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戰疫「電影」裡的中國青年

2020-11-25 中國青年報

「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

是堪當大任的!」

這是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

親筆回信,

寫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

全體「90後」黨員。

疫情暴發,

他們扛起責任,迎難而上。

病房中,車間裡,公路上,

工地前……

那些年輕的臉龐,

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

青年一代的勇敢和擔當。

假如把這些青年故事拍成電影,

會是什麼樣子?

《「鎧甲」勇士》

梗概:

28歲的北大醫院內鏡中心護士郭新月,是收到總書記親筆回信的青年之一。「我年輕,我沒結婚,我是男生!」疫情暴發,接到支援武漢的通知,他第一個主動請纓。

飛機落地不到24小時,郭新月就加入了「戰鬥」一線。第一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進隔離病房時,他的身體產生了強烈的不適感,同事們都勸他退出去,但看著病房裡那些等待救治的危重病人,他還是選擇了留下。

他說,「17年前的非典,當時我們還是孩子。前輩們保護了我們,今天我們已經長大了,應該用我們的行動去保護大家。」

相關新聞:《北大醫療隊青年黨員熱議總書記回信:90後的榮耀!》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衝鋒》

梗概:

「這份工作會很辛苦,還可能存在風險,你想清楚了嗎?」「嗯,我報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應該衝在前面。」這是湖南省汨羅市藍天救援隊志願者高幸的回答。

身著防護服,背著近60斤的消毒器械,一天工作8小時。自2月13日至今,高幸一直跟隨志願隊伍在汨羅市敬老院、高鐵站、中小學校、菜市場等公共場所開展消殺工作。有時候累得滿頭大汗、全身溼透,他說:「能為家鄉的防疫工作盡點力,我很自豪。」

相關新聞:《00後,上場戰疫啦!》

劇情類型:志願者/戰疫

改編難度:****

《緊急戰疫24小時》

梗概:

「疫情形勢嚴峻,我必須上。」「同志有事,我來頂上。警察不都是這樣的嗎?」「我請求,讓我承包出站口崗位的所有工作。」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三次遞交請戰書,要求承擔最危險、最複雜的工作。

他是貴陽北車站派出所執勤二大隊的民警周高立,今年25歲。維護出站口秩序、指引乘客填寫車次信息、協助處置疫情緊急任務……他說,「作為年輕人,我覺得我們有責任也有勇氣,承擔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

相關新聞:《鐵警周高立:三下戰書 一線抗疫》

劇情類型:警察/戰疫

改編難度:****

《假如這世上真的有天使》

梗概: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當記者邀請她在電視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ICU護士朱海秀婉言拒絕了。

除夕之夜,22歲的她瞞著父母,跟隨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當父母得知消息時,她已經投入工作了。「那是我22年以來,第一次看到我爸哭。」因為擔心,爸爸在電話那頭哭了。

監測患者病情、更換補液、發放口服藥……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她一天要工作七八個小時。連續奮戰,讓她有了重重的黑眼圈。她說,「看到很多病人痊癒出院,我覺得這都不算什麼。」

相關新聞:《「黑眼圈」護士:我不能哭,護目鏡會花》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用聲音溫暖,我愛的城》

梗概:

「雖然離別總是傷感的,但這次的離別卻又是喜悅而振奮人心的,感謝您對抗疫工作做的貢獻,祝願您出院後身體健康、家庭團聚……」曾經迴響在方艙醫院裡的這溫柔的聲音,溫暖了無數疫情中的心。

她本是武漢鋼花小學的音樂教師,她叫華雨辰。「我不是醫生,沒有辦法上前線救助病人,也沒有物資,作為武漢人,我報名加入志願者,只是想貢獻自己的力量。」醫院播音員、司機、搬運工、體溫檢測員……疫情暴發,她成為了一名「全能志願者」。她說:「我愛我的城,誓與武漢共進退。」

相關新聞:《戰「疫」,90後崛起》

劇情類型:志願者/戰疫

改編難度:**

《如果血可以救人》

梗概:

「如果這個事能扛過去,我一定要獻血漿,看看自己血漿裡有沒有抗體,能不能幫到更需要的人。」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案提出後,響應捐獻血漿號召的痊癒患者人數迅速增長,孔嶽鋒也站了出來。

他是第一批新冠肺炎感染者,是被治癒者,同時也是一名醫生。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達到捐獻血漿的標準,他很激動。由於剛剛痊癒,身體還很虛弱,他卻堅持要捐獻400毫升血漿。他說,「200毫升可以救一個人,400毫升就可以救兩個人。我就想多救一個人。」

相關新聞:《武漢三名新冠肺炎康復醫生同一天捐獻血漿》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00後已抵達防疫戰場》

梗概:

晚上7點到次日早上7點,一個夜班班次長達12小時,他要完成5000個口罩的檢查、計數,重複低頭、彎腰、填表……他18歲,他沒有落荒而逃。

他是餘森樂,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一名大一新生。疫情來臨,口罩成為了緊缺物資。當看到工廠招募志願者的消息時,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成為了一名口罩廠的臨時工。

