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之夏 第一季》喜馬拉雅山腳下的白人營地
英國人從曾經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到如今仰美帝鼻息,盛筵必散想必讓腐國人民感慨萬千,不斷高唱《過去的好時光》。從一戰到二戰這段帝國從風雨飄搖到土崩瓦解的幾十年,更是為英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
「日不落帝國」VS「第一陸軍」,老話新說:英國還能打過印度嗎?
「日不落帝國」衰落史 「日不落帝國」英國在全盛時期,通過戰爭和殖民的方式統治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及人口 但是隨著時間到了1850年,在這之後的100年間,是世界公認的「英國衰落時間段」,百年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而件件都與大英帝國的國運相關。
-
《印度之夏 第一季》questions
印度之夏這個電視劇太奇葩了,我看了前兩集,腦子裡一大堆問題不曉得怎麼解釋,就像留了一堆古詩詞填空題只給你上半句,強迫症根本不能忍,宿舍網根本連不上校園網,我都快逼得去看劇透了。待解決問題具體如下:1Adam在被收養後為何自殘?2Alice是不是生過印度孩子?那她和她前夫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會離婚?3Alice和她混帳哥哥有什麼隔閡?4他混帳哥哥為什麼要去兇手那裡討打?為什麼要隱瞞?
-
班公湖南岸對峙緊要關頭,強援之下巴鐵圍魏救趙,印度已措手不及
就在25日,印度陸軍參謀長剛剛到訪過班公湖南岸的對峙地區進行視察。根據印度軍方透露的信息顯示,印度陸軍參謀長這次視察中不僅是簡單的向士兵發表了慰問,更是在親臨對峙線附近觀察,並認真聽取了印軍邊境部隊的備戰報告。
-
英國殖民印度的縮影,印度帝國勳章,印巴獨立之後被廢止
眾所周知,英國國王原來也是印度帝國的君主,這種殖民地時代的統治制度,為印度近代和現代的發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我們就介紹一枚與印度相關的英國勳章,它是英國殖民印度的縮影。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之後,印度帝國勳章停止頒發,隨著最後一名騎士團成員Dhrangadhra王公(Maharaja of Dhrangadhra)的去世,勳章在2010年被廢止。勳章騎士團的座右銘是「不受侵犯的奧斯皮克人」(Imperatricis auspiciis)(拉丁文「在女王的主持下」,指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印度的第一位女王)。
-
《印度之夏 第一季》印度之夏(流水帳私人筆記全是圖片)
風景很美,雖然看簡介不是在印度而是在馬來西亞取景。服裝道具布景都是良心,配色很美,光影協調,構圖簡潔。故事背景是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印度媽媽討厭自己住的地方,說像很髒的牛棚。
-
印度的黃種人都是哪來的?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最近一個背影和一副面孔牽動著中國人的心:我們邊防戰士張開雙臂保護祖國的背影,和那個率先上前挑釁的外軍士兵的一副黃種人的面孔。一個問題很快浮現在許多中國人的腦海中:印度哪來的黃種人?
-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恩仇錄:印度磕磕絆絆的大國夢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世界格局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原先殖民地最多的日不落帝國,也有了日薄西山的跡象。 許多被殖民國家,獨立意識開始覺醒,並且發現當法西斯來侵略自己時,"宗主國"貌似並不能拿出有效的舉措來抵抗,甚至還有幾分自身難保之嫌。所以,二戰後的"天下大勢"就是民族覺醒和國家獨立。
-
「日不落帝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殖民地卻沒有太多怨言?
