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不是隋唐的首都?真相來了

2021-03-05 訪古記

作者 | 張淼淼

編輯 | 張淼淼

洛陽,位於天下要津,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自然環境優越,是我國唯一的一座正統十三朝古都。對於這麼一座城市,無論怎麼述說、怎樣闡述都不為過,但是與此同時,在網絡上、甚至在一些書刊中,也經常出現一些嚴重違反歷史真相的觀點和論調,總結一下,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洛陽是亂世之都,二、洛陽只是長安的陪都。

但是這些論調符合歷史事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那真相到底如何呢?

可以肯定的是,洛陽是夏、商、周三代的首都,是華夏文明誕生的地方,更是東漢、西晉、北魏、隋唐的首都(這裡涉及到遷都和移都的問題)。事實上,關於洛陽是隋唐首都的說法,學術界早有定論,總結下來,也無非兩條:一、公元604年,隋煬帝遷都洛陽;二、公元657年,唐高宗移都洛陽。

洛陽是隋、唐兩代的首都,是鐵的事實。

圖:隋朝皇宮正殿—乾陽殿,採用三簷,屬於最高等級

圖:隋唐洛陽城氣勢恢宏的中軸線

只不過,洛陽作為隋唐首都的時間,並沒有貫穿兩個王朝的始終,這裡面的問題比較複雜,我們先看隋朝。

大業元年,隋煬帝楊廣即位。楊廣是一位頗具爭議的皇帝,因為具有爭議,因此也就具有了兩元對立的特性,說白了,就是毀譽參半,有好有壞。好的地方:目光長遠、文韜武略;不好的地方:急功近利、操之過急。但是,不管是好,還是壞,都可以從以下三項工程找到答案:

一、遷都洛陽;

二、三徵高麗;

三、開鑿運河。

這三項工程放在當時,都是耗時耗力的大工程,擱在今天,也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國家項目。這三項工程,只有運河至今猶在,可謂恩澤後世,「三徵高麗」反倒是為韓國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電影電視素材,用來提升民族自豪感。我們現在要說的「遷都洛陽」,是隋煬帝三大工程的核心,之所以是核心,是因為它牽涉到前兩者,沒有遷都洛陽,就沒有運河的南北貫通,三徵高麗也就無法進行。

圖:以洛陽為中心樞紐的南北大運河和以洛陽為東方起點的絲綢之路

「遷都洛陽」是隋煬帝經韜緯略的集中體現。為什麼要遷都洛陽?同樣可以歸納為兩點:一、儒家法統;二、地形優越。所謂「儒家法統」可以追溯到「周公營洛」。周公測影,以洛陽為「九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從而賦予了洛陽政權合法性的基礎,直白點說就是:一個政權只有在洛陽建都,這個政權才是合法的,是受上天庇佑的。

地形更不必說,洛陽左函谷,右虎牢,北邙山,南伊闕,易守難攻,固若金湯。

圖三:節選自博士論文《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

關於隋煬帝遷都洛陽,在史書中這樣記載:

《隋書.宇文愷傳》:「煬帝即位,遷都洛陽,以愷為營東都副監,尋遷將作大匠」。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隋煬帝即位後,遷都洛陽,任命宇文愷擔任東都副監,不久又升遷為將作大匠。

隋煬帝又在遷都洛陽的詔書中這樣寫到:

「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內,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自古皇王,何嘗不留意,所不都者蓋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庫,作洛之制所以為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創茲懷、洛,日復一日,越暨於今。念茲在茲,興言感哽!朕肅膺寶曆,纂臨萬邦,樽而不失,心奉先志。」

翻譯成逗比白話文就是:洛陽這個地方太好了,自古以來就是建都的地方,漢祖說過,我到了那麼多地方,眼中只有洛陽,如果不以洛陽為都,那麼肯定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為中國沒有統一,或者是財政不夠用。一想到這裡,我就想哭,如今,我大隋建立,我一定要遷都洛陽,完成心願。

