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胡可憑藉女N號上熱搜了!再次讓我們看到退出職場的全職太太有多危險。
胡可在最近熱播劇《安家》裡飾演闞太太馮玉華,她在丈夫最困難的時候,拿出私房錢支持丈夫事業,自己懷著二胎還在一家一家醫院進行推銷,隨著四個孩子的出生、家裡的生意越做越好,不再工作的闞太太卻遭遇了丈夫背叛。
忍無可忍的闞太太取證、追回丈夫賣給小三的房產、起訴離婚,一氣呵成。
「這麼多年,我活成了你的背景板,所有人都叫我闞太,我甚至都忘了自己叫什麼了,當初我退出職場是想讓你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你現在跟我擺成功男人的譜?「不想繼續做闞家兒媳,我只想做我自己」道出多少已婚女性的心聲。
什麼意思?不管曾經多麼優秀,為了家庭的安穩選擇回歸後,能不能過得快樂還要看運氣?男人自覺便是安好,不自覺便會面臨雞飛狗跳?
胡可飾演的闞太太提出離婚
還記得《我的前半生》裡的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嗎?她曾經和閨蜜唐晶一樣,也是名牌大學畢業,有穩定體面的工作,原本也可以和唐晶一樣成為某個公司的精英,但是她沒有,她相信了丈夫陳俊生說要養她,會愛她一輩子的話。
她相信了,安心做起衣食無憂的全職太太,有了孩子後一顆心完全在家庭上,每天做的就是買買買和打扮漂亮,結果呢,不敢相信丈夫喜歡上了女同事,羅子君才覺得天塌下來了。婚後的羅子君重返職場,重新找回自身價值。
面臨丈夫背叛的子君除了哭訴什麼也做不了
那麼,現實中退出職場完全回歸家庭的全職太太到底什麼樣子呢?
女人絕大多數逐漸演變成兩類人,一類被生活瑣事拉扯、裹挾變得暴脾氣,對愛人、對自我容忍都變得很低,異常焦躁,一點就燃。
去年有個豆瓣評分9.1的日劇《坡道上的家》,劇中一個名為安騰水穗的女人,親手把8個月大的女兒,扔進浴缸,活活溺死,被送上法庭。
而她的婆婆卻形容她愛慕虛榮,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讓自己兒子每天起早貪黑的工作,她的老公卻說她是個很逞強的女人,時常拒絕他媽給予的幫助,甚至還有虐待孩童的傾向,她付出那麼多卻被身邊人一再否定,就將自己的怨恨發洩在年幼的女兒身上。
總之任何事情都是媽媽的錯,沒人覺得她24*7的工作辛苦,沒人理解她的心理落差和感情空洞,焦慮越過紅線就成了犯罪。還有些寶媽不能傷害別人就傷害自己,也是抑鬱症高發人群。
《坡道上的家》中男人對於女人的要求就是守護家庭
另一類,則在柴米油鹽中逐漸磨平銳氣,失去自我,完全依附在家庭的喜怒哀樂上。
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郭曉冬就說:他11年來不知道自己家裡鑰匙長什麼樣子,因為任何時候妻子程莉莎都是在家等待的。程莉莎,一個為了家庭事業全盤放棄的女明星,她在這段婚姻裡,完全拋棄了自我,全心全意為丈夫和家庭而活。
實在沒什麼寄託了,就想著生二胎,為此打了100多針還是沒結果,也因此變得不開心。她的透露出的理念是,家裡不需要丈夫做什麼事,如果他做了那還要這個妻子幹嘛呢,似乎她存在的意義就是照顧老公、照顧家裡。
生活質量、開心與否都建立在老公和家庭身上。無論變成過強的暴躁和過弱的失去自我,對於全職太太來說都是很危險的事情。
攀援的凌霄花藉助他力才能登高
是不是所有全職太太都只有一個版本呢?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保持學習力、保持自我認知,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有一份自己小事業,自己的圈子。
今天在領英看到一個故事,一位從事國際貿易的職場女性,因為生二寶選擇暫時離開職場,全職帶娃的三年時間裡(有老人家幫忙做家務),她輔導大寶作業、陪伴二寶上早教課、自己還學習了西班牙語、俄語外加鋼琴。
