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翻拍的電視劇,最好的是《紅樓夢》,其角色基本由素人出演,較好地表現了原著精神,其主要演員幾乎是一演成名。但幾十年後回頭看,除了飾演王熙鳳的鄧捷外,絕大部分人在演藝界沒有掀起二浪。即便是鄧捷,後來飾演的角色也沒有超出王熙鳳的水準。歐陽奮強做起了二流導演,陳曉旭退出了演藝界後英年早逝,至於薛寶釵、史湘雲、賈探春等人的飾演者在演藝界幾乎寂寂無聞,這種景象就像群星燦爛的夜空忽然暗淡下來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我想與導演王扶林有關,他要使這部傳世佳作成為電視極品使出渾身解數,首先在全國海選演員,讓演員與劇中人氣質相近。其次,他不計時間養成角色,請專家講課,釀造大觀園氛圍,讓演員學習琴棋書畫。再次,讓演員從把握原著入手,深入細緻地體味各自角色的精神風貌。
總之,導演、編劇、製作方不遺餘力地幫助演員完成了演出,讓他們大獲成功,但同時也讓他們感到成功的艱難,對繼續登頂有畏難情緒。
而在後來的演藝生涯中又沒有人像王扶林那樣來幫助他們,於是他們感到彷徨、無助,就像舊社會裹腳女人,失去了裹腳布反而不能行走,最終不是淪為二流演員,就是被演藝界淘汰出局。
我們不妨把它稱作保姆現象。
所謂「保姆現象」,是指因為保姆事無巨細,安排停當,所以,其主人生活有條有理,事業風生水起;一旦失去保姆,其人的生活則陷入混亂,失敗也隨之而至。
這種現象古今有之。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曾多次率領諸侯,抗擊夷狄和亂臣賊子,共同尊崇周王朝,受到時人和後人的敬重,孔子曾經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大概要成為夷狄的臣民。」
管仲臨死,齊桓公前來探視,就問:「仲父百年之後誰可以相齊?鮑叔牙可不可以?」管仲回答說:「鮑叔嫉惡如仇,難當大任。」桓公問:「易牙如何?」答曰:「一個沒有人性的人是不可以為相的。」易牙曾因桓公感嘆不知人肉的味道,就將自己的兒子殺死熬湯給桓公喝。桓公問:「豎刁如何?」答曰:「一個連自己都不愛惜的人如何愛天下?」豎刁為了接近桓公自宮為閹人。桓公問:「究竟誰可以為相?」答曰:「知臣莫如君。」
管仲死後,桓公重用易牙、豎刁,這些人帶著桓公吃喝玩樂。桓公有五個兒子,他們各自擁戴一個公子,以致不能確立太子。桓公死後,易牙、豎刁等人各擁立一個公子打內戰,桓公的屍體放在宮內六十七天無人安葬,生的蛆都爬到窗戶外。齊國從此衰落。
管仲在位,桓公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威鎮四海。管仲辭世,桓公驕奢淫逸,以致死後無人安葬,國家四分五裂。管仲就是桓公的保姆。
齊國的事管仲做主,即便是桓公做錯了事,也有仲父補救。桓公曾貿然率兵攻打楚國,楚國的使臣質問:「貴國在東邊,敝國在南邊,國土不曾接壤,也未曾失禮於貴國,憑什麼興兵犯境?」齊桓公讓管仲回答這個棘手的問題,管仲回覆說:「你不進貢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有的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徵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楚使回答說: 「沒有交納貢品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麼敢不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回來,這事你們應該去水邊問問。」
管仲給齊國出兵攻打楚國拼湊了兩條理由,一是楚國沒有按要求進貢包茅,一是周昭王到楚國境內沒有回國。楚使駁斥了第二條,但承認第一條,儘管如此,還是給齊國留了一點面子。
當時的形勢就是如此微妙,弱國小國,不得不服從大國,而強如楚國的也多少能給齊國一點面子,所以齊桓公這個霸主還做得津津有味。
失去了管仲,桓公的劣根性就表現出來了,追求享樂,愛聽好話,親近小人,優柔寡斷,甚至連管仲臨終的諫言他都丟到腦後。所以前期的作為被後期的胡為化為烏有。
唐朝有名的宰相姚崇曾說過:「宰相能救得一時,救不了一世。」說的就是管仲啊!
前秦的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平定了前燕,收編了姚萇,統一中國的北方。當其時,君明臣賢,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可惜的是王猛事務繁劇,英年早逝。臨死前他諄諄告誡秦王:「晉朝雖然僻處吳越之地,但為華夏正統。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這才是我們的真正大敵,遲早變成禍害,一定要逐漸剷除他們。」
王猛死後,苻堅按照自己的理念施政,他要用仁義感化天下,對待姚氏家族和兵敗投降的慕容家族授以高官,委以重任,而將自己的子侄分封到國境四周去守邊。最後不顧家人的反對,在不懷好意的人的慫恿下,帶兵百萬去攻打東晉。因為所統的人馬各懷異志,在淝水被東晉謝玄八萬士兵擊潰。後來慕容垂藉機恢復燕國,姚萇趁亂殺死苻堅,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不可一世的前秦分崩離析,走向滅亡。
王猛也是苻堅的保姆。因為王猛的超人才智,前秦的國勢蒸蒸日上,如日中天,這讓苻堅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是百年一遇的明君,可以玩天下於股掌間。苻堅要攻打東晉,大臣石越勸他說:「雖然我們現在兵多將廣,但晉軍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我擁兵百萬,士兵丟下的馬鞭就可以阻斷江水。」誰知才一交手,就大敗虧輸,他不知道自己所統領的不過是烏合之眾,甚至連烏合之眾都不如,因為慕容氏要藉機復國,是樂見他打敗仗的,而姚氏更是直接取了他的性命。
他狂妄地認為北方諸胡對他真心臣服,想籠絡豪傑,收買人心,對這些人委以重任,授以強兵,結果消滅他和他的國家的還是這些被他打敗又被他重用的人,他不知所謂的實行仁義必須是在對方沒有反噬能力的時候。世人只知宋襄之仁,不知道還有個「苻堅之仁」。
像這樣的保姆還很多,諸葛亮是劉禪的保姆,張居正是萬曆的保姆。
這讓我想起了當下某些學生,我所了解的一個學生,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初中學習成績很好;上高中,家裡在學校周邊租下一間房子,讓奶奶陪讀,高考成績670多分,上了清華。到大學兩年,多門功課紅燈高掛,被學校勸退。問到退學的原因,他說,在中小學讀書,家裡有父母督導,學校裡有班主任、科任教師悉心指導,每一個時段做什麼、怎麼做,都有具體安排;練習、試卷都有反饋,你按要求做就行了,而且不做不行。大學就不一樣,教師講完課走人;布置的練習,很容易搪塞過關;即便你想逃課,也不難做到。而放任自由的結果,就是退學走人。
保姆現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小學成績優秀,上中學出了問題;有的孩子中學表現傑出,上大學出了問題;碩士、博士出問題的也不少;甚至有人臨近退休還犯法入獄。究其原因,就是在那個時候失去了「保姆」,無有依靠,放任自由,陷入困境。
不管哪個時候出了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缺乏自省精神和自律能力,從而不能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而一個缺乏糾錯能力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即便有所作為,最終也會失敗。所以一個人必須具備獨立自主精神,而不是事事依賴「保姆」。
2021年1月1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