遷都洛陽詔書發布後,隋煬帝大規模營建宮室,極盡奢華、壯麗非凡,其規模和建制已遠超過西京長安。洛陽不管在政令上,還是法理上、事實上,已經成為隋朝唯一的首都。洛陽成後,為了炫耀洛陽的壯麗,隋煬帝於大業六年的元宵節,在洛陽端門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的「燈火會」,是為「端門燈火」,其場面之壯闊、用度之奢靡,可謂空前絕後。

話題又轉移到剛開始,為什麼隋煬帝一定要遷都洛陽呢?我們知道,隋朝之前,中國已經分裂了近400年,400年光陰荏苒,南人和北人早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鴻溝和認同隔閡,如何消弭這種對立情緒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交往、多聯繫,這種交往不但是文化交往,也是經濟交往、貿易交往,而不管是哪種交往,居中的政治中心和便利的交通方式都是關鍵。

於是,修建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就成為必然了。因為水運不但安全,而且更快捷,而大運河的中樞,便是洛陽。大運河以洛陽為樞紐,考慮到的正是洛陽「天下之中」的儒家法統和「九州腹地」的便利地形。況且,在隋朝之前,洛陽作為夏、商、周、漢、魏、晉、等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經長達1500多年,早就在漢民族心目中形成了神聖的地位,以洛陽為運河中樞,兼顧歷史和地形,不但可以消弭南北對立,而且讓人無話可說,大家一致心服口服。

當然,隋煬帝遷都洛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關中糧食供應不濟,擺脫關隴集團、風水迷信等原因,亦真亦假,在此就不贅述。

隋煬帝的急功近利和好高騖遠,導致了滅頂之災,不久隋朝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唐朝。

唐朝是一個漢鮮混血王朝,崇尚武功,包容開放,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黃金期,這個黃金期我們稱之為:盛唐。有「盛」就有「衰」,而這「衰」的轉折點就是「安史之亂」。以「安史之亂」為節骨點,洛陽也經歷了一個頗為懸殊的命運,「安史之亂」前,洛陽是和長安並立的首都,「安史之亂」後,洛陽降為陪都,直到唐末,朱溫篡唐,連帶著唐昭宗,把首都又遷到了洛陽。

圖一:節選自博士論文《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

圖:節選自博士論文《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

圖:選擇百度百科

所以,問題來了,我們在這裡用「首都」這一現代詞彙來表述古代的都城建制是否合適?因為「首都」之「首」,言在獨一無二,但事實上,盛唐時期的國都當真只有長安嗎? 答案是否定的,為了規避這種錯誤,現在我們用「國都」來取代「首都」的說法。正確的表述是,洛陽和長安一樣,並列盛唐時期的國都,並且在某些時期,其國都地位還超越了長安(武則天時期洛陽是唯一的國都,這個情況比較特殊)。

怎麼?一個國家,兩個國都?是的。

唐高宗:「(長安、洛陽)二都,我東西宅」

唐玄宗:「三秦九洛,鹹曰帝京」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朝廷發布敕令,宣布將皇室遷往東都洛陽,但長安的國都建制並不廢除,主要原因也有二個,一:長安是李唐王朝的發源地,是祖塋所在地,於情於理都不適合廢除;二、關中是關隴集團的大本營,其勢力盤根錯節,無法撼動。

圖:節選自博士論文《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

唐高宗把政府部門遷到洛陽,在洛陽辦公,在洛陽生活,時間跨越了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前10年)四位皇帝,加上武則天,正好是唐朝最強盛的時期,也就是盛唐。所以,我們的表述應該改成:洛陽是盛唐的國都。如果加上唐朝末年的唐昭宗、唐哀宗,就有七位皇帝以洛陽為都,稱之為「七帝都洛」,其時間長達92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盛唐時期堅持東西兩京制呢?「兩京制」是否是唐朝的獨創?我的答案同樣歸納為兩點:一、關中衰敗;二、洛陽富饒。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圖:隋唐二代的宮城南門應天門,天子三出闕,屬於古代最高禮制(模擬圖)