三年後二寶上幼兒園,她憑藉經驗和新學的知識,順利拿到一家公司的國際業務總監offer。
這是比較讓人欣慰的故事,家裡有經濟基礎,還有老人幫忙一起操心瑣事,孩子小的時候能全職陪伴,業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學習新知識,孩子大一點,寶媽能順利重返職場,並且還獲得晉升。看起來什麼都沒耽誤,對於職場媽媽來說,這是比較好的版本。
保持學習力、保持自我獨立
如果大家注意到一個數據會發現現在在線學習的群裡,女性佔比絕對大於男性,同樣的數據出現在微商、社群團購、網絡寫售等場景裡,這些寶媽都是希望能照顧寶寶同時,可以一個可以為之努力的事情,如果能順便賺錢補貼家用,不用手心朝上就更好。
誰的人生不是多個角色呢,寶媽除了是媽媽、是妻子,更是她自己,就像闞太太說的,不要活成老公的背景板,失去自我。
人生角色有很多個,最重要的那個是你自己
自我成長有來自內部激勵和外部影響,首先得樹立一個觀念:保持成長才能保持價值和魅力,這些價值可以不用來換取金錢,但是一定能換取自信、滿足感和充實感。
1、分析自我,確定成長方向
成長可以是功利性的,比如為了重返職場學習專業技能和職場通用能力,成長也可以是愉悅性的,順應自己天賦、興趣用新知識滋養自己。
可以用SIGN分析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S相關:別人常向你請教什麼問題?聊什麼話題你會更有自信?
I相關:做什麼事你很少拖延?寧願放棄休息也要做的事有那些?
G相關:做什麼事會讓你沉浸其中,甚至忘記時間?
N相關:過去有什麼事情讓你獲得巨大滿足感,想起來就很開心?
分析之後答案可能是烘焙、可能是插花、也有可能是手工或寫作,總之不管興趣是什麼,找到它去學習。像那個外貿總監的例子,她的興趣是要學習鋼琴,而西班牙語和俄語能為她重返職場加分,所以被列入學習計劃。
沒有方向的學習是盲目的,看到什麼就學什麼,最後只會讓自己更加迷茫,沒有計劃的學習呢則很難取得效果,沒有效果來檢驗會讓人動搖信心。
學習的狀態會讓孩子也更喜歡媽媽呦
2、將目標告知家人,以期取得支持
方向確認後制定計劃,然後要和家裡人溝通好,期待取得他們的支持,讓他們能適當分擔育兒和家務的事情。當然,就算他們不支持或者不了解,依然要堅持學習,只是困難度會提高。
《坡道上的家》中女主角沙子本來也是一個完全照顧家庭的寶媽,偶然機會成為替補陪審團,算是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價值,然而因此擾亂本來的生活秩序。被婆婆、老公一頓批,認為她根本就沒辦法同時做好兩件事情,導致沙子心力交瘁。
心力交瘁的撒沙子
3、找一個好老師堅持學習,找一個好平臺分享所學
訂好目標就可以開始找老師了,老師可能是主題性閱讀的書本,可能是領域裡的權威專家,還有可能是你喜歡的行業榜樣,總之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可以少走彎路,哪怕適當花一定費用都是值得的。我自己每年花在學習上的錢都是幾萬起步,而我所認識的老師們一年學習花費在幾十萬、上百萬不等。
花錢學習別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精華,非常值得。
學了有一定收穫就可以展示啦,學習美食、畫畫、插花、樂器之類就可以展示給家人看,增加互動也提高信心。
如果學習的是可以教給其他人的智慧,還可以在微信群裡給他人分享,在今日頭條、百家號、公眾號這些自媒體平臺形成系統文字寫出來,就更加能夠幫助梳理自己學習的內容,有些還可以利用所學只是兼職變現,用輸出倒逼輸入——費曼學習法。
無論所學內容只是當做興趣展示還是變成產品成為變現手段,對於全職太太都是一個很大的認可,由內而外的自信和魅力,會讓自己和家人都更加喜愛自己。
獨立的大木棉樹,熠熠生輝
最後用舒婷《致橡樹》裡的句子送給全職太太,不管自主選擇還是被動離開職場,請保持成長和獨立: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