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藝科技欲IPO擴大產能 分紅1億與9600萬補充流動資金之謎待解

2020-12-27 經濟導報網

2020-12-04 10:29:50 來源:投資者網

火盆,中國人曾經靠其過冬禦寒的取暖神器之一。11月11日在創業板官網披露招股書的浙江雅藝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雅藝科技」)正是一家火盆、氣爐等取暖設備生產商。不過,雅藝科技的火盆、氣爐在國內鮮有銷售,都被賣到了遙遠的北美。

產品「專供」北美

成立於2005年6月,2015年10月完成股改,雅藝科技主要從事火盆、氣爐等戶外休閒家具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已形成成熟的取暖設備研發、製造和營銷體系,並與沃爾瑪(Wal-Mart)、家得寶(Home Depot)等商超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公司收入方面,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下稱「報告期內」),雅藝科技的營業收入為1.42億元、1.38億元、1.51億元和1.09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595萬元、2674萬元、3593萬元和3262萬元。可以看到,雅藝科技報告期內的業績增長乏力,除今年上半年有大幅增長外,2017年至2019年大都維持在營收1.5億元、淨利潤兩三千萬元的水平。

若看營收構成,雅藝科技的營業收入幾乎來自北美。報告期內,其外銷收入為1.39億元、1.36億元、1.48億元和1.06億元,在其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超過98%,同期內銷收入只有一兩百萬元,內銷的營收貢獻率不到2%。也就是說,美國、加拿大的營收貢獻率超過95%。

實際上,雅藝科技的取暖設備成了北美「專供」,也與其經營模式有關。

據悉,雅藝科技主要根據客戶委託進行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後再打上客戶的品牌對外銷售,也就是俗稱的代工(ODM),這也導致該公司的客戶比較集中。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超過80%,沃爾瑪、家得寶為兩大客戶。這兩家公司對雅藝科技的營收貢獻率超過60%,2020年上半年甚至高達75%。

《投資者網》就「如何降低大客戶依賴及是否有提高內銷收入計劃」等問題致函雅藝科技,一直沒有收到回復。雅藝科技只在招股書中表示,「與沃爾瑪、家得寶等客戶的合作關係長期穩定,為確保更好地服務優質客戶,公司選擇優先滿足沃爾瑪、家得寶等優質客戶的訂單,適當地放棄了一些貿易商及電商客戶的訂單。」

靠兩大客戶消化新增產能?

雅藝科技還表示,客戶集中度較高是公司發展過程中受限於產能因素做出的戰略選擇,IPO的募資用途主要就是為了擴充產能。本次IPO,雅藝科技擬募資4.03億元,其中2.56億元用於年產 120 萬套火盆系列、氣爐系列生產線及廠房建設項目、0.51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0.9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雅藝科技的產品主要包括火盆系列和氣爐系列,其中火盆系列包含火盆、火盆桌;氣爐系列包含氣爐、氣爐桌。報告期內,火盆系列的銷售收入為1.02億元、1.00億元、0.94億元和0.68億元,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72.29%、72.81%、63.15%和64.15%,氣爐系列的營收佔比只有25%左右。

整體來看,雅藝科技這四款產品都供不應求。報告期內,雅藝科技的產品產銷率一直高於100%,今年上半年,火盆桌的產銷率達191%,氣爐的產銷率更是高達516%。雅藝科技表示,本項目建設後將大幅提升公司產能,一方面有利於解決公司產能瓶頸等問題;另一方面在增強公司盈利能力的同時,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不過,同期,上述產品年均總產量大概只有55萬套左右,在產量最高的2019年也不到60萬套。120萬套/年的產能達成後,較現有產能增加了一倍有餘。在內銷尚未發力、「大客戶優先」的情況下,雅藝科技只能加強與前兩大客戶的合作關係。

雅藝科技表示,公司已經構建起以沃爾瑪、家得寶為主的穩定客戶體系,上述公司的訂單需求為該募投項目的產能消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報告期內分紅過億元

股權穿透顯示,葉躍庭家族為雅藝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該公司在IPO前突擊分紅過億元的行為,也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招股書披露,雅藝科技由葉躍庭、金飛春共同出資設立,二人系夫妻關係。也就是說雅藝科技成立之初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截至2020年6月30日,葉躍庭、金飛春夫婦及其子葉金攀合計持有雅藝科技94.47%的股份,其餘股份由公司員工持有。

按本次IPO擬發行1750萬股,發行股權比例不低於25%計,若上市後,葉躍庭家族仍持有其70.85%的股份,股權關係高度集中。報告期內,雅藝科技還進行了三次大額分紅。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三次分紅2700萬元、5040萬元和2415萬元,合計1.01億元,而其歸母淨利潤同期分別為:2595萬元、3593萬元和3262萬元,即該公司分紅金額在當期歸母淨利潤中的佔比為104.04%、140.28%和74.04%。