圖:原址復建的應天門遺址博物館

關中衰敗?怎麼可能?但這種衰敗,我們是從整體著眼,也就是從當時的氣候、環境、經濟等一系列因素上著眼。

關中雖然四塞之地,地形險要,但也有一個幾乎難易克服的弊端:偏西。對於一個剛從分裂四百年中統一沒多久的帝國來說,關中太遠了,遠離富庶的江淮,遠離人心浮動的南朝故地。而且關中的自然環境在隋唐時期已經嚴重惡化,這種惡化如果憑藉強大的政權力量可以加以規避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一旦國家承平日久,就會出現一個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糧荒。有人說,糧荒很好解決,把江淮的糧食運往關中不就行了嗎?還真不行。因為古代陸運成本非常之大,而漕運經洛陽運往關中,又會經過一個三門峽,此處水流湍急,地勢陡峭,運輸成本大不說,而且經常出現船毀人亡,所以,即使在隋文帝時期,上至天子下到百官、黎明百姓,經常出現大規模到洛陽「討飯」的群徙現象,在史書中,隋文帝甚至被冠以「逐食天子」的稱號。這也是隋煬帝一定要遷都洛陽的原因之一。

換句話說,群雄爭霸時期,關中可以提供非常安全的地理環境,用來休養生息,但一旦國家進入正常發展軌道,關中的有利地形反倒成為桎梏(這種桎梏在藩鎮割據時期更加明顯)。而洛陽不然,關中居西,洛陽居中,「中」就意味著可以輻輳四方,也意味更強的動員,更有效的統治,更為便捷的交通,更何況,洛陽還自帶帝都屬性。所以,唐高宗移都洛陽,可謂是大勢所趨。「安史之亂」後,洛陽取消首都建制,降為陪都,而此時的大唐,也早在藩鎮割據的混亂中苟延殘喘,昔日的魏巍盛唐早已成為過眼雲煙。

總結下來,就是隋朝以洛陽為都,經隋煬帝、隋恭帝二帝,時間從大業元年(605年)至皇泰二年(619年),共計15年。唐朝以洛陽為都,歷經六位皇帝一位女皇,共計92年。

所以,洛陽是隋唐的首都,是不容反駁的歷史事實。

在下一篇中,我們會重點闡述,為什麼沒有洛陽,就沒有盛唐。



參考文獻:

①《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陝西師範大學

②《中國古代都城建制》

③《長安、洛陽的古代規劃》

④《兩京記》

註:本文的觀點參考了一些專著、碩博論文、期刊、知乎、頭條等。歡迎引用、轉發。

下期預告:《無洛陽,不盛唐》


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歷史真相

相關焦點

  • 洛陽南城牆,來了!
    南城牆已重建好,登臨俯瞰洛陽城的今昔在隋唐洛陽城開建紀念日前兩天,我參觀了隋唐洛陽城復原的南城牆,佇立城牆上,不僅更直觀地了解到洛陽城的前世今生,而且為其今日的成就和明天的藍圖而歡欣鼓舞。看著在隋唐洛陽城裡坊區的復原圖,面對那棋盤狀嚴整有序的住宅區,我想像著那時人們的生活情景,不禁浮想聯翩。2020年是隋唐洛陽城開建1415年紀念日。現在的洛陽城區,相當大一部分是1415年前那場史無前例的造城運動的地盤。
  • 隋唐演義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故事?
    隋唐演義中這些人物的原型是誰小說和歷史有何差別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我一起看一看。之前寫了幾篇隋唐人物的文章,裡面的依據分析基本都是在小說的基礎上發表的觀點。今天來盤點幾個重要人物的小說形象與歷史的差別。一、秦瓊秦瓊是整部隋唐演義的書膽,貫穿整部作品。
  • 孝文帝到洛陽,不是來炒房
    洛陽·龍門石窟二孝文帝要遷都洛陽,不是為了炒房,他要用空間的首都位移來帶動立體的制度變革。意思很明確,遷都是通過位移,來促成國家崛起。拓跋澄得知後表示,你怎麼不早說?於是兩人達成共識,決定著手實施。三再次重複一遍,孝文帝來洛陽,不是炒房的,他是來改革的。
  • 解答:北宋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長安? | 劉三解
    閒話少說,說說今天的問題:北宋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長安? 其實這是個老問題了,從北宋建國之後就開始爭論,開封這個四戰之地究竟適不適合作為首都?上學的時候,三解也曾經有過疑惑,覺得是不是就是因為都城選得無險可守,才導致了「靖康恥」?
  • 節目單來了!今晚8點,央視秋晚與您相約洛陽!
    應天門作為隋唐洛陽城的代表性建築,是隋唐時期「七天建築」中的「天門」,是用於舉行登基、改元、宴會等外朝大典的場所。時隔千餘年,在應天門前,央視秋晚延續一貫的唯美浪漫風格,對每個節目進行個性化包裝和形態創新,通過全媒體和更多新的傳播手段,展現新時代的中秋盛典。
  • 隋朝和唐朝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史學家們喜歡稱之為「隋唐」
    很多朋友想必都閱讀過《隋唐演義》,這本由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所著的優秀中國白話文小說,演繹了各路英雄起義推翻隋朝暴政,以正義為題材的經典之作。《隋唐演義》的故事,時間跨度隋唐兩朝,情節主要發生在隋朝末期和唐朝初期,中國歷史上這兩個強盛的朝代,明明是兩個不同的時期,為什麼會被後世的史學家並稱為「隋唐」?
  • 「洛陽主題」影視劇《風起洛陽》在橫店開拍
    《風起洛陽》今日在橫店宣布正式開機,主演與主創人員共同出席開機儀式。  《風起洛陽》由愛奇藝、留白影視出品,改編自知名作家馬伯庸的作品《洛陽》。故事將筆觸落在十三朝古都洛陽,講述了武周時期一群出身不同階層的人為調查洛陽懸案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 央視中秋晚會舉辦地洛陽「應天門」:是為了紀念武則天而建?
    先來盤一盤洛陽應天門的前世今生。洛陽的應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歷經隋、唐、五代、宋4個時期530餘年。期間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先後被稱為則天門、順天門、應天門、神龍門、五鳳樓等。△應天門(網絡圖)隋代初建時稱「則天門」,取「以天為則」之意。
  • 洛陽!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落戶洛陽
    對於大家關注的央視秋晚歷屆的歌會形式以及全明星陣容,導演組表示,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今年的助演嘉賓和演員陣容依然可以用陣容強大、群星璀璨來形容,據悉,目前已經有江疏影、孫楠、李宇春、張杰、張信哲、周深、郎朗、秦嵐、鹿晗(按姓氏筆畫排序)等重量級明星確定加盟演出,屆時,還會有新的神秘嘉賓空降秋晚,更多驚喜,值得期待。
  • 為什麼不來洛陽!
    此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郭城正南門,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稱「建國門」,唐代改稱「定鼎門」,並一直沿用至北宋,其間多有重修,前後沿用500多年。2014年6月22日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西安和洛陽,誰才是中國第一古都?
