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會將變成什麼樣?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人口

2021-01-17 騰訊網

你知道的,人類似乎就是不想停止繁殖。

到2050年,全球將有90億燃燒碳、製造塑料汙染、消耗卡路裡的人口。到2100年,全球人口更是將突破110億大關,整個世界不得不落入一種類似電影《超世紀諜殺案》(Soylent Green,1973年發行的美國反烏託邦科幻電影電影,描繪了一個由於全球變暖和人口過剩導致的資源枯竭的未來世界)的境地。

上述這些可怕的數字並非來自科幻電影,而是來自這個地球上最受信賴的權威機構之一——聯合國。

那有沒有可能這些預測是錯的呢?並且,不是四捨五入的那種小錯誤,而是完完全全的方向性錯誤?

這就是加拿大記者約翰·易比遜(John Ibbitson)和政治科學家達瑞爾·布裡克爾(Darrel Bricker)在他們的新書《空蕩蕩的地球》(Empty Planet)中試圖告訴我們的。

兩位作者花了不少力氣將數據進行拆分整理,並得出了有關人類未來的截然不同的預測:「大約30年後,全球人口即將萎縮,而一旦人口數量下滑開始,這一趨勢將長期無法改變。」

不過,與其說《空蕩蕩的地球》是一本分析數據的書,倒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在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代中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推動人類做出各種選擇的書。

易比遜和布裡克爾將讀者帶到印度德裡的貧民窟、巴西聖保羅的手術室,偷聽布魯塞爾晚宴上年輕專業人士和奈洛比青年專家俱樂部上的對話。兩位作者對現代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生活進行了生動鮮活的描述,最終得出的結論無疑挑戰了長期以來我們對世界人口學的判斷。

人類為何將有如此180度大轉彎的未來圖景?這對未來社會意味著什麼?《空蕩蕩的地球》的兩位作者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採訪:

無論是在公共健康、食品安全,還是全球經濟等領域,聯合國一直都被認為是權威機構。是什麼讓你們認為聯合國在全球人口增長的預測是錯誤的?

易比遜:聯合國的人口數據是我們所說的「垂直知識」(vertical knowledge),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識。無論是一個國家的首領、大學院校的研究人員、企業領導人、學生,或者是任何一個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如果你問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地球上的人口正在發生什麼情況?」,他們會回答你說:「哦太糟了,人口正在大爆炸。我昨天晚上剛看了一部電影,裡面說地球太擁擠了,我們必須移民到月球或木星上去。」看,這種觀念已經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子裡。

布裡克爾:每當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你真的應該回頭好好思考那些假設,然後親自驗證一下,因為大多數時候,事實真相已經不是「垂直知識」所說的那樣了。

易比遜: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情。很快我們就意識到,其實人口學家早就在幾年前就對聯合國的這些數據提出了疑問。他們在各種會議上彼此交換意見,也會通過學術文章互相通氣,只是從沒將這種共識帶到大眾面前而已。這就是我們研究工作的起點。接下來,當我們走出去和活生生的人交談,了解他們所做的選擇時,我們在紙上看到的那些數據開始變得鮮活起來。

為了寫這本書,你們走遍全球各地,採訪各種各樣的人。有沒有哪一個特定的時刻或對話突然讓數據從紙面上走了下來?

布裡克爾:有。記得有一次,我們坐在印度Srinivaspuri一間小小的學校裡,與居住在當地的13、14名女性交談。我老是看見她們的紗麗下面有微弱的亮光閃起,我不知道那是什麼,直到後來看到有一人把手伸到紗麗裡面,拿出了一部智慧型手機,看了一眼,然後又放了回去。於是我意識到,我們正坐在德裡的貧民窟,而這些女性統統都有智慧型手機。她們識字。她們有數據包。我就在想,現在她們手上掌握著全人類的知識,這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會有什麼影響呢?

布裡克爾:聯合國的預測模型裡有三樣東西:生育率、移民率和死亡率。但沒有將女性教育的擴張普及或是城鎮化的速度(這兩者在某些方面是關聯的)納入考慮。我跑到維也納採訪(人口學家)沃夫岡·盧茨(Wolfgang Lutz),他向我介紹了他的預測,我當時聽得目瞪口呆。其實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預測模型中加入了一個新的變量: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到2100年,全球人口數量將在80~90億之間,(較此前預測)少得多。

易比遜:盧茨有句名言:人類最重要的繁殖器官是大腦。這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能改變一個人關於繁殖的想法,那你就能改變所有事情。根據盧茨的分析,唯一能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就是女性的教育。聯合國對於非洲的看法比較黯淡:它認為,本世紀頭25年,非洲的生育情況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非洲有很多地方的城鎮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如果你現在去往肯亞,你會發現,女性的基礎教育水平和男性已經相當。參加畢業考試的女孩數量和男孩差不多了。所以,我們認為,在本世紀剩下的時間裡,非洲農村的貧困率不會繼續攀升。

布裡克爾:而且這只是一個文化上的變量。你完全可以說,舊的模型在過去往往是有用的,那如果過去已經過去呢?如果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時代呢?如果是在加速進入呢?如果這個文化時代真正關乎的是女性如何就自己生活所做出的個人選擇呢?

