到無比錯愕。不知是否為懷上三胞胎之故,三寶媽表示在孕期最難受的就是害喜,嚴重到無法進食、喝水。進入孕期第三個月的時候,體重已經掉了整整十公斤,到第四個月已經瘦成了皮包骨。
  • 三寶媽分享:iPad變身筆記本!
    說在前面的話:如果你是數碼大神,下面的內容可以直接忽視,瞬間飄過;如果你和三寶媽一樣是數碼菜鳥,那下面可是一個不錯的生活分享哦,好好品味一下吧!今天三寶媽和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生活小秘訣:iPad變身筆記本!你們以為iPad就是看電影?
  • 「書生」姥爺與「虎妻」姥姥的愛情 我愛你,不畏風雨不留遺憾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姥姥和姥爺的愛情故事,是「書生」娶「虎妻」有理也要讓著你,是一起吃苦一起享福,是患難時不離不棄,是我懂你沒說出口的話,我要為你過好這一生的默契。一次不畏風雨不留遺憾的愛,足以讓生命波瀾壯闊。
  • 婆婆丟下一句「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自己回了老家
    作者:糰子姐母嬰群裡看到一個媽媽林陽傾訴:自己還沒出月子,婆婆就急著回了老家,臨走丟下一句「我沒有義務給你帶孩子」。林陽不是獨生子女,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哥哥家有兩個孩子,自己的父母在幫哥哥帶孩子,無暇顧及她。
  • 紀實報告文學:姥爺【一】||徐永群
    回到家親屬們都默默無語,媽媽哭昏過好幾回,爸爸宣布了姥爺遺言,要求運回山東土葬。姥爺是山東掖縣人,在北京闖蕩一生,他多次提出來要落葉歸根,我的舅舅,姥姥都埋在山東老家了,姥爺願望是死後與他們團聚,全家人都守候在老家這塊熱土。
  • 三寶媽罷工啦?沒有!三寶媽其實在……
    三寶媽!你說好的每周一篇原創更新呢?!死哪去啦?!
  • 宋祖兒周末曬家人近照 姥姥姥爺出鏡幸福滿滿
    其中一組近照中宋祖兒身穿淺色牛仔衣,帶著自己的寵物一起面對鏡頭露出甜甜的微笑,溫柔俏皮。第二組近照則是曬出和穿著時尚的姥姥姥爺一起打卡景點的美照,網友們紛紛表示:「姥姥姥爺好fashion!」。
  • 姥姥家的袁大頭
    今年國慶回老家時,我媽給了我10塊袁大頭 我問她從哪弄來的,我媽說這還是你姥姥給的,原來姥姥的娘家過去,是我們那個地方遠近聞名的小地主家庭,在上個世紀40年代後,家裡能看得見值錢的東西都被鄉親們給分走了,太姥爺在閉眼之前,將剩下200塊袁大頭交給了我姥姥,在上個世紀困難時期,姥姥就是用這些大洋已每塊兌換
  • 姥爺往事 |回家
    有時候碰到老師來上班,老師會把我從姥姥手裡接過去。現在想來,我上學真是積極,這或許就是我現在很守時的起源吧。前幾天回去,村裡的本家告訴我,姥爺也常拉我去學校,我那時候總是哭天搶地地喊「遲到啦!」。是啊,姥爺一家以極大的胸懷容納和養育了我。從我還不會走路,到開始高中住校;從我的幼年,到我的青年。姥爺見證了我的長大和成長,我上學怕遲到的囧人經歷中,怎麼能少了姥爺的幫助呢?!
  • 一塵/姥姥的海岸
    岸邊是姥姥的家。      姥姥有一頭天然的捲髮。記憶中姥姥先是挽了髻的,後來可能是為了方便,就剪成了短髮,剪短了的頭髮越是捲曲了。捲髮的姥姥喜歡侍弄花草。去姥姥家,那滿院子的花花草草就如磁石一般吸引著我。       我在姥姥的花叢裡繞來繞去,各色月季雞冠大麗海棠盛開著,年幼的我與飄然飛蝶一起沉浸在花香裡。
  • 散文:我的舅姥爺
    按說,我的舅姥爺是姥姥的親兄弟,母親的親舅舅,和自己隔了兩輩,年齡差距很大,姥姥和母親又都是各自從娘家嫁出去的人,舅姥爺、姥姥、母親雖然是關係很近的人,但卻分別居住在不同的村子,如果以姥姥家為中心的話,舅姥爺的家和母親的家距離姥姥家大致都有十幾裡的路程,而從母親家到舅姥爺家的直線距離則有20多裡。照這樣來說,作為母親的兒子,我從小到大能夠見到和接近舅姥爺的時候應該很少。
  • 「帥氣」姥爺抱娃走紅,髮型時尚搶鏡,網友:姥姥該有危機感了
    年輕父母在生完孩子之後,有時老人會幫忙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所以有些孩子都是家裡的老人帶大的,但因為家長跟老人有很大的代溝,所以在溝通上也會經常出現問題。但是現在許多老人也用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態,他們在帶孩子的時候並沒有像其他老人一樣,並且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好處,這樣的老人可能會更加讓父母放心些。「最帥氣」姥爺抱娃走紅,髮型既時尚又搶鏡有一個「帥氣」姥爺抱娃的圖片走紅了網絡,這位姥爺帶娃出去溜達的時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 公公來做飯,李晟2歲兒子能說會道還說英文,對姥姥比奶奶親
    父慈子孝、和樂融融嗎?李晟和李佳航一家就是最溫馨和樂的典範。李晟自從嫁給李佳航之後,她一直沒有和婆家人生活在一起。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她的父母一直都在北京照顧著女兒和女婿一家的生活日常。李佳航對於嶽母也十分尊重和恭敬。公婆登門拜訪李晟的公婆來湖南老家登門拜訪,李佳航的爸爸是一個刑警,一看就是很乾練的長輩。李佳航的親媽已經過世了。現在這個婆婆只是繼母,唯一巧合的就是李佳航居然長得像繼母。尤其是眼睛和鼻子像極了繼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