「疫情當前,出門做志願者怕不怕?」面對記者的提問,餘森樂堅定地說,「怕,就不要做事情!我身邊有很多同學都去做志願者,年輕人關鍵時刻要頂得上!」

相關新聞:《10個熱搜背後的00後關鍵詞!》

劇情類型:校園/戰疫

改編難度:***

《西安版「小湯山」10日紀》

梗概:

10天建成,15天移交使用,西安版「小湯山」再次創造了建築「神速」。「每一秒都是在同『死神』賽跑,我們不能有一刻怠慢。」從圖紙深化、布線施工,到設備安裝再到系統調試,每一個細節,中建電子西安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項目一線總指揮閆亮都和同事們進行了反覆論證。

為了保證每個環節都能將工時壓縮到最短,這10天他幾乎不眠不休,帶領項目團隊日夜奮戰,邊設計邊施工、邊施工邊優化。他說,「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醫院早一天交付使用,就能多挽救幾條生命。」

相關新聞:《只爭朝夕——獻給與疫情賽跑的建設者》

劇情類型:建設者/戰疫

改編難度:****

《休艙前的依偎》

梗概:

「可以靠在你身上嗎?我有點困。」在休艙後空空蕩蕩的方艙醫院裡,兩名醫護人員身著藍色防護服,坐在病床前,其中一人將頭輕輕地靠在另一人的肩上。

照片左側的醫護人員名叫劉海婷,是青海醫療隊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3月10日,是武漢武昌方艙醫院休艙的日子,她和同事自願報名去醫院打掃衛生。當天,劉海婷與同事們給最後一批49名患者發放食物,幫助他們收拾行李,順利送走了他們。她說,「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我只是做好了自己該做的工作而已。希望全世界可以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

這張中國醫護人員的照片,登上了3月12日的義大利《共和國報》。中意網友隔空喊話,「謝謝中國!一起加油!」

相關新聞:《90後護士在義大利上「頭條」…外國網友四字留言刷屏!》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際遇、挑戰和擔當。

今天,這些大時代下的「小年輕」,

學著前輩的樣子,

身披盔甲,勇敢前行!

惟其艱難,

才更需勇毅無畏;

惟其篤行,

才不負生命相託。

我們足以相信,

中國青年堪當大任!

