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
是堪當大任的!」
這是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
親筆回信,
寫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
全體「90後」黨員。
疫情暴發,
他們扛起責任,迎難而上。
病房中,車間裡,公路上,
工地前……
那些年輕的臉龐,
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
青年一代的勇敢和擔當。
假如把這些青年故事拍成電影,
會是什麼樣子?
《「鎧甲」勇士》
梗概:
28歲的北大醫院內鏡中心護士郭新月,是收到總書記親筆回信的青年之一。「我年輕,我沒結婚,我是男生!」疫情暴發,接到支援武漢的通知,他第一個主動請纓。
飛機落地不到24小時,郭新月就加入了「戰鬥」一線。第一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進隔離病房時,他的身體產生了強烈的不適感,同事們都勸他退出去,但看著病房裡那些等待救治的危重病人,他還是選擇了留下。
他說,「17年前的非典,當時我們還是孩子。前輩們保護了我們,今天我們已經長大了,應該用我們的行動去保護大家。」
相關新聞:《北大醫療隊青年黨員熱議總書記回信:90後的榮耀!》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衝鋒》
梗概:
「這份工作會很辛苦,還可能存在風險,你想清楚了嗎?」「嗯,我報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應該衝在前面。」這是湖南省汨羅市藍天救援隊志願者高幸的回答。
身著防護服,背著近60斤的消毒器械,一天工作8小時。自2月13日至今,高幸一直跟隨志願隊伍在汨羅市敬老院、高鐵站、中小學校、菜市場等公共場所開展消殺工作。有時候累得滿頭大汗、全身溼透,他說:「能為家鄉的防疫工作盡點力,我很自豪。」
相關新聞:《00後,上場戰疫啦!》
劇情類型:志願者/戰疫
改編難度:****
《緊急戰疫24小時》
梗概:
「疫情形勢嚴峻,我必須上。」「同志有事,我來頂上。警察不都是這樣的嗎?」「我請求,讓我承包出站口崗位的所有工作。」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三次遞交請戰書,要求承擔最危險、最複雜的工作。
他是貴陽北車站派出所執勤二大隊的民警周高立,今年25歲。維護出站口秩序、指引乘客填寫車次信息、協助處置疫情緊急任務……他說,「作為年輕人,我覺得我們有責任也有勇氣,承擔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
相關新聞:《鐵警周高立:三下戰書 一線抗疫》
劇情類型:警察/戰疫
改編難度:****
《假如這世上真的有天使》
梗概: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當記者邀請她在電視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ICU護士朱海秀婉言拒絕了。
除夕之夜,22歲的她瞞著父母,跟隨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當父母得知消息時,她已經投入工作了。「那是我22年以來,第一次看到我爸哭。」因為擔心,爸爸在電話那頭哭了。
監測患者病情、更換補液、發放口服藥……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她一天要工作七八個小時。連續奮戰,讓她有了重重的黑眼圈。她說,「看到很多病人痊癒出院,我覺得這都不算什麼。」
相關新聞:《「黑眼圈」護士:我不能哭,護目鏡會花》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用聲音溫暖,我愛的城》
梗概:
「雖然離別總是傷感的,但這次的離別卻又是喜悅而振奮人心的,感謝您對抗疫工作做的貢獻,祝願您出院後身體健康、家庭團聚……」曾經迴響在方艙醫院裡的這溫柔的聲音,溫暖了無數疫情中的心。
她本是武漢鋼花小學的音樂教師,她叫華雨辰。「我不是醫生,沒有辦法上前線救助病人,也沒有物資,作為武漢人,我報名加入志願者,只是想貢獻自己的力量。」醫院播音員、司機、搬運工、體溫檢測員……疫情暴發,她成為了一名「全能志願者」。她說:「我愛我的城,誓與武漢共進退。」
相關新聞:《戰「疫」,90後崛起》
劇情類型:志願者/戰疫
改編難度:**
《如果血可以救人》
梗概:
「如果這個事能扛過去,我一定要獻血漿,看看自己血漿裡有沒有抗體,能不能幫到更需要的人。」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案提出後,響應捐獻血漿號召的痊癒患者人數迅速增長,孔嶽鋒也站了出來。
他是第一批新冠肺炎感染者,是被治癒者,同時也是一名醫生。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達到捐獻血漿的標準,他很激動。由於剛剛痊癒,身體還很虛弱,他卻堅持要捐獻400毫升血漿。他說,「200毫升可以救一個人,400毫升就可以救兩個人。我就想多救一個人。」
相關新聞:《武漢三名新冠肺炎康復醫生同一天捐獻血漿》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00後已抵達防疫戰場》
梗概:
晚上7點到次日早上7點,一個夜班班次長達12小時,他要完成5000個口罩的檢查、計數,重複低頭、彎腰、填表……他18歲,他沒有落荒而逃。
他是餘森樂,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一名大一新生。疫情來臨,口罩成為了緊缺物資。當看到工廠招募志願者的消息時,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成為了一名口罩廠的臨時工。
「疫情當前,出門做志願者怕不怕?」面對記者的提問,餘森樂堅定地說,「怕,就不要做事情!我身邊有很多同學都去做志願者,年輕人關鍵時刻要頂得上!」
相關新聞:《10個熱搜背後的00後關鍵詞!》
劇情類型:校園/戰疫
改編難度:***
《西安版「小湯山」10日紀》
梗概:
10天建成,15天移交使用,西安版「小湯山」再次創造了建築「神速」。「每一秒都是在同『死神』賽跑,我們不能有一刻怠慢。」從圖紙深化、布線施工,到設備安裝再到系統調試,每一個細節,中建電子西安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項目一線總指揮閆亮都和同事們進行了反覆論證。
為了保證每個環節都能將工時壓縮到最短,這10天他幾乎不眠不休,帶領項目團隊日夜奮戰,邊設計邊施工、邊施工邊優化。他說,「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醫院早一天交付使用,就能多挽救幾條生命。」
相關新聞:《只爭朝夕——獻給與疫情賽跑的建設者》
劇情類型:建設者/戰疫
改編難度:****
《休艙前的依偎》
梗概:
「可以靠在你身上嗎?我有點困。」在休艙後空空蕩蕩的方艙醫院裡,兩名醫護人員身著藍色防護服,坐在病床前,其中一人將頭輕輕地靠在另一人的肩上。
照片左側的醫護人員名叫劉海婷,是青海醫療隊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3月10日,是武漢武昌方艙醫院休艙的日子,她和同事自願報名去醫院打掃衛生。當天,劉海婷與同事們給最後一批49名患者發放食物,幫助他們收拾行李,順利送走了他們。她說,「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我只是做好了自己該做的工作而已。希望全世界可以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
這張中國醫護人員的照片,登上了3月12日的義大利《共和國報》。中意網友隔空喊話,「謝謝中國!一起加油!」
相關新聞:《90後護士在義大利上「頭條」…外國網友四字留言刷屏!》
劇情類型:醫療/戰疫
改編難度:****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際遇、挑戰和擔當。
今天,這些大時代下的「小年輕」,
學著前輩的樣子,
身披盔甲,勇敢前行!
惟其艱難,
才更需勇毅無畏;
惟其篤行,
才不負生命相託。
我們足以相信,
中國青年堪當大任!
我們足以相信,
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
建設性新聞工作坊
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聯合出品
來源:綜合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共青團中央公眾號、新華網、新華社公眾號等
記者:李慧慧 楊月
通訊員:謝佳妮 孔祥東 黃映涵