屢次分紅也導致上述對應周期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負:-737萬元、-5040萬元和-2415萬元。

另外,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雅藝科技三次分紅共計1.02億元,按持股比例94.47%計算,大約有9600萬元進入了葉躍庭家族的腰包。而在本次IPO的募資用途中,有9638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投資者網》就「實控人持股比例過高,如何保證中小股東及投資者利益?」等問題再度致函雅藝科技,同樣未收到回復。對於雅藝科技的上市進展,《投資者網》將持續保持關注。

相關焦點

  • 雅藝科技闖關IPO 募投項目存在重重迷霧
    據雅藝科技招股書(申報稿),其此次上市擬募集資金總計約4.03億元,其中約2.56億元投資於120萬套項目,0.51億元投向研發中心建設項目,0.9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以火盆作為標準產品測算,其耗用產能為標準係數1,則火盆桌的耗用產能係數為2,氣爐的耗用產能係數為1,氣爐桌的耗用產能係數為3,其他產品的耗用產能係數為1。雅藝科技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按照耗用產能係數將報告期內所有類別產品的產量折算成標準產品火盆,並以此計算產能、產量和產能利用率。
  • 肇民科技創業板IPO獲通過 一邊分紅一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
    資料顯示,肇民科技成立於2011年,該公司主要從事精密注塑件及配套精密注塑模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汽車發動機周邊部件、汽車傳動系統部件、汽車制動系統部件、智能座便器功能部件、家用熱水器功能部件、家用淨水器功能部件、精密工業部件、新能源車部件等。招股書顯示,肇民科技本次IPO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3.35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00%。
  • 這家公司闖關IPO,募資數億是為了把現有工廠推倒重蓋?
    據雅藝科技招股書(申報稿),其此次上市擬募集資金總計約4.03億元,其中約2.56億元投資於120萬套項目、0.51億元投向研發中心建設項目、0.9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按照雅藝科技的說法,其生產線既能生產火盆系列產品,也能生產氣爐系列產品,可根據訂單需求柔性調配生產,但不同類別的產品因生產工藝不同所耗用的產能也有所不同。以火盆作為標準產品測算,其耗用產能為標準係數1,則火盆桌的耗用產能係數為2,氣爐的耗用產能係數為1,氣爐桌的耗用產能係數為3,其他產品的耗用產能係數為1。
  • 永盛科技擬發行410.80萬股 用於購買3家公司資產及補充流動資金
    永盛科技6月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3.3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410.80萬股,實物資產認購的不超過310.80萬股,以現金認購的募集資金不超過330萬元。  本次發行為永盛科技掛牌後首次股票發行。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IPO動態|立功科技:上市前突擊分紅4800萬,因侵犯專利賠償超百萬元
    截止2019年末,立功科技的待還銀行貸款尚有1.64億元。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和償還貸款,此次IPO立功科技設置了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然而,在2019年,立功科技卻突擊分紅48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立功科技還曾因侵犯專利被判處賠償超103.84萬元。此外,立功科技還存在通過訴訟以追回貨款的現象。
  • 密封科技IPO:法律糾紛不斷 擴充產能或致「消化不良」
    密封科技本次擬募資5.28億元,計劃用於密封墊片技改擴產項目、厚塗層金屬塗膠板技改擴產項目、隔熱防護罩技改擴產項目、石川密封技術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密封科技此次募集資金的70%都是用於擴大現有主要產品的產能,但《雲創財經》IPO課題組發現,密封科技近些年來的產能利用率全線下滑,目前已有較多的產能處於閒置的狀態,在此情形之下,密封科技大舉擴張產能或致「消化不良」,另外,密封科技還存在大量的法律糾紛,並且在報告期內糾紛仍然在持續增加。
  • 九成業務靠海外,存貨周轉率產能利用率走低,鳳凰畫材IPO堪憂
    九成業務靠海外,存貨周轉率產能利用率走低,鳳凰畫材IPO堪憂)雖然鳳凰畫材自成立之初就已打入歐美市場,但該公司對海外市場的過度依賴,可能使其業績不確定性過高,從而形成一定的經營風險《投資時報》研究員 呂貢曾經,無錫一家繪畫材料供應商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鳳凰畫材)被美方起訴傾銷,成為「
  • 同飛製冷疑似自導自演增資「戲碼」 大額分紅後募資補充流動資金
    同飛製冷目前即將邁入資本市場的大門,作為一家由張國山一手操辦的企業,同飛製冷自然擺脫不了典型的家族企業的特點,同飛製冷目前實際控制人為張國山、張浩雷、李麗、王淑芬,皆為張國山家族成員,張國山家族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97.15%的股份,並且,張國山家族成員均把控了公司的關鍵崗位,在這種情形下,公司不免會出現「一言堂」的情形,《雲創財經》IPO課題組注意到,在2010年時,張國山就疑似利用了實控人的地位之便自導自演了一出增資