易比遜:我們調研了26個國家的女性,詢問她們想要幾個孩子,結果是,無論在什麼地方,答案都是2個左右。可以說,在世界各地,迫使人們選擇大家庭的外部力量正在消失。在發展中國家,這一點尤為突出。比方說,菲律賓的生育率從2003年的3.7下降到了2018年的2.7,也就說是,短短15年的時間,足足減少了一個孩子。美國的變化進行得更為緩慢些。這就是我們希望人們好好思考的現狀。

OK,可那又怎麼樣呢?誰對誰錯真的很重要嗎?

布裡克爾:許多正在思考未來世界、未來經濟、未來城市規劃的人,他們都是以未來人口數量為出發點。人們真的就是在基於這一點來做決策。如果你向下深挖,發現未來不會有很多年輕人加入到總人口當中來,相當一部分增長實際上會來自因為更好的醫療和技術手段而更長壽的老年人。這會對市政決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或者,政府要如何支持正在飛速消失的農村社區?所有諸如此類的決策都是基於未來社會將變成什麼樣的正確理解之上的。

翻譯:Lily

編輯:漫倩

來源:Wired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相關焦點

  • 香港去年貧窮人口近150萬,扶貧委員會委員:工資低是問題根源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楊偉民】香港特區政府23日發表《2019年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最新貧窮人口高達149.1萬,創下11年新高,比2018年多出8.5萬人,貧窮率達21.4%,即每5個香港人便有1個是窮人;如果在綜援、長者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津貼等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有109.8
  • 香港問題背後的一些社會深層根源
    吹開喧囂的政治泡沫,修例風波的背後有著一些香港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這些經濟民生方面的矛盾成因複雜、長期未能解決,積累成巨大的社會問題。這個數據的背後,是財富更加集中,是多少青年自有住房夢破滅。像小鄺一樣,假如只活在當下,不考慮房子,吃喝、逛街、郊遊倒也不愁,只是「千萬不要去想未來」。
  • 2065年:當 AI 無所不在時,社會將變成什麼樣?
    過去1年,我在研究AI這個主題的過程中,對於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感到崩潰。看起來這些機器正在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可思議的酷和好或者糟得令人肝腸寸斷的路上。或甚至把人類都給滅了。作為一名小說家,我希望通過對十多位未來學家、哲學家、科學家、文化精神醫生以及技術創新者採訪描繪出AI未來的樣子。以下就是到2065年,也就是奇點到來10年之後的5種場景。
  • 李曉壯:社會治理北京人口結構的變遷及優化
    [7][8]但是,對以上既有研究和實踐模式還需澄清幾個問題:一是「城市病」是城市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不能將其完全歸結於人口膨脹;[8] 二是人口規模擴張是城鎮化發展某一階段必然規律,但不會無限擴張;[5]三是主觀制定人口控制政策並不能有效控制作為人客觀滿足自身所需的欲望與自由;四是帶有排斥性的人口「管控」政策不可取,有違「以人為本」宗旨;五是人口膨脹是人口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應該通過政府、市場、
  • 臺灣進入老齡化,少子化的社會!未來將面對什麼問題?
    今年4月,臺灣宣布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接踵而至的,將是一波持續10到15年、規模前所未有的退休潮
  • 「晨小晨」事件的五大社會影響及根源問題
    然而,提前一個月的時間,6月9日這個熱搜詞條就開始有了熱度,就有很多人在刷!說這件事只是一個人所為?說是沒有組織,沒有預謀的,有人會信嗎?說明六月初就有別有用心的人已經策劃好了,打算打這些帳號的主意,開始做文章了!
  • 新加坡人口下降,李光耀:只有這個辦法最有效,但是已經不可能了
    【鶴吹牛】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如資源問題、汙染問題、生物滅絕問題、科技瓶頸等,當然,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問題。對於東南亞的發達小國新加坡來說,同樣面臨著人口增長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新加坡立國之初並不值得注意,但是今天已經成為了重頭戲。新加坡這個國家很小,因為優越的地理位,抓住了上個世紀的航運業黃金時期,所以新加坡依靠馬六甲海峽而功成名就,新加坡成了遠東的明珠。
  • 陳世卿:未來超級計算將是分布式的 全球變成一張網
    但是我們未來是一個新的世界,尤其是有關人工智慧等等,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需求,這個是每一個中小型企業都需要的,所以我15年前重新設計,重新思考。中國香山會議我第一次發表,未來的超級計算機要重新思考,重新革命,把我自己革命掉,所以那時候我就開始研究是什麼樣的超級計算機,能夠像人的大腦,我為什麼開始進入腦科學?
  • 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帶來嚴重社會後果(圖)
    7月11號是世界人口日,我們關注中國的人口問題,不僅有一個龐大的基數的問題,現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口比例的調整,近千年來中國的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什麼意思呢?就是現在生的男孩比女孩多,這會引發什麼樣的社會問題呢?如何解決呢?今天的嘉賓將跟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首先認識一下今天的嘉賓。
  • 世界最缺人口的發達國家,人口每年減少50萬人,未來國家將消失