我們足以相信,

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

建設性新聞工作坊

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聯合出品

來源:綜合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共青團中央公眾號、新華網、新華社公眾號等

記者:李慧慧 楊月

通訊員:謝佳妮 孔祥東 黃映涵

相關焦點

  • 中國日記丨《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開播
    10月2日晚,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播出。這條信息在節目結束後,登上了微博熱搜,也引起了網友對黃文秀的深情懷念。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不僅讓經典照進現實,還把正在行進中的中國故事搬上舞臺,關注新時代奮鬥者的築夢之路。
  • 【特寫】廣州「的哥的姐」 :戰疫一線的城市「血脈」守護者
    【開篇語】2020年,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為向城市「血脈」守護者致敬,廣州市交通運輸局與羊城晚報一起推出2020尋找廣州最美「的哥的姐」投票活動。羊城晚報獨家策劃三期系列報導,講述戰疫一線「的哥的姐」最美故事,回顧廣州計程車行業形象發展。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此時距離第一季結束僅間隔十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十集到十九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接續而來。而且立意更高遠,主題更明確,那就是把對生命的關照拓展寬度,把普通人戰疫的故事升華為全人類在大災難的考驗下捍衛生命的史詩,如泣如訴,委婉動人,悽美悲壯,但感動山河。   看吧,一位39歲的女患者朱紅,於1月23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連夜轉往金銀潭醫院。
  • 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2020-05-01 09:59: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 中國人的故事丨守護者日記:你的專業可以為抗疫做什麼?
    加油警察叔叔,加油中國。」「故事結局很美麗,過程曲折而已」他們,是一群熱愛音樂劇的陌生人。在居家隔離的特殊時期,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學校與青少年專委會聯合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學校與家庭專委會用「青少年社工服務百寶箱」「一起來戰疫,線上社工服務」等形式
  • 中國日記丨《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開播 致敬新時代最閃亮的星
    10月2日晚,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播出。這條信息在節目結束後,登上了微博熱搜,也引起了網友對黃文秀的深情懷念。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不僅讓經典照進現實,還把正在行進中的中國故事搬上舞臺,關注新時代奮鬥者的築夢之路。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首部抗疫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
    《2020,中國戰疫》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活動。作為全國首部全景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充分利用總臺數百名記者一線採集回來的上萬小時新聞素材及獨家視頻成片,同時積極向社會各界徵集抗疫影像資料,從海量資源中精心選取典型人物,精心編織故事主線,用國際化的語言,圍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主題,全景式重現了人民領袖、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 《中國醫生戰疫版》記錄真實——白大褂背後的故事
    透過《中國醫生》戰疫版的鏡頭,我看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餘昌平始終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每天拍小視頻記錄自己的治療日常。這個開朗快樂的人最終戰勝了病毒,帶著一顆關心疫情的心又回到了崗位。在紀錄片裡,我看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陳曉蓓沒有一天回過家,在給母親送藥時,隔著柵欄擁抱親人。
  • 力量:被喚醒的中國青年|戰疫綻放青春(五)
    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共同策劃,《中國青年》雜誌戰疫青年報導組以文學的筆觸真實捕捉、記錄了2020年1月-5月以來的青春戰疫歷程,謹以此報告文學致敬奮勇戰疫的中國青年。廣大讀者閱讀報導後可將體會和感悟告訴我們,郵箱:chinayouth2020@126.com,歡迎大家踴躍來信。
  • 【僑報】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以下新聞被美國【僑報】採用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中新社蘭州5月1日電 (記者 丁思)請戰馳援武漢,在疫情一線挽救生命;在社區、鄉村參與疫情防控;服務支教中小學開展網絡授課……這場疫情成為中國內地「80後」「90後」的「成長日記」,隨著五四青年節的來臨,更讓「青年」二字成為了責任和擔當的代名詞
  • 王源演繹青年聶耳 《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歷歷在目。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講好青年戰疫故事傳遞青春最強音
    珠江時報訊(見習記者/潘銀宜實習生/劉偉鵬)5月15日,裡水舉辦了「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多名優秀抗疫青年代表人物,開展青年抗疫主題分享會,向全鎮各村居青少年傳遞疫情防控的青春最強音。 活動上,參會人員觀看了五四青年節相關短視頻和裡水戰疫實況MV《我們在一起》。
  • 電影頻道《戰疫故事》直播送別,援鄂天使難說再見
    《戰疫故事》第十期直播活動:「難說再見」篇由電影頻道主持人藍羽主持。此刻,將一切歸零再來如果評選這個春天最受歡迎的數字,「0」的當選將毫無疑問。從湖北到全國,無數與病例增長或發生相關的數字正在悄然清零;而此時此刻,十四億守望相助的中國人也終於意識到歸零在這個時代的寶貴。
  • 再憶兩岸戰疫共情故事 臺灣青年:相信自己是那打敗黑暗的一道光
    中新社福州8月17日電 題:再憶兩岸戰疫共情故事 臺灣青年:相信自己是那打敗黑暗的一道光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在最艱難的時刻,我也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成為那打敗黑暗的一道光。黑暗終究會過去,病痛終究會痊癒,期待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一起笑著。」
  •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今日播出 致敬新時代最閃亮的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於10月2日正式播出。該節目不僅讓經典照進現實,還將把正在進行時的中國故事搬上舞臺,通過從新時代的精神世界汲取創作養分,書寫屬於當下的「星光時刻」。據主創人員介紹,第一季《故事裡的中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點,它通過演繹經典、解讀經典、傳承經典,串聯起新中國70年來的「影像藝術博物館」。
  • 電影頻道《戰疫故事》直播聚焦孝感動人故事
    電影頻道融媒體《戰疫故事》直播第五站——孝感篇中,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護士陳運華,回想起在自己陪伴下走過生命最後一天的黃文軍醫生,再難抑制淚水。「看見黃主任躺在那裡,我不覺得他是病人,他就是與我們並肩作戰的戰友。」繼聚焦抗疫愛情故事的《戰疫故事·襄陽》後,本期《戰疫故事·孝感》直播繼續同電影人一道,講述抗疫一線以各種形式傳遞的大愛。
  •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愛的接力,謝謝你讓我成了你
    病房裡,密閉的空氣,讓她有種想要嘔吐的感覺。護目鏡上全是霧水,耳邊除了自己的呼吸聲,仿佛什麼也聽不到。  當她第一次看到穿著厚重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神色匆匆地從自己身邊走過時,胡夢雪問自己:「我到底能不能行?」
  •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 講述「動人心弦」的中國故事
    和本季節目接下來即將講述的戰疫故事一樣,扶貧故事也是發生在「今天」的歷史。《故事裡的中國》將這些冒著熱氣的中國故事作為創作的源泉,首先從時間上來說就體現了「動人心弦」,它用一種緊跟現實、追隨時代的跑步創作,彰顯出類似於「報告文學」的新聞時效意識。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表示:「新聞結束的地方,就是藝術開始的地方。
  • 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首映
    本報三亞12月6日電 (記者陳支援、陳圓圓)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海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活動。影片通過3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親歷者的視角,帶觀眾重溫了抗疫過程中一幕幕難忘瞬間。
  •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頒獎,山東青年短片展啟動
    9月2日,我的故鄉•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和山東青年短片展開幕式在濟南電視臺600平演播室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大眾報業集團主辦,山東電影家協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承辦,濟南廣播電視臺電視影視頻道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