    當前,在一些抖音短視頻上經常能看到西安和洛陽乃至陝西與河南兩省的爭論,甚至是地域攻擊!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西安和洛陽之間的爭論問題, 西安和洛陽到底誰是十三朝古都,目前西安和洛陽都宣稱自己是十三朝古都,並且相互駁斥!
  • 「雙廚狂喜」,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洛八辦,你pick哪一個?
    哇哦~一周一度的周五,來!臨!啦!天吶擼,有兩天的假期啦,玩什麼,哪裡玩,帶著孩子,結伴親朋好友來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感受一下,了解一下洛陽隋唐大運河的魅力吧。更有對面的莊家大院洛陽八路軍辦事處的舊址,趕快來和我一同前往趴~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是在洛陽清代建築群山陝會館的基礎上籌建的,是國家三級博物館之一。博物館通過實物、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方式,向群眾全面講述了洛陽與大運河的關係,使前來遊客享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山陝會館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山西、陝西商人為買賣貨品,聚會訪友方便籌資興辦的。
  • 1949年新中國選首都時,有11個城市入選,為何最後敲定北京?
    首都是國家政治中心,也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所以它的程度很在意。縱觀世界各國首都,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特殊情況,如各種首都、首都,甚至是外首都,這些都是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慎重考慮後決定的。中國目前的首都也經過多方考慮最終確定。
  • 參加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景區的免費遊覽活動,有收穫也有遺憾!
    前幾天聽說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天堂明堂景區正在搞活動,本地人免費參觀,今天中午正好路過那裡,決定去驗證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在明堂西面馬路對面停車場停好車,發現這是個無人管理停車場。穿過定鼎路,拿著身份證直奔景區入口,管理人員刷了一下身份證,直接就放行了,我沒辦年票,是不是等於省了120元錢了哈哈!
  • 隋唐百戲城之百戲展演月免費觀看啦!!!
    對於四月的洛陽不光要看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還要過的精緻因為想吃、想看、想玩>的東西太多一不留神就要吃土了不找貴的,只找對的洛陽隋唐百戲城給你「好看」隋唐百戲城精彩節目賞析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是被小編的標題騙進來這你就冤枉小編了 接下來說的才是重點
  • 【話洛陽】八大系列28項百餘個活動...「文旅大餐」等你來享!
    「隋唐洛陽城 最潮中國年」文化旅遊活動、「藝享洛陽 冬季有約」系列文藝演出活動、「冬遊洛陽 冰雪奇緣」系列文旅活動……昨日,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2020年11月20日至2021年2月28日,我市將開展以「春節之源·洛陽過年」為主題的冬季文化旅遊消費活動。
  • 「認不出」的洛陽
    的確,近些年每次回去,都會迷幾次路,不知身處何處。甚至有朋友來洛陽玩,也不敢給別人推薦玩的地方。當時和同學約著上學,總是一腳蹬在花壇邊,等著同學來。也曾無數次在這棟樓前,捨不得告別分開。都說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遍地是遺址與文物。而洛陽玻璃廠,也就是後來的浮法玻璃集團,地下就是隋唐洛陽時期的皇家園林。
  • 這個冬天,洛陽邀你來過年
    本次活動將遵循「元旦、春節」雙節聯動、「古都新生活、古都夜八點」雙點發力、「線上、線下」雙向支撐、「實物消費、服務消費」雙側並舉、「傳統消費、新興消費」雙手共抓等「五雙」原則,圍繞文化、民俗、冬景三大主題,推出演藝、廟會、冬遊、研學等八大系列、28項、百餘個活動,邀你來洛陽度過一個文化年、時尚年、健康年、親情年、民俗年。
  • 河南洛陽也有一座唐朝皇宮,比西安大明宮還早29年
    唐朝的許多歷史事件都發生在西安和洛陽這兩座城市,這兩地都有唐朝的皇宮,現在也變成了旅遊景區,復建了一些古式建築,讓人領略到當年的輝煌。西安有一座唐朝的皇宮,名字許多人都很熟悉,叫做大明宮,不過這並不是唐朝的第一座皇宮。唐朝初期的皇宮是太極宮,是隋朝時隋文帝楊堅修建的,但現在太極宮遺址上全是新式的樓房,還沒有辦法發掘。
  • 第一次去洛陽怎麼安排,三天兩夜,史上最強攻略等你來拿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夏、商、周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裡還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