  • 博俊科技新三板「轉道」創業板IPO
    此番博俊科技創業板上市,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3553.34萬股,擬募集資金3.91億元,用於汽車零部件、模具生產線建設項目、汽車零部件及模具生產基地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汽車零部件、模具生產線建設項目擬使用2.16億元募集資金、汽車零部件及模具生產基地項目擬使用1.05億元,剩餘的7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合盛矽業擬定增2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緩解短期償債壓力
    公告顯示,公司此次擬發行不超過1.34億股,擬募集不超過2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對象為羅燚及羅燁棟。羅燚和羅燁棟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及公司股東。發行完成後,公司股權結構也將發生一定變化。
  • 為補充流動資金,中炬高新控股股東質押550萬股
    新京報訊(記者 劉歡)新京報記者12月10日獲悉,中炬高新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炬高新」)發布公告稱,為補充流動資金,其控股股東中山潤田已於12月9日質押其所持的中炬高新股份550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2.77%。
  • 年收入2億元、計劃募資144億元,柔宇科技的「魔幻」IPO
    3年半合計虧損32 億元,年中向高管借款216萬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柔宇科技近年的業績可謂疲軟。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柔宇科技的營收分別為6472.67萬元、1.09億元及2.27億元,兩年營收複合增速為87.3%。但其淨虧損也呈擴大之勢,同一時期,其淨虧損分別達到了3.59億元、8.02億元及10.73億元。
  • 索菲亞5.1億擴產能、夢百合6.93億擴產能、金牌募資2.86...
    時代的發展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勢者為戰士,逆勢者則當勇。都言2020年的開局太難,稍有不著便銷聲匿跡,但偏偏在這逆勢中,總有勇士劍走偏鋒,逆勢擴張!投資、募資窮盡一切可能擴產能,擴規模,以求日後突圍而起,一騎絕塵。
  • 華正新材核心產品產銷提升淨利首次破億 推6.5億定增擴產
    由於5G的飛速發展,華正新材作為上遊廠商也需要通過擴大產能來滿足未來高速增長的終端需求。在此基礎上,華正新材踐行再融資新規,對去年已過會的定增方案進行修改,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6.5億元,用於項目擴產及補充流動資金。
  • 新瀚新材:流動資金需求翻倍,超六成淨利潤用於分紅
    流動資金需求翻倍,超六成淨利潤用於分紅新瀚新材本次發行募集資金計劃投入「年產8,000噸芳香酮及其配套項目」、「建設研發中心」和「補充流動資金」。公司2018年首次申報創業板時,募投項目同樣是上述三項,但如圖所示,上會稿中三個項目投資額較2018年首次申報稿所記載金額均有所上漲,尤其是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的投資額由5000萬元變為1億元,增長了5000萬元。
  • 【破局】金祿電子能否借IPO破局?橫店東磁2020年預計淨利9.67億至...
    1、【IPO價值觀】主營產品價格走低加之負債率高企,金祿電子能否借IPO破局?2、景旺電子:2021年底釋放7.5萬㎡/月高多層PCB產能3、橫店東磁2020年預計淨利9.67億至10.71億,同比增長40%至55%4、一周概念股:電視面板價格1月維持漲勢;A股三大企業擬定增募資達400億元
  • 歐科億IPO:大客戶金泰五金疑似皮包公司上市前夕大額舉債分紅? ...
    同行沃爾德2019年登陸科創板,公司2017年至2019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保持在6%以上,分別為1430萬、1665萬、1748萬;另一家創業板的恆鋒工具近三年研發投入變動範圍也不大。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歐科億擁有中國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42項、外觀設計專利23項,德國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目前在申請國內發明專利22項,PCT2項。
  • 「清倉式」分紅下,機構減持超1億股,2300億中公教育高估了嗎?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隻大牛股,最近卻陷入了輿論風波之中:先是年初在短期借款接近29億的情況下,卻分紅14億,有錢不還先分紅,大股東被質疑掏空公司;再是最近,帳上還有50億資金,卻又募資60億。明明不差錢,中公教育為何又瘋狂在資本市場上借錢?作為教育行業的大白馬,中公教育的背後又有何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