眾所周知,日不落帝國是對英國以前輝煌成就的稱呼,儘管英國只是歐洲一塊小地方,但通過海外擴張,侵略其他洲,改變其他部落,擴散大不列顛王國的先進文化,形成了全世界範圍的殖民地領地,太陽東升西落,所到之處都是英國的領土。這一盛況的巔峰時刻是在19世紀初,經過上幾代英國人的努力,當時英國及其屬地的人數達5億之多,在當時可謂是蔚為壯觀,不可小覷。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隨著美國人的下場,和日本人對東南亞地區打起了主意,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的災難馬上就要來了,整個局勢都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了,因為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和美國都是自己的盟友,都可以幫助到自己,但是英國人縱橫世界舞臺百年,最明白的就是這些盟友都只是表面上的盟友,誰都心知肚明,誰幫助自己和日本人作戰都不會白白出力,都是有所要求的,一旦自己被日本人趕出了東南亞地區,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
-
印度藝術狂野的一面:從賈漢季到沙賈汗的莫臥兒帝國
引言:坐落於豐饒富美的南亞地區,微醺的熱風與豐沛的雨水交叉之地,這就是莫臥兒王朝。「莫臥兒」這個名字源自中亞的帖木兒人的家園,這個地區曾經被成吉思汗佔領,印度的蘇丹德裡王國的沒落使這場由遊牧民族基因的狂熱佔領者們激發了鬥志,最終迎來了300多年來的統治時光。
-
二千字印度超簡史
當大月氏人到達印度的時候,突然驚喜的發現上天給自己準備的一個大彩蛋——一群弱雞的各種人建立的小國,自己在匈奴面前雖然很脆弱,但是在這個地方竟然能縱橫天下無敵手,於是驚喜的大月氏人在此停留下來,建立的著名的貴霜帝國。
-
從「日不落帝國」到現在只是英國的英國!為什麼衰敗的如此之快?
而且還不算它可以實際控制的海洋面積,所以又稱「日不落帝國」意為太陽照射下的土地都有英國的地盤兒!近代以來,英國更是第一個打開中國國門的國家,中國也從此開始了百年恥辱,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狀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這個曾經橫掃全球,掠奪全世界資源的國家為什麼在二戰後喪失了所有的殖民地,又龜縮回自己的英倫三島了呢?為什麼曾經的「輝煌」不在,淪為了曾經的文化和土地「養子」美國的跟班呢?
-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主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世界歷史上,英國曾經是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擁有強機制的海軍(海軍力量大於二三名之和),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總面積超過鼎盛時期的沙皇俄國3367萬平方公裡,控制世界4-5億人口
-
見微知著: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處境變化,看日不落帝國的興衰
殖民地獨立激進派的塞繆爾·亞當斯率領約60名殖民地''自由之子''化裝成原住民印第安人,襲擊了停泊在岸邊的東印度公司的三艘商船,將342箱、總金額超過18000英鎊的茶葉倒入大海。這就是所謂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波斯頓傾茶事件暴露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系列問題,而自此以後,英國東印度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以現在英國的實力,打得過印度嗎?對比一下兩國軍力就知道了
導語:以現在英國的實力,打得過印度嗎?對比一下兩國軍力就知道了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也是最先通過工業革命以及殖民統治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而當時的英國自稱為「日不落帝國」,足見其實力的強悍。不過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逃不開的時間規律,如今的英國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威風,那麼以英國現在的實力,能打得過印度嗎?印度在獨立之前是英國等國家的殖民地,印度獨立後,不斷加強本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發展。本國的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印度就選擇從外國購進武器裝備,並且選擇比較先進武器裝備。
-
元朝覆滅後,蒙古人在印度建帝國稱霸南亞三百年
阿克巴(英語:Akbar,1542年10月15日-1605年10月27日),帖木兒的後代,是印度莫臥兒帝國第三代皇帝,伊斯蘭世界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宗教改革家。 300年前,成吉思汗的大軍曾進入北印度區域,大因氣候熾熱而撤離。此刻他的後嗣巴布爾,以少勝多,很快降服北印度區域,於1525年,樹立莫臥兒帝國,並開端向其他區域進軍。
-
白沙瓦之戰:突厥加茲尼帝國的北印度史詩大捷
發生在1001年的白沙瓦之戰,就是他們撬開北印度整體防線的關鍵性事件。 早期的阿拉伯人 就有從海上攻打北印度 早在公元7-8世紀間,最初的阿拉伯徵服者就企圖將帝國版圖穩固在次大陸北部。加之印度河下遊相對貧瘠,便讓此類軍事冒險很快就得不償失。
-
1857年印度起義:因為一張子彈包油紙,英軍被印度士兵瘋狂屠殺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自得;李白狂放不羈,才有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後世之評。在追求自由這件事上,除了個人,還有無數國家和民族,它們也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付出了慘痛代價。印度,這個佛教起源地,就是追求獨立的國家典範。
-
小姐的心,丫鬟的命,印度為何總是充滿「迷之自信」?
我想印度人肯定會回的是「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印度的這股自信從哪來?第四,外界對印度的明褒暗貶上面都是印度「自認為良好」的方面,現在我們來看看外界認為印度發展在前列的領域,分別是印度的醫藥,印度電影以及印度的製造業和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