    最典型就是下面這個國家,堪稱世界最缺人口的發達國家,人口每年減少50萬人,未來國家將消失。這個發達國家就是日本。在二戰後,其實很多發達國家都缺人口,尤其是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人口無法滿足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構成了直接的威脅。而最終這些國家通過引進黑人和穆斯林難民,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使得經濟發展迅速。
  • 出生人口減少200萬背後:低生育率將成未來幾十年最大挑戰
    記者 | 牛其昌在2019年1月10日召開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針對外界關於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可能會減少200多萬的傳言,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曾表示,影響生育問題的因素比較多也比較複雜,包括育齡婦女規模,結婚年齡,生育年齡,以及經濟社會因素等等,國家衛健委一直在持續監測,具體數據有關部門近期將會公布。
  • 如何從人口變化,看未來十年的消費趨勢?
    其中,弘章資本創始合伙人翁怡諾從人口結構的宏觀視角出發,對比日本消費行為的迭代,深度分享了他對於消費社會底層趨勢、主流人群的變化,以及未來品牌發展方向的獨特洞察。翁怡諾從事風險投資和私募投資20多年,曾擔任中金直投部執行總經理,所投資多家公司在A股和香港市場上市。
  • CATTI二筆 201605-人口問題
    法律上說的「等嚴重後果」,這個地方怎麼理解「嚴重」,有啥標準?損失?死亡人數還是社會後果?而評價社會後果又有哪些依據?當然,這都是法學家們考慮的問題,但在外人看來,「嚴重」到底有多嚴重呢?Oh,話不多說。國際慣例,LETS GO!
  • 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10年之後還有多少農村人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村人口、經濟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於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10年之後還有多少農村人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解答一下。一、未來農村會朝什麼樣方向發展?
  • 中國將迎來人口危機!人口雪崩式下滑不可避免,如何提高生育率?
    但是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卻沒有顯著的增長,出生人口數量反而在持續減少。老齡化和低出生率,已經成為困擾社會發展的兩大問題,甚至有專家坦言稱,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改善,那麼中國人口雪崩將不可避免。那麼問題來了,未來中國將如何提高生育率呢?
  • 我國人口多,還說要放開生育?宏觀問題和個人問題是兩碼事!
    當然,這個增長高峰時放在幾百年的時間段裡來看的,如果按照生育率百分比和人口自然增長率百分比的科學比較,其實當時的生育率並沒有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高,只不過是其他時期,由於疾病,由於社會環境,政治軍事問題而導致人口非自然死亡率很高,所以才凸顯出當時我們人口增長十分迅速。
  • 未來30年老齡人口將破5億,農民沒有退休金,農村養老怎麼辦?
    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這是大家都有的一個共同認知。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在十四五開始期間,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將迎來快速的增長,每年60歲以上老齡人口的新增大概要超過1,150萬,比十三五期間的平均水平740萬要高出很多。
  • 卡辛斯基的警告:工業社會及其未來
    「工業文明極大地增加了發達國家的人口預期壽命,但也破壞了社會的穩定性,令生活空虛無謂,剝奪了人類的尊嚴,導致了心理疾病的擴散,還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界。」新技術的最大問題,就是剝奪人類的自由。「自由與技術進步不相容,技術越進步,自由越後退。」「新技術改變社會,最後人們會發現,自己將被強制去使用它。
  • 蘭芊翊和李思雨太像了,女人應該活成什麼樣?這個社會問題怎麼解
    ,而是夢想與規劃出現了問題,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蘭芊翊選擇了分手。蘭芊翊很愛陳佔,但是比起和陳佔的愛情,事業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她更欲罷不能,為了不讓未來的自己一步步變成陳佔理想的樣子,自己厭棄的樣子,她決定離開他。
  • 洪榕:中國證券市場的根源問題是機構不夠強大
    網易財經4月17日訊 2013國際量化投資高峰論壇今日舉行,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洪榕表示,中國證券市場問題的根源其實是機構不夠強大洪榕指出,未來十年是修復生態的十年,經濟要轉型生態要修復,環境也要修復,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也要修復,修復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樣經濟就有減速的動作,因為要完成整個轉變,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所期待的曾經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其實離我們就點距離了,這時候資本市場正好到了甲方和乙方平等對話的時候,那麼市場就有漲有跌,這時候真正就會有量化投資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